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高考復習策略與具體措施

>>>  當代歷史與思想  >>> 簡體     傳統


    一、認真細致地研究“兩綱”及高考試題,把握復習方向,使教學有的放矢
  兩綱即中學地理教學大綱和高考地理考試說明(包括文綜說明)。透徹地理解它的內涵與外延是非常重要的。自從國家教委考試中心下發考試說明以來,每年的高考試題都充分體現了考試說明的要求,地理科和綜合文科的說明也不例外,特別是近幾年試題的連續性、穩定性維護了《說明》的權威性。通過研究考試說明和近幾年的考試題,弄清高考試題的命題思路、知識點的考查方法和考查思路,從中尋找關于能力考查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式,我們就能更好地把握復習的難度、深度和廣度,使復習備考有了正確的方向。必須把考試說明和高考試題滲透在備課里,體現在課堂上,落實在訓練中。各知識點的難度要以考試說明中的十項能力來界定。
  近幾年高考試題的主要特點是:(1)繼續保持穩定,突出考查支撐學科知識體系的主要內容,即主干知識,或能夠再生知識的知識。(2)強化知識體系從學科的整體意義上設立試題。(3)深化能力立意,加強探索能力的考查。(4)貼近生產生活,聯系最新重大時事,拓展地理思維空間。(5)適當降低難度,適應新形勢的需要。(6)穩中求變,積極創新。(7)在知識網絡的交匯點設計能力試題。因此認真仔細地對考試說明和高考試題的研究將對復習起著定向定位的作用。力求在復習過程中做到:(1)所講授的內容對路;(2)所采用的教學方法對路;(3)所選用的材料對路;(4)訓練講評內容及方法對路。
    1.緊扣教材,注重“三基”
  高考試題是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因此打好基礎是搞好高三復習的關鍵,我們在復習中必須以說明為綱,站在高考層次上把握教材,利用教材,即依托教材又高于教材。要以課本為本,但不能照本宣科,更不能簡單重復、機械重復。縱觀近幾年的高考試題,都是在對課本內容的加工、組合和對課本的挖掘、引伸的基礎上并吸收鮮活的實際而命制的,今年結合政史科的知識比往年明顯增加。因此就需要我們在復習中要用好教材,要沿縱向加深對概念的理解、方法的概括與提煉,沿橫向(同其他科內容及時事)加強不同知識點的聯系和組合。
    2.基礎知識的教學要在形成知識體系上下功夫
  “三基”的講練要緊緊圍繞十項能力,這是我們教學的總綱,更是衡量我們一切行為的尺子。建立以章或單元的知識體系,要注意知識的不斷深化,使學生逐步形成知識結構系統,能在大腦記憶系統中構建“地理認知結構”,形成一個條理化、有序化、網絡化的有機體系。這樣在做題時就能由題目提供信息,從記憶系統里檢索出有關信息,選取與題目的要求構成最佳組合的信息,優化做題過程。解決知識覆蓋面,在廣度上不留死角,在深度上不留疑問,過好“三基”關。
    3.立足能力培養,將其落到實處
  在復習中應抓住兩大環節: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及對知識的應用。在知識的理解掌握方面,重點要抓學生讀書能力的培養。因為讀書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直接影響著學生知識水平向更高層次的發展。可將讀書分為三個階段:(1)自讀教材:做到明確目標,能提出問題,必須讓學生懂得不能提出問題是難以培養創新能力的,更談不上有創新意識。(2)深化教材,結合教師的講解,使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進一步深化,搞清概念的內涵和外延。(3)讓學生動手寫出章(單元)的知識體系,這是建立聯系的有效途徑。
  對知識的應用,需要讓學生作一定數量的練習題。“練”的確是學生鞏固知識,加深理解,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途徑,練要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但要防止學生進入題海。我們應當在練習后特別注意讓學生總結思考,讓學生能找到解題的“鑰匙”。通過精選題目類型進行拓展、變通,題目不在多,功夫下在借題發揮上,教師特別應有意識地把地理教學過程視為地理思維訓練的過程,要增強交互性,充分調動和展示學生的思維過程,教師沿著學生的思維軌跡因勢利導,克服盲目性,提高自覺性。要不斷總結經驗,使能力培養真正落到實處。
    4.注重地理思維方法培養
  近幾年的高考,重視考查地理思維方法,注重方法的應用,注重考查考生應用地理思維和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方法考查、知識與能力的考查結合起來,以重要地理觀念為主體,突出在知識網絡高起點處,新穎不落俗套,但又遵循說明,貼近課本內容的試題。因此我們復習中要結合具體問題不失時機地突出地理思維方法的培養。要引導學生總結各種地理思維方法,每類題型及應注意的問題。
    5.重視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
  考查探索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深化高考地理科內容改革的重要方面,也是社會發展的要求。地理教學中,要把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作為基本目標,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增強用地理的意識,逐步學會用已有的地理知識去探索新的地理知識,用身邊的知識推理相似的知識,學會解決實際問題。
    6.重視閱讀、理解和表述能力培養
  語言是思維的載體,是思維的外部表現形式,熟悉地理語言,包括文字語言、符號語言、邏輯語言、圖表語言,是閱讀、理解和表述地理問題的基礎,只有具備熟練的表述能力,才能有效地進行地理交流。在復習中要重視對學生口頭和書面表述能力的培養,以求表述的準確性、邏輯性、完整性和流暢性。
    二、堅持課堂教學改革,探索新的課堂復習模式,提高教學效率
  1.進一步完善“復習”的教學模式。高三復習的最終效果要體現在學生學會上,以學法改革為課堂教學改革的突破口,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和復習的全過程,在復習中我們可以將陳舊的復習模式:“羅列知識點——課堂小結——基礎訓練——總結反饋”逐步轉化為“明確學習目標——創設學習情境——引導探究學習——師生共同小結”的復習模式。復習目標又可分解為知識目標、方法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和思想教育目標,這是我們教師每節課的出發點和歸宿,因此就更需要我們根據以下三個層次的問題設計好教學。這三個層次的問題是:
  (1)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及其應用;
  (2)基本方法的體現及適度的聯系、組合;
  (3)知識的連接、聯系及靈活運用,知識體系的建立。
  精心設計問題,是每節課的核心,是一堂課成功與否的關鍵,也最能體現教師的功力,教師都應狠下功夫。設計好問題,通過問題強化知識和基本技能,提高能力。教師的講解要講聯系,講本質,概括提煉出規律。重提練、歸納、點撥,加強對方法和能力的指導,使傳授知識與能力培養融為一體。
  2.練習課的教學,建議在以下三方面下功夫:第一,要選好題,題目不能盲目地選用。更不是越難越好,也不是越多越好,要精選,要恰到好處,既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又能真正達到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目的。選題中,常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有幾道好題,雖然題中所設條件、所設問題不同,但卻有著本質的聯系,既符合了要講的知識內容,又能給學生不同程度的啟示與收獲,開啟他們的思維,以減輕做題中遇到的困難。但要將這些題全部出示并講解,時間是不允許的。所以教師在備課時,可進行適當地“處理”、“加工”或“改造”,即集多題于一“身”,講解時,可采用“題意變遷”法,精講一題,再由此題“變遷”。通過變換條件等,就變成了另外幾道題。在“變遷”過程中,要注意從易至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三、宏觀把握,細微入手,精心設計課時教學方案
  優質教學方案的設計是保證高效復習的重要環節,要求每位教師從宏觀上把握教學目標,從細微入手抓好目標的落實。
  1.備課時寫好備課筆記。每課時要精心設計教學目標、學習重點和教學過程,教學過程要包含學生掌握的知識內容、問題情境、能力的目標要求。知識能力的訓練步驟、方法手段、練習檢測的內容和作業等。
  2.備課時應考慮內容的前后聯系,高中與初中、中國與世界、地球地圖與其他知識的聯系,高考題主要是學科內容的聯系,第一輪復習就要聯系。
  3.備課時要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能力水平,準確把握訓練起點和訓練高度。
  4.發揮集體智慧,搞好集體備課。
  要搞好高三復習,必須發揮好集體的智慧,要充分調動各年級組教師的積極性,集思廣益,共同研究,搞好集體備課,做到“六統一、四對路”:教學目標統一,重點難點統一,重要試題統一,使用的主要參考材料統一,教學進度統一,單元過關測試題統一;教學深度、廣度、難度、思路與高考要求對路。通過集體備課,對典型內容、重點章節達到從課堂設計、授課要點、培養能力的途徑和方法、講與練的結合等方面形成統一授課模式,每位教師依據模式,但不生搬硬套模式,做到大統一、小自由,充分發揮每位教師的特長,上好每一節課。
    四、加強習題設計和講評針對性,優化能力訓練全過程
    1.關于練習的側重點
  訓練的總體指導思想是“考什么,就要練什么;考多難,就要練多難”,但要根據高考試題的結構和三輪復習的要求及性質有所側重。開放型題仍是高考題的主要特點,而考能力并不意味著考難題,主要還是以中檔題甚至低難度題考察能力和學科素質。因此,在復習過程中,尤其是第一輪復習過程中,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占總試題中80%的中檔題和低難度題上。第一輪復習過程中,在訓練上絕大多數內容不能搞一步到位,不做或少做“大跨度,高概括”的題目,對個別難題要將其分解成多個小題,甚至可以把題目的解題過程按其層次,分別給出相應的題目,把主攻點定在記憶的恢復,知識系統的梳理,基本技能的訓練,基本觀念的建立,典型問題熟練解答等方面,避免過早地把精力過多地用到難題上,造成基礎不牢。
    2.關于練習的設計
  練習要注意典型性和針對性,一要有利于對升學有望學生的訓練。二要能帶動相關知識的聯系和對比,既便于鞏固知識,又便于多種思維的培養。三要在風格上與高考試題相吻合。練習要設隨堂練習、課后練習、定時練習三種形式。教師對習題的三要素(立意、情境和設問)要認真地研究,把握試題情境設計和設問方式的種類,提高對試題的鑒別、遴選能力。
    3.關于練習的批改
  教師最好及時全批全改,目的是要準確掌握學生學習情況的第一手資料,總結得失。加強教與學的針對性,教師和學生都要做典型錯題記錄,以便總結矯正。
    4.關于練習和測試的講評
  每章(單元)結束后,要做好定時定量的正規測試工作。考后教師要認真做好閱卷、統計、計績工作,還要做好試卷的講評工作。講評要做好如下工作:
    (1)遵循五個原則
  ①以表揚鼓勵為主,激勵學生奮發向上的精神;②糾正錯誤,分析原因;③突出共性問題,不要面面俱到;④分析錯誤,人人參與;⑤貫通前后知識,躍上新臺階。
    (2)明確講評目的
  籠統地說,講評的目的在于教與學雙方通過講評,發現各自存在的問題,以便在今后教與學的過程中加以解決。具體地說,就一份試卷,講評的目的在于重點解決一些比較突出的問題,給學生指點迷津,同時深化試卷所考內容。講評一是對試題本身的分析;二是對學生答題情況的分析;三是對教師本人教學情況的檢查。
    (3)優化講評過程
  講評課要加強針對性原則,緊扣命題思路和答題思路,優化講評過程,切忌主觀講,客觀無針對性;簡單對答案,分析不透;要點不清;就題論題不歸納總結,不深化,講完了事,不抓跟蹤練習。應當做到:①講評知識點;②指導做題方法和技巧。
    五、研究學習方法,挖掘學生潛力
  采用科學的方法進行學習,整個過程就是一個加速運動。高三復習不僅要研究教法,同時還要研究學法。首先要培養學生會聽課,學會分析題目和學會做題,學會總結。聽課時,要求學生要特別注意知識之間的聯系及老師對題目的分析方法及解題的思路。要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勤于動筆,主動學習;要善于總結歸納題型,歸納解題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在地理的“題海”中真正自由地遨游;要養成對典型例題進行反思的習慣。例如自己是否很好地理解了題意,解題過程是否清楚,弄清條件與結論之間內在聯系,較快地找到解題的突破口,在解題過程中曾走過哪些彎路、犯過哪些錯誤,這些問題后來又怎樣改正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否合理簡捷,有沒有更好的解法,解題過程是否正確無誤,表述是否符合邏輯、語言是否流暢,解題方法和技巧有沒有廣泛的應用價值,如果適當改變條件或結論,問題將會出現什么變化、有什么規律,與過去做過的題目有什么聯系,等等。學生個人還要善于吸收別人的學習經驗,為我所用,而做好這一點需要有靈活的悟性,這本身也是一種能力,或者說是一種亟需培養的能力。
    六、抓好落實,克服遺忘
  復習過程中教師除了研究如何教,還要研究學生怎樣學,抓好復習鞏固,克服遺忘。心理學研究表明,對記憶過的材料的遺忘進程不是均衡的,在記憶的最初時間遺忘很快,后來逐漸緩慢,到了相當時間幾乎不遺忘了,根據遺忘的規律。在復習中應抓好以下兩點:
  (1)及時復習。在課堂上復習某知識點后及時跟蹤練習,每節課留下后5分鐘讓學生回憶當堂學習的要點,作鞏固練習。
  (2)晚自習讓學生先回憶當天或前面學習的內容,再完成深化課堂知識的習題。
  (3)要教育學生能向失誤學習,即要學生不斷總結學習過程中知識性和非知識性的失誤,從對錯誤的分析矯正過程中,弄清概念、規律,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避免“會而不對,對而不全,全而不優”的現象。
  (4)要讓學生對優秀試題、優秀解法隨時整理記錄。優秀試題是指有代表性和具有舉一反三功效的試題,對自己有很大啟發的試題,自己較難掌握的試題和解法有意義的試題。優秀解法是指有創意、適合自己思維和有典型性的解法。對優秀試題和優秀解法要經常翻閱,消化吸收,這樣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重視非智力因素對學生學習的影響
  1.加強課堂管理,提高課堂效率;
  2.注重心理輔導,提高學生心理素質;
  3.搞好考前訓練,使學生掌握應考策略。
  高考復習是一項復雜的工程,更是一項艱苦的任務,需要我們全心地投入,認真地研究,不斷探索,力爭將這一“復雜艱苦”工程完成得更好,確保高考成功。
地理教育重慶G32中學歷史、地理教與學于進江20032003于進江 山東文登市教學研究室 作者:地理教育重慶G32中學歷史、地理教與學于進江20032003

網載 2013-09-10 20:57:44

[新一篇] 2003年中國經濟史研究述評    2003年中國經濟史研究總論述評

[舊一篇] 2003年:教育研究的新進展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