鄭成功走過的臺南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原作者:韓福東)從荷西殖民統治時期的熱蘭遮城,鄭氏王朝的孔廟、武廟,清初的三山國王廟,19世紀的二鯤炮臺,日據時期的臺南車站,一直到國民黨退守臺灣后的臺南電信局,整個臺灣的發展脈絡,都濃縮在這些建筑中了。
去臺南市之前,在臺北市對公眾開放的“總統府”一樓回廊及特展室內,看了“臺灣建筑摩登化的故事”展覽,對臺南的古跡建筑約略有了些了解,知道這是臺灣歷史味道最濃的地方。
從荷西殖民統治時期的熱蘭遮城,鄭氏王朝的孔廟、武廟,清初的三山國王廟,19世紀的二鯤鯓炮臺,日據時期的臺南車站,一直到國民黨退守臺灣后的臺南電信局,整個臺灣的發展脈絡,都濃縮在這些建筑中了。
在臺南安置下后,我們一行兩人首先尋找的是被臺灣文保單位列為一級古跡的赤坎樓。在步行將至之時,首先被我們撞入的是全臺吳氏大宗祠。別小瞧這個占地不大的宗祠,它建于1868年,也是三級古跡呢。家廟檐廊、邊墻上的石雕均是歷史文物,祠前石柱上的對聯“八閩孝子裔,三讓帝王家”,透露出這個來自福建的家族曾經相當顯赫。
與吳氏宗祠僅百米之遙的赤坎樓,是明永歷7年(1653年)由荷蘭人興建而成。據說這里每周四到周口,晚上均有音樂沙龍即文藝表演活動。荷蘭人當年在這里興建了普羅民遮城,漢人稱其為“赤坎樓”,還有一個更直白且具敵意的稱謂“紅毛樓”。全城是用糯米、糖水及蚵殼灰調和,疊紅磚而成,非常堅固。后來這里被鄭成功收復,所以進了赤坎樓,首先看到的除了主樓,還有一個鄭成功受降的雕塑。
景點內有幾個庭樓,包括文昌閣、海神廟和蓬萊書院,均為清朝建筑。建筑內供有海神、文昌帝與鄭成功像及各種展覽,可看出彼時重視讀書、敬畏天地的思想傳統。文昌閣下,有荷蘭建筑原始人口,后面還有普羅民遮城的殘跡,現在看去,只是一堆殘垣而已。歷史之灰飛煙滅感如此。
赤坎樓外尚有一處大士殿,側壁上書“鄭成功奉祀家佛觀世音菩薩”幾個大字,不知是否原址。其內香火看上去鼎盛,有很多許愿還愿的信條。
在荷蘭人占領時代,這里就發展出赤坎街和普羅民遮街,是早期臺南舊城發展的中心,如今隨處可見各種特色美食與傳統工藝店。整個“赤坎樓文化園區”,既包括收門票的“赤坎樓”(50元新臺幣),也包括免門票的祀典武廟、大天后宮。
大天后宮是臺灣第一座命名為天后宮的媽祖廟,原為明朝的寧靖王府邸,有300多年歷史,明代建筑藝術保存得非常完整,里面供有金面媽祖神像。有一個典故,幾年前,這里的媽祖還是黑面的,那是常年香火熏染的結果,后在維修過程中經擦拭復原,還在臺灣引發爭議。這里有固定的府城媽祖文化節。在我去之前,剛當選“總統”不久的馬英九還到這里上香祭拜,并為“慈航普濟”九龍匾額揭牌。
與大天后宮相鄰的武廟內,供奉的是關帝,民間俗稱這里為大關帝廟。整個臺灣,唯這個武廟享有祀典。其地位之尊崇,從廟內的御匾“萬世極人”可窺一斑。
與武廟可相互參照的是孔廟——也就是文廟了。這里是臺灣第一座孔廟,是鄭成功去世后3年由參軍陳永華建議而興建,原名“先師圣廟”,當年可是臺灣官辦最高學府,所謂“開啟臺灣儒學先鋒”,故稱“全臺首學”,被認為是全臺最壯觀也最富人文氣息的孔廟,里面所賜的“御匾”也是全臺之冠。
有這么多臺灣之最,臺南孔廟的名頭想不大都不成。所以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去臺南,也必去那一游。
臺南孔廟的主體是大成殿,非臺南人參觀這里是要門票的(25元新臺幣)。大成殿外的明倫堂、文昌閣、名宦、鄉賢、節孝、孝子祠等處則是日夜免費開放。綠蔭、紅瓦、紅墻所包圍的孔廟空間,坐北朝南。有所謂左學右廟,左邊(東側)的明倫堂,是延師講學開科取士之所,右側的大成殿,則為圣廟,內奉至圣先師孔子與四配十哲神位。大成殿內共懸掛有十三方清初至今的“元首”賜匾,諸如“斯文在茲”“萬世師表”“與天地參”之類。各側殿內先賢的牌位數不勝數,還有古器展覽,這里按下不表。
如果去過山東曲阜孔廟的人,一定會覺得臺南孔廟占地面積太小。我只去過北京孔廟,已經深有此感。不過,臺灣傳統文化的留存較大陸實在勝過許多。
同被列在“孔廟文化園區”的,還有著名的“延平郡王祠”,這一北方宮殿式建筑,原為鄭成功逝后臺灣人民興建奉祀他的“開山王廟”,后來清代名臣沈葆楨奏請為鄭氏立祠獲準,于光緒元年(1875)完工。
祠外有一個鄭成功騎馬的白色雕塑,威風凜凜。祠前牌坊上,原為白崇禧題寫的對聯。上聯為:“孤臣秉孤忠,浩氣磅礴留萬古;”下聯為:“正人扶正義,莫叫成敗論英雄。”橫批“忠肝義膽”,1947年被臺南市黃典權(文獻委員)改為“孤臣秉孤忠五馬奔江留取汗青垂宇宙;正人扶正義七鯤拓土莫將成敗論英雄”,也就是現在柱上看到的文字。
祠內東西兩廡里,有鄭成功部將及諸臣塑像或牌位,第二進正殿內供奉有栩栩如生的泥塑鄭成功像,和所藏“誥命函”,算是該祠的最重要部分。第三進殿中央為太妃祠,左側寧靖王祠,右側監國祠。
甫進祠時,廊邊有關于鄭成功歷史與傳說的文圖展板。他的命運實際也算凄苦。想起赤坎樓的觀光文宣上的一句話:“踏在鄭成功走過的泥土上,體驗孤臣孽子攻下普羅遮城的喜悅,及他經營臺灣反清復明的決心,這就是臺灣人的精神。”不過,我個人不是很喜歡他內心的殺伐之氣,就好像我不喜歡被暴民文化遮蔽了的斯文。


網載 2015-08-31 21:44:05

[新一篇] 林彪:一個精彩絕倫的歷史大謎

[舊一篇] 廈門將軍祠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