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思想主張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主張明“賞罚”以提高統治效力,行德治禮教以預防“犯罪”他認為:賞罚乃“國之大典”,應當受到充分重視和正確地加以使用。而當時“盜賊”日益增多,是由于“招撫”太濫,“招撫”太濫是由于兵力不足,而兵力不足是由于沒有很好地實行賞罚,以至于“進而效死,無爵賞之勸;退而奔逃,無誅戮之及”。象這樣法令不明,賞罚不信,即使有百萬的兵力,也是沒有用處的。他還主張“賞不逾時,罚不后事”,認為過時的獎賞,等于沒有獎賞,過時的懲罚,等于沒有懲罚,都起不到勸善懲惡的作用。這些主張的目的,集中到一點,就是要提高統治效率,以“破山中賊”。

  他還主張行德治教化以緩和階級矛盾,減少犯上作亂。他說:“民窮必有盜賊”,認為老百姓已經貧困不堪,還要沒有休止地征斂,就等于驅使他們去作盜賊。因而有必要“罷冗員之俸,損不急之賞,止無名之征,節用省費”,對災民實行“賑濟”、“免租”,使他們“不致轉徙自棄而為盜”。所以,他反對“蔑道德而專法令”,主張在鎮壓人民起義之后,立即“建立學校,以移易風俗”,以求得久安長治。他教導下級官吏說,作縣官的如果能竭盡自己的心力和聰明才智,誠心“愛民”,貫徹“撫緝教養”的方針,即使是蠻夷的人,也是可以被感化的;即使是產生“盜賊強梁”的地方,也是可以變為“禮義冠裳”的所在。他強調這一方面的目的,集中到一點,即在于使用軟的一手,以“破心中賊”。但這軟的一手是有限度的。他強調刑罚是“德治教化”的保障,“果有頑梗強橫,不服政化者”,就一定要“即行擒拿,治以軍法,毋容縱盜,益長刁頑”。

量情法

  強調執法要“情法交申”,區別對待他反對“貪功妄殺,玉石不分”。例如處理“宸濠之亂”的反叛人員時,主張只對主犯處以極刑,至于各“從逆”的人犯,則認為“原情亦非得已,宥之則失于輕,處斬似傷于重”,不如“俯順輿情”,判處永遠充軍,使“情法得以兩盡”,“以存罪疑惟輕之仁”。在另外一個“告示”中,他甚至宣布對于脅從“作亂”的人,免于追究,“俱準投首免死,給照復業生理”。這樣作既使得“讒諛知警,國憲可明”,也顯示了朝廷的“仁慈”。這正是他的“綏柔流賊”策略在法律上的具體運用。此外,他還主張適用法律要結合當時當地的具體情況,特別是在“地里遙遠,政教不及”的邊遠地區和“小民罔知法度”的情況下,一切“詞訟差徭錢糧學校”等事務,都可以從當時當地的實際出發,作權宜的處置:“應申請者申請,應興革者興革,務在畜眾安民,不必牽制文法”。在“行法以振威”的原則下,他已注意到運用法律的靈活性問題。

重綱紀

  求重視“綱紀”,整肅執法之吏,杜絕“法外之誅”他認為“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對那些寅緣竊踞官職的豪門勢家子弟的不法行為,如居心刻薄,“騷擾道路,仗勢而奪功,無勞而冒賞,懈戰士之心,興邊戍之怨”的情況,要大力加以整肅,特別是對“戾于法”的執法之吏,應當嚴格要求。但是他指出,在司法審判中,“刑曹典司獄訟”,事情“繁劇難為”。他們往往受到權貴的拂抑和牽制,以至使得依法斷獄之詞,“未出于口,而辱已加于身;事未解于倒懸,而機已發于陷阱”。在這種情況下,要使他們“不撓于理法,不罹于禍敗”是很難的。這就尤其要從整肅吏治、嚴明賞罚入手,消除執行法律的阻礙。他還力主加強監獄管理,杜絕“法外之誅”,指出京師的“提牢廳”,是“天下之獄皆在焉”的重地,負責提牢的官吏,不能不慎重對待,特別對于“桎梏之緩急,扃鑰之啟閉,寒暑早夜之異防,饑渴疾病之殊養”,甚至于微賤到“箕帚刀錐”、“滌垢除下”的事,無不應當認真注意,以“身親之”。這樣才能既防止“變故不測之虞”,又可免使囚者被“輕棄之于死地”。他還強調,獄中囚犯的再行“犯罪”,并非全是“禁防之不密”,還有促使他們再犯的監管不當的原因。所以只有監獄里做到“令不苛而密”,使囚犯免受“法外之誅”,才能避免“弊興害作”。

思想成就

  王守仁是我國宋明時期心學集大成者。他發展了陸九淵的學說,用以對抗程朱學派。他說:“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并以此作為講學的宗旨。他斷言:“夫萬事萬物之理不外于吾心”,“天理即是人欲”;否認心外有理、有事,有物。認為為學“惟學得其心”,“譬之植焉,心其根也。學也者,其培壅之者也,灌溉之者也,扶植而刪鋤之者也,無非有事于根焉而已。”要求用這種反求內心的修養方法,以達到所謂“萬物一體”的境界。他的“知行合一”和“知行并進”說,旨在反對宋儒如程頤等“知先后行”以及各種割裂知行關系的說法。他論兒童教育,反對“鞭撻繩縛,若待拘囚”,主張“必使其趨向鼓舞,中心喜悅”以達到“自然日長日化”。他的學說以“反傳統”的姿態出現,在明代中期以后,形成了陽明學派,影響很大。他廣收門徒,遍及各地。死后,“王學”雖分成幾個流派,但同出一宗,各見其長。他的哲學思想,遠播海外,特別對日本學術界以很大的影響。日本大將東鄉平八郎就有一塊“一生伏首拜陽明”的腰牌。他的弟子與心學影響了很多人:徐階,張居正,海瑞,陶行知等,名揚海外!王守仁不只是哲學家、教育家,也是一位著名的詩人。他非常熱愛故鄉的山山水水,回故鄉時,常游覽名勝古跡,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如他寫的《憶龍泉山》:
  我愛龍泉山,山僧頗疏野。
  盡日坐井欄,有時臥松下。
  一夕別云山,三年走車馬。
  愧殺巖下泉,朝夕自清瀉。
  王守仁的游足還到奉化雪竇山,他寫的《雪竇山》詩明麗、秀拔。數百年來被人們傳誦不息。
  窮山路斷獨來難,過盡千溪見石壇。
  高閣鳴鐘僧睡起,深林無暑葛衣寒。
  壑雷隱隱連巖瀑,山雨森森映竹竿。
  莫訝諸峰俱眼熟,當年曾向畫圖看。
  王守仁的一生,著作甚豐。他死后,由門人輯成《王文成公全書》三十八卷,其中在哲學上最重要的是《傳習錄》和《大學問》。
  他將心學凝成四句話,即心學四訣:
 

無善無惡心之體,

  有善有惡意之動。

  知善知惡是良知,

  為善去惡是格物。

  余姚“四碑亭”,留有紀念他的碑亭。碑文是:明先賢王陽明故里。楹聯:曾將大學垂名教,尚有高樓揭瑞云。橫額:真三不朽。


網載 2012-08-11 16:48:52

[新一篇] 余姚四賢(二)王守仁

[舊一篇] 王守仁秉承陸九淵的學說 影響蔣中正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