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悲歌》

>>>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精彩書評選  >>> 簡體     傳統

《南明悲歌》

天崩地裂

云條無復剩根芽,此夕摧殘一劍加

驚魄與魂應共語,有生莫墜帝王家

——崇禎宮詞

史可法:在北諸臣死節者寥寥,在南諸臣討賊者寥寥

牛金星:您年紀太大胡子都白了……

考宮司郎中劉廷諫:只要您用我,胡子立馬變黑!

少詹事項煜:我們名節已經不全了,干脆做管仲和魏征好了!

范文程:雖與明爭天下,實與流寇角逐也。

偏安江南

有福自然輪著,無錢不用安排。滿街都督沒人抬,遍地職方多無賴。

本事何如世事?多才不如多財。門前懸掛虎頭牌,大小官兒出賣。

——《西江月》

闖王之死

自成割據非天子,馬上登基未許年。

(明)陳濟生《再生紀略》

在真定調集大隊人馬,要與吳三桂決一死戰:今日親決死斗,不求人助,才是真豪杰!

清朝指責南明諸臣:不救先帝,擅立皇帝,各鎮擁兵虐兵

田見秀:秦民饑餒,留此米救濟百姓。

李自成望見煙焰沖天,信以為實。

自古保衛江南必守荊、襄,大順軍放棄北方后只剩下了這個后方基地。

我生不為逐鹿來,都門懶筑黃金臺,狀元百官都如狗,總是刀下彀觫材。

——張獻忠《七殺詩》

發現有“譏訕新朝”者,立即嚴懲。

一天夜間,有一家的男子絮絮閑談,嘮叨個不停,他老婆聽得不耐煩,埋怨說:“夜深了,你還是張家長李家短的說個沒完沒了。”

被緝事兵丁聽見,抓捉到官。

張聽報大笑:這是說我張家長,李自成家短,是個良民嘛!

給賞釋放。

劉進忠,指著小河對面的山岡對豪格說:那就是張獻忠。

隨身太監:大王已被射死!

夢斷金陵

一年天子小朝廷,遺恨虛傳覆典型。豈有庭花歌后閣,也無杯酒勸長星。

吹唇沸地狐群力,剺面呼風蜮鬼靈。奸佞不隨京洛盡,尚流余毒螫丹青。

——錢謙益《一年》

天下事,有老馬在。萬事不如杯在手,今生幾次月當頭。

中書隨地有,翰林滿街走。監紀多如羊,職方賤如狗。

萌起千年塵,拔貢一呈首。掃盡江南錢,填塞馬家口。

崇禎太子朱慈烺在李自成敗逃出北京之際,趁亂逃出,投奔姥爺周奎,周家不敢收留,把太子逐出門外,隔門大罵,被清兵巡邏隊發現。

以“假冒太子”為名將真太子殺了了事。

左良玉,奉先帝太子密諭“清君側”,全軍乘船順江東下南京,“救太子,誅士英!”

馬士英:寧死于北虜之手,也不要死在左逆手中!

有建議增兵守淮者斬!

史可法:人心已去,收拾不來。

清軍迎面,不愿逃生的史可法大呼:我史督師也。

豫親王多鐸,以賓禮相待,口稱先生,許以高官,曰:前以書謁請,而先生不從。今忠義既成,當擔當重任,為我收拾江南。

史:我為朝廷大臣,豈肯偷生為萬世罪人!城存與存,城存與存,城亡與亡。我意已決,即碎尸萬段,甘之如飴,但揚城百萬生靈,不可殺戮!

揚州督師終可法,韃虜十日屠城空。忠魂白骨八十萬,赤血映日滿天紅。

時人南京長安門上,寫下一副對聯:

弘主沉醉未醒,全憑馬上胡謅;羽公凱歌以休,且聽阮中曲變。

錢謙益柳如是勸他與自己一起自殺殉國,清流領袖就要投湖自盡,水剛沾腳,卻道:水太涼,不能下啊……

五月十七日,滂沱大雨,南明一百四十九位大臣在南京城外跪迎,統帥多鐸帶領的大軍進入了南京城……歸降清朝的兵馬有二十三萬之眾。

后人寫詞嘆曰:縱步且閑游,禾黎離離滿目秋。玄武湖中風浪起,嗖嗖,虎踞龍盤一夕休。江水不知愁,猶自滔滔日夜流。更有無邊無情月,

悠悠,曾照降幡出石頭。

黃得功:陛下死守京城,臣還能拼死一戰,現今棄守堅城,進退失據,如何是好?

朱由崧慟哭哀求,二人道:我們的榮華富貴都在陛下身上呢,怎能放你?

清朝難耐江南暑熱,遂引大軍北歸避暑,只留少量兵力接管江南各地,特意改南京為江寧……即江南寧靜之意。

護發留服

寧為束發鬼,不做剃頭人。

——江南反清民眾口號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孫之獬,主動剃發易服,想在上朝時博個滿堂彩。

博冠大袖的明朝裝束,不倫不類,排擠出班,滿族官員自詡為尊,紛紛腳踢笑罵。

奏章:陛下平定中原,萬事鼎新,而衣冠束發之制獨存漢人舊制,此乃陛下順從中國,非中國順從陛下也!

多爾袞深以為然,遂于六月悍然下令全國男性無論官民限十日之內,一律剃發。

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

江陰生員:頭可斷,發絕不可剃也。

有投降將軍,無投降典史。

出榜安民:城內百姓僅剩大小五十三人。提起江陰城破日,石人也要淚千行。

八十日帶發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六萬人同心死義,存大明三百里江山。

嘉定三屠

十日爭輝

當今天子高帝孫,魯國同是至親藩。改元本非利天下,域內原宜奉一尊。越東諸臣殊可笑,誓死不開登極詔。

天子灑筆親致書,相期先謁高皇廟。閩中恃越為藩籬,如今越破閩亦危。往事紛爭不足論,與國既失應同悲。

昨夜中宮誕元子,通侯鵲印何累累?中興所重在邊疆,恩澤冒濫同爛羊。唇亡齒寒古所忌,君不聞元子之誕唇先亡。

——(明)錢秉鐙

徐霞客第四子李寄寫詩:

魯國君臣燕雀娛,共言嘗膽事全無。越王自愛看歌舞,不信西施肯獻吳。

峻峭仙霞嶺,逍遙軍馬過。將軍愛百姓,拱手讓山河。

鄭成功:虎不可離山,魚不可脫淵;離山則失其威,脫淵則登時困殺。吾父當三思而行。

鄭芝龍橫行海上二十余年,離開沿海就變成了擱淺的巨鯨,神龍失勢,不如蚯蚓。

1649年九月,張名振聯合了對黃斌卿不滿的幾位水軍總兵向黃發起進攻,黃兵敗自殺,魯監國這才有了一片安身之地,舟山群島也成了浙東抗清的中心。

彩云之南

可望善治國,定國能用兵。

——滇中人語

平定沙定洲之亂后,李定國勸說孫可望道:闖、獻兩帝,辛苦二十年,征戰天下,最后卻無一寸土地,難免身死,而清人卻坐享漁翁之利,豈不可悲?

我們本是大明臣民,現在大明淪陷于外寇,如今若以云南、貴州、四川歸從大明,誠心輔佐,恢復舊京,蕩清海內,將來必能名垂青史。

楊畏知:您與三位將軍乃是同時起事,如果沒有封號,不能真正服從。當年曹操將漢獻帝奉迎至許都,挾天子以令諸侯,以此成就大事,現在圣上在肇慶,您意下如何?

三王南征

一自蕭關起戰塵,河湟隔斷異鄉春。漢兒盡作胡兒語,卻向城頭罵漢人。

——(唐)司空圖《河湟有感》

蘇觀生,在墻上寫下“大明忠臣,義固當死”。

紹武帝朱聿拖了一條被子混在城里的乞丐當中,想要混出城去,被清軍查出。

面對李成棟送來的飲食,道“我若飲你一勺水,何以見先帝于地下?”

獄中自縊而死,僅維持一個多月。

金李造反

金谷樓前綠珠啼,朱欄舞盡謝虞姬。請王重上烏騅馬,奮烈揮鞭攘胡夷。

——《趙夫人歌》

1648年,金聲桓、王得仁反清歸明后曾寄書李成棟,約其一同起事,一些反清志士的秘密策反,也讓李成棟逐漸動心……一個凄美的愛情傳說。

一個趙姓愛妾基于大義,不斷勸他趁機反正,李怕她泄露消息,佯裝發怒責罵。不料此美女是個烈性婦人,拾刀在手,慨然道:

明公如能舉大義反正,妾請先死于前,已成君子之志!

言畢橫刀在頸,用力一揮,登時香消玉殞。李成棟不及解救,扶尸慟哭,反清志堅決。

獨木南支

四鎮多二心,兩島屯師,敢向東南爭半壁;諸王無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康熙贊鄭成功聯

得知廈門、金門都被鄭成功所占,鄭彩只得順水推舟:我年紀大了,鄭家子弟能繼志者,惟有大木一人,我愿全軍解付于他。

表示歸順,最后歸老于家。

施瑯:廈門初定,主力遠征,可能變生意外。

鄭成功:汝為定西侯,數年間所做何事?

張名振:中興大業!

鄭成功輕蔑一笑,又問:中興大業?安在?

張:有成,則征之實績,無成,則在于忠心!

鄭:忠心?何可得見?

張隨即解下衣服,漏出背上刻的四個大字:赤心報國,深入肌膚愈寸,鄭成功愕然,不得不道歉致意。

封王之爭

傳聞西極馬,新已下湘東。……不有真王禮,誰收一戰功。

——顧炎武

楊畏知:以一王爵封號而換孫可望十萬兵,對南明朝廷十分有利,否則豈不又為自己樹一強敵?

孫可望:功成之日,自聽公議。

瞿式耜:朝廷把高官厚爵封給這些人,百姓拿民脂民膏養活這些人,今天居然就這么散場了嗎?!

《浩氣吟》

一月悲歌待此時,成仁取義有誰知。衣官不改生前制,名姓空留死后詩。

張同敞:快哉此行!我死后當為厲鬼,為國擊虜殺賊!

行至桂林城北疊彩山,瞿式耜眺望滿目風光,對劊子手道:我生平最愛山水佳景,此地頗佳,可以去矣!

貴州的安隆千戶所居住,為了好聽一點,把安隆改為了安龍,今后要延續南明政權,就要完全依靠昔日“大逆不道”的“流寇”和“海賊”了。

李元胤不忍其父李成棟反正來歸的廣東重新淪陷,遂往高州、雷州收拾殘部。被清軍圍困于郁林。

絕望之下,穿上大明朝服,登城四拜,哭嘆:陛下負臣,臣不負陛下!

兩蹶名王

逮夫李定國桂林、衡陽之戰,兩蹶名王,天下震動。

此萬歷戊午(1618年)以來全盛天下所不能有。

——(明)黃宗羲

孔有德妻子白氏自縊前把他們的兒子孔庭訓托付給一個侍衛,囑咐:如果能帶此兒逃脫,就讓他入廟為僧,千萬不要學他父親,一生做賊,致有今日下場!

順治哀嘆:我朝用兵,從無此失。

因費糧餉且久戰無功,清朝中甚至有棄滇、黔、川、湘、粵、贛七省之地與南明議和、南北分治的打算。

清軍僥幸得勝,吳三桂感慨:我生平交戰無數,平生從未遇過如此勁敵!

皇太極派吏部尚書范文程前去勸降,洪大肆咆哮,而范百般忍耐,不提招降,與他談古論今,悄悄察顏觀色。

談話之間,梁上落下來,洪一面說話,一面“屢拂拭之”。

范:承疇不死矣。其對敝袍猶愛惜若此,況其身耶?

皇太極對洪承疇備加關照,厚禮恩遇。

皇太極親臨太廟,洪立而不跪,皇問寒問暖,見洪衣服單薄,當即脫下自己身上貂裘,披在洪的身上。

洪深受感動,投降,成了清漢人大學士。

鄭成功演技精湛:隆重接待清朝使臣,先是列營數十里,旌旗招展的炫耀武力,然后三跪九啊,鄭重其事地受領了清朝所封的“海澄公”敕印,但卻拒絕剃發,仍用永歷年號。

借口已受清朝封爵,雞毛當令箭,堂而皇之用“海澄公”的名義派兵到閩粵沿海征收糧餉,充實實力,搞得清朝啞巴吃黃連。

清朝只同意泉、漳、惠、潮四府之地錢糧給予鄭成功,其他要求則斷然拒絕,談判陷入僵持。

定國東征

土圭才見影初長,忽報天聲出五羊。始信玄陰銷北陸,懸知赤伏耀南荒。

金魚尚自唐分錫,銅馬翻為漢辟疆。此日孤臣淹漲海,衣冠拂拭待從王。

——張煌言《至夜傳王師出粵志喜》

鄭成功若有意出兵,可以直接派艦隊從海上前來,擊潰清廣東水師,然后與李定國水陸夾攻,收復新會,然后兩家乘勢進軍廣州,大事可成。

鄭成功先是批評李驕兵致敗,然后又安慰“勝負兵家之常,不足深憂。”自己已處罰了執行會師任務不利的屬下。

南明最后一次機會也化為了泡影。

鄭成功從前漂泊海島,腳跟不定。今得盤踞漳、泉、惠、潮之間,用我土地,養彼人民;用我錢糧,練彼精銳,養成氣候,越顯神通。

1655年六月,鄭北征之師進抵舟山,于十月會合從崇明沙洲航海南下的張名振部,一同圍攻舟山群島。

秦晉失和

“使無此內釁,大功成矣!”

——(明)顧炎武

江南的反清志士密謀聯絡東西明軍,促成孫可望軍與張名振等明軍會師長江。

錢謙益與仁武伯姚志卓,聯絡孫可望與張名振等明軍,計劃兩路明軍東西齊進,會師長江。

錢在給瞿式耜密信中指出:用兵如同下圍棋,有全著、有要著、有急著、有緩著、善弈棋者應審時度勢,要先行要著、全著,先奪天下要害必爭之地

——這個要害必爭之地就是江南。

相比于貧瘠的大西南,長江下游的江南之地人才眾多、財富聚焦,有江南才有根本,有根本才有實力北伐。錢謙益稱此計劃為“楸枰三局”,

這個計劃就是由孫可望大軍揮師東進湖廣、順江而下,而張名振等水軍則溯江而上作為接應,兩軍會師于長江,大軍一至,江南百姓必群起響應,

奪取江南富庶之地后,待財富充裕,再出師北伐、掃清河朔。

1654年張名振等率水師再入長江,溯流而上,四月初七順風直抵儀真,焚毀鹽船數百艘,騷擾清軍而歸。十二月,得到鄭成功援軍的張名振三入長江,大張旌旗,金鼓喧囂,直逼南京郊外的燕子磯。

東南明軍水師三次進入長江,深入虎穴,一次比一次深入,以期與西南東進的明軍會師。

楊畏知未“請示”孫可望,就接受了永歷帝授予他的禮部侍郎兼大學士。

十分惱怒,斥他“賣主求榮”,楊爭辯“你能接受朝廷賜你的秦王封號,我為何不能接受朝廷授予的大學士?況且我主乃當今皇上,何賣之有?”

孫可望理虧,辯不過,破口大罵,楊畏知一把摘下頭上的頭由扔到孫臉上,也破口大罵。

可望暴怒,將楊斬殺——這讓永歷帝更加心有余悸。

“國史”,把張獻忠稱為“太祖”,《太祖本紀》,把張獻忠比作湯武之君,斥崇禎為桀紂之君。孫:也不要如此之甚。

方于宣:古來史書皆如此。不如此記述,不足以弘揚開創之功勞!

孫派白文選前往安龍將永歷搬入貴陽。

白對孫的催促拖延時日,等待李定國。

李定國前鋒,直抵安龍城下,繞城高呼:西府老爺大兵已到!城中歡聲雷動。

永歷慰勞:早知愛卿忠義,只恨相見恨晚。

李:臣蒙陛下知遇之恩,本想收復兩廣迎接陛下,未能如愿,令陛下深陷水深火熱之中,臣萬死不足以贖己之罪!

1656年四月,攜帶璽書前往貴陽,勸說孫可望消除隔閡。

卿等務必要以國家社稷為重,去傳達朕的善意,如果能使秦王重歸于好,卿等的功名將永垂不朽。

白文選以視察前線為名親自馳入李定國營中通報消息,告知李、劉二人孫可望已派馬寶與張勝率鐵騎七千連夜走小路偷襲昆明,準備擒獲永歷帝,若昆明一破,大事去矣,應盡快出戰。

龍游淺水

無限河山淚,誰言天地寬?——(明)夏完淳

磨盤山之戰是李定國重創清軍的最后一戰,南明遺民劉彬有詩贊曰:

凜凜孤忠志獨堅,手持一木欲撐天,麿盤戰地人猶識,磷火常同日色鮮。

縞素臨江誓滅胡,雄師十萬氣吞吳。試看天塹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

悲歌余音

夢里相逢西子湖,誰知夢醒卻模糊。高墳武穆連忠肅,添得新祠一座無。

——(明)張煌言《憶西湖》

張國用和趙得勝勸白文選回師云南:“寧出云南,勿作緬鬼”

白:那皇上怎么辦?

張:我等心力心盡,可見天意!

胡風南渡盡草椻,大義捐嫌王出滇。一身轉戰千里路,只手曾擎半壁天。

諸葛無命延漢祚,武穆何甘止朱仙。板蕩膻腥忠貞顯,江山代代頌英賢。

先禮后兵:此地非你所有,乃前太師練兵之所。今藩主前來,是復其故土。

時人沈文光:

鄭王忠勇義旗興,水陸雄師震海瀛。炮壘巍峨橫夕照,東溟丑夷寂無聲。

鄭成功自詡十七年來為國家“枕戈泣血”,反而弄得“進退無據,罪案日增”。

“屏跡遐荒,遞捐人世,忠孝兩虧,死不瞑目!”“頓足捶胸,大呼而殂”。

船至途中,夜半時分,張煌言忽聽有人低聲吟唱《蘇武牧羊曲》,不由起身和唱。

“你真是有心人!我為大明兵部尚書,定會為國盡忠、欣然赴死,不辱家國!”

“國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頭有我師。日月雙懸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慚將赤手分三席,敢為丹心借一枝。他日素車東浙路,怒濤豈必屬鴟夷!”

經過十八年的掙扎與抵抗,曲終人散的南明悲歌落下了帷幕。明朝眾多的臣民剃發易服,歸順了清朝的統治,而那些不愿出仕清朝的明朝遺民,

則以不合作、不做清朝官的態度消極抵抗,隨著光陰的荏苒、遺老的故去,人們對故國的眷戀已經漸漸淡忘,似乎只有在明朝遺臣萬壽祺的詞句

《病中風雨》里還能體會到亡國的綿綿余恨:

“夢千重,家萬里,流落天涯,日月秋光起,今是何年渾不記,墻角多情,猶掛崇禎歷。”

南明大事年表

最后一個漢人王朝的抵抗與掙扎

明清易代之際,天崩地裂之時,

決定中國此后二百多年命運的大戰拉開了序幕。

涌入關內的滿洲鐵騎,李自成、張獻忠的農民軍,偏安一隅的南明小朝廷,

展開了逐鹿爭鼎之戰。

在短短十幾年中,

忠臣良將,漢奸賊子,紛紛登場。


2022-12-08 19:00:08

[新一篇] 英雄的棋局——三國軍事地理大勢

[舊一篇] 《少有人走的路》:你真的懂怎么愛一個人嗎?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