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rn

rnrnrnrnrn
rn
 
rnrnrnrnrnrn
rn
 
                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rn

     [譯文]     我心中的愁啊,就像遍地迷濛的荒草,滿天飄舞的柳絮,還有那黃梅時節的細雨,淅淅瀝瀝,淅淅瀝瀝。

rn

    [出典]    賀鑄       《青玉案》

rn

    注:

rn

    1、《青玉案》賀鑄

rn

      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錦瑟華年誰與度?月橋花院,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

rn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rn

     2、【注釋】

rn

       橫塘:地名,在蘇州郊外,賀在此筑有小屋。
       但:只。
       蘅皋:長滿杜蘅的沼澤地。
       彩筆:偉說齊梁時江淹因得五色筆,寫詩多美句。后人以“彩筆”稱作家的生花妙筆。
       都:總共。
       一川:遍地,滿地。
       梅子黃時雨:江南一帶春夏之交多雨,時當梅子黃熟,故稱為“黃梅雨”或“梅雨”。

rn

       凌波:形容女子走路時步態輕盈。
       橫塘:在蘇州南十時許。 
       芳塵:指美人的行蹤。
      錦瑟華年:比喻美好的青春時期。
      瑣窗:雕刻或彩繪有連環形花紋的窗子。
      冉冉:流動的樣子。

rn

    3、[譯文]:

rn

    美女微步,不過橫塘,只能遙遙地目送她的芳塵漸行漸遠。不知是誰伴她一起度過這美麗的青春年華?是月橋花院、瑣窗朱戶的華屋吧,恐怕只有春天懂得她內心的孤獨。

rn

    天邊的碧云在緩緩流淌,夜暮慢慢降臨,我站在長滿杜蘅的小河邊,癡癡地守候。可佳人始終沒有出現,我只能用彩筆寫下悲傷的詩句。若要問我有多愁?就像遍地迷濛的衰草那樣多,像滿天飄舞的柳絮那樣亂,像黃梅時節的細雨那樣連綿不絕。

rn

    4、 賀鑄(公元1052年-1125年),字方回,晚年自號“慶湖遺老”,有《東山詞》傳世。

rn

    賀鑄的人生有著傳奇色彩,他是太祖賀皇后的族孫,從小博聞強記,7歲能詩,又酷愛習武,為人耿直,敢說敢做。在重文輕武的北宋,賀鑄逆流而上,選擇做了一名武將,希望通過馳騁疆場建功立業,可惜因為不媚權貴而懷才不遇。40歲時,賀鑄仍在軍隊中屈居下僚,嘗盡仕途苦果,倒是他的詞作,廣為傳唱。因此,有大臣奏請朝廷,將賀鑄改為文職。

rn

    但是,在文職上,賀鑄仍“尚氣使酒,不得美官”。晚年,賀鑄退居蘇州橫塘,埋頭書海,潛心讀書、寫詞,《青玉案》便是在這時寫下的。賀鑄家中藏書萬卷,大多是他一筆一劃認真校對過的。

rn

    賀鑄的詞頗得楚騷遺韻,在北宋自成一家。他心性曠達,詞風多變,既長于高曠之作,又擅寫哀婉之思。他的豪放詞,境界格調頗近蘇軾;他的婉約詞,與秦觀、晏幾道相近。張耒對賀詞大加贊賞:“賀鑄東山樂府,妙絕一世,盛麗如游金張之堂,妖冶如攬西施之袂。幽索如屈、宋,悲壯如蘇、李。”,陳廷焯也說:“方回詞,兒女,英雄兼而有之”。

rn

    賀鑄精通音律,還善于用典,經常在詞中“偷”前人詩句,他的詞也有詩化的傾向。“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在北宋詞壇,賀鑄是一個獨特的存在,他在美麗中訴說著凄涼,在高曠中吟唱著哀傷。梅雨終會過去,長久的陰晦之后是伊人燦爛的微笑。很難讓人相信,這么纏綿哀傷的詞,竟然出自相貌丑陋,人送外號“賀鬼頭”的賀鑄之手。

rn

     5、這首詞說來好笑,原是賀方回退居蘇州時,因看見了一位女郎,便生了傾慕之情,寫出了這篇名作。這事本身并不新奇,好像也沒有“重大意義”,值不得表彰。無奈它確實寫來美妙動人,當世就已膺盛名,歷代傳為佳句,——這就不容以“側艷之詞”而輕加蔑視了。

rn

     6、  起三句用曹植《洛神賦》“凌波微步,羅襪生塵”之語。凌波微步,不過橫塘,是其人沒有來;面對芳塵,只能目送,是自己也不能去。“但”,猶言僅,只。她沒有來,己不能去,則極耳遠望,只能從所見到的一片芳塵之中,想象其“凌波微步”的美妙姿態而已。

rn

     7、“錦瑟”一句提問,直用李商隱《錦瑟》:“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問她美好的青春與誰共度,亦即懸揣其無人共度之意。點出盛年不偶,必致“美人遲暮”,暗暗關合到自己的遭際。 

rn

     8、“月橋”兩句,是想象中其人的住處。“只有”句是說其地無人知,自然也就更無人到。“月橋花院”寫環境之幽美,“瑣窗朱戶”寫房室之富麗,由外及內,而結以“只有春知處”,就從絢爛繁華的時間和空間里,顯示出其人的寂寞來。這三句,共有兩層意思:其一,其人深居獨處,虛度華年,非常值得同情和憐惜;其二,深閨邃遠,除了一年一度的春光之外,無人能到,自己當然也無從寄與相思,相惜之情。這也完全與詞人自己沉淪下僚,一輩子不被人知重的情況相吻合。 

rn

    9、   過片“飛云冉冉”,是實寫當前景色,同時暗用江淹《休上人怨別》“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來”,以補足首句“凌波不過”之意。“蘅皋暮”,是說在生長著杜蘅這種香草的澤邊,徘徊已久,暮色已臨,也是實寫,同時又暗用曹植《洛神賦》“爾乃稅駕乎蘅皋,秣駟乎芝田”。曹植就是中途在那兒休息,才遇到洛神宓妃的。這就補充了詞中沒有寫出的第一次和其人見面的情節。細針密線,天衣無縫。 

rn

    10、“彩筆”一句,承上久立蘅皋,伊人不見而來。由于此情難遣,故雖才情富艷,有如江淹之曾得郭璞在夢中所傳的彩筆,而所能題的,也不過是令人傷感的詩句罷了。提起筆來,惟有斷腸之句,都是由萬種閑愁而起,所以緊接著就描寫閑愁。先以“幾許”提問,引起注意,然后以十分精警和夸張的比喻作答,突出主旨,結束全篇。

rn

    11、結尾三句,尤其為人傳誦,以致作者被稱為“賀梅子”(見周紫芝《竹坡詩話》)。
                結尾之好,歷來批評家多有論及,現加以概括,列舉如下:
                
            首先,它們是用具體而生動的景物表現了抽象的、無跡可求和難以捉摸的細致感情,使這種感情轉化為可見的、可聞的,因而是可信的事物,使讀者可以從閑愁的形象中受到它的感染。本是言情,而作者卻借景抒情,而所寫之景,又極其鮮明而且多樣化,使人覺得此愁簡直充塞天地,無所不在。沈謙《填詞雜說》所云“不特善于喻愁,正以瑣碎為妙。”正是此意。
                
            其次,這些比喻都不沿襲前人。羅大經《鶴林玉露》云:“詩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云‘憂端如山來,澒洞不可掇’,趙嘏云‘夕陽樓上山重疊,未抵閑愁一倍多’是也;有以水喻愁者,李頎云‘請量東海水,看取淺深愁’,李后主云‘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秦少游云‘落紅萬點愁如海’是也。賀方回云:‘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蓋以三者比愁之多也,尤為新奇,兼興中有比,意味更長。”所謂新奇,即富于創造性。所謂興中有比,即不僅比閑愁之無盡,亦以興身世之可悲,因為三者都屬于暮春和初夏,即“春去也”的光景,對于詞人的晚境欠佳,是有其象征性的。
                 
            其三,如羅大經所略舉,他人言愁,或以山喻,或以水喻,大都只限于用一個比譬,本詞卻連設三喻,而且這三個比譬,又都不是單純的事物如山或水,而是復合的景色。草是煙霧中的草,而且是一望無際的平原上的煙草。(一川即滿川,川在這里是平原之意,即杜甫《樂游園歌》中“秦川對酒平如掌”之川。)絮是在空中飛動的絮,而且是韓翃《寒食》中“春城無處不飛花”之花絮。雨是梅子黃時下個不停的、如霧如煙的雨。(《潘子真詩話》嘗舉寇準“杜鵑啼處血成花,梅子黃時雨如霧”之句,以為是賀詞所本。)這都是它們跨越了前人同類句子的地方。所以沈際飛在《草堂詩余正集》中評為“真絕唱”。
                
            順便提到,象以多種事物比譬一件事物這樣的夸張手法,雖在文人詞中少見,寫得象本詞這樣新奇的更是不多,但這卻是民間文學中常見的。由漢代民歌一直到清代京戲劇本中都有。如《鐃歌》中漢代民間詩人所寫的《上邪》:“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又敦煌卷子中唐代民間詞人所寫的《菩薩蠻》:“枕前發盡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爛,水面上秤錘浮,直待黃河徹底枯。
               
           “ 白日參辰現,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見日頭。”前者以高山變平、江水變干、冬天打雷、夏天落雪,天地合并等五種絕對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后者以青山爛壞、秤錘浮水、黃河干枯、參辰晝見、北斗南回、三更見日等六種絕對不可能發生的事情來比譬愛情之不可能“絕”和“休”,其聯想之豐富,比擬之奇特,感情之深沉,風格之渾厚、純樸、剛健,又把賀鑄這三句比下去了。雖然這三句更其工巧,而且仍不失為佳作。
                
            其四,這三句本是虛景實寫,目的在于用作比譬,但所寫又確系春末夏初橫塘一帶的景物,它本足以引起紛亂的愁緒,所以寫來就顯得亦景亦情,亦虛亦實,亦比亦興,融成一片。    (沈祖棻) 

rn

     12、賀方回因此一詞而得名“賀梅子”。看來古人原本風趣開明。若在后世,一定有人又出而“批判”之,說他種種難聽的話,笑罵前人,顯示自己的“正派”與“崇高”。晚近時代,似乎再也沒有聽說哪位詩人詞人因哪個名篇名句而得享別名,而傳為佳話,——這難道不也是令人深思的一個文壇現象嗎? (周汝昌)

rn

    13、作品從思念美人,傷悼年華入手,喟嘆江南暮春景致,進而抒發個人的愁思。其中寓有問政無緣,才學難以用世的苦悶。實際是政治上失意后悲涼心境的寫照。

rn

  14、 唐人寫愁,如大詩人李白“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把個難以排解的愁悶表達得淋漓盡致;“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此愁上通萬古,時間概念上能追到“山頂洞人”,恐怕也只有詩仙能作如此想象;“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這三千丈的白發因“愁”而生,你說此愁有多深多重?如柳宗元“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愁緒如海似天,無邊無際。如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頭,吳山點點愁”,對親人的刻骨思念,使江南的點點青山都化作了愁苦。 

rn

     宋人寫愁比唐人則還要甚之,而且宋人好賦閑愁,最有名的描寫如賀鑄“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滿地的青草、滿城的柳絮、滿天的梅雨,極言其多。如李清照“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親人相思相念,愁苦卻因分別而在兩地發酵。

    秦觀為宋人寫愁高手。他有很多寫愁的名句,如“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將愁點化成綿綿無盡的細雨,郁積在心頭而不能去;如“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將愁化為滔滔不絕的春江之水,欲罷不能;如“困倚危樓,過盡飛鴻字字愁”,于傷春中表現出難以排遣的閑愁;而“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中,無邊的愁苦已經鋪天蓋地壓將下來。

    當然,以“愁”字通貫名篇,還得說辛棄疾的《丑奴兒》。“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此詞語言平實,幾乎不必注解,看點重在下闋。此生識盡愁滋味,但到底愁在何處?“欲說還休”,一個“愁”字未著,卻道出愁緒無限。  


                 



 



rn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1:35

[新一篇] 一壺酒,一竿綸,世上如儂有幾人?

[舊一篇]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