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探索博大精妙的傳統文明 >>> | 簡體 傳統 |
這些被宦官所掌握的皇帝中,并非所有的皇帝都任由宦官胡作非為。他們中還是有人想鏟除宦官勢力,重振當年祖上的榮光,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文宗所發動的甘露之變。
從文宗的父親穆宗開始,皇帝由宦官擁立。掌握唐朝廷政權的人,不是皇帝而是宦官。當時宦官梁守謙、王守澄等掌握朝政,穆宗在宦官手下當皇帝,只求奢侈放縱的生活得到滿足,根本不想參與朝政。穆宗希望長生不老,寵信方士,結果服用長生藥時中毒而死,只當了三年皇帝。太子李湛即位,就是唐敬宗。
敬宗倒是穆宗冊立的太子,但即位時才十五歲,不思進取,一味玩樂,還荒唐之極地創造了擊球將軍的官銜。敬宗性情暴躁,刻薄寡恩,稍有不如意,就拿左右的人出氣,因為左右都怨恨他。有一天,唐敬宗“打夜狐”還宮,興致盎然,與宦官劉克明、擊球將軍蘇佐明等二十八人飲酒作樂。酒酣之時,敬宗入室更衣。殿上燭火忽滅,劉克明等人合伙將敬宗殺死于室內。敬宗在位不足三年,死時才十八歲。
隨后,劉克明等假冒敬宗旨意,擁立絳王李悟(憲宗第六子)為皇帝。又開始謀奪其他宦官手中的權力,結果惹惱了被稱為“四貴”的四大宦官――內樞密使王守澄、楊承和以及神策軍左右護軍中尉魏從簡、中尉梁守謙。這四人是是宦官中的實力派。為了自保,王守澄等人領禁兵迎立敬宗弟江王李涵為皇帝。此舉得到了以三朝元老大臣裴度為首的朝廷重臣的支持。結果,王守澄等派出的禁軍殺死了劉克明和蘇佐明一伙,絳王李悟也死于亂兵之手。江王李涵即位為文宗,即位后改名為李昂。
文宗雖然由宦官擁立,表面上對宦官示以恩寵,內心卻不堪忍受。他無法忘記擁立他的王守澄正是殺死憲宗(文宗祖父)的兇手,感到自身毫無保障,想利用朝臣來時抗宦官,南司(朝官)和北司(宦官)的斗爭在文宗一朝時表面化了。
太和二年(828年),名士劉(音fen,同焚)應試。他在時策中公開反對宦官,要求唐文宗屏退宦官,將朝政交還給宰相,兵權交還給將帥。劉的對策很受主考官的贊賞,但因為懼怕宦官,沒有敢錄用劉。結果,跟劉一起來投考的二十二人都中了,劉卻落了選。劉是大家公認的杰出人才,這次因為說了些正直話落選,大家都覺得委屈了他。中選的舉人說:“劉落選,我們倒中了榜,太叫人慚愧了。”
文宗為了對付宦官,選用宋申錫為宰相,密謀誅滅宦官。但事不機密,宋申錫的計劃被宦官王守澄的親信鄭注發覺而敗露。王守澄派人誣告宋申錫謀立皇弟漳王李湊,文宗雖然半信半疑,但始終害怕危及自己的帝位,于是貶宋申錫為開州司馬。
鄭注是個極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他貌不驚人,身材短小,雙目下視,不能看遠,但卻“敏悟過人,博通典藝,棋弈醫卜,尤臻于妙,人見之者,無不歡然”。早年時以行醫為生,周游天下。
當時襄陽節度使李寤加敘舨。W⒄鎦魏螅悶街魏昧死濉@迨指屑ぃ翊WVW⒁泊喲頌と肓斯儷。誒鬻庀氯謂詼妊猛啤V螅W⒖疾斡敫髦志拢逅兄亍S紗艘鵒艘恍┤說姆且欏P磯噯巳銜W⒁蛭絞醺咼鞫艿嚼逯賾茫械恪白ㄗ魍!鋇囊饉肌
宦官王守澄當時為監軍,聽說此事后也對鄭注相當不滿。他明白地告訴李澹蛩愀獻咧W@寤卮鶿担骸爸W⑹翟謔翹煜碌鈉娌擰=梢允宰龐胨惶福綣懷平囊猓俑獻咚懷佟!彼婕磁扇巳ソ兄W⒗窗菁嗑跏爻巍?跡跏爻位褂行┟闈浚芯跤脛W⒔惶富嵊惺矸蕁2渙現W⒁豢冢盎繾鶯狻保偈繃鍆跏爻喂文肯囁矗砩轄肴肽謔遙按儐ネ斗鄭尷嗉懟薄
第二天,王守澄對李逅担骸骯蝗綣裕W⒄媸翹煜縷媸俊!貝喲耍W⒕3鋈臚跏爻蚊畔拢叵狄斐G酌堋M跏爻畏淺F髦刂W母埂
元和十五年(802年),王守澄調回京師任內職,鄭注也一路跟隨。不久,王守澄與陳弘志為爭權奪利,謀害了憲宗,擅立李恒為帝,即穆宗。王守澄由此登上了樞密使的要職,并將鄭注引入禁中。而鄭注依靠王守澄的權勢,廣結朝臣,勢力越來越大,甚至“達僚權臣,爭湊其門”。
文宗即位后,王守澄有擁戴之功,升為驃騎大將軍,充右軍中尉,權傾朝野。鄭注也跟著水漲船高,“權勢熏灼”。侍御史李款不滿鄭注依附王守澄,上疏彈劾鄭注。王守澄為了保護鄭注,將他藏到自己統帥的禁軍右軍中。不料左軍中尉韋元素,樞密使楊承和、王踐言與王守澄不和,恨烏及屋,連帶恨上了鄭注。左軍將李弘楚與韋元素計劃詭稱中尉有病,召鄭注前來醫治,乘機擒而殺之。
一切都安排得妥妥當當,鄭注也按時應召而來。此時,他已經預料到針對自己的危機,所以一到場,就侃侃而談,口若懸河。韋元素“不覺執手款曲,諦聽忘倦”。李弘楚三番五次示意韋元素動手擒拿鄭注,韋元素均毫不理睬。最后的結果,韋元素為鄭注的風度大為傾倒,送給他大批金帛,隆重地把他送了回去。鄭注再一次用個人的魅力化險為夷,他的過人之處由此可見一斑。
而在王守澄的周旋下,宰相王涯也扣壓了李款的奏疏,還任命鄭注為侍御史,充右神策判官。
時隔不久,文宗突然患病,說不出話來。御醫多方診治,卻不見其效。于是王守澄引薦鄭注給文宗治病。文宗服了鄭注調制的藥后,非常見效。文宗大為稱贊,從此,鄭注得到了文宗的寵幸,文宗甚至任命這個江湖郎中出身的人為為太仆卿,兼御史大夫。鄭注受命以后,還不計較個人恩怨,舉薦曾經彈劾過自己的李款接替自己原來的職務。
當時李宗閔為宰相,鄭注很不喜歡他。因為李宗閔這個宰相卻當得不是很光彩,他任吏部侍郎時,結納女學士宋若憲及知樞密使楊承和,由于二人的內助,才進為宰相。剛好此時京兆尹楊虞卿獲罪,被投入御史臺獄,李宗閔極力營救。文宗很不高興,認為李宗閔朋比為奸,于是貶他為明州刺史,不久再貶為處州長史。
在這個時候,鄭注揭發了李宗閔與宋若憲和楊承和勾結一事,與王守澄不和的宦官楊承和、韋元素,以及宋若憲等,“姻黨坐貶者十余人”。鄭注因此擢為工部尚書,充翰林學士,從此得以充任近侍,深受文宗倚重。誰也不會想到,身為王守澄心腹的鄭注,日后竟會成為甘露之變中的核心人物。
[宋若憲,唐朝著名的宋氏五姐妹之一。父親宋廷芬,世為儒學。有五女,分別取名為若莘(《唐詩紀事》作若華)、若昭、若倫、若憲、若荀。五女都很聰明。宋廷芬親自教她們學習經史和詩賦。五個女兒均能詩能文,不尚紛華之飾。若莘、若昭的文章尤其清麗淡雅。五姐妹志向遠大,對父母表示:這輩子不嫁人,愿以學問使父母得以揚名。貞元四年(788年),昭義節度使李抱真向德宗推薦宋氏五姐妹。德宗將她們召入宮內,試文章,并問經史大義,深為贊嘆。自此,宋氏五姐妹留在皇宮,實際上成為德宗的侍妾。不過,德宗“高其風操,不以妾侍”,稱呼她們為學士、先生,時稱“五宋”。大姐若莘自貞元七年(791年)以后,一直掌管著宮中記注、簿籍。她去世后,穆宗又令若昭接管,并拜若昭為尚宮。宋家五姐妹中,若昭最通曉人事,憲宗、穆宗、敬宗三帝都稱她為先生,六宮嬪媛和諸王公主駙馬也都以禮相待,十分尊重她。若昭故世后,敬宗又令若憲代管宮籍。若憲不但善文章,且有論議奏對之能,因在敬宗后,又得文宗的重視。李宗閔一案后,若憲被賜死。五姐妹中,若倫、若荀早死,若昭、若憲的成就更高些。著名詩人王建寫《宋氏五女》詩,對五姐妹評價很高。五兄弟詩人的竇常,也寫《過宋氏五女舊居》:“謝庭風韻婕妤才,天縱斯文去不回。一宅柳花今似雪,鄉人擬筑望仙臺。”對宋氏五姐妹的文才華表示由衷的傾慕。唐代婦女著作傳世者,僅有兩種:一是女道士魚玄機的詩集,流傳也不廣。另一是宋若莘著、宋若昭注的《女論語》,這是一部流行較廣的書,長期成為女學童的教材,同班昭的《女誡》共為婦女書中的名作。]
文宗與宋申錫謀除宦官失敗后,文宗處處受制于宦官。他想依靠朝臣鏟除宦官勢力,而朝臣之間只忙于朋黨相爭。對此,文宗無可奈何地嘆息說:“去河北賊(指藩鎮)易,去朝中朋黨難。”
但文宗并不甘心,仍在暗中物色合適的聯盟人選。有一次,文宗讀《春秋》,到“閽弒吳子余祭”一段時,別有用心地問身邊翰林侍講學士許康佐:“閽何人耶?”許康懼怕宦官權勢,不敢回答。后來得知文宗欲謀除宦官的意圖后,生怕惹禍上身,于是假稱有病,罷為兵部侍郎。而當時的朝臣中絕大多數都像許康佐一樣,畏懼宦官,只求保身,不敢參與文宗的計劃。這就是史書中所說的,在位之臣“持祿取安,無伏節死難者”。身為大唐帝國的皇帝,竟然找不到一個有勇氣的人,文宗心中的苦悶可想而知。李訓就是在這個時候走進了文宗的視線。
李訓,字子垂,初名仲言,后改名為訓。他出身名門,為肅宗時宰相李揆的族孫。長得也是儀表堂堂,有大家風范,“儀狀秀偉,倜儻尚氣”,還“頗工文辭,有口辯,多權數”。李訓進士及第后,當了一陣子太學助教,后來又任河陽節度府幕僚。但不久就出了武昭一案。
敬宗寶歷元年(825年),李訓的從父李逢吉為宰相,與另一宰相李程不合。剛好石州刺史武昭被貶官,李程為了陷害李逢吉,就派人告訴武昭,說李程本來想給他官做,卻被李逢吉阻止了。武昭信以為真,遷怒李逢吉。有一天,武昭越想越生氣,告訴左金吾兵曹茅,說他打算刺殺李逢吉。結果,這句氣急敗壞的話被人告發,武昭被逮捕入獄。
本來事情到這里就結束了,就算武昭還恨李逢吉入骨,也掀不起大浪了。李訓卻在這個時候冒了出來。他覺得有機可乘,要幫助從父李逢吉打擊一下李程。李訓去見曹茅,要他指證武昭是與宰相李程合謀。但李訓的計劃沒有得逞,武昭被杖殺,李訓也被流放于象州(今廣西象州東北)。從這件事上,可以看到李訓做事急功近利的風格,正是這種作派,導致了他后來在甘露之變中的失敗。
文宗即位后大赦天下,李訓遇赦北歸。當他得知朝政盡在宦官王守澄之手、而王守澄寵遇鄭注時,不禁嘆息了一通,說:“當世操權力者皆齪齪,吾聞注好士,有中助,可與共事。”于是,準備了厚禮去拜見鄭注,其實就是投奔其門下的意思。二人都是善于辯論之人,一見如故。鄭注不但將李訓引薦給王守澄,還推薦給文宗。文宗見李訓相貌堂堂,口若懸河,又多權數,十分高興,“以為奇士,待遇日隆”。
當時的宰相李德裕認為李訓是個小人(指武昭一事),不應該得到重用。文宗卻說:“人誰無過,俟其悛改。”不顧宰相的反對,拜李訓為翰林侍講學士。
文宗將想誅滅宦官的心事密告李訓、鄭注,當時李訓已任翰林學士、禮部侍郎同平章事(宰相),鄭注任翰林大學士、工部尚書。李、鄭都表示愿意為文宗效力,積極地出謀劃策。可想而知,這對文宗是何等大的鼓舞。因為李訓、鄭注二人都是王守澄所引薦,尤其鄭注還是王守澄的親信,所以沒有引起任何人的懷疑。
這里要特別提一下鄭注,他一直是以王守澄心腹的形象出現的,尤其在宋申錫一事中,正是他向王守澄揭發了宋申錫的計謀,從而導致文宗苦心策劃的計劃流產。那么為什么這個時候,他突然又開始支持文宗呢?此刻,他已經是位極人臣,為什么要突然倒向處于弱勢的文宗呢?從前面鄭注幾番化險為夷的經歷可以看出,他絕對是個識時務、知大體的聰明人。這只能說明,鄭注突然倒向文宗,是想得到更大的利益。而對于李訓,毫無疑問,他是個典型的投機分子。李訓和鄭注都曾經為常人所不為,所以,在看到幫助皇帝取得成功后的巨大利益后,二人都甘心為之效命。
李訓任宰相后,緊鑼密鼓地開始了一系列對策。首先開始整頓吏治,消除朝中的朋黨之爭。水火不容的兩派首要李宗閔、李德裕等都被貶出朝廷,又大力提拔“新進孤立無黨之士”。
在對待宦官的策略上,李訓則利用宦官之間的矛盾,分化瓦解。他先擢升被一直王守澄抑制的宦官仇士良為中尉,分去王守澄的權勢。隨后將王守澄不喜歡的宦官全部貶到外地為官。其實,作為同一類人,王守澄生怕同類分自己的權力,因而少有喜歡的宦官。而與王守澄有仇的韋元素和楊承和等實力派大宦官都被處死,由此還博得了王守澄的歡心。
當時天下流言紛紛,都說憲宗為宦官陳弘志所害,文宗因此恨陳弘志入骨。當時陳弘志任山南東道監軍,李訓以文宗的名義將他召至青泥驛,“封杖殺之”,從而泄了文宗心頭大恨。文宗也因此更加信任李訓。
經過一系列有預謀的計劃后,王守澄被徹底孤立起來。李訓見時機成熟,便讓文宗逼王守澄喝毒酒自殺。曾經不可一世、人見人怕的大宦官王守澄就這樣輕而易舉地被除掉了。李訓也因此而威望大增,“每進見,他宰相備位,天子傾意,宦官衛兵皆b憚迎拜”。宦官們威風掃地,氣焰大為收斂。
李訓與鄭注又密謀,打算徹底誅滅宦官。因為宦官手中握有軍權,必須要掌握一定的軍事力量,才有可能取得成功。于是,李訓先讓鄭注出任鳳翔節度使,執掌軍隊,以為外援。二人約定,在王守澄下葬時,命宦官中尉以下者全集中于核馱帷H緩笥芍W⒙是妝鹿偃靠成保桓霾渙簟H绱耍笫鹵爻傘
本來按照這個計劃,成功的可能性相當大。但正如前面所分析的,李訓是個投機分子,在緊要關頭,他的投機心理開始作祟了:他認為這是不世之功,他要獨占其功!于是,在沒有通知鄭注的情況下,李訓臨時改變了計劃。他和宰相舒元輿,金吾將軍韓約等人想出一計。
大和九年(835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文宗登紫辰殿早朝,文武百官依班次而立。金吾將軍韓約奏稱金吾左仗院內石榴樹夜降甘露,是祥瑞之兆。文宗事先已經知道計劃,故意表示驚訝,派左、右軍中尉,樞密內臣仇士良、魚弘志等宦官前去看個究竟。
宦官離開后,李訓立即調兵遣將,部署誅殺宦官。而當仇士良等宦官來到左仗時,發現韓約神色慌張,情態反常,大冬天的竟然頭冒冷汗,不禁心中起疑。正巧刮來一陣風,吹動了帷幕。仇士良等發現幕內執兵器者甚多。他們立時恍然大悟,察覺事變,遂倉皇出逃,門衛欲關閉門,已來不及了。
仇士良等逃回殿上,劫奪文宗退入宮內。這時,金吾兵已登上含元殿,李訓立即指揮金吾兵護駕,并大呼:“衛乘輿者,人賜錢百千!”金吾兵應聲而上。仇士良見情勢危機,急忙決開殿后罘Q,挾持文宗抄近道入內。李訓急忙攀住乘輦,死死抓住不放。仇士良與李訓撕打時,跌倒在地,李訓撲上去,將抽靴中刀刺殺時,仇士良卻被宦官救起。
這時,京兆少尹羅立言率京兆邏卒三百余人從東邊殺來,御史中丞李孝本帶御史臺從人二百余從西邊沖來,兩方與金吾兵會合,殺死宦官數十人。李訓仍抓住文宗乘輦不放,一直拖到宣政門,被宦者郗志榮擊倒在地,帝輦進入東上閣,宦者關閉了閣門。一場搏斗就此結束了。
李訓見事難以成功,遂脫下紫服,穿上從吏的綠衫,走馬而出。他在道上揚言說:“我何罪而竄謫!”因此無人懷疑與阻攔他。
在李訓出逃的同時,仇士良指揮宦官率禁兵千余人,對在京師的公卿百官與吏卒進行了血腥的大屠殺,中書、門下兩省及沒有逃走的金吾士卒被殺死六百多人,皇宮內“橫尸流血,狼藉涂地,諸司印及圖籍、帷幕、器皿俱盡”。宰相舒元輿等也被逮捕下獄,遭到嚴刑拷打,被逼自誣謀反。李訓家被劫掠一空,京城的無賴們也趁火打劫,整個長安雞犬不寧,京師被攪得天翻地覆。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甘露之變”。
李訓出離京城后,投奔終南山僧人宗密。宗密與李訓有舊交,欲給他剃發為僧,但眾僧徒不同意,李訓只得離開山寺,在奔往鳳翔的途中,被T屋鎮遏使宗楚所擒獲,械送京師。押送到昆明池的時候,李訓怕被送到神策軍中受到酷刑折磨,最后一次施展了他的滔滔口才,成功地說服押送者,斬下他的首級送往神策軍。之后,宰相王涯等與甘露之變毫無關系的人也都被殺,死者達幾千人。
長安血流成河的時候,鄭注正帶著親兵依照約定出發。行至扶風縣境時,聽說李訓已經失敗,鄭注立即返回鳳翔。
我們可以分析下鄭注此時的心理。顯然,大勢已去,無力回天,他的下場將會跟李訓一樣。其實,鄭注此時只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趕緊逃跑。然而,鄭注卻沒有跑。不但沒有跑,反而在家里靜靜等待,表現出異乎尋常的冷靜。
仇士良控制了京師局勢后,立即派人持密敕給鳳翔監軍張仲清,命他立即殺死鄭注及其親信。張仲清也是一個大宦官,他得知京師發生了巨變,心中恐懼,六神無主。押衙李叔和為他獻計,建議以召鄭注議事為名,將其誘來,事先設下伏兵,一舉殺死。張仲清依計而行。
鄭注是個絕頂聰明的人,他不會不知道這是一場鴻門宴。出人意料的是,他不但欣然赴行,而且當李叔和要求他將親兵留在外面的時候,他還完全照辦。這只能說明一點,鄭注來之前就完全想好了,他是來講和的,也就是說,他想像以前投靠王守澄那樣,重新投靠張仲清。他本來就是個江湖人物,是個賭徒,為了身家性命,他愿意再賭上一把。而且他有這個自信,也有這個本事,他滔滔不絕的口才不但曾經使他化險為夷,而且平步青云。
鄭注進來后向張仲清恭順地見禮。張仲清也很客氣,請他落座,然后叫人上茶。這讓鄭注看到了希望,他禮節性地端起茶,打算喝完一口就開始大展辯才。然而,就在他舉杯飲茶之際,他身后的李叔和抽出刀來,當場殺死了他。鄭注臨死前的心理,應該是壯志未酬的悲哀吧?他的一生,經歷了不少驚濤駭浪,他原本靠宦官進身,之所以孤注一擲,是希望靠誅殺宦官獲得更大的晉身。然而,到頭來,他也沒能闖過這最后一關。
更讓鄭注死不瞑目的還有一場血腥的大屠殺,不但跟隨他的親兵盡數被殺,他全家也不分老幼全部被殺,他的親信幕僚節度副使錢可復、節度判官盧簡能、觀察判官蕭杰、掌書記盧弘茂等也全部遇難,“死者千余人”。
至此,李訓和鄭注這兩個頗有傳奇色彩的歷史人物以悲慘的命運謝幕,為他們殉葬的除了無數人的生命,還有文宗鏟除宦官的雄心壯志。
甘露之變后,宦官的氣勢更盛了。仇士良視文宗如同傀儡,朝廷大權全歸北司。史稱:“自是天下事皆決于北司,宰相行文書而已。宦官氣益盛,迫脅天子,下視宰相,陵暴朝士如草芥。”第二年,昭義節度使劉從諫上表聲討仇士良等人的罪惡,宦官才有所畏懼,南司才多少得以行使一些職權。
宰相李石為人忠正,經常當面指正仇士良,仇士良懷恨在心。開成三年(838年)正月的一天,李石早朝,仇士良在途中埋伏刺客,欲暗中行刺。當李石坐騎行至半路,刺客突然殺出,射傷了李石。隨從一驚而散。李石的馬受驚,幸好這馬有靈性,回頭往李府發足狂奔。李石受傷,只能伏在馬上。到坊門時,李石再次遭刺客襲擊。刺客用刀去砍李石,不料馬快,只砍斷了馬尾,李石幸免于難。事后,李石考慮到自身安全得不到保證,被迫上書稱病,請求辭去相位。文宗明明知道宰相是畏懼宦官,卻無可奈何,只得同意李石出任荊南節度使。
自李石出鎮荊南后,仇士良更是肆無忌憚。文宗始終被宦官嚴密監視,再也不能有所作為。因為無事可做,皇帝只好飲酒求醉,賦詩遣愁。有一天,文宗問大臣周墀,他可以比前代什么君主。周墀恬不知恥地恭維說:“陛下可以比堯舜。”文宗還算有自知之明,說自己受制于家奴,比周赧王、漢獻帝兩個亡國之君還不如。說完,凄然淚下。他因傷感而抑郁成疾,從此不復上朝。
此時,年青的詩人李商隱有感于甘露之變,寫下了《重有感》一詩:
玉帳牙旗得上游,安危須共主君憂。
竇融表已來關右,陶侃軍宜次石頭。
豈有蛟龍愁失水?更無鷹隼擊高秋!
晝號夜哭兼幽顯,早晚星關雪涕收。
當時宦官權勢熏天,眾人多敢怒不敢言。李商隱卻大聲呼吁誅討宦官,表現出非比尋常的勇氣。
甘露之變五年后,文宗病重,詔命太子監國。仇士良知道消息后,竟闖入宮中,聲稱:“太子年尚幼,且有疾,請更議所立。”隨后不顧朝臣的反對,假傳圣旨把太子降封陳王,立文宗之弟李炎為皇太弟。文宗隨即郁郁病死,在位十四年,年僅三十二歲。仇士良扶持李炎上臺,是為唐武宗。
仇士良歷經六朝,專權達二十余年,史稱其“挾帝有術”。但他的下場并不好。武宗也不滿仇士良的專權,仇士良看出了武宗的心思,主動提出告老還鄉。武宗樂得順水推舟,立即應允。不久后,仇士良便病死了。有人告發他有不法行為。結果從他的家里搜出了數千件兵器。武宗一怒之下剝奪了他的爵位,沒收其財產。據說,他家的財產用三十輛車子,運了一個多月都沒有運完。
網載 2013-09-10 20:54:55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