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示(虛云老和尚說法)

>>>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精彩書評選  >>> 簡體     傳統

編輯推薦語

     一個備受歷代政要、學界泰斗、佛教領袖推崇的絕世高僧——虛云和尚,中國近代史上一個神話般的傳奇人物,他的著作充滿了不可思議的智慧! 本書收錄了虛云老和尚在上海玉佛寺親自主持兩個禪七開示、在云居山方便開示、在云居山戒期開示三個時間段中對禪法作的系統介紹,為學佛者批點迷津、快速悟道。隨書還贈送注意版《大悲咒》,他是濟世渡人、修道成佛的重要口訣,可得十大利益、十五善生,不愛十五種惡死,可治八萬四午種病,圓滿人生一切愿望!

內容提要

     虛云、太虛、弘一、印光法師并稱為中國近代四大高僧,名傾海內外。 虛云一生經歷傳奇,為中國佛教事業做出了偉大建樹與不朽功德,被譽為禪 宗泰斗。但他是真禪者,淡泊名利,從不炫耀,也不喜歡人們作無謂的頌揚 ,所以后人知之不多。最為可貴的是,他將入世思想與實踐行動結合起來, 使佛門和眾生廣泛受益。 虛云的開示弘法,往往是應機而作,隨緣拈舉,無須安排,都是從第一 念中流出,可謂度世的金針、修禪的王臬。現代社會世風不古、人心浮躁, 虛云開示則是一副心靈的洗滌劑與安定劑。

作者簡介

     虛云(1840-1959),法名古巖,又名演徹,字德清,別號幻游。湖南湘鄉蕭氏,生于福建泉州。是一位極富傳奇色彩的絕世高僧,他出生于19世紀鴉片戰爭爆發之時,而圓寂時已是20世紀五十年代末,一生活了120歲。 虛云于咸豐年間出家,曾遠赴印度、緬甸、斯里蘭卡等地朝佛。他傳法曹澗,兼嗣臨濟,中興云門,匡扶法眼,延續溈仰,一身而兼五宗法脈。其禪悟和苦行為海內外所敬重,是名震中外、人所共仰的禪宗泰斗。新中國成立后,德高望重的虛云和尚赴北京參與全國性佛教機構的籌組工作,被推選為中國佛教協會的名譽會長。

目錄
上海玉佛寺兩個禪七開示(1953年)
  不要頭上安頭
  照顧如雞抱卵
  弄得四大不空
  切莫分心散亂
  發堅固長遠心
  不可生是生非
  好好精進用功
  靜坐脫離塵勞
  不令六根流塵
  客塵煩惱所誤
  要種正因佛種
  靜境不可貪著
  免遭因果輪回
  不能自己作主
  宗門勝過一切
  解七法語
開示輯錄
  什么是佛
  立志學佛
  佛法是家常便飯
  誠心用功
  貴在用心
  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檢點身心,精勤修持
  但向己求,福慧雙修
  既為佛子,當行佛事
  水陸道場緣起
  佛法與人生
  三歸五戒釋義
  平常心是道
  眾生病,菩薩悲
  參禪與念佛
  參禪的先決條件
  參禪警語
  修與不修
  念佛與參禪
  禪宗與凈土
  禪堂開示
  辦道的先決條件
  參禪方法
云居山方便開示(1955年)
  明因識果
  心性如鏡須勤磨
  斷除妄想
  動中修行
  德重鬼神欽
  談佛教經典
  如何行持
  要參死話頭
  一切唯心造
  去除名利習氣
  行解相應
  處處是道場
  不隨時節境界轉
  六根清凈
  衣食住都是道
  放下煩惱
  色空無礙
  傳戒的講究
  處處是道場
  六道輪回
  時間長短,唯心所造
  自心是佛
  辦道即除習氣
  認識吉兇禍福
  持戒不易
  比丘戒與沙彌戒
  平常心與長遠心
  了生死的十件難事
  一心不亂就是定
  五欲之害
  經、律、論概說
  學而時習之
  熟讀《楞嚴經》
  強作主宰
  凡事有因果
  辦道的難與易
  動靜忘懷,水清月現
  出家與持戒
  規矩無好丑
  人生二十難
  貧窮布施難
  圓滿
云居山戒期開示(1955年)
  此次傳戒緣起
  開自誓受戒方便
  衣缽
  戒律是佛法之根本
  戒法·戒體·戒行·戒相
  大小乘戒之同異
  三歸五戒
  十戒·具戒·三聚戒
  結勸
  佛教徒應該團結起來保衛世界和平
附錄
  虛云和尚大事年表
  禪宗世系簡表
精彩頁(或試讀片斷)

     修行一法,易則容易,難則實難。易者,只要你放得下,信得實,發堅 固心,和長遠心,就可成功。難者,就是你我怕吃苦,要圖安樂,不知世間 上的一切有為法,尚且要經過一番學習,才能成功,何況我們要學圣賢,要 成佛作祖,豈能馬馬虎虎就可成功?所以第一要有堅固心,因為修行辦道的 人,總是免不了魔障。魔障就是昨天講的色、聲、香、味、觸、法等塵勞業 境。這些業境就是你我的生死怨家,故每每許多講經法師,也在這些境界中 站不住腳,這就是道心不堅固的原因。次之則要發長遠心。我們人生在世, 造業無邊,一旦要來修行,想了生脫死,豈能把習氣一時放得下嗎? 古來的祖師,如長慶禪師坐破蒲團七個,趙州八十歲,還在外面行腳, 四十年看一無字,不雜用心,后來大徹大悟;燕王和趙王非常崇拜他,以種 種供養,至清朝雍正皇帝,閱其語錄高超,封為古佛;這都是一生苦行而成 功的。你我現在把習氣毛病通身放下,澄清一念,就與佛祖同等。如《楞嚴 經》云:“如澄濁水,貯于凈器,靜深不動,沙土自沉,清水現前,名為初 伏客塵煩惱。去泥純水,名為永斷根本無明。”你我的習氣煩惱,猶如泥滓 ,故要用話頭。話頭如清礬,能使濁水澄清(即是煩惱降伏)。如果用功的人 ,到了身心一如,靜境現前的時候,就要注意,不要裹腳不前。須知這是初 步功夫,煩惱無明尚未斷除,這是從煩惱心行到清靜,猶如濁水澄成了清水 ,雖然如此,水底泥滓尚未去了,故還要加功前進。古人說:“百尺竿頭坐 的人,雖然得見未為真,若能竿頭重進步,十方世界現全身!”如不前進, 則是認“化城”為家,煩惱仍有生起的機會,如此則做一自了漢也很為難。 故要去泥存水,方為永斷根本無明,如此才是成佛了。到了無明永斷的時候 ,可以任你在十方世界現身說法,如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應以何身得度者 ,即現何身而為說法;任你淫房酒肆,生馬騾胎,天堂地獄,都是自由自在 ,無拘無束的了。否則,一念之差,就是六道輪回。昔者秦檜曾在地藏菩薩 前做過香燈,只因他長遠心不發,無明煩惱未能斷了,故被嗔心所害,這是 一例。例如你信心堅固,長遠心不退,則不怕你是怎樣的一個平常人,也可 以即身成佛。 昔日漳州有一貧苦的人在寺出家,心想修行,苦不知如何為是,無處問 津,每日只做苦工,一日遇著一位行腳僧到那里掛單,看他每日忙忙碌碌的 ,問他日常作何功課?他說:“我一天就是做些苦事,請問修行方法?”僧 曰:“參念佛是誰!”如是他就照這位客師所教,一天在工作之中,把這“誰”字蘊在心里照顧,后隱于石巖中修行,草衣木食,這時候他家里還有母 親和姐姐,聞知他在島巖中修行很苦,其母乃教其姐拿一匹布和一些食物送 給他,其姐姐送至島巖中,見他坐在巖中,動也不動。去叫他,他也不應。 其姐姐氣不過,把這些東西放在巖中回家去了。但是他也不睬也不瞧,老是 坐在洞中修行,過了一十二年,他的姐姐再去看他,見那匹布仍是在那兒未 動,后來有一逃難的人到了那里,腹中饑餓,見了這位和尚衣服破爛的住在 巖中,乃近前問他,向他化乞,他便到石巖邊拾些石子,置于釜中,煮了一 刻拿來共食,猶如洋薯,其人飽餐而去。去之時,他與之言曰:“請勿與外 人言!”又過了些時,他想,我在此修行這許多年了,也要結結緣吧。如是 走到廈門,在一大路旁,搭一茅篷,做施茶工作。這時是萬歷年間,皇帝的 母親皇太后死了,要請高僧做佛事,先想在京中請僧,因此時京中無大德高 僧,皇太后乃托夢于萬歷皇帝,謂福建漳州有高僧。皇帝乃派人至福建漳州 ,迎請許多僧人進京做佛事,這些僧人都把行裝整理進京,恰在這路邊經過 。其僧問曰:“諸位師傅,今日這樣歡喜到哪里去啊?”眾曰:“我們現在 奉旨進京,替皇帝做佛事超薦太后去!”曰:“我可同去否?”曰:“你這 樣的苦惱,怎能同去呢?”曰:“我不能念經,可以替你們挑行李,到京中 看看也是好的。”如是就和這些僧人挑行李進京去了。這時皇帝知道他們要 到了,乃叫人將《金剛經》一部,埋于門檻下,這些僧人都不知道,一一的 都進宮去了。唯有這位苦惱和尚行到那里,雙膝跪下,合掌不入。那里看門 的叫的叫,扯的扯,要他進去,他也不入。乃告知皇帝,此時皇帝心中有數 ,知是圣僧到了,遂親來問曰:“何以不入?”曰:“地下有金剛,故不敢 進來。”曰:“何不倒身而人,”其僧聞之,便兩手撲地,兩腳朝天,打一 個筋斗而人。皇帝深敬之,延于內庭款待,問以建壇修法事。曰:“明朝五 更開壇,壇建一臺,只須幡引一幅,香燭供果一席就得。”皇帝此時心中不 悅,以為不夠隆重,猶恐其僧無甚道德,乃叫兩個御女為之沐浴。沐浴畢, 其下體了然不動,御女乃告知皇帝,帝聞之益加敬悅,知其確為圣僧,乃依 其所示建壇,次早升座說法,登臺打一問訊。持幢至靈前曰:“我本不來, 你偏要愛,一念無生,超升天界!”法事畢,對帝曰:“恭喜太后解脫矣!”帝甚疑惑,以為如此了事,恐功德未能做到。正在疑中,太后在空中曰:“請皇上禮謝圣僧,我已得超升矣!”帝驚喜再拜而謝,于內庭設齋供養。 此時其僧見帝穿著花褲,目不轉瞬。帝曰:“大德歡喜這褲否?”遂即脫下 贈之。僧曰:“謝恩!”帝便封為龍褲國師。齋畢,帝領至御花園游覽,內 有一寶塔,僧見塔甚喜,徘徊瞻仰。帝曰:“國師愛此塔乎?”曰:“此塔 甚好。”曰:“可以將此塔敬送于師!”正要人撤送漳州修建,師曰:“不 須撤送,我拿去就是!”言說之間,即將此塔置于袖中騰空即去,帝甚驚悅 ,嘆未曾有。(P13-15)

 

虛云 2012-03-08 01:03:42

[新一篇] 陳丹青音樂筆記

[舊一篇] 民國女子:此情可待成追憶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