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歷史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對當代重大政治歷史問題怎樣引導學習”課例之一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課例:高中二年級歷史課關于“文化大革命”的教學
  對這樣的內容,以前教師一般的處理辦法是:蜻蜓點水,畫上幾個知識點,再籠統地說上兩句就過去了。原因是“不好深談,避免誤導”。
  學習歷史最重要的目的是“以史為鑒”。十年“文革”,中國人民付出了多大的代價!所換來的經驗教訓難道不值得讓后代去感悟、汲取嗎?歷史教育的任務,是將歷史的真相和教訓告訴后代,避免后人重蹈覆轍,使我們的國家和民族健康發展。因此,我們的歷史教學不能采取不負責任的回避態度。本著這樣一種認識,北京市基教研中心歷史教研室、豐臺教育分院歷史組和北京12中歷史組共同設計了“文化大革命”研究課。由鄺江蓉老師執教。
  “文化大革命”研究課的教學,分為三個步驟:
  附圖G32MA04.JPG
  步驟一:通過感受歷史場景,引發學生的疑問和探究興趣。“文革”的往事,對于高二年級學生來說是不可思議、難以理解的。從心理學上講,感同身受容易引起共鳴。“文革”是學生父輩或祖輩親身經歷的歷史,在上課之前一周,教師先讓學生去采訪經歷過“文革”的長輩——家人、親朋、老師等。
  學生調查的對象,有當年“造反”的學生、挨批斗的本校教師、“九·一三”事件的某些當事人等等。學生了解到的是帶有強烈感情色彩的真切的歷史,從而拉近了他們與那段歷史的距離,使之較深刻地理解了那段歷史與黨和國家以及普通中國人的命運之間的直接聯系。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歷史情感被調動起來,帶著疑惑和探究的愿望,“走進”了那段不堪回首的歲月。
  上課時,教師播放了“文革”的一些錄像:《我的一張大字報》、紅衛兵運動的狂熱場面、破“四舊”與打砸搶、林彪的表演、“四人幫”的張狂、周恩來神情中顯出的沉重、鄧小平神情的冷峻……一幕幕歷史場景在回放,看錄像的學生再也不是看熱鬧,再也不能置身于事外了,一個沉重的問題撞擊著他們的心靈:“歷史為什么會這樣?”
  步驟二:通過引導探究“文革”發生的歷史原因,培養學生多角度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為了使學生“論從史出”地思考和認識問題,教師事先給學生印發了材料,并介紹了有關書目。課上的問題探究先以分組討論的方式,然后各組派代表發表看法。學生情緒激動,思維活躍,組內就有了爭論,他們請當時聽課的老師們與他們一起探討。各組代表發言時,不時有學生站起來質疑,教學過程突破了預先的設計,變成了自由討論和辯論。在教師的引導下,討論與辯論始終圍繞著主題展開。最后教師將大家的認識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歷史的原因:中國長期封建社會遺留下來的絕對服從最高權威的意識;當時中國共產黨內“左”傾錯誤的發展。
  當時的現實原因:領導層內部的分歧與矛盾沒有正確的解決方式。
  當時的制度原因:沒有健全的民主和法律制度;個人凌駕于組織和法律之上。
  當時的個人原因:個人崇拜和獨斷專行;群眾對權威的迷信和盲從。
  當時的國際背景:前蘇聯的背信棄義,使“反修防修”成為政治任務和一種口號。
  當時的其他因素:壞人的利用。
  學生的發言意猶未盡。教師引導說:“我們回顧和認識這段歷史,目的是防止這樣的歷史悲劇重演。同學們可以再進一步想一想,我們應從這段歷史中吸取哪些教訓?建議大家寫一篇學習隨感,我們抽時間交流。”
  步驟三:通過思考“我們應從這段歷史中吸取哪些教訓”,引導學生進行拓展性學習,提煉對歷史的認識,以達到教育目的。我們讀了學生寫的學習隨感,基本上都是自擬題目、觀點鮮明的小議論文。如:《“文化大革命”留下了什么》、《“文革”之我見》、《歷史不能忘記——我看“文革”》等等。學生的認識主要有:
  一個國家的執政黨,必須有健全的黨內民主制度;一個國家,必須依法治理。
  決策者必須正確認識和分析國情,不能憑主觀愿望制定政策。
  要正確理解和處理群眾、政黨和領袖之間的關系。
  青年學生不應感情用事,要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和判斷是非的能力,做到不盲從。
  要找到一個普通的社會成員在社會中的位置,言行應符合社會進步的需要。
  ……
  在歷史教學中,類似“文革”這類敏感的歷史問題,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和處理?學生的小論文中的觀點,也給了我們有益的啟示,現附其中較典型的一篇(作者李浩宇)如下:
  歷史不能忘記——我看“文革”(節選)
  ……在感情上,人們不愿回憶以往痛苦的經歷。現在許多中老年人都盡量回避有關“文革”的問題,甚至想永久地忘記。因為在當時,自己變得丑陋、脆弱,在那里有過自己的血淚冤屈。
  然而,歷史是應該回顧的,歷史不僅是包袱,也是遺產。回顧過去并非以古非今,而是總結經驗,汲取教訓。傷痛苦楚更會讓人清醒。歷史只能被正確認識,而不能抹殺。誰也無法割斷自己與歷史的聯系。人無時無刻地書寫著自己的歷史,承担著歷史的責任。所以,我們要謹慎地邁出人生的每一步,認真寫好自己的歷史。
北京教育京G32中學歷史、地理教與學張桂芳20022002張桂芳 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 作者:北京教育京G32中學歷史、地理教與學張桂芳20022002

網載 2013-09-10 20:49:24

[新一篇] 中學歷史教學應注重學生批判性思維品質的培養

[舊一篇] 中學歷史教學方法談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