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缺 我們是如何陷入貧窮與忙碌的

>>>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精彩書評選  >>> 簡體     傳統

原作名: Scarcity: Why Having Too Little Means So Much

在長期研究窮人和扶貧的過程中,塞德希爾· 穆來納森發現他和窮人的焦慮竟然類似:窮人缺錢,他缺時間。在這一現象基礎上,他與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教授埃爾德·沙菲爾進行了大量的實驗室研究和現實調查,卻發現了一個存在于世人中間的驚人真相:窮困之人會永遠缺錢,而忙碌之人會永遠缺時間。

但是,進一步的研究證實:這些都是表面現象。因為即便是給窮人一筆錢,給拖延癥患者一些時間,他們也無法變得富足和高效。實際上,在長期性的資源(錢、時間)稀缺中,人們已經形成了“管窺”之見,只能看到“管子”之中的事物,雖然這有可能為我們帶來“專注紅利”(短期的富裕或效率),但是從長遠來看,這種“專心致志”反而會讓我們產生“權衡式思維”,不斷增加我們的帶寬負擔——當1元錢的價值在窮人與富人之間產生了巨大差異時,當印度金奈的街頭小販們陷入了無止境的借貸壓力時,當每個人都處在多任務處理的“雜耍”狀態中時……最理性的經濟模型和行為方式都會變得不再符合自身的內在邏輯。最終,稀缺會俘獲我們的大腦,漸漸讓我們失去認知能力和執行控制力,變得更加愚笨和沖動。

《稀缺》是《思考,快與慢》作者丹尼爾·卡尼曼最推崇的行為經濟學新作,它旨在揭示稀缺心態的各種復雜成因,并提出以“余閑”牽制稀缺的應對之法。所以,只有對“帶寬”進行合理的規劃和管理,我們才有可能從稀缺走向富足。

塞德希爾·穆來納森(Sendhil Mullainathan)

哈佛大學終身教授,哈佛大學行為經濟學領域重要領頭人。與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教授埃爾德·沙菲爾等人聯合創立非營利性組織ideas42,致力于利用行為科學幫助人們解決社會問題。

在麻省理工學院,與《貧窮的本質》作者阿比吉特·班納吉等人聯 合創立“貧困行動實驗室”,并于2002年榮獲“麥克阿瑟天才獎”。

出生于印度農村,7歲時隨父母移民美國。1993年,獲得康奈爾大學計算機科學、數學和經濟學3個學士學位。1998年,獲得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

埃爾德·沙菲爾(Eldar Shafir)

1988年,獲得麻省理工學院認知科學博士學位。古根海姆獎獲得者。

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教授,研究領域涉及認知科學、判斷與決策、行為經濟學等。

與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彼得· 戴蒙德和著名心理學家阿莫斯·特沃斯基共同開展過“貨幣幻覺”方面的研究。

學前測試題

引 言 資源稀缺不可怕,就怕有稀缺心態

★第一部分 稀缺心態是一切稀缺的根源

●第1章 專注的“得”與管窺的“失”

資源稀缺換來了專注與回報

專注紅利

管 窺

管窺所導致的忽視

管窺負擔

●第2章 帶寬負擔會降低人的智商

“ 噪聲”干擾了我們的思想

帶寬負擔1——認知能力

帶寬負擔2——執行控制力

收割前后的印度農民

其他形式的稀缺

稀缺,完全不同于壓力和憂慮

稀缺讓人變笨和更加沖動

★第二部分 貧窮和忙碌是如何讓“帶寬”變窄的

●第3章 裝箱、余閑和權衡式思維

權衡式思維

余 閑

窮蜜蜂與富泥蜂

余閑心態下的購買行為

沒有余閑時犯錯,后果很嚴重

稀缺的本質就是沒有余閑

●第4章 行為經濟學告訴我們的道理

50美元,在窮人和富人眼中的價值不一

知覺的相對性

1美元的真正價值

識 解

機會成本

●第5章 借用與短視

管窺與借用

《家庭問答》的啟示

忽視未來

無力規劃

●第6章 稀缺陷阱

停不下來的雜耍

逃 離

問題的根源

余閑,應對突發事件的利器

貧窮始于富足

孤獨就是社交稀缺

改變心態,逃離稀缺陷阱的唯一希望

●第7章 窮人為什么窮

“最后一公里”問題

無能可以導致貧窮,貧窮也可以導致無能

大腦自由才能成為合格家長

窮人缺錢又缺帶寬

帶寬負擔導致智力下降

★第三部分 如何從稀缺走向富足

●第8章 如何讓窮人擺脫貧窮

包容窮人的不當行為

讓“警報”來得更早些

節省帶寬的方法才是好方法

帶寬可以構建

扶貧是個長期項目

●第9章 如何解決組織中的時間稀缺

余閑的重要作用

余閑,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4.45倍!火星探測器的教訓

用余閑對抗救火陷阱

亨利•福特的時間管理智慧

“紅花”日本料理的啟示

“舍維斯”的餐桌管理經驗

●第10章 如何應對日常生活中的稀缺

把重要事情拉入“管子”視野中

讓“疏忽”等同“默許”

保持警覺

找準關聯行動時機

節約利用帶寬

在帶寬充裕時行動

為帶寬不足的人提供便利

從富足起步

以余閑應對突發事件

-End-

結 語 規劃和管理好“帶寬”,稀缺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譯者后記

稀缺會俘獲大腦。就像饑餓的研究對象日思夜想著食物一樣,當我們經歷任何一種形式的稀缺時,都會對稀缺的事物全神貫注。我們的思想會自動而強有力地轉向未得到滿足的需要;對于饑餓的人來說,他們需要食物;對于忙碌的人來說,他們需要亟待完成某項工作的時間;對于缺錢的人來說,他們需要想辦法支付每個月的房租;對于孤獨的人來說,他們需要他人的陪伴。稀缺造成的后果不僅僅是因為我們會因擁有的太少而感到不悅,而是因為它會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會強行侵入我們的思想之中。引自 全文摘要

稀缺對人類大腦產生的影響,存在于潛意識之中。無論大腦的主人是否愿意,稀缺都會牢牢地俘獲他的注意力,而稀缺對注意力的俘獲,不僅會影響我們的所見和所見的速度,而且也會影響我們對周遭世界的認識。

若想減少失誤,僅憑努力是不夠的。許多錯誤之所以會出現,并不是因為我們不夠謹慎,而是要從我們心理過程的根源處找原因。努力和專注還不足以令我們避免計劃謬誤,也無法提醒我們那些根本想不到的事情,更不能給予我們鋼鐵般抵制誘惑的意志力。偏見是大腦運轉的直接結果,而且并不總能對事件的后果做出響應。……在帶寬受到負面影響的情況下,我們更有可能向沖動屈服,向誘惑低頭。在沒有余閑的時候,我們也沒有允許失誤的空間。稀缺不僅意味著人們沒有失誤的空間,也意味著人們更有可能會出現失誤。稀缺不僅提高了失誤的成本,也為人們創造了更多機會去犯下錯誤、做出不明智的選擇。引自 全文摘要

在稀缺狀態下,我們會產生管窺心態。當稀缺成為帶寬負擔時,我們會對當下更加專注,從而導致我們產生借用行為。而當我們借用時,就是給自己的將來挖下了更深的坑。今天的稀缺,將造成明天更大的稀缺。當我們為了解決眼下的難題而極度專注時,就無法有效地規劃未來,這樣一來,向前看的能力就很可能會因管窺負擔而喪失。引自 全文摘要

稀缺陷阱就如同“雜耍”,太多的“最后關頭”讓人們持續從一項緊要任務轉移到另一項緊要任務。這是管窺所引發的后果。我們可以在當下盡己所能,但這樣的做法會給未來帶來新問題。稀缺陷阱源于人們將可預期事件當作突如其來的事件處理。避免落入稀缺陷阱的唯一方法就是要擁有余閑,尤其是要建立起應對突發事件的緩沖機制。改變心態,才是人們逃離稀缺陷阱的唯一希望。引自 全文摘要

如何應對日常生活中的稀缺?- 將重要的事情拉入“管子”視野范圍內,比如通過提醒的方式。- 將某些略有困難但又值得去做、重復性高、可預測的事件設置為【默認選擇】,比如每月存錢- 保持警覺,提前安排,只要有可能,就要將警醒型行為轉變為一次性行為,降低管窺心態可能帶來的損失。

- 找準關聯行動的時機,比如在漲工資時增加儲蓄額度、收獲時讓人們提前購買肥料;(這一點也可以用在產品設計上)

- 節約利用帶寬,合理分配我們有限的信息處理能力。(必要時來個安息日,讓帶寬恢復)

- 在帶寬充裕時行動,對寬帶合理利用,需要明智地進行任務規劃,確保高帶寬任務能在高帶寬時段上完成;合理對各項任務的執行時間進行安排,并且設置最佳的順序。(同樣適用于項目管理)

- 為帶寬不足的人提供便利。(比如親人朋友、用戶、下屬,只有真正洞察周圍人的帶寬負擔,才能幫助他們改善)- 以余閑應對突發事件。


2023-06-16 16:39:17

[新一篇] 沸騰15年 中國互聯網的產業傳奇

[舊一篇] 趣味生活簡史 [英]比爾·布萊森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