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幾個問題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早在20年前,呂叔湘先生就指出:“10年的時間,2700多課時,用來學本國語文,卻是大多數不過關,豈非咄咄怪事!”(《葉圣陶呂叔湘張志公語文教學論文選》,原載《人民日報》1978年3月16日。 )20年過去了,語文教學取得了豐碩成果,但無庸諱言,“不過關”的學生依然存在,且數量還不在少數,語文教學效率仍難令人滿意。原因何在呢?本文試就這方面的問題談一點個人的看法。
  一、要強化教學目標意識。教學目標是一個立體的多方位多層次的系統,就大目標而言,初高中有兩個層次。初中的教學目標,浙江省編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語文教學指導綱要》第二部分“教學目標”作了明確規定,即“在小學的基礎上,使學生進一步擴大識字量(常用字達到3000個以上)和常用詞匯量;了解、掌握必要的語文知識;切實提高聽話、說話、閱讀、寫作等基本能力;熱愛祖國語文,養成運用語文的良好習慣,打好語文基礎,使學生在語文的各項訓練 和活動中開拓視野,發展智力。”這里字、詞、語文知識、基本能力、良好習慣等是三年的總目標總要求,這是一個大層面。第二個層面,這個總目標是通過三個年級共六冊語文課本來分解實現的,那么總目標如何化解呢?《指導綱要》也規定了每個學年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第三個層面,每冊課本的教學目標,要求教師根據大綱對各年級的規定,正確把握各冊的教學目標。
  教材編寫的依據是教學指導綱要,教學指導綱要的目標意圖要通過教材這個載體來實現,因此,首先要很好地學習理解把握綱要的意圖,這是指導性的“綱”,其次要深入鉆研教材,教材是“目”,通過深研教材來加深對綱要的理解和把握,真正做到綱舉目張。
  每套教材都有它自己的結構體系,如浙江省編義務教材六本書即是一個總—分—總的體系:第一冊是總,“美好的思想感情”,“富于表現力的語言文字”,“學習方法”,“學習習慣”,“觀察反映生活人和事”,“景和物”等,意圖是給初一的新生各方面打一個基礎;二、三、四冊則分別側重于記敘、說明、議論文的學和寫;而五、六冊則又是綜合的。這個大結構體系老師必須了然于胸。第四個層面,在明了了每冊書的教學目標的基礎上,要求教師進一步把握每個單元的教學目標和每篇課文的不同教學目標。
  整套教材是一個大系統,每一冊書是一個子系統,每個單元又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小系統,每篇課文又是一個獨立的更小的系統。這就要求教師要從宏觀整體上,從中觀局部上,從微觀細節上對教材有個立體的、系統的把握。
  在平時教學中,要努力鉆研教學大綱,增強教學目標意識,要系統地鉆研教材,把握教材的結構體系。還是兩句老話,即以綱為綱,以本為本。但僅止于此還不夠,還要增強考綱意識,因為目前衡量教學質量的最有效的辦法還是考試,而考綱又是教學大綱要求的具體化。初中的考綱是省編中考《考試綱要》,高考考綱是國家教委考試中心編寫的《考試說明》。大而言之,平時教學以教學大綱為指導,復習考試階段以考綱為指導,這樣大目標明確了,可以少走彎路,克服教學中目標把握上的盲目性和隨意性。
  二、教學目標的達成關鍵在于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合理安排教學過程。“人教版”教材每個單元前有單元教學的重點,每篇課文前有學習重點的提示,這對教師把握教學目標提供了方便。而現省編初中教材雖沒有這樣現成的提示,但單元教學說明和課文前的提示也起了同樣的作用。例如初二第四冊說明文單元,單元教學說明中要求:了解幾種常見的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掌握它們的特點并初步學會。該單元課文《沙漠里的奇怪現象》,課前提示中有:沙漠里那些光怪陸離的現象究竟是怎么回事?課文是怎樣用科學道理把這些現象解釋清楚的?這就提示師生:課文先介紹現象,再用科學道理解釋。說明的順序是從現象到本質,這是本文教學的重點,同時也是教學的難點。教學目標明確后,接下來是如何達成,即如何處理教材,安排好教學過程。試舉該文為例,全段共5個自然段,第一部分提出說明的對象; 第二部分通過古今對比,從經濟條件和心理因素兩方面對古人認為沙漠有“惡鬼”的說法作出初步的解釋;第三部分則進一步用科學原理加以解釋。這是文章的寫作思路,自然也可作為教學的思路,但從本文實際出發,為了突出“說明順序,從現象到本質”這個教學重點,同時更突破這個重點和難點,分析可從第4自然段切入,并作為典型個例作重點研究。 通過解剖這只“麻雀”,讓學生理解什么叫從現象到本質,為什么要用從現象到本質這樣的順序來說明,從而明確:這種從現象到本質的說明順序,反映了人們認識事物的一般規律,是一種比較典型的說明事理的順序。一篇課文,尤其是一節課,教學目標一定要明確,再加上合理的教材處理,就能做到一課一得,切忌面面俱到,每堂課至少有一得,教學效率也就高了。
  三、教師的教法應服務于學生的學法,使學生掌握自學的方法,養成自學的習慣,從而達到“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的目的。教師在備課時首先應考慮的是如何讓學生易懂易學易接受,增強學法指導意識,要努力改變學生在課堂上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而要讓學生主動參與教與學的過程,成為學習的主人。
  葉老認為,學習作為一種認知活動,是學習者自己的事。“學習的主體是自己,千古不易,自己努力,才有進步。教師與朋友無論如何高明,總之只能從旁啟發,盡切磋的責任,代替學習是不可能的。因此,自學實在無可懷疑。”“學習是自己的事,自己要學習,在任何環境里都能夠學到切實有用的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學生不僅要學會自學的本領,還要養成自學的習慣。葉老說:“我們在學校里受教育,目的在于養成習慣,增強能力。我們離開了學校,仍然要從種種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目的還是養成習慣,增強能力。”因此,學會自學,養成自學習慣應成為學生的自覺行為。這也是我們語文教學的根本目標,而要達到這個目標,教師則起著關鍵的作用。教師是教與學的組織者實施者,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和自學習慣的養成要靠教師來指導,并且應把能否重視學生的學法并養成習慣作為衡量教師教學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換句話說,高水平的教師教出來的學生,基礎知識扎實,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強,掌握了自學的本領并養成了自學的習慣。這樣的教與學才是高效率的。教師要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如按學習過程可分:預習之法,聽課之法,作業之法,復習之法,考試之法等;另外如,筆記之法,作文之法,課外閱讀之法等。省編教材第一冊第三單元“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編寫的匠心也在于此。
  四、要重視學生的思維訓練。1.首先要重視學生的思路訓練,思路訓練要憑借課文。每一篇課文都有自己獨特的思路,思路是關于文章結構的最根本的東西,因此,要理清一篇文章的思路,也就必須先理清這篇文章的結構。結構把握了,文章的思路也就清楚了。葉老教人讀文章一向重視思路,所謂“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2.要重視學生的思維訓練。所謂思維是指在表象、概念的基礎上進行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等認識活動的過程。部編教材每篇課文后面都有“思考與練習”,可見思考的重要性。
  五、要重視語言文字教學。字、詞、句、語法、修辭、邏輯、文學常識等基礎知識教學,是語文教學的永恒任務,也是語文學科工具性特點的最根本最具體的體現。每一篇課文,每一節課都要重視語言文字教學。目前不少中學生識字量不達標,詞匯貧乏,作文語句不流暢,缺乏應有的邏輯知識,課外文藝科技書看得少,從而導致學生語言文字素養偏低。張志公先生說:“文章的構成有三個方面:一是思想內容,一是結構組織,一是遣詞造句。這三個方面不能互相代替,然而密切相關,文章就是這三個方面的統一體。”(《語文教學論集》)這里思想內容即我們常說的主題或中心,結構組織即是思路,這兩者在我們目前的課堂教學中講得太多,但效率不高,而作為構成文章的基礎材料——語言文字的教學則顯得很不夠,在課堂上這方面花的時間太少。要真正提高遣詞造句等語言文字的素養,必須在這方面下功夫。循文——明象——悟道,這是語文認知的客觀規律。對照張志公先生的說法,循文指遣詞造句,明象指結構組織,悟道指思想內容。要明象再悟道的前提條件是循文,這是基礎。只有在遵循理解語言文字的基礎上才能明象悟道。而目前不少教師的教學,循文工作基本不做或少做,而用更多的時間去明象悟道。這就是架空分析,得出的自然是無本之木似的結論,學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這樣的教學只重視結論(其然),而不重視結論得出的過程(所以然),這是我們語文教學中應當克服的現象。通過語言文字、遣詞造句的分析,弄懂所要表達的內容,領悟其思想感情,再回過頭來看文章的思想內容是怎樣通過語言文字來組織表達的,這樣表達有什么好處,如此一個來回,才能產生認識上的飛躍,才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六、要加強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目前的中學生在“考分”壓力下,閱讀面狹窄單一,無法有效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在一項“您最希望孩子買的書”的調查中,90%的家長都選擇了課程“輔導讀物”。而且中學生在有限的課余時間里,讀得最多的是漫畫卡通,言情武俠等“休閑”作品。從以上幾個方面可以看出目前中學生課外閱讀的狀況。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和家長應形成共識,即加強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第一,適當必要的課外閱讀非但不影響考分,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這一觀點一定要確立。第二,要擴大課外閱讀面,除興趣愛好外,應廣泛涉獵政治、經濟、科技、文學、藝術、哲學等各個領域,要博覽,知識面越寬越好。第三,要提高課外閱讀的品位。對中學生來說,漫畫卡通、言情武俠等“休閑”類作品偶爾閱讀,純屬正常;而僅止于此,則顯得小兒科了。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給學生開出古今中外必讀書目參考單,制訂課外閱讀計劃,并指導學生做讀書筆記。有人說,語文水平的提高功夫在課外,指的就是豐富廣闊的課外閱讀對提高語文水平的幫助。
  綜上,從教學目標意識的確立,到教學目標的達成方法,從教法服務于學法,到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訓練,最后落實在語言文字的教學上,再加上適當必要的課外閱讀,這幾個方面如能切實做到,那么,語文教學的效率庶幾可以得到大大提高了。
  
  
  
教學月刊:中學文科版杭州5~7G31中學語文教學楊建秋19981998浙江省桐鄉市教委中學教研室 作者:教學月刊:中學文科版杭州5~7G31中學語文教學楊建秋19981998

網載 2013-09-10 20:54:04

[新一篇] 談延時評價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運用

[舊一篇] 談目標教學與素質教育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