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

  [譯文]   遠處的一江春水流淌不息,如果用淚水可以排解憂愁,恐怕我需要流的,不止這一江春水……

  [出典]  秦觀   《江城子》

   注:

   1、《江城子》 秦觀

    西城楊柳弄春柔。動離憂。淚難收。猶記多情,曾為系歸舟。碧野朱橋當日事,人不見,水空流。

  韶華不為少年留。恨悠悠。幾時休。飛絮落花時節一登樓。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

   2、注釋:

    (1)西城:指汴京西鄭門一帶,多種垂楊,金明池在其西北。系歸舟:指楊柳而言。劉禹錫《楊柳枝》:“長安陌上無窮樹,只有垂楊管離別。”晏幾道《梁州令》:“南樓楊柳多情緒,不系行人住。”西城”三句:寫看見早春柳絲輕柔,觸動自己的離恨,因而流淚不止。
   (2)朱橋:指金明池上朱漆橋梁。《東京夢華錄》卷七:“西去數百步乃仙橋,南北約數百步,橋面三虹,朱漆闌楯(shǔn)”。碧野朱橋:指游樂之地。
   (3)韶華:青春年華。
   (4)便做:便使,就使。

 

  3、譯文1:

     早春的西城外,楊柳如絲般的輕柔,牽動游人離別的憂愁,撲簌簌的淚難收。還記得當日多情,曾為情郎一系歸舟。碧野紅橋邊的踏青泛舟已成過去,如今感傷人不見,江水空自流。
  美好的時光不會為少年停留,離恨悠悠綿長,簡直是無止無休!柳絮飄飛的落花時節,我又登上了江樓。即便是眼前浩浩的春江都變做淚水,也流不盡我這無盡的離愁!

    譯文2:

     春風拂動,西域的楊柳百般柔美,讓人不免想起曾經的溫柔,以及無可奈何的離別,繼而淚水奪眶,身不由己. 還記得當年在這柳樹下為歸來的你系上船繩,綠的田野,紅的橋,一切都歷歷在目,可惜再也找不到你的影子.只有這里的水依舊流淌.

     年少的人啊,浪費了多少美好時光,只知道無緣無故的哀嘆惆悵. 在柳絮漫天,花落繽紛的時候,登上高樓遠眺,遠處的一江春水流淌不息,如果用淚水可以排解憂愁,恐怕我需要流的,不止這一江春水……

 

  4、秦觀生平見  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和   山抹微云,天連衰草,畫角聲斷譙門。

    此詞寫貶謫之哀情。紹圣元年(1094)春,秦觀坐黨被貶,行前重游西城金明池、瓊林苑,觸景生情,憶起當年游園,不禁悲從中來,遂有感而發。上片由楊柳弄柔引動離愁,并進而追懷往事。當日西城宴集,碧野朱橋,群賢畢至;而今物是人非,只有流水依舊。下片感嘆韶華易逝,徒留悲恨。遠行之際,登高一望,只見飛絮飄飄,更添愁懷。結句以春江喻淚、喻愁,愁情難堪,愁恨難忍,愁思至極。此詞乃少游人生轉折時、創作轉折期之作,不似前期身世之感的艷情別緒,又不似后期貶所之作凄厲悲憤,憂傷絕望,其婉曲深沉的特點耐人尋味。

 

   5、此為少游前期的暮春別恨之作。詞之上片由“西城楊柳弄春柔”的描寫,引起對往事的回憶,抒發暮春傷別之情;下片由“韶華不為少年留”的感嘆,到“飛絮落花時候一登樓”的描寫,進一步抒發愁情別恨。

  首句“西城楊柳弄春柔”貌似純寫景,實則有深意。因為這柳色,通常能使人聯想到青春及青春易逝,又可以使人感春傷別。“弄春柔”的“柔”字,便有百種柔情,“弄”字則有故作撩撥之意。賦予無情景物以有情,寓擬人之法于無意中。“楊柳弄春柔”的結果,便是惹得人“動離憂,淚難收”。以下寫因柳而有所感憶:“猶記多情曾為系歸舟。碧野朱橋當日事,人不見,水空流。”這里暗示,這楊柳不是任何別的地方的楊柳,而是靠近水驛的長亭之柳,所以當年曾系歸舟,曾有離別情事這地方發生。那時候,一對有情人,就踏過紅色的板橋,眺望春草萋萋的原野,這兒話別。一切都記憶猶新,可是眼前呢,風景不殊,人兒已天各一方了。“水空流”三字表達的惆悵是深長的。

  過片“韶華不為少年留”是因為少年既是風華正茂,又特別善感的緣故,所謂說“恨悠悠,幾時休?”兩句無形中又與前文的“淚難收”、“水空留”唱和了一次。“飛絮落花時節一登樓”說不登則已,“一登”就這楊花似雪的暮春時候,真正是“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這是一個極其巧妙的比喻,它妙就妙一下子將從篇首開始逐漸寫出的淚流、水流、恨流挽合做一江春水,滔滔不盡地向東奔去,使人沉浸感情的洪流中。這比喻不是突如其來的,而是逐漸匯合,水到渠成的。

  此詞寫柳,妙“弄春柔”一語,筆意入微,妥貼自然,把擬人手法于無意中出之,化無情之柳為多情之物;此詞寫愁,妙引而不發,語氣微婉,最后由景觸發一個巧妙的比喻:清淚、流水和離恨融匯成一股情感流,言盡而情不盡。

 

   6、該詞約作于宋哲宗紹圣元年(1094年),秦觀與友人多因黨籍遭到貶謫,所以詞中有“人不見,水空流”的嘆息。兩年間世事滄桑,將貶往杭州做通判的秦觀又來重游金明池以告別汴京,自然生出無限感慨。古人于詩詞中言愁,往往喜用夸張語,本詞也用春江流水喻愁,雖不出前人之言,卻也融如了一些獨特的想象。

 

    7、你一定是要走了,我還是來送你了。
  春天的西城,春天的楊柳,春天的……你
  我感到心臟揉皺了的痛,每個褶子都擠滿了對你的感受,
  離別的憂愁哦,讓我珠淚難收。  
  
  你一直是那么多情,一直喜歡在春天泛舟,
  還記得,泛舟的春天里,有你也有我,
  如今還是在這條江上,還是一條小舟,你卻要遠走,
  不知道這多情可否能牽回你的歸舟。  
  
  以后再也看不到了,我卻忍不住還是要來,
  碧野,朱橋,黃雀,小舟,畫堂,煙柳,
  都過去了,都逝去了,都是你的影子,
  沒有誰還能夠看到哦,只有這春江水默然空流。
  多美好的時光哦,就那么匆匆而過,
  總是以為我們還年輕,卻不知美好不因為年輕而停留。
  恨自己就那么讓那美麗流逝,
  我不知道這恨到什么時候才有個盡頭。  
  
  又是春深時節,柳絮飛舞時候,
  春花將凋,春愁難禁,春殤又是,
  我又來這里了,欄桿又倚,風雨小樓,
  依然獨立殘陽,依然柔情滿袖。  
  
  春江水不斷,滾滾東逝去,
  相思淚難抑,幽幽無心來,
  就算把這春江水都化作珠淚,
  又如何流得盡我這千古情愁。

 

 

  8、秦觀是我很喜歡的一位詞人,他的詞清麗婉轉,空靈蘊藉,沒有呼天搶地的那種悲嘆,卻自有一種幽微深遠的意境,前人評價“少游詞,詞心也”,秦觀是用心來寫作的,具有一顆善感悲憫的心。還有,秦觀的詞很講究煉字。他的詞,既有意境的美,情感的美,又有語言的美,讀起來真的是很享受很感動。

   此詞寫離愁別恨,讀來清麗和婉,仿佛一首優美動聽的小夜曲,細加玩味,則無限哀怨。起筆賦柳,“西城”,當年離別之地,“春”,點名節氣,“柔”詠柳形態,這句妙在化靜為動,將景點活,春風微拂,柔條萬千,款款起舞,婀娜多姿,這在常人看來,何等賞心悅目,然而何以獨對詩人偏偏觸發起滿懷離愁和無窮淚水呢?一則折柳送別是古代習俗,因此見柳而動離愁,也是人之常情;二則此柳乃當年別時之柳,而且承它多情,曾為自己一系歸舟,印象鮮明,記憶猶新;三則,故地重游,見柳思人,睹物傷情。所以由柳及人,引出一段往事的回憶。往事紛繁,詞人只寫“碧野朱橋”同游之樂,此反襯手法,以往昔雙飛之樂,襯今日影單之悲。由于作者重在嘆今,故于憶昔處稍觸即離,轉筆做收:“人不見,水空流,”其低回哀怨,惆悵流連之情,躍然紙上。

下片劈頭就是意極沉痛的一句:“韶華不為少年留”,這是由上片結處的“水空流”,聯想到歲月如流,青春不再。人生是短促的,但離恨悠悠,卻無休無止,特別是在暮春時節登樓遠眺,眼見柳絮飛墜,落花飄零,大好春光冉冉消逝,更是倍增一種知己難覓,人生易暮之感,正當詞人倚樓深深自苦自愁之際,目光掠過浩蕩東去的春江,忽地萌生一個驚人之想:滿江春水竟然變作一江辛酸之淚,但接著又一轉念:即便如此,也流不盡自己胸中的無限離愁啊!

詞的結尾一句,化用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而又有所翻新,歷來為詞評家所贊譽。

 

9、情,牽魂動魄之觸;思,愁心傷身之得。秦觀的撫今追昔,自有一番離情別緒,少年心事,情不自禁之慨。人之杳杳,情之切切,因情而思,淚眼難收,愁如春水不盡流,終是不老謊言,緣于情而斷于思。
  秦觀在此詞中懷人而放話別一幕:依依楊柳,柔柔春風,紅紅板橋,萋萋原野,多情少女,素衣白裙,嬌面含羞,淚滿雙眸,纖纖玉手,執拗系纜,脈脈觀郎,不忍放行。而如今板橋依舊紅紅,原野仍是萋萋,人面不知歸何處,淚眼和水流,怕是傷心人已有懷抱,多情人依然立盡橋頭: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 “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閑愁又多幾許。在“憑高目斷”,“無限思量”中輕嘆“天若有情天亦老”。秦觀的系歸舟少女,已“花”落他家。淚愁交加于事已無補。唯一的安慰,應該是“夢里曾見”,已溫情思之郁。他自己的“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之語也不能減輕情思之糾纏。“古之傷心人”唯秦觀為首也。 
  秦觀之情事,可謂淚眼朦朧,愁絲不斷。對情,經過許多“大悲大苦”之人是深有體會的。情之深乃是愛之切,所以傷之則極痛。再熾熱的心也抵不住情人遠走這冰冷一擊。偶一回首,傷痕還歷歷在目。“時間僅僅能冷卻但不能移動愛情,傷逝的情懷需要終生的光陰來咀嚼和反芻。”無可奈何的情思,收已收不回,忘已忘不掉,就這樣徘徊,冷落,消極自身不是辦法。舒婷的“與其在懸崖上展覽千年,不如在愛人肩頭痛哭一晚”才是真正的愛情宣言。因為“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的苦戀與愛人的冷淡不是站在同一起跑線。這樣的后果只能是“淚眼已枯心已碎”。“多情是一把對準自己心窩的刀,傷的只能是自己。”在這個既講緣,又講感覺,更講權勢和金錢的愛情觀世界里。為愛而愛的心,因淚涸而成沙漠更渴望有超越的愛來滋潤,但“嫁妝比愛情重要,面子比愛情重要”,有誰理會你的多情善感。情思只是不老的謊言,男人用它騙女人一夜,女人用它騙男人一生。移動的誘惑風景,是不可觸摸的神話。“自古多情空余恨”需要借鑒,還是需要反思?為愛而愛的愛難道要在這市場越來越廣闊,經濟漸趨發達的今天,走向絕版?情思的世界,需要碧水青天,只是識破謊言后,只落得滿臉的辛酸。
 
  情,人之本色。古人、今人被其困憂,為之歡欣,將來的人也是同樣!情思不老的謊言將伴隨性情之人一直走下去。正如被諸神懲罚的西西弗一樣,推石頭上山難為終止。秦觀之類的人,應該多些自信。那系歸舟的多情女或許正在別處把你期盼。“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但困在泥潭中而不知如何走出的牛,恐怕到最后連岸邊那金風玉露的枯草也吃不上的! 

 
 

10、秦觀雖為蘇門弟子,但他的詞更多的接受了柳永等婉約派的影響,因此,多描寫離愁別恨、男女愛情,風格偏于柔婉。秦觀與其他婉約詞人的不同之處在于:

    首先,秦觀的詞并不是單純地表現男女愛情,而是“將身世之感并打入艷情”,即借愛情描寫抒發身世之感。例如他的代表作《滿庭芳》(山抹微云),通過對一位歌妓的懷念,表現了政治上找不到出路的苦悶,將愛情與身世結合在一起。

    其次,他后期的詞多直接表現政治上遭受挫折時的痛苦絕望心情,這在其他婉約詞人的作品中是很少見的。例如《踏莎行》(霧失樓臺),一方面對景物的描寫極為悲涼,一方面又直接抒發了遠貶郴州時孤寂無聊的苦悶,其中流露出來的絕望心情,千載之下依然動人心弦。

    第三,藝術上,秦觀的詞有兩方面突出的特點:一是善于描寫迷離朦朧的意境。如《踏莎行》開篇就寫道:“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展現了一種迷離的晚景。二是善于通過比喻、寫景等手法,將無形之情寫得既形象又富有美感。例如“春去也,落紅萬點愁如海”(《千秋歲》)、“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浣溪沙》)、“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江城子》)。這些描寫長期以來都為人所稱道。

    過去,秦觀一向被列為婉約派的大家,但他的詞娛樂的成分減少了,更多的是抒發自己的真實情感,這又是蘇軾影響的結果。可以說,秦觀的詞一方面繼承了蘇詞突出自我抒情的特點,在詞中表現身世之感;但又力避蘇詞過分詩化的特征(如用典、大量議論等)。一方面既繼承傳統詞,特別是柳永詞的婉約、鋪敘手法,同時又揚棄了柳永的市井味。

 

 

   11、“愁”與“恨”之類,原是一種抽象的情意,看不見,摸不著,為增其可感性,詞人通常采取夸張性的比喻。以春水喻之,如李煜之“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虞美人》);以春草喻之,如李煜之“離恨恰似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清平樂》);此皆狀其迢迢不斷,綿綿無絕。言其深廣者,如秦觀之“飛紅萬點愁如海”(《千秋歲》)。更有甚者,如賀鑄之“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青玉案》),連用三喻,使“愁”有彌天蓋地之勢。總之,“愁”與“恨”,通過視覺藝術形象,已化為可感的實體。

   李后主〔虞美人〕云:“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只是以愁之多比水之多而已。秦觀〔江城子〕云:“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則愁已經物質化,變為可以放在江中,隨水流盡的東西了。李清照:“載不動許多愁”又進一步把它搬上了船,于是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隨水而流,并且可以用船來載。

    秦觀為宋人寫愁高手。他有很多寫愁的名句,如“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將愁點化成綿綿無盡的細雨,郁積在心頭而不能去;如“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將愁化為滔滔不絕的春江之水,欲罷不能;如“困倚危樓,過盡飛鴻字字愁”,于傷春中表現出難以排遣的閑愁;而“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中,無邊的愁苦已經鋪天蓋地壓將下來。

     天有不測風云,人也就有了說不完的愁苦憂患。在個人、民族和歷史的發展進程中,我們不僅識愁、問愁,更要解愁。當然用以解愁的并非“杜康”和“狂藥”,而是上下一心、眾志成城,與天斗、與地斗的決心。

 

   12、便做春江都是淚,  流不盡,許多愁!

    聽不見秦觀詞中的恨悠悠,也看不見流不盡的許多愁。

    夕陽西去,暮入碧山。

    蒼蒼翠微映于夜色之中,一輪山月如鑒,照見臺前讀書人,瑯瑯誦聲譽幽谷深澗。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3:54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