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素質教育的基本思路和初步實踐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長期以來,普通中學“片面追求升學率”情況嚴重,辦學的指導思想與教學內容、方法始終在“應試教育”的軌道上運行,所以,辦學思想不明確、培養目標模糊、教學方法陳舊、教學環境不佳是多數普通中學存在的問題。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明確指出:“中小學要由‘應試教育’轉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軌道,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這一指示為我們提出了一個極其嚴肅而意義深遠的課題。
  教育是培養人的社會實踐活動,教育為社會培養什么人,這是培養目標的核心,也是教育的根本問題。素質教育的課題正為我們揭示了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實現社會主義教育培養目標的重要途徑。
  下面就中學素質教育的問題談談我們的基本思路和初步實踐。
   一、中學素質教育的基本思路
  (一)素質教育提出的實際依據
  1.現實國情的需要
  我國國情一方面是人口多,全民平均文化水平低,文盲、半文盲比率高,國家底子薄,人均資源少,生產力水平低,經濟比較落后。另一方面是黨中央提出了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戰略目標第一步已經實現,全國人民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熱情高漲。我們今天培養的學生,是實現第二步、第三步戰略目標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面對世界經濟大潮的升起,我們培養的學生必須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因此,我國教育改革必須適應于現實國情,服務于黨的基本路線和新時期的戰略目標,切實有效地提高民族素質、多出人才、把沉重的人口負担轉化為人才資源優勢。
  2.未來國際競爭的需要
  國際經濟競爭,綜合國力的競爭,在很大程度上是科學技術的競爭,民族素質的競爭,教育的競爭。特別是未來的國際競爭尤其如此。美國、日本及其它一些國家在競爭中采取的關鍵對策,就是加強教育、提高國民的綜合素質。
  教育落后,國民素質低,意味著在未來國際競爭中沒有立足之處。對此,我們應保持清醒的認識,把握當前有利時機,加快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扎扎實實抓好基礎教育,打好興國安邦,常勝不衰的基礎,迎接二十一世紀的挑戰。
  3.反和平演變的需要
  西方帝國主義者推行“和平演變”戰略,已經在一些社會主義國家造成極其嚴重的危害。同樣,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斗爭是長期的,斗爭的焦點就是爭奪青少年一代。為了確保我們的國家永遠沿著社會主義道路前進,我們必須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把德育滲透到每個學科教學、每一個工作環節中去,貫穿到教育的全過程中去,切實提高學生的政治思想素質,同時也切實提高他們的文化素質、心理素質、勞技素質,從而筑起反和平演變的堅強堡壘,保證反和平演變斗爭的勝利。
  4.改革開放的需要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國家經濟實力迅速增強,人民生活得到改善,但是,隨著改革開放形勢的發展,對教育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在新的形勢下,我們的企業由封閉轉向開放,由生產型轉向生產經營型,由產品經濟轉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由面向國內市場轉向國際市場,參與國際經濟大循環,這些都對我們的生產工人、技術人員、管理人員的素質提出了新的更高更全面的要求。這是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是,隨著改革開放,西方資產階級意識形態大量涌入,對青少年將起著嚴重的腐蝕作用。這也要求我們提高青少年的思想文化素質,學會用馬列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去分析、鑒別、批判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成為社會主義的可靠接班人。
  (二)素質教育的基本原則
  1.整體性原則。
  注意整體設計,強調整體效應是素質教育的一個根本特點。整體性原則是學校素質教育理論設計與具體實踐中起主導作用的原則。首先體現在培養目標上,要求學生德、智、體和知、情、意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其次表現在橫向上的各種教育因素的整體結合與縱向上的各個教育環節的整體配合上,再次表現在對教育質量、教育效果的整體管理及整體綜合評價上。
  2.能動性原則
  在教與學這對矛盾運動中,教育者的能動性表現為主導作用,受教育者的能動性則表現為主體作用,只有把主導作用與主體作用辯證地統一起來,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才能充分發揮出來。能動性原則一方面要求教育者的高度負責精神,自覺、自動、嚴格按照社會和階級的要求教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引導和促進學生發展;另一方面鼓勵學生“自尊、自信、自主、自強、自制”當學習的主人、集體的主人、生活的主人。
  3.時代性原則
  時代性原則體現了素質教育的政治方向,它包含著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素質教育要適應社會主義新時期的需要,為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培養大批新型的建設人才;二是要積極改革教育,使其從內容到方法,都體現時代的要求,反映時代的精神;三是根據對二十一世紀的科學預見,深謀遠慮,籌劃未來時代的人才需求,未雨綢繆,早作準備。
  (三)素質教育的具體內容
  中學素質教育有政治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身體心理四個方面的具體內容。
  1.政治思想道德素質
  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熱愛、擁護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愿為建設祖國、保衛祖國獻出自己的一切;政治熱情高,積極上進,關心國內外大事,關心時事政治,學習目的明確,學習態度端正,遵紀守法,文明禮貌,富有正義感,見義勇為,熱愛集體,熱愛勞動,愛護公物,團結同學,關心他人,作風正派,謙虛謹慎。
  2.文化科學素質
  具有中學生應有的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的科學常識,合理的知識結構,知識面寬,有較好的民族文化修養,一定的世界文化修養,一定的美學知識和美學修養。具有一定的唯物辯證和邏輯的科學思想方法、學習方法、工作方法;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工作習慣和生活習慣;具有較強的觀察力、注意力、感知力、記憶力、想象力、思維力;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表達能力、運算能力、自學能力、分析能力、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和管理能力。
  3.勞動技能素質
  勞動觀點正確、勞動態度端正、有良好的勞動習慣、遵守勞動紀律、敬業精神強、熱愛勞動人民、愛惜勞動果實。具有工農業生產的常識和現代生產技術的基礎知識,具有使用某種生產工具的基本技能,有一技之長。
  4.身體心理素質
  有發育正常的強壯的體格,有正確的立、坐、行、臥姿勢。具有正常的生理機能水平、良好的身體素質和正常的運動能力;良好的個性心理:吃苦耐勞、頑強堅毅;自制、果斷、自主、奮發、自信、樂觀、勇于進取,習性良好,品性端正;能與他人建立健康、良好的人際關系,有健全的精神生活,樂于學習和工作,并能在學習和工作中充分地健康地發揚其智慧和能力。
  (四)素質教育實驗探索的策略
  1.實驗的總體構想。
  以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學說和辯證唯物主義方法論、系統科學、教育科學和心理科學等的基本原則為理論指導,以黨和國家關于基礎教育的指導方針和基本要求為政策依據,面向全體學生,實施全面素質教育、優化各種教育因素、教育內容、教育方法,促進中學生全面和諧發展從而揭示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下青少年全面發展的規律,開發和構建學校素質教育的政策機制和最優辦學模式。
  2.實驗的基本格局
  以具有交叉相容關系的學生活動空間和學校中心工作為維度,將學校教育整體劃分為學科教育、班級教育、管理教育和社會教育(家庭、社區教育)四大主干系統,從而組成學校整體素質教育實驗的基本變量,其中學科教育為主變量。以學科育人為龍頭,班級育人和管理育人為兩翼,社會育人為依存,是我們進行素質教育實驗的基本格局。
  3.實驗的目的目標
  根本目的:實現教育質量的“低負担,高效率,大面積,個性化”,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具體目的:教學有特點,學生有特長,學校有特色;出合格人才,出研究成果,出理論經驗。
  整體目標:經過三至五輪實驗,逐步構建并完善“五育并重——五位一體——和諧發展”的辦學模式:即德、智、體、美、勞“五育并重”: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管理育人、家庭育人、社會育人“五位一體”;知識、能力、特長、個性“和諧發展”。
  具體目標:
  ①建立“學生學業負担適度,教育質量大面積提高”的運行機制
  ②形成“課內打基礎,課外出人才”的育人模式
  ③學校、社會、家庭“三教”整體的高效育人環境基本形成
  ④學生個性發展的主客觀條件及其教育模式初步形成
  ⑤學生“愛學——會學——樂學”
  ⑥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明顯提高
  ⑦“崗位、職責、目標、評價”的全面質量目標管理新格局初步建立
  ⑧“團結、和諧、勤奮、向上”的班集體建設的新方法在全校推廣
  ⑨德育系列評價的原理、指標和方法在全校推廣使用
  ⑩摸索出一套課程系列結構建設的初步經驗
  (11)文化知識考核考查的指標與方法得到切實的改革與更新
  (12)藝體教育及管理策略面目一新
  (13)校園文化健康發展,教育效應十分明顯
  4.實驗的保護措施
  第一、實驗經費保證
  ①廣開財源,多渠道籌措經費,建立學校教育科研課題基金,立戶建帳、專款專用。
  ②添置必需的教學用品和小宗教學設備。
  ③對實驗工作人員的創造性勞動和不同于常規工作的額外負担給予適當的經濟補貼。
  第二、理論技術保證
  ①實驗專用的圖書資料專款列支,專柜藏書、專人管理、專項服務。
  ②建立廣泛的社會聯系,交流和收集教育情報,溝通學術往來。
  ③教科室每年訂閱20種左右報刊。
  ④定期聘請省內外有關專家學者來校辦班講學,現場考察指導。
  ⑤有目的、有計劃地選派實驗教師參加高層次培訓、學習,有重點地進行智力投資培養高級研究人才。
  ⑥有重點、分專題對實驗教師進行系統理論灌輸,理論學習考試成績納入教師綜合評價內容。
  ⑦運用教育測量工具對實驗對象進行系列專題基礎測試,予以統計分析,解釋結果,分類入檔。
  第三,實驗管理保證
  ①實驗與管理同步,對實驗研究全過程的前期、中期、后期各階段分別實施過程管理,制訂章程條例,嚴格規范管理。
  ②建立、健全實驗檔案,分人立卷、分題立案、分類歸檔,各種資料及時收集整理,妥為保存。
  ③對綜合性強、難度大的課題組建有學校多方代表參加的課題組,全面統籌、協調運轉、分級管理。
  ④強調實驗過程的完整性、實在性,強化實驗中間一切的檢查督促與診斷研究;重視實驗階段成果的回收與總結。
   二、中學素質教育實驗的初步實踐
  為了落實抓好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面向全體學生,我校自一九八九年定為省六所實驗學校之一后,即開始進行“整體育人最優化”實驗。我們選定這一實驗課題,就是為了克服,“應試教育”傾向、探索全面提高中學生素質的新路子。三年多來,我們的教育實驗工作發展是健康的,順利的,初步顯示出階段成果是顯著的,而且發展前景的預示是比較樂觀的。
  (一)實驗概況
  我校教育實驗大致經歷了全面準備、嘗試起步、拓寬推進、終結評價四個階段。迄今為止,已有初一、初二、初三、高二四個年級七個班參與實驗。經認可投入實驗研究的有學科課題、教學目標與評價課題、德育課題,全面質量目標管理課題等四大類14個課題組的近30個具體課題,其中國家級4個,省級1個,地級2個,市級5個,其余均屬校級課題;熱線課題、創造課題、移植課題一應俱全,自愿申請正式聘任的實驗教師26個,參與實驗工作的15人。
  (二)實驗舉措
  1.實驗準備
  教育實驗從宏觀運行過程考察,大致由“理論準備——課題準備——組織準備——被試準備——計劃準備”等相互聯系,又相互制約的五個基本環節構成。
  2.實驗實施
  在實驗全過程中,一般應把握“計劃——落實——反饋”三個基本操作環節。
  ①計劃。計劃是指實施細則的階段操作方案,包括學期或學年的教材處理計劃,學科活動計劃,專項研究計劃、課時教學計劃等。
  ②落實。要求實驗指導者、設計者和操作者從下面四個方面作出努力以保證各項教育實驗活動的實在實效。一是嚴格執行各類實驗工作計劃,不準隨意更改或推遲研究計劃;二是精心設計和組織計劃所列主要教育教學活動,緊張而有秩序;三是務求各項教育實驗活動的主要效果達到計劃所規定的指標,不允許走過場;四是要及時收集和認真整理教育實驗活動中的各種原始資料。
  ③反饋。反饋是一種控制手段,反饋的過程就是實施管理的過程。
  反饋類型:不定期隨機的形成性反饋
   固定的階段性反饋。
  反饋形式:聽課、問卷、考試、小型座談、檢查
   考核、大會交流等
  反饋內容:表冊、小結論文、作品、筆記、教案、
   證書、照片、音像、試卷、作業
  反饋六結合:反饋形式的多樣化與反饋內容
   的豐富性結合
   形成性反饋與階段性反饋結合
   專題反饋與一般例行反饋結合
   有效反饋與全方位包容性反饋
   結合
   自我按需反饋與組織規定反饋
   結合
   反饋資料的自我分散保管與主
   管機構專門檔案管理結合
  3.實驗管理
  我們把三年教育實驗的一期工程管理分為前期、中期、后期三大階段。三個階段的管理工作分別由《課題申報與評審條例》、《課題中期管理條例》和《課題驗收評獎與成果推廣條例》三個條例作出相應規定。整個管理工作我們把氣力放在“四抓四做到”上,即抓層次管理,做到權責分明;抓制度建設,做到有章可循;抓實驗服務,做到有效指導;抓檔案工作,做到管理規范。
  (三)基礎建設
  為發揮學校教育實驗所必需的人力、物力、財力、技術、信息等保證條件的最大投資效益,我們抓了五項基礎工作。
  一是組織建設。學校成立了由校長牽頭的教育實驗領導小組,履行宏觀指揮、全面協調職能;設置二級機構“教育科研室”,履行專職科研、管理服務職能;成立全校性學術委員會,履行學校科研規劃、審議評價職能;組織實驗教師志愿兵隊伍,承担具體實驗課題任務。
  二是課題建設。在課題建設中,我們一方面重視指導示范的有效性,一方面強調發揮實驗教師個體的能動性,各類課題設計任務的完成一般都經過了“自我醞釀——組織研討——自行修改——集體交流——評審認可——反復完善”等幾個環節。到目前為止,“縱有系列、橫有聯系;綱舉目張,縱橫滲透”的課題綜合體系已經形成。
  三是理論建設。加強理論建設,我們著重抓了三件工作;通過學習灌輸教育理論轉變教育觀念和樹立教育實驗意識;多途徑、多形式、有重點分層次培訓實驗工作人員(包括實驗教師);為實驗工作人員訂閱專業教育刊物,發放有關資料,建設實驗專用圖書室。
  四是環境建設。教育實驗環境建設,就其主要內容講包括理論環境,人際環境和社會環境;就其方法途徑講則有領導重視,全員支持,各方協作,重點有“了解、理解、支持、協調”。
  五是管理建設。我們曾提出“實驗研究與實驗管理研究一體化”的問題,這即是一個觀點,又是一個研究課題。我們把一個周期的教育實驗的管理分為前期、中期、后期三大階段;前期、中期管理工作的運行機制已基本完善,后期管理部分原則思考已經出臺。整個管理工作我們是通過抓制度建設、常規建設、服務建設、層次管理和檔案建設來落實的。
  (四)階段效果
  1.實驗班級集體建設水平
  三年中實驗班在全校性各類活動中表現突出,獲得各種獎勵95項次;初169班獲1992年益陽市體育達標先進集體的榮譽稱號:具有終結全面性評價的文明班級六項評比,六個學期兩個班均獲六次先進稱號,集體評先率均為100%且總分名列全校前茅。我們開發教師集體、班級管理、學生發展、育人質量四大項十一小項共三十個考核點對實驗班進行全面綜合評價,結果四個主項都分別達到優秀等級水平。
  2.實驗班學生四項素質綜合評價
等級        優秀      良好    中等      及格    不及格人數%      人數  %  人數  %  人數  %   人數  %  人數  %項目分項評價思品素質  92  72.4  17  13.4  16  12.6  2  1.6   0  0智能素質  85  66    23  18.1  17  13.4  2  1.6   0  0身體素質  78  61.4  36  28.3  12  9.4   1  0.78  0  0心理素質  81  63.3  34  26.8  10  7.8   2  1.6   0  0四項總評  72  56.7  37  29.1  16  12.6  2  1.6   0  0
  3.實驗學科各項競賽成績
  三年中實驗班學生參加市以上各類學科競賽,據不完全統計學生個人共獲各類獎勵83個,其中參加語文全國性作文賽兩次獲二等獎2個、三等獎3個共5個。數學、物理等學科市級競賽中實驗班學生都表現出較明顯的優勢。
  4.體育能力實驗初步效果
  經過二年多“提高體育能力”實驗,實驗班學生在整體上表現為體育認識能力大大提高,一般身體能力和水平發展良好,體育運動能力有顯著增強,體育組織和評價能力得到有效開發與培養,體育成績大幅度、大面積上升(達標率98%、成績及格率、合格率均為100%)。
  5.實驗班學生五項教育心理測量
  為了從新的景點和視角綜合評價學生。我們嘗試引進一些教育心理測量表,對實驗班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習技能、心理適應性、意志品質和性情等五個方面進行全面測量與評價,結果都明顯優于非實驗班學生。
  (五)基本評估
  1.教育實驗順應了教育改革發展的趨勢。提高民族素質,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是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根本目的。因此,中學素質教育問題正是亟待研究和解決的重要課題。
  2.學校整體育人實驗遏止了“片追風”的蔓延擴展,有利于學校進一步更新教育觀念,端正辦學思想,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實施全面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教育質量。
  3.學校整體育人實驗促進了人的全面發展。學校整體育人有效地調動了整體教育因素,形成了以學校為中心的高效育人場,使學生個體思想品德素質有了顯著變化,文化智能素質得到全面提高,興趣特長得以開發和培養,身體素質有所增強,心理品質健康發展。
  4.學校整體育人實驗活躍了學校教研教改空氣,提高了實驗教師的素質。實踐證明,教育實驗促進了我校廣大教職工特別是實驗教師政治業務素質、教育理論水平和實驗參與意識的不斷提高。教職工對實驗工作的理解、關心、支持、合作與參與的不斷加強又有力地推動了整體育人實踐的順利、深入發展。
  5.整體育人實驗,深化了學校內部改革,教育實驗的興起是我校教育教學改革拓寬深化的標志,為學校的生存與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已出臺的學校全面質量目標管理策略框架與運行機制正在實踐檢驗中;學校、社會、家庭“三教整體育人”的德育大格局基本形成并在完善中;學校其他方面工作也都有不同程度的發展和進步。
  教育實驗在我校的興起和發展固然給學校帶來了新的氣息,但同時又很自然地帶來了許多有待認識的新問題、新事實。雖然我們已經起步做了一些拓荒性的工作,但我們很理智地承認:a.教育科研的理論貧乏;b.教育實驗環境(人際環境、物質環境等)尚不盡如人意;c.教育實驗的綜合整體評價從上到下,從理論到實踐沒有具法規性效力的策略要求與實施工具。諸如此類,尚待多方努力作進一步探索與研究。
  
  
  
益陽師專學報1-5G3中小學教育吳蒂幼19971997 作者:益陽師專學報1-5G3中小學教育吳蒂幼19971997

網載 2013-09-10 20:49:31

[新一篇] 中學研究性活動課內容的構建與實踐

[舊一篇] 中學英語教學應注重交際能力的培養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