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力量和道教同影響諸葛亮服飾

>>>  晚明變革與中國近代化  >>> 簡體     傳統

  《三國志》為諸葛亮立了傳,但沒寫他的服飾,后人做了追記,《太平御覽》卷七百零二《服用部·扇》引晉·裴啟《語林》記載,諸葛亮和司馬懿在渭河邊上對壘,開仗之前,諸葛亮坐著不加裝飾的車子,戴著葛布做的頭巾,拿著白羽扇,指揮三軍將士,軍人們都隨著他的指揮前進或停止。再往后,南朝梁·殷蕓《小說》卷六的記載相同,諸葛亮和司馬懿出兵作戰,將要開仗了,司馬懿穿著軍服進行指揮,司馬懿派人偷偷的觀察諸葛亮,發現諸葛亮坐著不加裝飾的車,戴著葛布做的頭巾,拿著白羽扇,指揮三軍將士,軍人們都隨著他的指揮前進或停止。司馬懿知道后,感嘆道:“諸葛亮可以說是名士啊。”

    頭巾羽扇是魏晉名士的打扮,文臣武將都可以這樣做,比如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周瑜是儒將,打扮是“羽扇綸巾”。

    葛巾是用葛布做的頭巾,(這種頭巾是用來扎住頭頂發髻的,不是用來包住頭部的)葛布用葛的植物纖維織成,葛布的歷史很早,東漢袁康《越絕書》記載,越王勾踐曾經讓越女織葛布,獻給吳王夫差。勾踐拿葛布作為貢品向夫差進貢,說明在先秦時期,葛布地位還很高。綸巾是用青色的絲帶做的頭巾,與葛巾的差別在于制作材料不同,諸葛亮戴葛巾,周瑜戴綸巾,后來產生混淆,認為諸葛亮戴綸巾,明代王圻《三才圖會·衣服·諸葛巾》:“諸葛巾,此名綸巾,諸葛武侯嘗服綸巾,執羽扇,指揮軍事,正此巾也。因其人而名之。”從前面的引文可以知道,諸葛亮執羽扇,指揮軍事,戴的是葛巾,而不是綸巾。

    羽扇是用鳥的羽毛制作的扇子,最常見的是鵝毛,還有鶴翎、孔雀翎,等等,西晉傅咸《羽扇賦》認為,吳地人首先做羽扇,后來北傳到中原。南方鳥類多,有可能最先發明羽扇,羽扇的歷史也很早,西晉陸機《羽扇賦》認為,在戰國時的楚國就有羽扇了,“昔楚襄王會于章臺之上,……大夫宋玉、唐勒侍,皆操白鶴之羽以為扇。”這個說法不一定可信,但至少說明羽扇歷史久。宋玉等人拿的羽扇是鶴翎做的,諸葛亮的羽扇未詳是什么羽毛做的,只知道是白羽扇。

    隨著歷史發展,諸葛亮逐漸被神化,他的服飾也發生了變化。元代無名氏雜劇《諸葛亮博望燒屯》寫諸葛亮“披七星錦繡云鶴氅。”七星錦是帶有北斗七星圖案的錦,錦是有彩色花紋的絲織品,鶴氅最初是用羽毛做成的外套,類似披風,后來指一般的寬大外套,并且加上了寬大的袖子。晉人開始穿鶴氅,《晉書·謝萬傳》記載東晉人謝萬戴著白色綸巾,穿著鶴氅裘。《世說新語·企羨》記載,一個下雪天,東晉的孟昶從籬笆間看見王恭坐著大車,穿著鶴氅裘,孟昶感嘆道:“這真是神仙中人啊。”士大夫穿鶴氅,是晉時的風氣,把穿鶴氅的人目為神仙,道教修煉的目之一是成仙,因此,后來道袍也叫鶴氅,北宋歐陽修《新五代史·唐臣傳·盧程》記載,盧程本來是道士,做官之后還是穿著鶴氅。《諸葛亮博望燒屯》里的諸葛亮穿著用七星錦做的、繡著云朵的鶴氅,在這本雜居里,作者把諸葛亮塑造成了道士形象,諸葛亮一出場就自稱“貧道”。

    到了元末明初的《三國演義》,又一次成功塑造了諸葛亮的藝術形象,此后,大部分人對諸葛亮的認識都是《三國演義》里的形象。《三國演義》第38回諸葛亮第一次出場,“玄德見孔明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第52回,諸葛亮“頭戴綸巾,身披鶴氅,手執羽扇”,至此,諸葛亮的服飾正式齊備,羽扇沒變,葛巾變為綸巾,加上了鶴氅,是糅合歷史原型的服飾和道士形象的服飾的結果。

    在諸葛亮服飾變化的表象下面,是人物形象的內涵的變化。最初,諸葛亮是一個歷史人物,身上體現著魏晉名士的風度,即使在軍旅之中,也從容不迫,頭戴葛巾,手搖羽扇,指揮三軍,應對自如,諸葛亮即是名士,又是賢相,文韜武略,樣樣熟稔,確實是難得的通才。到了元代,諸葛亮變成了道士,《諸葛亮博望燒屯》開場諸葛亮自報家門:“貧道復姓諸葛,名亮,字孔明,道號臥龍。”還不是一般的道士,《三國志平話》說諸葛亮“本是一神仙,自小學業。時至中年,無書不讀,達天地之機、神鬼難度之志。呼風喚雨,撒豆成兵,揮劍成河。”諸葛亮都成仙了。到了元末的《三國演義》,諸葛亮又恢復為人的形象,不過如魯迅所說,《三國演義》“狀諸葛之智近妖”,把諸葛亮的才能描繪得有些妖氣。諸葛亮有文才武略,這是人的才智,但是,能掐會算,陰陽術數,奇門遁甲,無所不曉,七星壇祭東風,五丈原禳星,都有些神怪色彩,諸葛亮的人才和妖才源于歷史原型的才能和道士形象的才能的疊加。

    諸葛亮人物形象內涵變化的動因是社會文化的變遷。諸葛亮在《出師表》里提出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為政原則,他確實這樣做了,諸葛亮品德高尚,功勛卓著,受到人們的尊敬,被認為是賢相的楷模,唐朝著名宰相裴度在《蜀丞相諸葛亮武侯祠堂碑銘(并序)》里說,具備事君、開國、立身、治人四種才能而又能夠實行的,只有諸葛亮。官方的認可,使諸葛亮確立了政治上的鞏固地位。從北宋開始,市民階級興起,市民文化興盛,“說書”行業非常發達,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霍四究,說三分”,說三分就是講三國故事,霍四究專門講三國故事,北宋蘇軾《東坡志林》記載:“涂巷中小兒薄劣,其家所厭苦輒與錢,令聚坐聽說話。至說三國事,聞劉玄德敗,顰蹙有出涕者;聞曹操敗,即喜唱快。”頑劣的小孩子聽書,為劉備吃敗仗而懊惱,為曹操吃敗仗而高興,說明當時尊劉貶曹的傾向已經深入人心,連小孩子都能聽懂并且贊同。作為劉備的丞相,諸葛亮的地位必然受到聽眾認可,諸葛亮在民眾心目中的地位得到鞏固。北宋時三國故事開始與歷史脫鉤,諸葛亮的形象必然開始變化。

    道教在北宋很興盛,宋徽宗自稱道君皇帝,把道教視為“正教”,幾乎相當于國教,到了南宋,統治者繼續扶持道教,在北方的金,形成了太一道、真大道、全真道等道教教派,到了元代,全真道首領邱處機率領弟子用三年的時間,從今山東東部,步行到今阿富汗晉見成吉思汗,為全真道及道教在元代的繁榮打下了基礎。道教在元代的繁榮影響了文學作品的創作,相應的諸葛亮形象也具有道教色彩,例如諸葛亮自稱“貧道”,諸葛亮還是神仙,產生于元代的《仙鑒》介紹了諸葛亮成仙的過程。這些作品中的諸葛亮有法術,但不完全是道教的法術,還有一些是民間的巫術,比如撒豆成兵,揮劍成河。要理解這些內容,必須從道教的根源上尋找答案。

    道教產生于東漢末年,借用佛教的形式,組裝中國已有的老莊學說中的神秘成分、民間巫術、陰陽五行以及讖緯等等,形成一種宗教,道教自產生之初就沒有忽視過現世。道教的信仰之一是仙人信仰,追求肉體長生不死,【李約瑟認為這是其他國家所沒有的(《中國古代金丹術的醫藥化學及其方術的西傳》,《中華文史論叢》,1979<3>)】。仙人信仰來源于戰國時期齊國燕國的民間方士,道教的民間巫術成份,更是來自民間,道教把巫術進一步系統化,成為自己的操作形式,又反過來服務民眾,例如驅鬼、求雨,等等。因此,道教的法術有些具有很強的民間巫術色彩。

    道教的神靈系統是開放的,民間成分可以隨意加入,門神(至少有兩對)、財神(至少有四個)、碧霞元君(東岳大帝泰山玉女,被宋真宗封為碧霞元君,以后流傳在民間廣為奉祀),等等,每個時代有代表性的民間神,道教都會吸收一些。諸葛亮在元代被塑造成神仙,被吸納到道教的神仙譜系中,但諸葛亮畢竟是一個歷史人物,在官方和民間有很高的威信和地位,他的功業和著作確實存在于世間,三國故事是存在過的,諸葛亮是三國故事的核心人物之一,很難把這樣的一個人物塑造成仙,到了元末,諸葛亮又從仙變為人,不過還是保留了一些道士和神仙的技能,比如各種法術。

    受民間力量和道教的影響,諸葛亮從人變為仙道,最后變成有仙道技能的人,形象變化使他的服飾也發生變化,從葛巾羽扇,到鶴氅、羽扇,最后是綸巾、鶴氅、羽扇。


網友 2010-07-15 08:32:56

[新一篇] 論《資治通鑒》在三國題材演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舊一篇] 三國:鴉片還是香煙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