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該怎樣做語文教師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做了33年的語文教師,我越來越感到誠惶誠恐,舉步維艱。面對語文教學,我常常陷入一種困頓、痛苦中難以自拔,我幾乎每天都在思考著這樣的問題:今天我們究竟該怎樣做語文教師?語文教師該具有怎樣的學養?語文教學的最基本的任務是什么?真正的語文課該是什么樣子?語文教師的使命究竟是什么?我還常常拷問自己:你是在培養只能應試的考生,還是在培養真正有語文能力的學生?你的學生喜歡你的語文課嗎?你的學生能說愛寫嗎?你有無語文思想的高度?有無獨到的不帶任何功利的語文視界?你自身是否具有富贍、深厚的語文素養?今天,你有資格做語文教師嗎?
  多年來,盡管我對語文教學一直潛心于實踐,執著于探索,并發表了多篇語文教學實踐方面的文章,但我仍然感到對傳承母語教學有一種責任的缺失和內疚:我為高中生寫不好請假條而扼腕,我為高中生錯字連篇的作文而喟嘆,我為高中生草率的書寫而痛心,我更為高中生對課堂問題吃力的表達而汗顏。尤其當筆者看到教育部要求高校要面向全體大學生開設中國語文的消息時,當天晚上我真的失眠了。接著,我又看到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多家學校已把語文課列為必修必選課的信息時,我的心真的很沉很沉,一連數日,我心里總有說不出的滋味,每當我拿起語文課本去上課時,直覺得臉上熱辣辣的,總會禁不住思考這樣的問題:我們中小學的語文課怎么了?12年的基礎教育怎么了?教育部為何要如此倡議?中小學語文能力偏低的癥結在哪里?我們的語文教學改革存在的問題究竟又在哪里?困惑中,我在我的教育日記里寫下了這樣一段話:12年的基礎教育都沒有學好語文,學生到了大學想通過一門必修課就能得到提高,這可能嗎?作為每一位有責任意識的語文教師看到教育部要求高校開設中國語文的信息時,難道我們沒有任何觸動?沒有任何思考?回顧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就如何學習語文問題,我們是否征求過學生的意見?我們是否開過學生座談會?我們是否做過學生問卷調查?如果我們做了10年、20年的語文教師,從未和自己的學生交流過、探討過、研究過語文學習,只是一味地灌輸,一味地我行我素,那么,我們是否認識到我們這樣做只是把學生視為完成教學計劃的工具?我們是否意識到這種高控制、高秩序的語文課堂模式只能束縛學生的思維,磨滅學生的個性?當我們送走一屆又一屆學生的時候,我們是否應該這樣捫心自問:我這一屆學生的語文素養如何?學生到底說的怎樣?寫的怎樣?是否比上屆學生又有提高?當我們的學生走上工作崗位以后,我們是否主動聽一聽我們當年的學生對自己的語文教學該如何評價?又有何建議?作為語文教師我們對學生的語文能力是否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假如我們當了一輩子語文教師,從未對自己的語文教學思考過,評價過,總結過,我們是否覺得有誤人之嫌?
  當前,中小學的語文教學有月共睹:由于小學語文教學就開始了應試教育,不少孩子就已失去了語文學習的興趣,到了初中,教師更是考啥教啥,不考不教,學生是考啥學啥,不考不學,對語文枯燥無味的肢解已使學生對語文課心生厭倦。而學生到了高中,語文課在學生心目中自然是備受冷落,許多學生對語文早已喪失應有的敬重與興趣,就好像一個人的癌癥已經到了晚期,很難救治。我們不得不承認這樣一個現實:高中三年,學生幾乎把所有時間都泡在題海里,即使是早讀,有幾個學生還讀語文的?又有幾個學生喜歡作文的?課堂上,有幾個愿意發言的?又有幾個能夠從容、流暢地表達自己思想的?難怪我們常在電視里看到,被采訪的大學生或許多明星們,又有幾人的表達使人滿意的?一位高一新生開學不到一周就寫來心理咨詢信,他說:“小學語文老師就開始教我們無休止地做題,初中語文老師更是把我們趕入題海里不讓喘氣,而高中語文老師第一節語文課就給我們每人發了厚厚的一大本高考語文復習資料,并要求我們每天開始做題。我對語文學習本來就沒有一點興趣,面對老師的要求,我一下懵了,天那,高中語文課還未上,就叫做題,這難道就是我們的高中語文課?我實在不明白,語文能力的提高難道是我們做題能夠做出來的嗎?說句心里話,我雖然上高中了,可我還讀不好課文,初中三年我幾乎未讀過語文,更不要說課外閱讀了。我對作文更是怕得要命,初中三年我也很少寫過作文,偶爾在課堂上回答問題臉總是憋得通紅也說不上一句完整的話,看來,我12年的語文算是白學了。”
  可以設想,這樣的學生到了大學該是怎樣的語文水平?能否靠選修一門必修語文課就能提高其語文能力?蔡元培在《自寫年譜》中寫道:“小學沒有辦好,怎能有好中學?中學沒有辦好,怎能有好大學?”事實上,小學、初中語文沒學好,學生到了高中已經很難提高了[主要是學生喪失了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又何況是到了大學里?試想,如果高中學生連最基本的語文素養也沒有,又怎能去欣賞或感受大學語文?
  眾所周知,今天的語文成為教得最多而效率較低的一門學科。筆者曾在一次語文學習座談會上對我的學生說過:我們完全可以自主有效地學習語文,而且會學得很好,我們學習語文之所以低效,就是因為語文教師把你們能夠自主學習的東西,還要大量地教給你們,比如宇詞句、寫作意圖,比如段落大意、寫作特點等等,要知道,我們學習語文低效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教師把教學內容變為缺少整體靈魂的離散的知識點,或“考點”來教,就在于我們把考試作為唯一的目的,就在于老師不能依靠你們的本能而去教你們本能就會的東西。因此,我還多次告訴我的學生,只要你喜歡閱讀,學會閱讀,并喜歡多動筆記點什么,或寫點什么,即使取消我們的語文課,我們的語文素養、語文能力照樣會提升,而且會提升得更好。可以這樣說,誰把語文當作考試為目的而學習,誰的語文能力就不會真正提高。
  記得我的05屆學生剛進入高三,學校就每人發了540多頁的大16開本語文復習資料。我掂量著沉甸甸的資料對同學們說:同學們,這本語文復習資料是我們8個月的學習任務,需要250多個課時才能完成,如果我們按照每分鐘閱讀300字計算,那么,一節課可以閱讀13500字的作品,加上晚自習我們每周是8節課,每月32節,就可以閱讀432000字的東西,如果我們按照8個月的學習任務計算,300萬字的書我們至少可以閱讀13部,13部書與一本資料,大家不妨掂量掂量,討論討論,看看我們該怎樣面對這本資料。
  教室里先是沉默,嗣后同學們討論熱烈,絕大部分同學一致認為,一本資料需要耗掉250多個課時,實在沒有必要。但也有部分同學持不同意見,他們認為,為了能夠考出好成績,還是按部就班進行。最后大家達成共識:對復習資料的處理不必一刀切,老師也不必面面俱到,每周用3課時重點點撥即可,其余時間可以上閱讀課,由老師統一安排學習內容,或由學生根據自身情況自主靈活安排。
  為了滿足學生閱讀課的要求,我利用每周的另外幾個課時,向學生重點推薦了林清玄、張曉風、余光中、劉墉等人的經典散文,還遴選了《人民日報》《文匯報》《中國教育報》等大報副刊文章。每節課閱讀2至3篇散文,學生讀讀、議議、評評、寫寫。每周要求學生交送一篇讀書隨筆。在高三的8個月的學習時間里,學生在課堂平均閱讀300篇文章,平均練筆2萬余字。05年高考揭曉,我帶的兩個班學生語文成績十分喜人,學生高興地對我說:“高三增加的閱讀課,不僅使我們提高了閱讀和寫作能力,高考考出了好成績,更重要的是通過閱讀名人的經典文章,既開闊了我們的視野,調適了心態,緩解了壓力,又陶冶了情操,給我們以高尚的人格、理想和積極向上的精神,從而豐富了我們的精神世界,提高了我們的語文素養和人文修養。”
  由此可見,鼓勵學生淡定讀書,練達性靈,讓學生心靈飽滿,讓生活洋溢活力,讓生命充盈生動,讓人生寫滿精彩,這才是語文教師的真正使命。最近,我在自己的教育日記里還寫下了這樣一段話:語文教師的天職應該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興趣,激發學生提高語文素養的熱情,而教師自身就必須養成“拋書便覺心無著,此生原為讀書來”的閱讀習慣;語文教師應該把寫作和說話能力的培養作為目標與追求,而教師自身就必須是能說善寫的行家里手;語文教師應該以提升師生生活質量和生命價值為旨歸,共同創造有價值的生命活動,而教師自身就必須要有豐厚的文化底蘊和先進的教育理念作支撐;語文教師應該引領學生不汲汲于名利,不斤斤于得失,不戚戚于困頓,而教師自身就必須要有“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云萬里天”的視界;語文教師的價值教育應該是一種關注人、關注人生、關注生活的教育,而教師自身就必須是學生的人生導師。因此,語文教師不僅應該幫助學生掌握和運用好祖國的語言文字,而且要關注人的教育。比如,我講《游褒禪山記》,就十分注重心育,讓學生明白良好的心態才是成功的前提條件;我講《祝福》,不僅使學生認識吃人的封建禮教,更要讓學生認識現實,關注當前不可忽視的老年問題;我講《裝在套子里的人》,重在引導學生擺脫制約或影響人成長的種種套子,如情感套子,網絡套子,自卑套子,嫉妒套子等等。結合教材,我不僅講孔子的輕松愉快,講孟子的“凡事緊張”,講莊子的超脫曠達,我還講述那些腳踏厚土,志在云峰,厚德載物,勇于創新的當代有影響力的人物,比如,我講俞敏洪的新東方,我講29歲的“大中華人才發展基金”董事局主席鄒莎,我講一位22歲辭去百萬年薪的劍橋博士生一夏楊的“另類”思維與“非常”行動,我講袁隆平的“禾下乘涼夢”……
  做了33年的語文教師,我才深層感悟到:只有做一個有靈魂的語文教師,才能給學生以靈魂和夢想;只有做一個有思想高度的語文教師,才能激勵學生認識自我,超越自我,追求卓越;只有做一個心存理想,獨守崇高的語文教師,才能激發學生頭枕自信,為夢執著;只有做一個站得直的語文教師,才能給學生以剛正不阿的浩然之氣;只有做一個大寫的語文教師,才能震撼和感染學生立志做一個大寫的人;只有做一個靈魂投入、讓歲月充滿激情的語文教師,才能引領學生心靈向上,笑傲人生;只有做一個有幸福感的語文教師,才能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生活的幸福,人生的美好。
  今天,我們該怎樣做語文教師?我們是否思考過,努力過,追求過?我們是否在切切實實為純潔祖國的文字,為豐富祖國的文化,為提高我們的母語水平在不斷地探索,不斷地研究自己的語文教學?有專家呼吁:大學語文的講授“不能重蹈中學時代枯燥識記的覆轍”。作為中學語文教師,我們是否敢于不再“重蹈”這一“覆轍”,勇于開創自己語文教學的新天地?

教書育人(教師新概念)哈爾濱7~9G31中學語文教與學(高中讀本)張幫群20082008
張幫群,安徽省利辛縣第一中學。
作者:教書育人(教師新概念)哈爾濱7~9G31中學語文教與學(高中讀本)張幫群20082008

網載 2013-09-10 20:49:51

[新一篇] 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學

[舊一篇] 從“能力本位”看素質教育的實踐理念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