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經典諫議檄文 八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申紹

《上皇帝疏》

今之見戶,不過漢之一大郡,而備置百官,加之新立軍號,兼重有過往時。虛假名位,廢棄農業,公私驅擾,人無聊生。

宜并官省職,務勸農桑。

秦吳狡猾,地居形勝,非唯守境而已,乃有吞噬之心。

宜罷浮華非要之役,峻明婚姻喪葬之條,禁絕奢靡浮煩之事,出傾宮之女,均商農之賦。

公卿以下以四海為家,信賞必罰,綱維肅舉者,溫猛之首可懸之白旗,秦吳二主可以禮之歸命,豈唯不復侵寇而已哉!

慕容俊

《給黃門侍郎申胤上言》

夫名尊禮重,先王之制。冠冕之式,代或不同。漢以蕭曹之功,有殊群辟,故劍履上殿,入朝不趨。

世無其功,則禮宜闕也。

宗敞

《上姚興書》

臣州荒裔,鄰帶寇仇,居泰無垂拱之安,運否離傾覆之難。

刺史王尚受任垂滅之州,策成難全之際,輕身率下,躬儉節用,勞逸豐約,與眾同之,勸課農桑,時無廢業。

然后振王威以掃不庭,回天波以蕩氛穢。則群逆冰摧,不俟朱陽之曜;若秋霜隕籜,豈待勁風之威。

何定遠之足高,營平之獨美!經始甫爾,會朝算改授,使希世之功不終于必成,易失之機踐之而莫展。

當其時而明其事者,誰不慨然!

論勛則功重,言瑕則過微。而執憲吹毛求疵,忘勞記過,斯先哲所以泣血于當年,微臣所以仰天而灑淚。

范泰

《請建國學表》

臣聞風化興于哲王,教訓表于至世。至說莫先進習,甚樂必寄朋來。古人成童入學,易子而教,尋師無遠,負糧忘艱,安親光輕,莫不由此。

會今生到有期,而學校未立。覆簣實望其速,回轍已淹其遲。事有似賒而宜急者,殆此之謂。古人重寸陰而賤尺壁,其道然也。

裴松之

《請禁私碑表》

碑銘之作,以明示后昆,自非殊功異德,無以允應茲典。大者道勛光遠,世所宗推,其次節行高妙,遺烈可紀。

上《三國志注》表

臣松之言:臣聞智周則萬理自賓,鑒遠則物無遺照,雖盡性窮徹,深不可識。

至于緒馀所寄,則必接乎粗跡,是以體備之量,猶曰好察邇言,畜德之厚,在于多識住行。

伏惟陛下,道該淵極,神超妙物,暉光日新,郁哉彌盛,雖一貫墳典,怡心玄賾,猶復降懷近代,博觀興廢,將以總括前蹤,貽誨來世。

臣前被詔,使采三國異同,以注陳壽《國志》。壽書銓敘可觀,事多審正,誠游覽之苑囿,近世之嘉史,然失在于略,時有所脫漏。

臣奉詔尋詳,務在周悉,上搜舊聞,傍摭遺逸。

案三國雖歷年不遠,而事關漢、晉,首尾所涉,出入百載,注記分錯,每多?互,其壽所不載,事宜存錄者,則罔不畢取,以補其闕。

或同說一事,而辭有乖雜;或出事本異,疑不能判,并皆抄內,以備異聞。若乃紕繆顯然,言不附理,則隨違矯正,以懲其妄。

其時事當否,乃壽之小失,頗以愚意有所論辯,自就撰集,已垂期月,寫校始訖,謹封上呈。

竊惟繢事以眾色成文,蜜蜂以兼采為味,故能使絢素有章,甘逾本質。

臣實頑乏,顧慚二物,雖逢罄厲,分絕藻繢,既謝淮南食時之敏,又微狂簡裴然之作,淹留無成,只穢翰墨,不足以上酬圣旨,

少塞愆責,愧懼之深,若附淵谷。謹拜表以聞,隨用流汗,臣松之誠怕誠恐,頓首頓首,死罪謹言。

元嘉六年七月二十四日,中書侍郎西鄉侯臣裴松之上。

王韶之

《禪策》

惟王本上圣之姿,苞二儀之德,明齊日月,道合四時。乃者社稷傾覆,王拯而存之,中原蕪梗,又濟而復之。

自負固不賓,干紀效命,肆逆滔天,竊據萬里。靡不潤之以風雨,震之以雷霆。

九伐之道既敷,八法之化自理。豈伊博施于民,濟斯黔庶,固已義洽四海,道威八荒者矣。

至于上天垂象,四靈效征,圖識之文既明,人神之望已改。百工歌于朝,庶民頌于野,億兆抃踴,傾佇惟新。

王僧達

《上表解職》

圣朝厚終始之惠,孤臣保不泯之澤。夫讓功為高,臣無功而讓;專素為美,臣榮采已積。

謝靈運

《勸伐河北表》

又歷觀前代,類以兼弱為本。古今圣德,未之或殊。豈不以天時人事,理數相得,興亡之度,定期居然。

故古人云:既見天殃,又見人災,乃可以謀。昔魏氏之強,平定荊冀,乃乘袁、劉之弱。

晉世之盛,拓開吳、蜀,亦因葛、陸之衰。此皆前世成事,著于史策者也。

顏竣

支軍別統,或焚舟破釜,步自姑熟,或迅楫蕪湖,入據云陽。凡此諸帥,皆英果權奇,智略深瞻,名震中土。

勛暢遐疆,幕府親董,精悍一十余萬,授律枕戈,駱驛繼邁。

賞罰之科,信如日月,原火一燎,異物同灰。幸求多福,無詒后悔。

書到宣告,咸使聞知。

謝莊

《上搜才表》

臣聞功照千里,非特燭車之珍;德桑鄰國,豈徒秘壁之貴。

今大道方亨,萬務俟德。而九服之曠,九流之艱,提多懸衡,委之選部。

一人之鑒易限,而天下之才難原,以易限之鑒,鏡難原之才,使國罔遺授,野無滯器,其可得乎?

又政平訟理,莫先親民,親民之要,實歸守宰,故黃霸治穎川累稔,杜幾居河東歷載,或就加思秩,或人崇輝寵。

顏延之

《庭誥》

道者識之公,情者德之私。公通,可以使神明加向;私塞,不能令妻子移心。是以昔之善為士者,必捐情反道,合公屏私。

尋尺之身,而以天地為心;數紀之壽,常以金石為量。觀夫古先垂戒,長老馀論,雖用細制,每以不朽見銘,繕筑末跡,咸以可久承志。

況樹德立義,收族長家,而不思經遠乎?

夫和之不備,或應以不和,猶信不足焉,必有不信。倘知恩意相生,情理相出,可使家有參、柴,人皆由、損。

且以己為度者,無以自通彼量。渾四游而斡五緯,天道弘也;振河海而載山川,地道厚也;一情紀而合流貫,人靈茂也。

清者人之正路。

總而論之,精理出于微明,氣數生于形分。然則荀、王得之于心,馬、陸取之于物,其無惡迄可知矣。

夫象數窮則太極著,人心極而神功彰。

言道者本之于天,論心者議之于人,校理者取之于物。

為道者蓋流出于仙法,故以煉形為上。崇佛者本在于神教,故以治心為先。煉形之家,必就深曠,反飛靈,猴丹石,粒芝精,

所以還年卻老,延華駐彩,欲使體合纁霞,軌偏天海,此其所長。

及偽者為之,則忌災崇,課粗愿,混士女,亂妖正,此其巨蠹也。

治心之術,必辭親偶,閉身性,師凈覺,信緣命,所以反壹為生,克成圣業,智邈大明,志狹恒劫,此其所貴。

及詭者為之,則藉發落,狎菁華,傍榮聲,謀利論,此其甚誣。物有不然,事無不弊,衡石日陳,猶患差𢖼,況神道不形?

固眾端之所假,未能體神而不疑神無者,以為靈性密微,可以積理知;洪變欻,可以大順侍。

照若鏡天,肅若窺淵,能以理順為人者,可與言有神矣!

若乃罔其真而眚其弊,是未加心照耳。

沈攸之

吾聞魚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術,彼我可謂通之矣。

誠節慨惋,隔硋數千,無因自對,不能知復何情顏,當與足下敘平生舊款。

吾聞前哲絕交,不出惡言,但此自陳名節于胸心,因告別于千載,放筆增嘆,公私潸淚,想不深怪往言。

然天下耳目,豈伊可誣,抑亦當自知投杖,無強為必先及。

柳元景

《討?質等檄》

夫革道應運,基命之洪符;嗣業興邦,紹歷之明算。自非瑞積神衷,德充民極,孰能升臨寶位,景屬天居?

諸君或世荷恩幸,或身聞教義,當知君臣大節,誓不可犯,冠履至誨,難用倒設。

周朗

《上書獻讜言》

昔仲尼有言:治天下若寘諸掌。豈徒言哉?方策之政,息舉在人,蓋當世之君,不為之耳。

農桑者,實民之命,為國之本,有一不足,則禮節不興。

凡為國不患威之不立,患恩之不下;不患土之不廣,患民之不育。

自華、夷爭殺,戎、夏競威,破國則積尸竟邑,屠將則覆軍滿野,海內遺生,蓋不馀半。

設使胡滅,則中州必有興者。決不能有奉土、率民以歸國家矣。

且夫戰守之法,當恃人之不敢攻。

又緣淮城壘,皆宜興復,使烽鼓相達,兵食相連。

凡天才所須者才,而才誠難知也。有深居而言寡,則蘊學而無由知;有卑處而事隔,則懷奇而無由進。

沮渠蒙遜

《上魏太武帝表》

臣歷觀符瑞,候察天時,未有過于皇魏,逾于陛下。加以靈啟圣姿,幼登天位,美詠侔于成、康,道化逾于文、景,方將振神綱以掩六合,灑玄澤以潤八荒。

況在秦隴荼炭之馀,直是老臣盡效之會。

王儉

《策齊公九錫文》

天地變通,莫大乎炎涼;懸象著明,莫崇乎日月。嚴冬播氣,貞松之操自高;

光景時昏,若華之映彌顯。是故英睿當亂而不移,忠賢臨危而盡節。

蕭將軍震威華戎,實資義烈,康國濟民,于是乎在。

乃者袁鄧構禍,實繁有徒,子房不臣,稱兵協亂,跨蹈五湖,憑陵吳、越,浮䘲虧辰,沉氛晦景,桴鼓振于王畿,鋒鏑交乎天邑。

朝廷無東顧之憂,閩越有來蘇之慶。

匈奴野心,侵掠疆場,前師失律,王旅崩撓,灑血成川,伏尸千里。

丑羯侜張,勢振彭、泗,乘勝長驅,窺覦京甸。冠帶之軌將湮,被發之容行及。

公奉辭伐罪,戒旦晨征,兵車始交,氛䘲時蕩。吊死撫傷,弘宣皇澤,俾我淮、肥,復沾盛化。

此又公之功也。自茲厥后,獫狁孔熾,封豕長蛇,重窺上國。

而世故相仍,師出日老,戰士無臨陣之心,戎卒有懷舊之思。

泰始之末,入參禁旅,任兼軍國,事同顧命。桂陽負眾,輕問九鼎,裂冠毀冕,拔本塞源,入兵萬乘之國,頓戟象魏之下,烈火焚于王城,飛矢集乎君屋。

機變倏忽,終古莫二,群后憂惶,元戎無主。公按劍凝神,則奇謀貫世,秉旄指麾,則懦夫成勇。

蕭子良

《請停臺使檢課表》《修治塘遏表》

京尹雖居都邑,而境壤兼跨,廣袤周輸,幾將千里。

王逡之

《奏劾謝超宗袁𧰲》

王融

《永明九年策秀才文》

朕聞神靈文思之君,聰明圣德之后,體道而不居,見善如不及。

是以崆峒有順風之請,華封致乘云之拜。

《上疏乞自效》

臣每覽史傳,見憂國忘家,捐生報德者,未嘗不撫卷嘆息,以為古今共情也。

劉琎

《上書理宋建平王景素》

且世之興衰,何代無有,今齊苗裔,萬世之后,其能無污隆乎?茍前良可廢,何以勸后之能者?伏愿上同周、漢、西晉之如彼,下為來胤垂范之如此,

儻能降明詔,箋枉道,使往王得洗謗議,拯冥魂,賜以王禮反葬,則民之從義,猶若回風之卷草也。

臣聞鸛鳴皋垤,則降陰吐雨;騰蛇躍聳,而沉云郁冥。

但傷臣言輕落毛,身如橫芥,神高聽邈,終焉莫省,直欲內不負心,庶將來知王之意耳。

孔稚珪

《上和虜表》

豈足肆天下之忿,捐蒼生之命;發雷電之怒,爭蟲鳥之氣?百戰百勝,不足稱雄;橫尸千里,無益上國。

而蟻聚蜂攢,窮誅不盡;馬足毛群;難與競逐。

豈不欲戰?惜民命也。唯漢武借五世之資,承六合之富,驕心奢志,大事匈奴。

遂連兵積歲,轉戰千里,長驅瀚海,飲馬龍城。

遂使國儲空懸,戶口減半,好戰之功,其利安在?戰不及和,相去何若?

陛下何惜匹馬之驛,百金之賂,數行之詔,誘此兇頑,使河塞息肩,關境全命,蓄甲養民,以觀彼弊。

我策若行,則為不世之福;若不從命,不過如戰失一隊耳。

夫以天下為量者,不計細恥;以四海為任者,寧顧小節?

一城之沒,尚不足惜,一使不反,曾何取慚?

臣不言遣使必得和,自有可和之理;猶如欲戰不必勝,而有可勝之機耳。

今宜早發大軍,廣張兵勢,征犀甲于岷、峨,命樓船于浦海。使自青租豫,候騎星羅,沿江入漢,云陣萬里。

據險要以奪其魂,斷糧道以折其膽,多設疑兵,使精銷而計亂,固列金湯,使神菇而慮屈。

然后發衷詔,馳輕驛,辯辭重幣,陳列吉兇。

北虜頑而愛奇,貪而好貨,畏我之威,喜我之賂。

畏威喜賂,愿和必矣。陛下用臣之啟,行臣之計,何憂玉門之下,而無款塞之胡哉?

何昌宇

《與蕭驃騎啟理建平王景素》

明公鋪天地之施,散云雨之潤,物無巨細,咸被慶渥。若今日不蒙照滌,則為萬代冤魂。

昌宇非敢慕慷慨之士,激揚當世,實義切于心,痛入骨髓,瀝腸紓憤,仰希神照,辯明枉直,亮王素行。

崔祖思

《陳政事啟》

樂者,動天地,感鬼神,正情性,立人倫,其義大矣。

論儒者以德化為本,談法者以刻削為體。道教治世之粱肉,刑憲亂世之藥石,故以教化比雨露,名法方風霜。

是以有恥且格,敬讓之樞紐;令行禁止,為國之關楗。然則天下治者,賞罰而已矣。

賞不事豐,所病于不均;罰不在重,所困干不當。

籍稅以厚國,國虛民貧;廣田以實廩,國富民贍。

堯資用天之儲,實拯懷山之數;湯憑分地之積,以勝流金之運。

今將掃辟咸、華,題鏤龍漠,宜簡役敦農,開田廣稼。

時罷山池之威禁,深抑豪右之兼擅,則兵民優贍,可以出師。

古者左史記言,右史記事,故君舉必書,盡直筆而不污,上無妄動,知如絲之成綸。

今者著作之官,起居而已;述事之徒,褒諛為體。

世無董狐,書法必隱;時闕南史,直筆未聞。

天地無心,賦氣自均,寧得誕秀往古,而獨寂廖一代,將在知與不知,用與不用耳。

夫有賢而不知,知賢而不用,用賢而不委,委賢而不信,此四者古今之通患也。

今誠重郭隗而招劇辛,任鮑叔以求夷吾,則天下之士,不待召而自至矣。

蕭統

《議東宮禮絕傍親令》

慕悼之解,宜終服月。于是令付典書遵用,以為永準。

蕭綸

《與湘東王書》

伏以先朝圣德,孝治天下;𠚪親雍睦,四表無怨;誠為國政,實亦家風。

且道之斯美,以和為貴,況天時地利,不及人和,要手足肱支,自相屠害?

方今社稷危恥,創巨痛深。人非禽蟲,在知君父。

江淹

《詣建平王上書》

昔者,賤臣叩心,飛霜擊于燕地;庶女告天,振風襲于齊臺。下官每讀其書,未嘗不廢卷流涕。

何者?士有一定之論,女有不易之行。信而見疑,貞而為戮,是以壯夫義士,伏死而不顧者以此也。

下官本蓬戶桑樞之人,布衣韋帶之士,退不飾《詩》、《書》以驚愚,進不買名聲于天下。

日者,謬得升降承明之闕,出入金華之殿,何嘗不局影凝嚴,側身扃禁者乎?

加以涉旬月,迫季秋,天光沉陰,左右無色,身非木石,與獄吏為伍,此少卿所以仰天槌心,泣盡而繼之以血者也。

下官雖乏鄉曲之譽,然嘗聞君子之行矣:其上則隱于帝肆之間,臥于巖石之下;次則結綬金馬之庭,高議云臺之上;

退則虜南越之君,系單于之頸。俱啟丹冊,并圖青史。寧當爭分寸之末,競錐刀之利哉!

下官聞積毀銷金,積讒磨骨。遠則直生取疑于盜金,近則伯魚被名于不義。

方今圣歷欽明,天下樂業,青云浮洛,榮光塞河。

西洎臨洮、狄道,北距飛狐、陽原,莫不浸仁沐義,照景飲醴而已。

顧憲之

《牛埭稅格議》

書云:與其有聚斂之臣,寧有盜臣。此言盜臣為損蓋微,斂民所害乃大也。今雍熙在運,草木含澤,其非事宜,仰如圣旨。

任昉

《為梁武帝斷華侈令》

夫在上化下,草椻風眾,俗之澆淳,恒由此作。

昔毛玠在朝,士大夫不敢靡衣愉食。魏武嘆曰:孤之法不如毛尚書。

孤雖德謝往賢,任重先達,實望多士得其此心。外可詳為條格,以時施行。

賀琛

《條奏時務封事》

今北邊稽服,戈甲解息,政是生聚教訓之時,而天下戶口減落,誠當今之急務。

雖是處凋流,而關外彌甚,郡不堪州之控總,縣不堪郡之裒削,更相呼擾,莫得治其政術,惟以應赴征斂為事。

百姓不能堪命,各事流移,或依于大姓,或聚于屯封,蓋不獲已而竄亡,非樂之也。

國家于關外賦稅蓋微,乃至年常租課,動致逋積,而民失安居,寧非牧守之過?

今大邦大縣,舟舸銜命者,非惟十數;復窮幽之鄉,極遠之邑,亦皆必至。

而州郡無恤民之志,故天下顒顒,惟注仰于一人,誠所謂“愛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敬之如鬼神,畏之如雷霆”。

圣躬荷負蒼生以為任,弘濟四海以為心,不憚胼胝之勞,不辭癯瘦之苦,豈止日昃忘饑,夜分廢寢。

今魏氏和親,疆場無驚,若不及于此時大息四民,使之生聚,減省國費,令府庫蓄積,一旦異境有虞,關河可掃,

則國蔽民疲,安能振其遠略?事至方圖,知不及矣。

《上修五禮表》

臣聞“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人之道,曰仁與義”,故稱“導之以德,齊之以禮”。

洎周室大壞,王道既衰,官守斯文,日失其序,禮樂征伐,出自諸侯,《小雅》盡廢,舊章缺失。

伏惟陛下睿明啟運,先天改物,撥亂惟武,經世以文。作樂在乎功成,制禮弘于業定。

《上疏請禁速斂》

曹思文

《國諱不宜廢學表》

古之建國君民者,必教學為先,將以節其邪情,而禁其流欲,故能化民裁俗,習與性成也。

元樹

《在梁遺魏公卿百寮書》

抑又聞之,夫名以出信,信以制義,山川隱疾,且猶不以名,成師兆亂,臣君不臣,求之史籍,有自來矣。

王偉

《為侯景降梁表》

臣聞股肱體合,則四海和平;上下猜貳,則封疆幅裂。故周、邵同德,越常之貢來臻;飛、惡離心,諸候所以背叛。

此蓋成敗之所由,古今如畫一者也。

周弘讓

《奏宋齊故事》

《與徐陵書薦方圓》

然性靈未能灰弭,其間復須友生,言晤后來,英俊并出,方為時生,林谷之中,鮮逢退逸,唯一趙郡方圓,棲遲天目,年過強仕。

不慕時榮,文史足用,學藝優敏,中歲暫游宛、洛,蒙弟識異。

其人方儲之胤,衣冠未絕,雅奉閑逸,得性丘林,與吾朋游,積有年歲,今復同在巖壑,畢志風云,琴案清商,詩題空谷,比幽貞道缺,考盤絕詠,賁五履二,兩爻無間。

虞寄

《諫陳寶應書》

寄離流世故,漂寓貴鄉,將軍待以上賓之禮,申以國士之眷,意氣相感,何日忘之!

夫安危之兆,禍福之機,匪獨天時,亦由人事;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是以明智之士,據重位而不傾,執大節而不失,豈惑于浮辭哉?將軍文武兼資,英威不世。

此所以五尺童子皆愿荷戟而隨將軍者也。

及高祖武皇帝肇基草昧,初濟艱難;于時天下沸騰,民無定主,豺狼當道,鯨鯢橫擊,海內業業,未知所從。

將軍運洞微之鑒,屢折從衡之辯,策名委質,自托宗盟,此將軍妙算遠圖,發于衷誠者也。

不意將軍惑于邪說,翻然異計,寄所以疾首痛心,泣盡繼之以血,萬全之策,竊為將軍惜之。

夫以王琳之強,侯瑱之力,進足以搖蕩中原,爭衡天下,退足以屈強江外,雄長偏隅。

且朝廷許以鐵券之要,申以白馬之盟,朕不食言,誓之宗社。寄聞明者鑒未形,智者不再計,此成敗之效,將軍勿疑。

吉兇之機,間不容發。

豈不身與山河等安,名與金石相敝?愿加三國,慮之無忽!

沈不害

《上文帝書請立國學》

臣聞立人建國,莫尚于尊儒;成俗化民,必崇于教學。

是以設訓垂范,啟導心靈,譬彼染藍,類諸琢玉,然后人倫以睦,卑高有序,忠孝之理既明,君臣之義攸固。

執禮自基,魯公所以難侮,歌樂已細,鄭伯于是前亡;干戚舞而有苗至,泮宮成而淮夷服;

長想洙泗之風,載懷淹稷之盛;有國有家,莫不尚己。

后生敦悅,不見函丈之儀;晚學鉆仰,徒深倚席之嘆。

故能擢秀雄州,揚庭觀國;入仕登朝,資優學以自輔,蒞官從政,有經業以治身;墻駕列庭,青紫拾地。

沈炯

《為王僧辯等勸進梁元帝初表》

臣聞日月貞明,太陽不可以闕照;天地貞觀,乾道不可以久惕。

拓跋休

《請依成式公除表》

臣等聞承乾統極者,宜以濟世為務;經綸天下者,特以百姓為心。

元澄

《上言新舊錢通用表》

《易》稱: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寶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財。

財者,帝王所以聚人守位,成羊群生,奉順天德,治國安民之本也。

夏殷之政,九州貢金,以定五品。

謹重參量,以為太和五銖,乃大魏之通貨,不朽之恒模,寧可專貿于京邑,不行于天下?但今戎馬在郊,江疆未一。

東南之州,依舊為便。


2022-12-08 19:02:37

[新一篇] 古代經典諫議檄文 七

[舊一篇] 古代經典諫議檄文 九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