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魏國大將樂羊食子之湯居然成了英雄

>>>  探索博大精妙的傳統文明  >>> 簡體     傳統

  說到要離,該英雄為了替吳王報仇,先殺了自己的老婆孩子。如此的豪杰咱們歷史上很有一些,比如春秋時魏國的大將樂羊,統兵攻打中山國,偏他的兒子當時就在中山,也不知是做買賣還是留學,中山方面也沒客氣,把小樂按到鍋里就給煮了,然后舀了一桶湯送給老樂。老樂接湯,臉不變色心不跳,端坐在中軍大帳中一口一口地喝,喝光了一碗,抹抹嘴,傳令攻城。

  城自然是攻下來了,老樂的事跡傳回魏國,魏文侯大為感動:老樂這是為誰啊,還不是為寡人、為魏國!

  這時候一般應該是下面眾人陪著感動,啜泣之聲四起,但這回偏有個不知趣的,站出來說了句風涼話:“其子之肉尚食之,其誰不食!”說這話的叫睹師贊,名字甚怪,在春秋史上根本不算個人物,但是他應該永垂不朽,因為他說了句人話。

  人類之所以直立行走,我認為主要是為了騰出兩只前爪打架,但如果我們只會打架,最后兩個人恐怕在五萬年前就已互相干掉了。我們偉大的先祖在打架之余還冒出了一個多少有點奇怪的念頭:我是人,不是狼、虎或者鷹。在千萬年的沖突、仇恨、生存競爭中,一些人可能比狼、虎或者鷹更為兇殘,但那個微弱而高貴的念頭在另一些人心中未曾泯滅:我是人,所以,有些事我不能做。如果我的對手愿意成為更強大的野獸,那么好吧,我仍然要做一個人。

  樂羊如果抱著那桶湯哭死過去,那么他是一個人,當然,做一個人的壞處就是暴露了自身的軟弱,暴露了他原來竟有不得不堅守的底線或者叫弱點,而樂羊認為他必須強大,比他的敵人更野蠻,更無所畏懼,于是,他不再是父親,也不再是人。

  這廝差點兒就因此成了“英雄”,幸有睹師贊揭破了問題的實質:一個心中沒有基本界限的人,一個放棄了人之為人的基本立場的人,他還有何事不可為,還有什么壞事干不出來?――明擺著的道理,何以魏文侯和眾人都沒有想到?因為他們心里都有更為遠大的目標,他們認為有些事是大的、重要的、崇高的,有些事是小的,是無關緊要的,為小而舍小,那是罪惡,為大而舍小,這叫品德或者氣概。

  對此,咱們的古代圣賢一直有不同看法,儒家講齊家治國平天下,就是說甭管多大的事兒,先從愛你的父母妻兒做起,這就像美國人選總統,頭一條得是好丈夫好爹,這種標準當然很刻板,而且也容易憋出偽君子,但至少可以防止“其誰不食”的惡魔。

  繞來繞去,不過是說,人在任何情況下都應該說人話,辦人事。這很難嗎?我看難。比如最近翻字典,發現一個表明人類基本生殖動作的字居然沒有,我理解了半天,可能編者認為這件人事很不雅觀,那么好吧,換一本詞典接著翻,卻赫然就看見了“食肉寢皮”―――這肯定不是人應該干的事兒,但我們雅正的學者們卻覺得它比前邊那個被刪掉的字更為體面。


網載 2013-09-10 20:56:28

[新一篇] 春秋諸國簡述

[舊一篇] 是后匈奴遠遁,從此漠南無王庭--漢武帝反擊匈奴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