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落實素質教育的新舉措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一、轉變教育觀念,增強素質教育意識
  實施素質教育是針對我國基礎教育嚴重存在“應試教育”的傾向而提出的改革舉措,其目的在于真正落實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使每一個學生得到全面發展,同時實現個性發展,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全民族素質。
  九年義務教育從根本上來說是國民最基礎的素質教育。小學數學作為九年義務教育的一門重要學科,理應堅持聯系教學實際,堅持面向全體,堅持全面發展,堅持學生的主動性、促進個性發展,堅持打好基礎、發展智能、培養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作為教師,應充分認識到實施素質教育是深化每一個學科改革的必然要求和緊迫任務。
      二、明確培養目標,促進全面發展
  1.繼續切實抓好基礎知識教學。大力推行素質教育與加強基礎知識教學并不矛盾,而且,基礎的數學知識和基礎的數學技能是我國公民應當具備的文化素養之一。因此,必須繼續扎實抓好基礎知識的教學,使學生切實掌握好基本概念、性質、法則、公式、數量關系和解題方法等基礎知識。
  根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教師在加強基礎知識教學中要注意以下幾點:①加強直觀,重視過程;②突出重點,分散難點;③重視對照比較,區分知識間的聯系與區別;④重視歸類整理,使之序列化、系列化;⑤重視網絡化,揭示知識間的內在聯系;⑥注意鞏固、運用。
  2.重視發展智力,培養能力。智力指的是人的認識方面的能力,它是各種認識能力的綜合,主要包括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思維力,其中思維力是核心。能力指的是一個人順利完成各種活動所必需的、影響活動效率的個性心理特征。數學能力是一個復雜的整體結構。從教材的角度說,小學階段應著重培養學生具有進行整數、小數、分數四則運算的能力,具有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具有運用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重視發展學生智能,教師主要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①堅持啟發式教學,善于在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索新知識的過程;②重視知識結構,給學生系統的規律性的知識;③堅持有意義的獲取知識,使新知識能與學生原有認知結構中已有的表象、符號、概念或命題建立聯系;④強調方法,使學生明確解決問題的思路;⑤堅持發展性,使教學目標既符合現有的發展水平,又高于學生原來的發展水平;⑥加強訓練,特別要重視基本計算訓練、基本數量關系訓練、數學思維訓練、解題思路訓練、數學語言訓練等。
  3.結合學科特點,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思想品德素質是學生整體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小學數學教學與其它學科一樣,也要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適時適度地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師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①聯系實際向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使學生正確認識學習的意義,從而產生正確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習的自覺性;②結合教材的德育因素,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學生產生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科學的情感;③結合數學知識、數學方法的教學,向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的啟蒙教育。
  4.重視學習興趣和習慣的培養。興趣是人力求認識某種事物、參與某項活動和渴望探求真理,并具有積極情緒色彩的意識傾向。學習興趣與學生的學習有著密切的關系,是學習入門的先導,是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的核心因素。特別是小學生,對學習數學是喜歡愉快,還是厭倦畏難,直接影響知識的掌握和智力、能力的發展。教學中,教師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①以教師愉快、喜悅的情感影響學生;②以教學方法的生動性、啟發性吸引學生;③以鼓勵、表揚的方式激勵學生;④以學生思維的成果刺激學生的認知內驅力;⑤以學習目的教育啟發學生的求知需要,以便形成長期的穩定的動力和興趣。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加強品質修養的起點。兒童的可塑性很大,小學階段是各種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教學中,教師要嚴格要求、科學引導,巧妙地對學生進行學習習慣的培養。根據數學課的特點,小學階段主要培養以下習慣:①上課認真,注意力集中;②認真閱讀課本;③主動參與學習,積極探索和思考;④敢于大膽發言,勇于質疑問難;⑤虛心聽取別人意見,善于從不同渠道獲取知識;⑥與人合作,知識互補;⑦作業整潔,格式規范、計算細心、解答正確、保質保量按時完成作業。
      三、遵循教學規律,提高教學質量
  1.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主動積極的學習。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是學習的主導,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和學是辯證統一的。教,不是把現成的數學概念、定律和公式傳遞給學生,而根據知識的內在結構和學生的學習規律,提供現象和問題,創設思維情境,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探索。學,不是吞咽現成的數學概念、定律和公式,而是根據教師提供的信息,全身心地投入到聽課、討論、問難、解答、實驗操作、練習、總結評價等系列學習活動過程中。
  培養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一要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使學生有自信、自強、自我實現的需要;二要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三要創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使學生樂于參與;四要保證時間,如觀察的時間、思考的時間、討論的時間、操作的時間等,使參與落到實處,不走過場。
  2.堅持面向全體,使每一個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義務教育是全民素質教育。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的教育。為了使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得到發展,在數學教學中,教師首先要確立基本的學習水平標準,以構成學習目標的第一層次,使絕大多數學生都能順利通過標準。在此基礎上,提出更高層次的學習水平要求,構成第二層次的目標體系,以滿足學有潛力的學生深入學習。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熱情關懷,要分析產生困難的原因,有針對性地進行幫助、補差,堅持每個例題、每個小節、每個單元的知識及時補救,及時過關。
  3.堅持“適應性”與“發展性”相結合。有意義學習理論認為,一切新的學習都是在學生原有的學習基礎上產生的,不受學習者原有認知結構影響的學習是不存在的。因此,教學要研究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研究新舊知識間存在的共同要素,研究新舊知識間存在的共同原理,使新的知識很快能納入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同時,充分估計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挖掘學生的智力潛能,把握學生發展的最大可能性,從而采取適當的教學策略,最大可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4.堅持“過程化”教學原則。“過程化”一指重視學生參與學習過程,二指重視教學活動的思維過程,三指暴露知識的形成過程。
  學習數學,記住揭示數學規律的各種結論是必要的,但是不能忽視學生參與探索的過程,要讓學生在課堂上有充分的活動空間和思維空間。凡是學生自己能做的,都由學生自己完成;在教師引導下,學生能做的,教師只起引導作用。
  學習數學,不能忽視數學活動的思維過程,如定律、公式的論證、推導過程,解題的分析思考過程等。同時還要重視暴露知識的形成過程,如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等。
  5.重視教法、指導學法。教學方法是為教學目的服務的。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的,選擇教法要講求實效。在一節課中,究竟采用哪些教學方法,要從有利于實現教學目標,有利于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的實際出發。著眼點要放在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有利于學生智能的發展和提高等方面。
  改進教法,要重視使用教具、學具,使教學更符合兒童從感性到理性這一認識事物的規律。改進教法,要重視教學手段現代化,要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現代化教學媒體,提高教學效率。改進教法,要重視學法的指導,要指導學生掌握好閱讀課本的方法、觀察的方法、操作的方法和思維的方法。
      四、認真鉆研教材,優化教學結構,提高教學效益
  1.仔細領會教材的編寫意圖。課堂教學過程就是將教材的知識結構轉化為學生的認知結構的過程。而實現這一過程的前提取決于教師對教學大綱和教材的鉆研、理解和把握。教師鉆研教材時,要對教學內容從整體上有比較全面、深刻的理解,明確所教內容在整個知識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做到前有孕伏,中有突破,后有發展;明確所教知識與相關知識的聯系,做到豎成線,橫成片。同時還要對每道例題、習題、思考題以及有關文字說明進行認真研究,準確地把握其深度、廣度,明確所教知識的重點難點。在此基礎上再科學地組織教學。
  2.制定全面、恰當、具體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要全面是指教學目標必須包括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能力、發展智力,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培養學習習慣等方面。教學目標要恰當是指教學目標不能一般化,抽象化。在一節課里,哪些知識需要理解,哪些知識需要簡單應用,哪些知識需要綜合運用,通過什么手段(或方法)培養學生什么能力,結合什么內容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等,都要明確具體。只有目標明確具體,可操作,才能對教學具有導向、調控作用。
  3.合理組織教材內容。教材的知識結構是按照大綱順序編寫成教科書形式呈現出來的。它不是現成的理想的數學知識結構。因此,教學不能只是照本宣科,而應在立足教材的基礎上,對教材進行加工、重組。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既要考慮數學知識的科學性,著眼于知識的承上啟下和本節知識的深化、完善,形成較為有序的知識結構,又要考慮學生的可接受性,把知識結構與思維統一起來,使之有利于學生良好認知結構的形成。此外,構建課時教學內容時,還要注意深淺適宜、份量恰當、重點突出。
  4.合理安排教學環節,恰當分配教學時間。不同的課型,其教學環節不同。如新授課一般包括復習(準備鋪墊)、引入新課、學習新知、練習、小結評價等基本環節,練習課一般包括檢查復習、提出練習的目的要求、課堂練習、反饋調節、布置作業等環節。教學時,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合理選擇教學環節。
  恰當分配教學時間,就新授課而言,復習時間3分左右, 引入新課1分左右,新課一般不超過20分,練習15分左右,小結評價1分左右。以上時間分配,其原則是一要保證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有充分的時間動腦、動手、動口,二要保證學生有充分的時間進行課堂練習,基本做到作業當堂完成,一般不留課后作業。
  5.優化練習設計,提高練習質量。練習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好的練習結構,能有效地促進學生掌握知識、發展技能。因此,教學必須認真設計練習。
  設計練習要注意練習的目的性、針對性、層次性、及時性、適量性。
  設計新授前的準備題,要注意習題與新知識的聯系,它或是新知識的生長點,或與新知識有共同要素,或新知識的學習與它在方法上有共同點等。也就是說,新授前的復習題要做到目的明確、針對性強。
  設計新授后的練習題,除了要注意明確的目的性、針對性外,還要特別注意練習的層次性,堅持先易后難,先原型后變式,先基本后綜合,先鞏固后深化,使練習層次形成一個動態的發展水平。
  為了提高學生練習興趣,教師還要注意練習的形式。
  總之,一節數學課的成功與否,同練習的設計關系極大。因此,教師要堅持從知識結構的角度設計練習結構,使練習成為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使練習能更好地為開拓學生思路,發展學生智能服務。
  
  
  
湖南教育長沙32~35G39小學各科教學李春云19981998文/李春云  作者單位:湘西自治州教科所 作者:湖南教育長沙32~35G39小學各科教學李春云19981998

網載 2013-09-10 20:51:09

[新一篇] 小學數學自主解決問題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

[舊一篇]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調控力”的把握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