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 簡體 傳統 |
欲寄相思千點淚,流不到,楚江東。
[譯文] 我想托清泗的流水把千滴相思之淚寄往徐州,怎奈泗水東流,相思難寄。
[出典] 蘇軾 《江城子·別徐州》
注:
1、《江城子》 蘇軾
天涯流落思無窮。既相逢,卻匆匆。攜手佳人,和淚折殘紅。為問東風余如許?春縱在,與誰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歸鴻,去吳中。回首彭城,清泗與淮通。欲寄相思千點淚,流不到,楚江東。
2、注釋:
詞調、題名一作《江神子·恨別》。元豐二年(1079)三月作者調為湖州(今屬浙江,州治吳興)知州,留別徐州田叔通、寇元弼、石坦夫。
佳人:賢能之人,此處指友人。
隋堤:隋煬帝時開通的通濟渠,引汴水入黃河與淮河相通,沿渠筑堤,人稱隋堤。
溶溶:水流動的樣子。
背歸鴻:作者南下吳地,此時正是春天,大雁飛回北方,因此說“背歸鴻”。
吳中:湖州在三國時屬吳。
清泗:泗水,源出山東,南下流經徐州,注入淮河。淮:今江蘇秦淮河。
楚江東:指徐州,湖州所在地。長江流經楚地,故稱楚江;湖州在江東 (即江南),詞人將移知此處,故云。“清泗”以下四句從白居易《長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吳山點點愁”化來而反用其意。
3、譯文:
天涯流落,愁思茫茫,無窮無盡。剛剛經歷了邂逅相逢的喜悅,又要面對驟然分別的痛苦。攜手友人,含淚折花相送,作為道別。東風徐徐,春光仍在,可我即將離開,這美好春光今后還能與誰共享呢。
隋堤中的水浩浩蕩蕩,好似我無限的離思。春光明媚,鴻雁北歸,而我卻與雁行相反,離開徐州熱土,南去吳中。頻頻回顧,只見清澈的泗水由西北而東南,向著淮水脈脈流去。我想托清泗的流水把千滴相思之淚寄往徐州,怎奈泗水東流,相思難寄。
4、蘇軾 生平見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5、此詞作于元豐二年(1079)三月蘇軾由徐調知湖州途中。詞中化用李商隱《無題》詩中“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句意,將積郁的愁思注入即事即地的景物之中,抒發了作者對徐州風物人情無限留戀之情,并離愁別緒中融入了深沉的身世之感。別恨是全詞主旨,上片寫別時情景,下片想象別后境況。 上片以感慨起調,言天涯流落,愁思茫茫,無窮無盡。“天涯流落”,深寓詞人的身世之感。蘇軾外任多年,類同飄萍,自視亦天涯流落之人。他徐州僅兩年,又調往湖州,南北輾轉,這就更增加了他的天涯流落之感。這一句同時也飽含著詞人對猝然調離徐州的感慨。“既相逢,卻匆匆”兩句,轉寫自己與徐州人士的交往,對邂逅相逢的喜悅,對驟然分別的痛惜,得而復失的哀怨,溢于言表。“攜手”兩句,寫他永遠不能忘記自己最后離開此地時依依惜別的動人一幕。“攜手佳人”,借與佳人乍逢又別的感觸言離愁。“和淚折殘紅”,寫作者面對落花,睹物傷懷,情思綿綿,輾轉不忍離去,同時也是寫離徐的時間,啟過拍“為問”三句。末三句由殘紅而想到殘春,因問東風尚余幾許,感嘆縱使春光仍,而身離徐州,與誰同春!此三句通過寫離徐后的孤單,寫對徐州的依戀,且筆觸一波三折,婉轉抑郁。 詞的下片即景抒情,繼續抒發上片未了之情。過片“隋堤三月水溶溶”,是寫詞人離徐途中的真景,將浩蕩的悲思注入東去的三月隋堤那溶溶春水中。“背歸鴻,去吳中”,亦寫途中之景,而意極沉痛。春光明媚,鴻雁北歸故居,而詞人自己卻與雁行相反,離開徐州熱土,南去吳中湖州。蘇軾顯然是把徐州當成了他的故鄉,而自嘆不如歸鴻。“彭城”即徐州城。“清泗與淮通”暗寓作者不忍離徐,而現實偏偏無情,不得不背鴻而去,故于途中頻頻回顧,直至去程已遠,回顧之中,唯見清澈的泗水由西北而東南,向著淮水脈脈流去。看到泗水,觸景生情,自然會想到徐州(泗水流經徐州)。歇拍三句,即景抒情,于沉痛之中交織著悵惘的情緒。徐州既相逢難再,因而詞人欲托清泗流水把千滴相思之淚寄往徐州,怎奈楚江(指泗水)東流,相思難寄,怎不令詞人悵然若失!托淮泗以寄淚,情真意厚,且想象豐富,造語精警;而楚江東流,又大有“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之意,感情沉痛、悵惘,讀之令人腸斷。 此詞寫別恨,采用了化虛為實的藝術手法。作者由分別之地彭城,想到去途中沿泗入淮,向吳中新任所的曲折水路;又由別時之“和淚”,想到別后的“寄淚”。這樣,離愁別緒更顯深沉、哀婉。結句“流不到,楚江東”,別淚千點因春水溶溶而愈見浩蕩,猶如一聲綿長的浩嘆,久遠地回響讀者的心頭。 6、蘇軾與徐州有著深深的淵源,宋神宗熙寧十年至元豐元年(1077-1078)蘇軾知徐州。 其間,不僅留下了200余篇佳作,更是以其高尚的人格熏染著他那個時期的徐州民風,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徐州人。 熙寧十年十月,彭城大水,率領徐州軍民取得抗洪勝利后,蘇軾心情舒暢,便與朋友共游云龍山,不覺多喝了幾杯。游至黃茅岡時,便不勝酒力,醉臥在一塊大石頭上,并隨口吟誦了《登云龍山》一詩:“醉中走上黃茅岡,滿岡亂石如群羊。岡頭醉倒石作床,仰看白云天茫茫。歌聲清谷秋風長,路人舉首東南望,拍手大笑使君狂。”作為一任父母官,蘇軾不僅沒有扭扭捏捏地為自己的失態作絲毫的掩飾,反而作詩稱頌,說他灑脫,說他不羈,說他豪放飄逸,真是一點不為過! 元豐元年,蘇軾調湖州任。或許是徐州純樸豪放的民風與他頗為投緣的緣故吧!望著從十里八村趕來送別的徐州父老,他淚如泉涌,情真意切地為徐州作了最后一首詞《江城子.別徐州》:“天涯流落思無窮!既相逢,卻匆匆。攜手佳人,和淚折殘紅。為問東風余幾許?春縱在,與誰同!隋堤三月水溶溶。背歸鴻,去吳中。回首彭城,清泗與淮通。欲寄相思千點淚,流不到,楚江東。”一句“流不到,楚江東”,把蘇軾對徐州的無限懷念與依戀表現得淋漓盡致!
這就是蘇軾,高興的時候開懷大笑,悲傷的時候寸斷柔腸。沒有一絲的做作,沒有一絲的虛偽。當時的徐州先民們,從他的身上究竟傳承了多少影響,我們今天已經不得而知。但我想,今天的徐州人身上所特有的那種仗義執言、嫉惡如仇、義氣、豪爽,是否或多或少的也存在著我們的先民對于這位先長的“模仿秀”的因素呢?蘇軾的性格與徐州的民風,究竟是誰在影響著誰?或者是根本無所謂影響,而是兩者因其共同性早已相融?但我們可以確定的一點便是:蘇軾的精神,早已如春風化雨一般根植于徐州人民心中,根植于徐州這塊土地中,這便是我們今天徐州精神文化的支柱?有情有義!李昱霖
7、我最喜愛的還要算是蘇軾,因為他在文學、藝術以及思想上都有很高的造詣。蘇軾字子瞻,號 蘇軾是豪放詞派的開創者,他的詩、文、詞都代表了宋代文學的最高水平,在書法和文人畫方面也是公認的藝術大家,更重要的是蘇軾的思想主儒術而不迂腐,參佛老而不沉溺,坦率真誠,隨緣自適,是一位儒、釋、道兼收并蓄、融會貫通的思想家,一位通達古今的學者,一位博擅眾藝的全才。 有人曾贊道:“一提到蘇東坡,中國總是會心地一笑”,這是對蘇軾的高度評價和贊賞。
8、原以為只有紅豆才能寄相思之情,而今才發現紅豆雖生南國,卻寄不到相思的情懷。真誠的詩人不再把相思血淚拋于紅豆身上,而是轉移到水上。南浦分離,不忍久別,卻無力挽留。依樓悵望,歸帆盡過,卻不見身影。等待歸期,錦書千行,卻春水難寄。重游舊地,心緒萬端,卻依舊相思。若要問有情人情有多深?思有多沉?真情天長地久,思情延綿無絕。附詩句: 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沈園》陸游)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一江水。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卜算子》李之儀) 欲寄相思千點淚,流不到,楚江東。(《江城子》蘇軾) 過盡千帆皆不是,斜灰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州。(《望江南》溫庭筠)
9、也許真應了那句:在愛情上,男人是業余的,女人是專業的。/女人可以從一張溫軟舒適的床上找到人生的全部意義,而男人卻僅僅視之為驛站,終將走向遠方……話又說回來,金庸小說的俠客們又何嘗不失意?出身貧賤或家門不幸,典型的是楊過——羊祜“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居八九”楊過最愛引用。金庸將其深情寫得或剛烈或哀婉或空漠或愉悅,大喜大悲,不到四十,兩鬢華發星星也。小時偷雞摸狗,桃花島全真被欺,愛情凄風苦雨十六年“欲寄相思千點淚,流不到、楚江東”,而且,“山幽花寂寂,水秀草青青” ,“春縱在、與誰同”?常常令我為之痛哭在心中!“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魯迅詩) 楊過自創黯然銷魂掌(江淹《別賦》)。太過吻合了!這樣的人物,這樣的深情怎能不令我們為之動容?
10、我們一直在共同去尋找一盞燈.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走了那么遠,你說她就在大海的邊緣,像串串紫藤那么美麗!也許.大千世界,蕓蕓眾生,無論男女,其實我們在本質上都是一樣的,都是終要被感情俘虜著,難以保持聰明.在這個渴望情感對話的世界里,我們都會渴望用自己的心聲讓世界聽到我們發自內心地獨白和彷徨.總想去流浪,總想在陽光下赤腳尋找大海,總想好好的放飛一次.可是這時候才會發現四周都是鋼筋混泥土的高墻,無情地擋住了出發的腳步.
11、如若說薛寶釵是一朵華貴典雅的牡丹,那么林黛玉便是那潔凈嬌弱的水仙。 “欲寄相思千點淚,流不到,楚江東,”眼淚就是她的語言。或許她更像是一個瓷娃娃——可愛得令人心痛,總令人情不自禁觸碰她,但她又是那般易碎。他的嫉妒心隨著,自己愛的東西,別人是絕不能擁有的,別人擁有的,他她是絕不會去求索的,因為她要的是獨一無二。她終究還是嬌弱的,聽一首小曲,落一瓣桃花,情到傷處她都會淚如雨下,因為那曾經是她的獨一無二。 胭脂淚終難留人醉。她曾說她愿“隨花飛到天盡頭,”去尋找別人未曾擁有過的,因此她選擇了在一個喜氣洋洋的日子舍下她未曾擁有的人,從這風刀霜劍中脫離出來。既然人生本是一場悲劇,何不做一朵鏡中花,水中月,讓自己的一生在彼岸紛飛。
12、愛有很多種方式,有相守相依,也有一種滋味叫別離。 13、歷史從未停下過他前進的步伐,眼淚卻為他留下的點點滴滴。 有“千金易得,知音難求”的友誼之淚,有“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感傷國事之淚,有“欲寄相思千點淚,流不到,楚江東”的纏綿深情之淚。這是落寞,是孤單,還是浪跡天涯? 眼淚,在歷史的輪回中靜靜地流淌,無聲。記憶的碎片,在某一個瞬間灰飛煙滅。淚水,回憶,思念,便在歷史中這樣的逝去。 那我的眼淚,又是什么呢?又算什么呢?
14、臺灣離開祖國大家庭已有多年,可謂“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感情深似海,我們不能再讓她“天涯流落思無窮”了,用好的思路,早日打破“欲寄相思千點淚,流不到,楚江東”的局面,使之融入中華民族的大家庭里。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0:38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