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高中語文老師談談培養高中學生語言能力的問題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我1998年10月調到北京廣播學院應用語言學系做研究和教學工作,給好幾批應屆高中畢業的一年級大學生上過課。我覺得高中的語言能力教育同大學的要接得上,尤其是在思維方式和語言觀的教育方面需要改進。
  思維方式方面,許多高中生比較習慣形式邏輯思維。習慣老師上課列出大一、大二、小一、小二,還要畫出教材里哪幾句是重點,覺得這樣有條理,好記筆記,也記得住。我還是多少遷就了這些學生的習慣,多少列了些大一、小一,講起課來就不完全受這個限制了。有一個班的學生向班主任表示了不滿。班主任回答說:“你們現在是大學生了。大家,才這樣講課呢。”過了一些時候,他們又去跟班主任說:“要是我們的高中語文老師也這樣給我們上課,我們早就好了。”
  世界運動的樣式是多種多樣的,我們思維的方式也應該是多種多樣的。《野豬林》寫林沖和魯智深分手后,林沖怎樣怎樣。到了野豬林,公差要殺林沖,魯智深出來了。魯智深這時候才說他跟林沖分手后怎樣怎樣。寫林沖是明線,魯智深后來說的是暗線。兩條線是平行的。《威尼斯商人》也有這個情況。 王蒙的《雜色》不同,圍繞著主人公和馬的行蹤一條條線發出去收回來,那是發散型的。還有意識流的,還有別的復雜的。我們高中生應該多一些發散型思維、靈感思維和別的思維。
  實際上不少高中生的抽象思維也不太行。我們讓學生做聯想練習,例如由“紅色、白色、圓形、曲線、夏天、冬天”聯想起,他們聯想具象物比較容易,由“曲線”聯想到“人生、歷史”的是佼佼者。概括能力也不太夠,常常以偏概全。思維的速度也慢。即興口語表達練習的方法有不少問題,缺少理論根據,效果也不夠好,搞不好成了相互掐或者耍嘴皮子,忽略了語言實際的功能主要是相互攀升,忽略了語言交際能力主要要在實際的語言交際中培養。
  不少高中學生創造性思維不夠,因此,語言創新能力也不夠,套話不少。有一次我上課,二級學院學生會來布置換屆競選的事。我跟同學說:“自我介紹的時候,可別說什么‘給我一個機會,還你一個驚喜’。”同學們笑了。再下一次課,我問他們說那句話了嗎,他們說沒有說,又說別的班有同學說的。
  語言觀方面,大一一個班里總有個別學生對語言的認識相當不對頭。例如一概否定廣告的成語諧音改字,認為成語是不能動的,一動就是破壞古代文化。還有批判“W世代”,說一用了“W世代”,就會用A世代、B世代、C世代、D世代、E時代,體現我們祖國文化的漢字還有用嗎。這還涉及思想方法問題,用了“假若如此,天下大亂”的論辯方法。比較多的同學是認識不夠辯證,缺乏“度”的認識。例如,關于“恢復疲勞”的說法是否規范的認識。
  還有,關于是非問句和選擇問句的回答,往往根據一些書上的簡單的要求來回答,忽略了生活里豐富多樣的實際情況。我覺得問答關系不很簡單,不完全是一般書上說的幾種問相應的幾種答。我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語言文字應用系招碩士生的時候出過這樣的考題:“你是大學生嗎?各用四個句子做肯定和否定回答。”肯定的可以是:“我是南京大學的。我大學三年級了。你怎么知道的。你看像不像。”這些考題后來刊登出來了,我再出考題換了選擇問:“在站臺上,下列火車去蘇州、上海。一位熟人問你去蘇州還是去上海。請做多種回答。”莊瑩回答說:“我是來送人的。”她跟施春宏成了我最早的碩士生。學生對新的好的語言現象也不太關注,舉不出多少實際例子來。
  后來我有機會跟一些高中老師討論了這些問題。
  這里要說明的是,我不同意我們的語文水平全面下降的說法。這種說法自“五四”以來源源不絕于耳,提出的解決辦法往往是復古——用古代的語文教學方法或者是多讀古文,或者是兩者兼用。還有徑直說蘇東坡的詞如何如何好,你現在寫不出來吧?你語文水平不行了吧?漢語到了危急的時刻了吧?
  我從大一的學生看高中生,覺得他們總體是很不錯的。他們總體比較率真,可塑性強。你用個比較好的辦法在語文方面教他們一些很高水平的東西,他們也接受得了。我布置2005級大一的學生寫兩篇語言應用方面的調查報告。他們后來跟我說,他們起初一聽,“嚇死了”;后來一做,還做得挺好。他們進一步認識了自己,對自己更有了信心。我常常到高校做講座,我比較喜歡跟大學生談,他們靈敏,會跟你呼應,你的包袱抖得開。他們敢提問題,提的問題也是很有意思的,我常常收集他們提的問題。
  還有,我覺得許多高中語文老師也是很不簡單的。我至今很敬崇我上海五四中學高中的語文老師劉田生。我今天也算一個還行的語言學家了吧,我的高中語文老師給了我很關鍵、很深遠的影響,這也是高中語文老師的一個成績吧。我跟高中語文老師做過講座,他們是很希望、很重視提高的。因為他們在第一線,做出了很多成績,他們又深感力不從心,迫切要求提高,千方百計在提高。
  還有,我們說語言有個調節功能,實際上是語言使用者、語言教育者都有調節功能。例如說語文課要上成什么課,提法上、示范方面某個時候有些偏差,但是許多好的語文老師并不聽那一套,按規律上課。我很佩服他們。所以,我們一方面要關注一些提法,更重要的是關注事實,重在建設。我們如果也拿出好的教材來,也提出好的教學思路,許多方面也是受歡迎和易于被接受的。
  怎樣培養高中生的語言能力,我認為不能頭疼醫頭、腳疼醫腳。高中生語言能力不夠,這是現象,造成這個現象有它的條件,要改變這個現象,應該改變它的條件。有時候有的家長說他的孩子不愛學習,問我怎么辦。我說,你把你自己管好了,你愛學習了,你的孩子就愛學習了。還有,條件不一定是單一的,有的條件后面還有條件。
  高中語文老師對于高中生的語文教學,畢竟是很重要的。我們的高中語文老師自己要進一步提高,還要自己進一步消化并幫助高中生消化一些不好的影響。影響不可能都是好的,我們也不能保證給學生的影響都是好的。都是好的恐怕也不好。他們受到一些不好的影響,會消化,比絕對不受不好的影響來得好。
  現在高中生語文方面的不夠,往往是高中語文老師這些方面的不夠。例如,高中生關注新的好的語言現象不夠,語言創新方面不夠,我們的高中語文老師就要反躬自問:我們自己怎么樣?我們自己設身處地想一想,如果你努力創新,你的長輩、上級不理解、不支持,甚至批你一頓,你下一次還敢創新嗎?是你天生不愿意創新嗎?不是,是你創新沒有得到鼓勵而是吃了虧。今天的高中生也會這樣的。我們老師還要進一步認識關注新的好的語言現象的意義。還有,要進一步認識什么是衡量語言規范的標準,語言到底是用來干什么的,語言規范是干什么的。再進一步,是探討如何培養高中生的語言創新能力。高中語文老師就要在語言表達方面做好示范,把話說好,把文章寫好,注意摒棄套話甚至個別人的臟話。
  還有,高中語文老師很有條件檢驗和發展語文方面的許多提法。你要說得高中生明白,那是很不容易的,首先要你老師明白,還要讓高中生明白。如果高中生不明白,甚至我們老師都不很明白,有可能不是我們水平低,有可能是那個說了很久的提法有問題。
  例如,近些年來我在想這樣幾個問題。一個是體態語,說是補充、加強語言表達的不足,我說對方不看你、不需要看你、看不到你,你為什么說話還有體態呢?例如你打電話的時候手舞足蹈、擠眉弄眼干什么?你自言自語甚至于思考問題不用體態試試?可見,體態還是說話者自身的需要。一個是擬聲詞,我覺得里面有個密碼,那里面有一些是大自然的語言。說書、說故事那樣有聲語言里的擬聲詞,有的在語音等方面是比較自由的,跟詞典里注的音不盡一致。說刮風,說“嗚”還是說“呼”,說一個“呼”兩個“呼”還是三個“呼”,音長一點還是短一點,也比較自由。還有一個是比喻,一般喻體一個說法,本體另外一個說法。我想,“膽子大,膽量大”里的“膽子、膽量”,是喻體呢還是本體呢?“膽寒、膽力、膽怯、膽壯、膽小鬼、膽大包天、膽大妄為、膽小如鼠、膽戰心驚、提心吊膽、喪膽”里的“膽”都有這個問題。類似的如“脾氣、脾氣大、脾氣好、脾氣不好、發脾氣、沒脾氣、脾氣見長,放心、放下心、放一百個心、把心放到肚子里、安心、心胸寬廣、心胸狹窄”,也都有這個問題。這方面的問題很多很多。我們高中語文老師思考這些問題,也可以帶動高中生思考這些問題。
  高中生學好語文,責任不盡在高中語文老師。高中生學習語文也不僅僅是從高中語文老師那兒學的。拿老師來說,有廣義的老師。凡是跟高中生學習語文有關的人,都有一定的責任,只不過責任有大有小。我們大學語言學老師和語言研究者的責任就很大。因為,中學語文老師是我們大學培養出來的。中學老師還要繼續受教育,他們搞研究也有許多困難,都需要我們幫助。我們大學語言學方面的碩士生、博士生,語言學方面的老師,甚至我們一些語言學家,自己在思維方式和語言觀方面不是也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嗎。
  首先有個問題:怎樣估價學生。也是怎樣估價自己。我跟幾個博士生一起聊天,回憶自己小時候怎么淘氣,怎么爬墻頭、爬樹、爬屋頂,怎么做各種游戲。有個女博士生說:“我小時候還干過那個壞事呢,偷人家樹上沒有熟的桃子。”大家說得興高采烈,得意忘形。過了一會兒,大家又說:我們小時候真笨,那時候窮,沒有什么玩具,眼界太狹窄,現在別說許多高中生了,連許多初中生、小學生都強多了。是啊,這樣,我們就不至于當九斤老太,就不至于把孩子都扭成病梅。我們就不至于還用無形的三寸金蓮來束縛自己、束縛別人、束縛學生。當然,現在不少孩子的游戲或者淘氣,在跟大自然的接觸和原創性方面有些似乎不如我們小時候。
  還有一個認識關系和把握分寸的問題。語言學是從哲學里分化出來的。起初語言學不獨立,是哲學的婢女,那是因為語言學本身弱小。后來獨立了,又自我膨脹,跟哲學割裂開了,還是因為語言學弱小。今天我們的語言學一定程度上要回歸哲學,跟哲學的關系是既結合又不混合,語言學既獨立又不跟哲學割裂。還有,我們語言學發展的一個重要的歷史經驗,是語言學者有很強的社會責任心,努力使語言學滿足和引導社會各方面的需要。一個很重要的歷史教訓,是忽略了語言學為社會服務的特點和個性,也就是內部規律。說是那么說,要實際上認識關系和把握分寸是很不容易的。當中有個交界的部分。大體上分清楚兩者的不同,交界的部分就不要分得那么細了。似乎有人說要把語文課上成政治課、文學課、文化課,那是不對的。但是,語文課多少也承担了一些政治教育、文學教育和文化教育的任務。別的課不是語文課,也多少承担了語文教育的任務。還有課外,也是很重要的。課外讀書,看電視,上網,是高中生學習語文的重要途徑。我們高中語文老師要參加、關心這些活動,幫助高中生趨其利減其弊,充分用它有利的方面,消化它不利的方面。不要過于担心它們的弊。我們還是設身處地想一想,我小時候讀過許多不是經典的書,沒有變壞,挺好的,今天的學生受的革命教育比我們那時候多得多,反而會不如我們小時候?
  還有一點,我們高中語文老師,既要鼓勵高中生創新,又要教會他們善于保護自己,語言使用上善于講策略,善于處理創新、新穎和迎合的沖突。社會是復雜的,也不是時時處處人人都會理解、支持、鼓勵你創新的。我們的高中生也不要把許多事情看簡單了,動輒赤膊上陣。這一點雖然很難,但也是很重要的。
  高中生學好語文的因素是很多的,我們高中語文老師教好高中生語文的因素也是很多的。微觀的因素更多。但是,不首先討論宏觀的問題,馬上從微觀入手可能效果有限。當然,還有更宏觀的問題,例如發展我們的教育的大問題,發展我國學術的大問題。還有正確地、公正公平公開地、實事求是地評估教育和學術的問題。還有怎樣真正體現“以學術引導學術”的問題。這些問題更大,解決起來更麻煩,會涉及許多人的許多利害。我們這里談的或許是中觀的問題。也可能是說說而已,沒有什么用處。也可能會由此觸動一些微觀的和宏觀的問題。也可能是今天話擺在這兒,過若干時候會有一些什么樣的用處。

語言文字應用京9~12G31中學語文教與學(高中讀本)于根元20072007
于根元,中國傳媒大學。
作者:語言文字應用京9~12G31中學語文教與學(高中讀本)于根元20072007

網載 2013-09-10 20:54:10

[新一篇] 走進新課程——對地理課改的幾點體會

[舊一篇] 轉變教育教學觀念 促進邏輯教學轉型  ——評《關于我國邏輯教學的若干問題》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