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教育:高職院校不可忽視的責任  ——基于一項調查的分析與思考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經濟社會的迅猛發展,不斷提高對勞動者素質的要求,也反復印證了人文教育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綜合素養的培養與塑造作用。高等職業院校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担著為國家建設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的任務。提高職業人文素養、增強人才綜合素質,已經成為高等職業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議題。為了了解高職院校實施人文教育的情況,最近,筆者對北京、河北、浙江、廣東、山東、重慶、河南、吉林、安徽、江蘇、陜西等省市所屬的不同類型、不同專業的26所高等職業院校的987名教師、4035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并對有關高職院校的校(院)長進行了訪談。調查表明,目前全國高等職業院校人文教育取得一定成績,但開展水平不平衡,地區、學校間以及地區之間的差異較大,且存在諸多問題,急需研究解決。
  高職院校人文教育的邊緣化狀況亟待改變
  調查表明,由于大部分高等職業院校辦學時間短,學術底蘊不足,加之當前在職業技術教育領域存在著技術主義和功利主義的價值取向,一些高等職業院校單純注重學生操作技能的訓練,片面強調專業技能的培養,僅僅滿足于讓學生獲得從事某個職業所需的實際知識和技能,而對于培養學生獨立人格、健全心理,以及較強的創新精神和社會適應能力的人文教育則重視不夠,對學生的人文知識教育,人文精神培養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人文教育處于邊緣狀態。具體表現在:
  1.人文教育未列入學校整體規劃
  一些高職院校的領導缺乏對人文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把人文教育作為“軟任務”而少有精力去抓,造成人文教育的邊緣化和弱化,問卷調查反映出此問題十分明顯。在被問及“您認為目前本校人文素質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什么”時,教師們認為,最突出的問題是“無完整計劃”、“針對性不強”和“教育理念落后”。而在回答“目前本校開展人文教育活動,應著眼于什么”時,81.8%的教師認為要“加強考核”,70.37%的教師認為是要“提高領導認識”。
  2.學生的人文素質有待提高
  調查顯示,高等職業院校學生的人文素質亟待提高。由于高職學校學制短、生源質量參差不齊,所以學生各方面的素質都有待提高。特別是受到招生區域的限制,這種狀況更加突出,是實施人文教育的不利因素。
  在回答“您認為本校學生的人文素質狀況如何”的問題時,教師認為學生人文素質好的只占5.1%,認為“可以”的占55.6%,認為“不太好”和“差”的占39.3%。問卷調查中,許多學生和教師認為所在學校學生考試作弊現象和抄襲作業現象比較嚴重。問卷結果還表明,學生基本文史知識欠缺。1/3的學生不能完整地回答我國古代儒家經典“四書五經”中的“四書”是哪些著作;有24.9%的學生不能正確回答世界四大文明古國包括哪些國家;有36.3%的學生不知道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是《南京條約》。
  3.高等職業院校人文教育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
  與人們一般的判斷相反,調查中有89.9%學生認為“高等職業院校開設人文教育類課程”有必要和非常必要。這表明高職學生并非對人文教育不感興趣,而是有著很高的期待。這與高職院校開展人文教育不夠且缺乏針對性的現狀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調查顯示,44.6%的教師、45.3%的學生認為,學校人文課程比例不足或嚴重不足。其中,認為人文教育課程比重不足與嚴重不足的學生,一年級的為40.1%,二年級的為49%,三年級的為50.6%,三者之間的差異,一方面表明,隨著年級增高,學生社會生活經驗不斷豐富,對人文課程的重要性認識逐漸增強;另一方面也表明,隨著年級增高,專業課的增加,學校人文教育的比重相應減弱。
  高職院校人文教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不能滿足學生需要。問卷結果表明,51.6%的教師和50.6%的學生對學校人文課程的教學內容不太滿意或非常不滿意。從學生方面看,二年級與三年級學生對人文教育課程的滿意度低于一年級學生,三者存在顯著性差異。52.5%的學生對學校人文課程的教學方式不太滿意或非常不滿意。其中,社科類專業的學生不滿意率達到54.5%,這與理工類專業的學生相比較,存在著顯著性差異。不同年級的學生對學校人文教育的教學方式的滿意度有非常顯著的差異,二年級和三年級學生的不滿意率高于一年級的學生。
  4.高職院校人文教育缺少職業特點
  部分高職院校盲目模仿普通高校的人文教育做法,按照普通高校的思路安排人文教育方面的課程和活動,不僅人文教育的開展與專業教學產生時間上的沖突和矛盾,而且人文教育內容脫離高職學生的接受能力和知識起點,不能得到學生的歡迎和肯定,效果不佳。特別是許多學校不能針對學生的專業實際和未來從事的工作崗位開展相應內容的人文教育,造成職業意識和職業道德的缺失。73.1%的學生認為教師在專業課教學中未能經常對學生進行誠信、責任、創業、敬業等人文素質方面的教育;83.5%的學生反映,學校未能經常對學生進行與未來職業相關的法律法規教育。
  由于學校對開展職業人文教育認識不足、缺乏整體規劃和指導,所以高職學校學生社團和課外活動沒有體現職業人文教育的特點。高等職業院校的學生社團與普通大學的學生社團趨同化,缺乏職業特色。學生的活動主要以文體活動為主,沒有體現出高等職業院校的職業特色。
  5.教師的人文教育能力不高
  問卷結表明,9.30%的教師認為在高職學校開設人文教育類課程是必要和非常必要的。問題在于,一方面是專業課教師的素質問題。調查中,有26.5%的教師反映,“在專業課教學中對學生實施誠信、責任、創業、敬業等人文素質方面的教育”比較困難和難度較大。另外,對于什么是職業人文教育以及如何實施這種教育,大部分教師和學校缺乏正確的理解與系統的教育教學計劃。
  另一方面,高職學校缺少鼓勵教師進行人文教育的激勵機制。通過訪談發現,現在高職學校的院系體制建構,基本上依據學術領域之分工原則,教師以進行專業教學為其最主要的工作,而參與人文教育活動被視為時間和精力上的一種負担,所以人文教育就成為被忽視的一個環節。
  高職院校人文教育需要探索新的途徑
  當前,我國高等職業院校人文教育面臨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存在偏差、學校盲目升格的追求導致對高等職業教育中職業特色的摒棄、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中忽視高職院校的文化建設等。高等職業院校的職業人文教育有其自身的內容、功能和特點,所以既要在辦學理念、課程設置等方面有所創新,又要探索實施職業人文教育的新途徑和新方法,走出我國高等職業院校人文教育的創新之路。
  1.確立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相融合的辦學理念
  辦學理念,是一所學校發展的根本和靈魂。高等職業院校加強職業人文教育,必須樹立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摒棄功利主義價值觀,轉變職業教育是單純的“技術教育”的偏頗認識和培養“工具人”的目標取向,充分認識人文教育的重要性,確立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相融合的辦學理念。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相融合的辦學理念,其核心是追求做人與做事相統一,培養高素質的智力技能型人才。高職院校應確立全面發展教育的指導思想,克服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使學生在成才中成人,把“就業”與“做人”統一起來,旗幟鮮明地倡導職業人文教育,也只有這樣,才有可能開創出一條廣闊的發展道路。
  2.以職業人文素質的養成為目標進行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革
  高等職業院校中,專業教學是人才培養的基礎平臺,課程是各類教育活動的核心,集中反映著教育的特性和功能。加強高職學校的職業人文教育,重構健全人格養成的課程理念,以誠信、合作、責任、敬業、創業等職業人文素質的養成為基礎,加強現有課程的整合,并從職業價值觀、職業道德、職業核心能力、職業指導等方面加強人文課程建設,注重在專業教育中滲透人文教育。潘懋元教授認為,在高職人文教育的實施上,由于高職年限較短,技能實訓任務較重,應當少開或不開專門的人文教育(或稱通識教育)課程,將人文素質教育滲透于課程教學或技能實訓中。這是很有見地的。此外,在使教育內化為學生素質的過程中,應該更加重視校園文化和實訓基地的環境建設。構建人文教育教學體系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僅需要依靠專門的學科建設,更需要調動多方面力量共同開展,將文化素質教育貫穿于專業教育始終。
  高職院校人文教育應使學生在學習和生活過程中實現知識和經驗的內化,以構建屬于自身的知識體系,具備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因此,要改革人文課程的教學方法。為了幫助學生將人文知識內化為人文素質,要真正確立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幫助他們將人文知識內化為人文素質。
  實踐是職業技術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而實踐對于人文教育的實施也有著莫大的影響。因此,一些專業實踐課程更是職業人文教育的極佳場所。一些高職院校探索的人文教育“產學研結合”模式積累了不少經驗,如課堂教學和實訓教學“雙中心”模式、“生活體驗”模式、“學工交替”模式等等,值得總結和推廣。
  3.建設結構合理的高素質的師資隊伍
  高等職業院校加強職業人文教育,關鍵在提升教師的人文素質。可以說,高職學校教師隊伍的人文素質發展程度與水平直接影響學校的人文教育質量與水平。因此,如何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特別是他們的人文素養,構建穩定而又內涵豐富的人文精神,已成為高等職業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一個重要課題。
  “雙師型”教師是高職院校實施職業人文教育的骨干力量。為了更好地實施職業人文教育,發揮“雙師型”教師的作用,在今后的“雙師型”教師的培養中,有必要把人文素養及人文教育能力作為必要條件。同時,要加強教師職業人文素質的培訓,改革教師的評價體系和辦法,要求教師不僅具有較高的專業技術和動手實踐能力,還應具有豐富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和素養,以促進高職院校人文教育的開展。
  4.建設體現職業人文特色的校園文化
  人文知識和人文素質在個體和社會發展中具有核心的作用。而人文素質中許多都是緘默性知識,必須突出感受體悟和養成。根據高職院校培養目標及學生的特點,根據不同的專業,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與之相適應的職業素質和關鍵能力,激發學生對未來所從事職業的熱愛和開拓創新精神,應成為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新思路。
  職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不同,它要求學生把學到的職業人文知識內化為自身的素質和修養,從而塑造出學生的高尚人文精神和高品位的思想素養。開展健康有益、豐富多彩、生動高雅的校園文化活動,營造積極向上、生動活潑、具有學校文化特色的校園文化氛圍,面向企業和行業開展社會實踐,開展體現職業人文特點的社團活動,不僅有助于調動高職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對培養學生的科技人文綜合素質、促進學生人文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養成等具有重要作用。
  5.建立高等職業院校學生職業人文素質評價體系
  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機制是落實人文教育實效性的重要保障。人文素質教育搞得如何,最終要體現在高職學生的人文素養上。而當前高職院校的評價制度往往偏重于具體技能的訓練和考查,因此很難發揮評價機制對學生發展職業人文素養的導向作用,為此需要完善學生評價機制。建立高職院校學生職業人文素質的評價體系,是高職院校開展人文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之一。

中國教育報京⑤G53職業技術教育高寶立20082008
高寶立,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教育研究》雜志社主編。
作者:中國教育報京⑤G53職業技術教育高寶立20082008

網載 2013-09-10 20:49:48

[新一篇] 人文關懷:弗萊雷“對話式教學”的核心理念

[舊一篇] 人本心理學的教育心理思想述評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