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國證券市場回顧與展望

>>>  當代歷史與思想  >>> 簡體     傳統


  2006年是中國證券市場轉折之年,是令投資人在不斷調整投資理念中真正開懷歡笑的一年。2006年1月4日,上證指數從1163點起步,輕松跨越2245點的歷史高位,接連攻上2300點、2400點、2500點、2600點整數位,最高上摸2698.90點,收盤2675.47點,年K線拉出1512點的長陽線。上證指數漲幅超過100%;滬深兩市總市值首次突破8萬億,市值較年初增長了約5萬億。在持續了一年的牛市中,所有的市場參與者:管理層、基金、QFII、私募機構、券商、股民、基金投資者都獲得了空前的收益。
    證券市場十大事件
  回顧輝煌的2006年,在此列舉我國證券市場發生的如下十件大事:
  1.2月12日,中國石油完成對吉林化工、錦州石化和遼河油田的全面要約收購,3家上市子公司退市,央企整合試點啟動;4月6日,中國石化完成對齊魯石化、揚子石化、中原油氣、石油大明的全面要約收購,四家子公司退市。此后,由中石油、中石化拉開的央企整合大幕分別在醫藥、石化、電力、鋼鐵等行業展開。在此過程中,上港集團通過換股吸收合并上港集箱整體上市,上海汽車也定向增發順利通過審核,中國鋁業也開始了換股方式的整體上市進程。此外,中國華電集團、國電集團、華能集團、南方航空、東方航空、葛洲壩、中國路橋集團、中化集團等等多家央企均有整體上市的傳聞。國企整體上市已成為2006年A股市場蔚然壯觀的潮流。
  2.自4月份首度上調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以來,央行去年已連續兩次加息,并且三次上調了存款利率。第一次加息是從4月28日起,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上調0.27個百分點,由5.58%提高到5.85%;其他各檔次貸款利率也相應調整;金融機構存款利率保持不變。第二次加息是從8月19日起,金融機構人民幣一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各上調0.27個百分點。而此次加息也成為近兩年來央行首次同時提高存貸款利率。此外,7月5日、8月15日和11月15日,央行分別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3.5月25日,中工國際公布招股說明書,標志著國內股票市場“新老劃斷”正式實施。其上市首日暴漲5倍多的火爆行情點燃了市場“打新”熱情。此后,隨著得潤電子、同洲電子等新股陸續推出,“打新”資金屢創新高。6月19日,首家股改公司“G三一”原法人股股東拋售100股G三一,國內證券市場全流通大幕正式拉開。
  4.隨著美國經濟增長放緩、中美貿易順差繼續擴大以及中國外匯儲備的不斷攀升,美元不斷貶值,人民幣則加快升值步伐。9月份,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在短短9天內,相繼突破7.94、7.93、7.92、7.91和7.9等5個整數關口。此后,人民幣匯率連創新高,我國外匯儲備也在10月底首次突破1萬億美元。12月20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在競價交易中再度創出7.8142的歷史新高。
  5.9月8日,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在上海掛牌成立。滬深300指數被選為第一個金融期貨標的指數。2006年10月23日,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公布《滬深300指數期貨合約》(征求意見稿)、《交易細則》(征求意見稿)、《結算細則》(征求意見稿)和《風險控制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向全社會征求意見。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表示,股指期貨將于2007年初推出。
  6.9月11日,遼寧成大、吉林敖東、延邊公路三公司發布公告稱,延邊公路將用新增股份換股方式吸收合并廣發證券,換股比例初步定為1:0.83;廣發證券成為券商借殼上市第一例。此后,市場上又相繼傳出長江證券借殼東湖高新上市,光大證券借殼輕紡城上市等券商借殼上市傳聞,由此引發A股市場券商借殼上市風,并引發了一股炒作熱潮。
  7.10月,工行A+H在滬港同步發行并上市,在全球共募集資金約191億美元,成為全球歷來規模最大的一次IPO。同時,工行也成為中國A股市場上首家在發行新股時嘗試“綠鞋”制度的公司。而中行、工行在A股市場的順利發行也掀起了大藍籌的“回歸”潮。隨后不久,大唐發電、廣深鐵路也陸續回歸。中國人壽更是搶在年內開始了A股發行之路,交行和平安保險也均表示將回歸A股市場。中國人壽的“海歸”將改寫A股市場沒有保險股的歷史。
  8.10月9日,A股市場第一只股改股“G三一”恢復其原來的簡稱“三一重工”。其他已完成股改的上市公司股票,也摘掉冠于簡稱之前的“G”字頭。歷時一年多的股權分置改革進入“收官”階段。與此同時,深滬股市自6月1日起打響“清欠”攻堅戰,管理層要求上市公司必須年內完成清欠,深滬交易所為此連續7次發布通告,曝光清欠情況。截至12月23日,離限定的12.31深滬股市時限僅剩最后一周時間,深滬半年內已完成清欠金額133億,而兩市未清欠金額尚有200億左右。
  9.12月7日,嘉實策略增長基金一天募資419億元,創下股改后我國基金募資最大規模。到目前為止,我國今年新發行89只證券投資基金,全年發行3887.72億,比上年增加近3倍,基金業的資產管理規模則達到8000億元,證券投資基金已成為我國城鎮居民擁有的僅次于儲蓄存款的金融資產。此外,保險公司投資規模在2006年也達到11252.9萬億,與2001年高點時相比增長了8.4倍。QFII自2003年批準進入A股市場以來總數達52家,總額度近86億美元。而隨著QDII制度的推出,2006年已成為我國機構投資者大發展的一年。
  10.12月14日13點40分,上證指數定格在2245.55點,當天上證指數收盤于2248.5點,創出歷史新高。第二天,深證成指也創出歷史新高。隨后的幾個交易日里,兩市指數連創歷史新高。截至12月25日,上證指數盤中觸及2452.43點,收盤時仍高達2435.76點。目前滬深股票市場的總市值已突破8萬億元大關。
    四大因素推升股指創新高
  從年初的溫和上揚,年中的穩步推升到年末快速上攻,2006年上證指數走勢酣暢淋漓,勢不可擋。其中,寶鋼股份、中國石化、招商銀行、工商銀行等超級航母股都輪番強勢上揚,紛紛走出翻番行情。結合上證指數的走勢,有四大因素支持了這輪罕見的大牛市。
  首先,股改發揮作用。從2005年5月啟動的股改,旨在從根本上改變我國上市公司大部分股權不流通的制度性缺陷,讓所有股東真正同股同權,利益一致。股改中,流通股股東一般可以獲得10:3的對價補償。由于總股本不變,公司每股凈資產、每股收益等都沒有攤薄,而流通股股東手中的股票卻增加了30%,這就是股改帶來的“制度性溢價”。以基金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推動的“股改尋寶”游戲,成就今年牛市行情的第一波。
  其次,人民幣升值。從2006年10月人民幣破7.9以來,人民幣加速升值的趨勢不改,兌美元匯率最高摸至7.8087。本幣升值,大大提高了中國市場的吸引力,海外資金源源而來,滬深股市的價值也得到不斷重估。今年10月以來股指加速上揚時,啟動的就是金融股、房地產等人民幣升值概念股,從而形成2006年最蔚為壯觀的強勁行情。
  再次,公司業績向好。從上市公司財報看,2006年一季報每股收益是0.056元,半年報是0.12元,到三季報達到0.20元,上市公司業績向好的軌跡十分明顯。上市公司業績大幅增長的根本原因在于股改后大股東從“掏空”主體變成“注入”主體,同時,我國經濟運行良好,一些周期性行業出現業績拐點。三季報顯示,有230家公司盈利增長超過50%。上市公司業績向好,無疑為此輪藍籌股領銜的大牛市提供了扎實的基礎。
  最后,市場資金充沛。人民幣升值,吸引海外資金滾滾而來。2006年以來國際熱錢“橫掃”新興市場,資金凈流入達到193億美元,中國市場占比40%。同時,賺錢效應更吸引國內資金不斷向股市聚集。據統計,2006年證券投資基金從2005年底的不足3000億份,一舉擴張到12月份的近7500億份。
    2007年證券市場展望
  回顧波瀾壯闊的2006年,人們對今年股市充滿期待。不過,2006年推動市場上漲的四個核心因素在今年依然存在或者進一步加深。在剛剛進入的2007年,上證指數又創新高,此高點不同于彼高點,這不是神話而是現實。
  首先,股改后續效應發揮作用。股改是推動2006年市場上行的重要因素,隨著股改的接近尾聲,股改效應本身不再是推動市場的動力。但股改帶來的后續改善效應會逐步顯現,如在全流通條件下的股票定價機制的改善,公司治理機制的進一步改善等等。而今后逐步實施的上市公司市值考核、股權激勵等配套措施會進一步發揮后股改效應。
  其次,新股推動效應。2006年新增的5萬市值中約有2萬億來自于新股發行,這為投資者提供了眾多投資機遇。此外,2006年新股上市后表現出色,新股上市后(上市首日以后)的上漲為市場帶來了8000億左右的市值增長。而且,新股在2006年下半年(新股開閘后)的累計漲幅已經超過40%,高于同期老股票的漲幅。這些都說明了新股是推動市場上行的重要力量。目前來看,50家市值超過30億美元的海外中國企業中,有29家沒有在國內A股上市,但這些股票有望在未來1-2年內逐步回到國內市場,鑒于這些公司均是資質最好的中國企業,可以認為新股票將繼續推動市場走強。
  第三,上市公司業績增長將可能是市場推動力量。2006年中期上市公司業績走過拐點,擺脫了2005年初以來的增長下滑態勢。展望今年,市場對于上市公司業績增長預期較高,這意味著即使靜態考慮(不考慮新股和估值提升的因素),今年市場也會有同樣幅度的漲幅。
  第四,股市和實體經濟形成套利均衡。2006年之所以股市長勢如虹,最核心的因素在于股權分置改革建立起了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之間的套利機制,資金可以在股市和實體經濟之間形成一種套利均衡,這才是股市能夠從折價狀態恢復到合理估值的核心原因。
  第五,市場估值水平預留空間。在2006年市場漲幅超過100%的情況下,對于泡沫是否存在的爭論開始出現。不過,如果仔細分析指數與估值之間的關系,或許不難得出結論。2001年上證指數達到了2245點,市盈率高達67倍。也即如果上市公司將每年的所有利潤全部分給股東,股東也要67年才能回收初始投資。但在2006年的12月,上證指數點位與5年半前基本接近,動態本益比僅25倍左右。
  最后,2008年奧運商機、股指期貨的機會、會計準則的變化。距離2008年奧運會只有一年多的時間,凡是與奧運有關的上市公司都要引起高度重視。歷史上,漢城奧運會,韓國股市連漲三年,漲幅分別高達68.9%、98.29%和70.51%,其相關公司受益匪淺。滬深300股指期貨將在2007年一季度推出,會影響今后證券市場的運行格局,會對股指期貨成份股產生重大影響。根據2007年1月1日起實施的新企業會計準則,以前上市公司在長期投資會計科目下持有的非流通股,將以市場價格來進行計量。因此,大部分股東無論繼續持有還是賣出股票,都應按照市場價格形成的盈虧并計入當期的凈利潤計算,從而對股東的業績產生影響。(本刊編輯部專稿)

F63投資與證券20072007
作者:F63投資與證券20072007

網載 2013-09-10 20:57:45

[新一篇] 2005:詮釋學與中國

[舊一篇] 2006年中國近代經濟史研究述評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