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孔明七擒七縱孟獲談我國民族精神之傳承

>>>  晚明變革與中國近代化  >>> 簡體     傳統

編按:歷史傳統與現代傳承,有很多相似之處,但有的需要時間的流逝與洗滌,需要讀者在了解更多歷史內幕之後,會有更多感觸。什麼意思呢?很多掩蓋的歷史會漸漸揚濁益清,不可信一面之辭。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為了維護本民族的利益與尊嚴,各民族間曾發生過無數次爭紛,你爭我斗,互相火拼,時有發生。但在同一國度內的民族,自秦皇始統一中國以來,無論族群大小,都置于一國管轄之下,成為我國民族大家庭的成員。而三國時期蜀丞相諸葛亮采用的“七擒七縱孟獲”之做法,則是秦后相隔四百二十余年蜀人團結少數民族的成功典范。

小說《三國演義》八十七至九十回寫道:東漢末年,蜀丞相諸葛亮受昭烈帝劉備托孤遺詔,立志北伐,重興漢室。此時,蜀南方之蠻王孟獲追隨益州郡雍闿起兵反蜀,并誘煽夷人同叛。為消除進軍漢中的后顧之憂,諸葛亮毅然決定先平南患再取漢中,當即點兵南征,深入南蠻之地,首戰告捷,被蜀將魏延在錦帶山谷地一擒孟獲。但孟獲不服,孔明攻心為上,一縱孟獲。之后,孟獲重整旗鼓,聚集“三洞”之眾又來犯蜀,在蜀將馬岱的強大攻勢下,三洞元帥董萘那,為報孔明曾經的活命之恩,反戈在瀘水南的夾山峪執縛孟獲獻于孔明,孟獲二次被擒,但他仍然不服,并說:“此非汝之能也,乃吾手下之人自相殘害,以致如此,如何肯服”,孔明便照例二縱孟獲。孟獲回寨,仍不甘心,以派其弟孟優借報恩給孔明獻寶的名義,繼續來犯蜀寨,被孔明識破,便設下擒孟之計,使蠻兵誤入蜀陣,三路夾擊,四下無路,在孟獲急往瀘水逃跑途中,被蜀將馬岱所部扮作蠻兵,就地將孟獲誘擒,則三擒孟獲。受三擒之氣的孟獲,忿忿回歸銀坑洞,不久,又引蠻兵恨怒近西洱河而來,與孔明搦戰,百般罵寨挑釁蜀兵,孔明先不出戰,后假用棄寨退兵之計,誘孟獲自驅前部,直追到西洱河邊,被急殺回馬槍的蜀將趙云、馬岱、魏延迅速包圍,四擒孟獲。但其仍不服,死不瞑目。孔明為傾心降服他,四縱孟獲。此后,在孟獲多次犯蜀過程中,先后被蠻反叛洞主楊鋒替孔明于禿龍洞五擒孟獲;又被蜀將馬岱設伏于銀坑洞生擒大王祝融夫人;在帶來洞主假意縛獻孟獲祝融時,孔明將計就計七擒孟獲。孔明故意再放了他,孟獲忙跪下起誓:以后將決不再謀反。孔明見他已心悅誠服,覺得可以利用,于是退還所奪土地,令其永為洞主,掌管南蠻之地,孟獲聽后不禁深受感動。從此孔明能專事北伐中原,對付魏國,而后方南中境內得以保持安定。

如今,史家界在確認存在孟獲其人的同時,對是否存在七擒七縱孟獲有爭論,但筆者認為,就小說描寫的孟獲七次被擒,七次被縱的有關細節,聯系我國之民族關系,就事論事談點想法,未有欠妥之處。

在古今中外無數戰事中,對敵首多達“七擒七縱”的戰例實屬罕見,可謂聞所未聞。孔明之所以如出此招,目的不在于消滅、吞并南蠻民族,而在于對以彝族為主的南蠻少數民族實行攻心為上、友好團結的策略,使蜀主的誠意深入南人之心,心悅誠服地投入到民族大家庭的懷胞。正因如此,孔明能說服蜀將,并以最大的耐心,抓住擒與縱的時機,對孟獲及隨擒洞主與蠻兵反復打攻心戰,做他們的歸順工作。孔明對少數民族采取的很多做法,如:大量起用少數民族上層分子,留用董萘那、高定、楊鋒、王伉、呂凱等蠻人領主;不虜掠,秋毫無犯,歸還奪得蠻人疆土;尊重蠻人風俗習慣,孔明依土人習俗,設香案,鋪祭物,列燈四十九盞,親自臨祭瀘水;起用夷人渠帥、蠻主孟獲到蜀中為官等,孔明的這些新穎的做法,使蠻方皆感恩德,孔明來到孟地拜見孟獲時,盛況空前,受到極高規格的歡迎,孔明謝世后,蠻人為其立有生祠,四時享祭,皆呼之為“慈父”。

七擒七縱孟獲之戰事距今雖已久矣,但其做法之初衷與當今提倡的民族平等、團結、保障民族自治、禁止民族壓迫岐視、反對大民族主義等民族精神十分相吻。

一九三五年農歷四月,紅軍長征經過冕寧彝族地區時,先頭部隊被彝族圍住,經過宣傳共產黨政策,軍委總參謀長劉伯承并彝族沽基族家支首領小葉舟,在海子邊殺雞飲血結為盟友,組織了中國彝民紅軍沽基支隊,送發了槍支彈藥和紅旗,打開了勝利北上的通道。

在軍事攻勢與民族政策的感召下,新疆、西藏等少數民族和平解放,留用了大批本民族首領與干部,援藏援疆保持了民族的繁榮與發展。我軍征召了大批青年加入解放軍隊伍,一九五五年涌現了韋國清、烏蘭夫、阿沛阿旺晉美等35位少數民族將官。都體現了我國民族政策的英明偉大。

如今,又在當年蜀國與南人發生戰事的彝族、羌族、藏族集聚的這片土地上,也就是以四川“三川”為中心的地震災區,正在傳承著我國民族大團結的光榮傳統,解決地震造成的包括民族問題在內的一系列困難。溫家寶總理第一時間趕往都江堰,帶領抗震救災總指揮部,坐鎮指揮,胡錦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也趕往四川、甘肅、陜西地震災區,冒著余震的危險,走村串戶,深入族寨,勘察災情,慰問災民。解放軍和武警官兵以及全國各族人民,眾志成城,投入抗震救災。他們在羌、藏等民族地區,嚴格執行少數民族政策,大力保護羌、藏文物,轉移修復被毀文物,在北川羌人廢墟上興建地震博物館,保護旅游資源,遷移羌族自治縣縣址等,所有這些,在一定的意義上說,就是對我國歷史形成的民族精神的傳承與發揚。


zx00123 2010-07-15 08:32:45

[新一篇] "新三國"穿幫鏡頭和雷人臺詞

[舊一篇] 三國精神隕落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