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見柳綿飛,離人猶未歸。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三見柳綿飛,離人猶未歸。

  [譯文]  溪邊的柳絮已經飄飛了三次,而遠行的人卻還沒有歸來。

  [出典]  北宋  魏夫人  《菩薩蠻》

  注:

  1、  《菩薩蠻》  魏夫人 

    溪山掩映斜陽里,樓臺影動鴛鴦起。隔岸兩三家,出墻紅杏花。

    綠楊堤下路,早晚溪邊去。三見柳綿飛,離人猶未歸。

  2、注釋:

    出墻紅杏花:南宋詩人葉紹翁《游園不值》:“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系脫胎于此句。

    柳綿:即柳絮。


  3、譯文1:

     溪水青山,沐浴著晚霞斜陽。微風吹動,水面蕩漾,水榭樓臺的倒影粼粼閃閃,驚飛了雙棲的鴛鴦。溪水對岸的兩三家庭院,有幾枝紅艷欲滴的杏花探出高墻。

    沿著綠楊堤下那幽靜的小路,她每天不分早晚,常到溪邊眺望。已經是三見柳絮飄飛了,還不見遠行人回到身邊。

    譯文2:

    斜陽余暉罩河山,溪中樓臺別有天。 風吹影動鴛鴦起,微風吹起綠漪漣。隔岸人家三兩處,紅杏花開,高墻擋不住。

    長堤傍溪水,堤上柳正綠。 時常溪邊堤上走,三見柳絮隨風舞。柳絮年年按時飛,不見遠行人兒歸。


   4、魏夫人,名玩,字玉汝,北宋女詞人。乃曾布之妻,魏泰之姊,封魯國夫人。 生卒年待考。北宋女詞人。襄陽(今湖北襄樊)人。出身世家。自幼博覽群書,成年后極力提倡并恪守封建倫理道德,多次受朝廷褒獎,封魯國夫人。著作頗多,以詩詞見長。著有《魏夫人集》。朱熹把她與李清照并提,說“本朝婦人能文者,惟魏夫人及李易安二人而已”。其詞多寫悠閑情懷及風光景物。描寫景物,語言清麗,形象逼真;抒發情懷,感情真摯,愁思動人。尤其是他們夫妻之間的唱和詩,受到當時人們的贊賞傳誦。惜其詩詞多散佚。存詩有《虞美人草行》一首。存詞十四首,多寫閨情,周泳先輯為《魯國夫人詞》一卷。

    魏夫人出生在一個詩書之家,門風很好。世代都有人在朝廷做官,也算是顯貴之族。她的弟弟魏泰,為北宋著名的學者,留下過一部重要的筆記小說《東軒筆錄》。她的丈夫曾布名氣更大一些,曾經與王安石一起主持過新政變法,是王安石的得力助手。曾布是與他的兄長曾鞏一同中的進士,那一年曾布還只有二十三歲,可謂少年得志。曾布官做得很大,熙寧初年,官拜崇政殿說書,后升職為戶部尚書。到了徽宗即位的時候,趙佶對曾布非常賞識,官封為丞相。
  
  
魏夫人心地善良,有菩薩之心。熙寧初年,曾布初入仕,被任職為海州懷仁縣令。帳下有一個叫張者的監酒使,妻子剛剛亡去,留下幼女,僅僅六七歲。小女孩聰明黠慧,魏夫人嘆她身世可憐,便把她帶到家中教以詩書。小女孩頗有天資,所教一學就會,魏夫人對她非常喜愛,如同己出。后來因為曾布移官,不得已與小女孩分開。紹興初年,曾布任樞密使,張家小女已經成為一名宮人,雖然沒有什么名位,但是因為詩書了得,且下筆不凡,受到宮廷內外的看重。后來她與魏夫人重逢,兩人經常聚在一起敘舊。魏夫人過世后,張女在魏夫人靈前哭得如同淚人,好像亡去的是自己的親生母親,在傷逝中她作了一首悼念詩:“香散廉幕寂,塵生翰墨間。空傳三壺譽,無復內班朝。”
  
 
魏夫人作詞有花間遺風,多閨怨詞。以前都是男性詞人代作閨中詞,所以人們把魏夫人作的閨怨詞視為正音。魏夫人的詞,如果沒有切身的體會,是難以寫得如此深情厚意。


   5、此詞寫景以抒情,情因景生,描繪了思婦盼望遠行丈夫歸來的情思。全詞緊緊圍繞一個“溪”字構圖設色,表情達意,寫得清新自然,不落俗套,饒有情韻,耐人尋味。

  首句“溪山掩映斜陽里”寫斜陽映照下的溪山,側重點于“溪”字。次句“樓臺影動鴛鴦起”,補足上文,進一步寫溪中景色。夕陽斜照之下,溪中不僅有青山的倒影,而且還有樓臺的倒影,還有對對鴛鴦溪中嬉水。上句專寫靜景,下句則動中有靜。“樓臺影動”,表明溪水微風吹拂之下,蕩起層層綠波,樓臺的影子也仿佛晃動一般。再添上“鴛鴦起”一筆,整個畫面就充滿了盎然生趣。

  三、四兩句寫兩岸景色,這條溪水的兩岸,只住著兩三戶人家,人煙并不稠密,環境自然是幽靜的。至此,上面所說的樓臺原是這幾戶臨水人家的住宅,全詞意脈連貫,針線綿密。這句為實寫,下一句便是虛寫,如此虛實相生。深院高墻,關不住滿園春色,一枝紅杏花,帶著嬌艷的姿態,硬是從高高的圍墻上探出頭來。此句的妙處于一個“出”字,詞以“出”字形容紅杏花,寫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機,意味雋永。

  詞的下片,轉入抒情,但仍未脫“溪”字。溪水旁邊,有一道長堤,堤上長著一行楊柳,暮春時節,嫩綠的柳絲籠罩著長堤,輕拂著溪水,而魏夫人作為臨水人家的婦女,是經常從這里走過的。“早晚”一詞,并非指時間的早和晚。張相《詩詞曲語辭匯釋》卷六云:“早晚,猶云隨時也;日日也。”其義猶如舒亶《鵲橋仙》詞“兩堤芳草一江云,早晚是西樓望處”。

  古代,水邊柳外,往往是送別的場所。據《宋史·曾布傳》,曾布于神宗元豐中,連知秦州、陳州、蔡州和慶州。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七也說:“曾子宣丞相,元豐間帥慶州,未至,召還,主陜府,復還慶州,往來潼關。夫人魏氏作詩戲丞相云:”使君自為君恩厚,不是區區愛華山。‘“這期間,曾布告別家人,游宦外,可能連續三年。此處,當指魏夫人填詞述懷。結尾二句說明她溪邊已徜徉了三年,年年都見過一次柳絮紛飛。從柳絮紛飛想到當年折柳贈別,這是很自然的。”三見柳綿飛“是實語,而著一”猶“字,便化實為虛了,這樣,哀怨之情,離別之恨,便隱然流于言外。

  此詞聲律上極具特色,八句中兩句一葉韻,如“里”與“起”、“家”、與“花”、“路”與去、“飛”與“歸”,均押韻工整;且兩句與兩句之間又平仄交錯,如上片四句“里”與“起”是仄聲韻,“家”與“花”是平聲韻;下片“路”與“去”是仄聲韻,“飛”與“歸”是平聲韻,讀來十分諧婉,再加上語言曉暢,詞句清麗,較好地抒寫了貴族婦女溫柔敦厚而又婉曲纏綿的感情。


    6、“三見柳綿飛,離人猶未歸”見宋·魏夫人《菩薩蠻》[溪山掩映]。柳綿:柳絮。這兩句 大意是:三次見到暮春時節柳絮飛揚,離人卻還沒有返回家鄉。

     這兩句借景抒情。離人遠去已經三年,女主人公盼他歸來,也已盼了三年。那翻飛的柳絮,最容易使人想起當年折柳贈別的情景;每年柳絮紛飛的時節,也特別牽動離人的愁腸。兩句語言自然,情致纏綿,看似平平道來,而無限離愁,無限期待,盡在不言中。


    7、青溪,遠山,氤氳在夕陽的晚照里。樓臺的倒影被風吹動,驚起泊在水中的鴛鴦。溪水對岸,隱現著三三兩兩的人家。鬧春的杏花,開得正艷,調皮地越過墻來,似要向人群打著招呼。堤岸的兩側,排列著長勢旺盛的綠楊。晨曦晚照時分,她喜歡獨自在溪水邊徘徊。柳棉謝了又生,時光過去了三載,但是心上人還是未歸。
  
  有人評說這首詞深得詩經《周南•卷耳》的遺風,引來作一番對比,“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寘彼周行。陟彼崔嵬,我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維以不永懷。陟彼高岡,我馬玄黃。我姑酌彼兕觥,維以不永傷。陟彼砠矣,我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古人對《卷耳》有“后妃懷文王”、“文王懷賢”、“妻子懷念征夫”、“征夫懷念妻子”諸種說法,這番言論引得人們會很自然地想到魏夫人的詞,都是懷人之作。

    其實縱觀全詞并不見有什么愁情的字眼,她只是用平淡的筆觸慢慢地講述著自己的心情,但是在每個涉及的意象中都會讓人生出愁來,這就是所謂的不著痕跡,盡得風流。


    8、 春日品詞于陽光明媚的書房地臺,想到有的學生對生疏的或從沒看到過的詞之鑒賞力不行,甚至連作者男女也難以搞清,就笑出聲來,譬如我不點明作者,讓學生對比閱讀:

                      《蝶戀花》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菩薩蠻》

    溪山掩映斜陽里,樓臺影動鴛鴦起。隔岸兩三家,出墻紅杏花。綠楊堤下路,早晚溪邊去。三見柳綿飛,離人猶未歸。

 

     學生能品出這兩首詞,詞風相近,皆繪春景,畫面感強,一切景語皆心語,但心語如何?學生則不甚明,甚至難辨作者的雄雌。情竇未開或初開的學生,哪懂“天涯何處無芳草”這種句子只有男權社會里的男人才寫得出來;而“離人猶未歸”大多為女人心言。她翹首以盼男人歸家,而男人離家三年啦還沒回來。“三見”者,三年也。

 

    當我告訴學生一為蘇軾所作,一為魏夫人所作,稍費了點勁。先讓學生明白豪放者也有婉約之情,再說明魏夫人何許人也。然后,再讓學生品之,選自己喜歡的,學生大多選魏夫人詞:品味如我也。我說同學們品嘗上品!東坡同學的下闕雖口語親切,但有有講嘸講之嫌,沒實踐惜墨如金之原則,譬如“笑漸不聞聲漸悄”之句,笑聲漸漸聽不到了,聲音當然漸漸消失啦,何用“聲漸悄”?竊以為,改成“情難悄”為上,既與“多情卻被無情惱”勾聯,又與東坡同學當時的心境相吻。并強調,這詞是偉大的東坡同學的非精品大作也。學生大笑:嗨,見多才能識廣啊。(一個男人對你說

 


     9、又是一年的七夕。綠楊堤下路,早晚溪邊去。三年柳綿飛,離人猶未歸。此時我又來到那條熟悉的橫塘路,只是門樓空鎖,煙水空流,荒草萋萋,亂花飄零,物是人非。只有零星的一朵星夢草,在風中楚楚可憐,搖曳欲墜,恍如你當年娉娉裊裊的倩影。


 

    10、我也會想起夢中的你,彩云,今夜,我一個人孤單的走在斷橋邊,月色凄迷,衰草寒煙,隱隱更漏傳來,我忍不住暗自神傷。三年了,三年的時間我再也找不到你的蹤跡。為何,為何你對我如此無情,竟忍心不辭而別,你可知多少次聚散匆匆,多少次相依相偎,又有多少次我為你獨自花前月下痛徹心扉。


  猶記得初次相識的那一晚,那是美好的七夕,只是如今三年柳絮飛,離人尤未歸。西湖白堤,水光瀲滟,游人如織,衣香鬢影,盡在燈光璀璨的畫舫之中。清風拂過水面,明月瀉下銀輝,鱗鱗微浪閃動著光波,月夜恬靜、皎潔、優美。此刻,我看見了你,彩云,你輕柔的站立在一只裝飾淡雅的小船之中,一陣輕柔婉轉的歌聲,飄在煙水朦朦的湖面上,也牽引了我的目光。


 

   11、三見柳綿飛,離人猶未歸。

    依舊沒有紅葉黃花秋意晚,時間才是初夏。在四月的末梢,撫響琵琶,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五月,向隅而泣。寂靜在路上,依舊四下無人,茉莉花開,蘭佩紫,菊簪黃,盛景如細風。

    落花猶在,香屏空掩,人面知何處? 

    咖啡已涼。繾綣難盡。我們無論多么用情的去親吻彼此,哪怕靈魂,依然只是悲情,甚至絕望。愛不起,吻下去,放不開。

    我喜歡你,你知道嗎?

    我喜歡在遙遠的附近看著你微笑,你知道嗎?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1:58

[新一篇]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舊一篇]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