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 簡體 傳統 |
[譯文] 佳人即使貌美如昔,恐怕早已被他人奪去了。
[出典] 唐 韓翃 《章臺柳》
注:
1、 《章臺柳》韓翃
章臺柳,章臺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攀折他人手。
柳氏答詞:
楊柳枝,芳菲節。所恨年年贈離別。一葉隨風忽報秋,縱使君來豈堪折!
2、注釋 :
章臺:長安中街名。在陜西長安縣故城西南,戰國時建。臺下有章臺街。 章臺是漢代長安街名,游樂場所的集中地。這里以章臺的柳枝比喻長安的柳氏。
芳菲節:花草盛開的時節,指春季,也指美好的節操。一語雙關。
贈離別:我國古代送別時有以折柳枝相贈的風俗。“柳”與 “留”音近,以此表示挽留
青青:柔軟貌。《詩經》:“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3、譯文:
章臺柳啊,章臺柳,昔日青青垂柳是否還在。 佳人即使貌美如昔,恐怕早已被他人奪去了。
4、唐朝天寶年間,詩人韓翃(一作翊)羈滯長安,與李生相友善。李之愛姬柳氏,"艷艷一時,喜談謔,善謳詠",慕翃之才,甚屬意焉。李生遂慷慨將柳氏贈翃,并解囊資助三十萬玉成二人婚事。翌年,翃得登第,遂歸昌黎省親,暫將柳留長安。適逢安史之亂,兩京淪陷。為避兵禍,柳剪發毀形,寄居法靈寺。時翃已被淄州節度使侯希逸辟為書記。及肅宗收復長安,翃便遣使密訪柳,攜去一囊碎金并寫了這首《章臺柳》贈之。柳捧金嗚咽,答贈了這首《楊柳枝》。但不久柳又遭番將沙吒利劫以歸第,寵之專房。及翃隨希逸入覲京師乃知其事,肅宗乃下詔斷柳歸翃 ,夫妻終得破鏡重圓。(事載孟棨 《本事詩? 情感一》及《太平廣記?柳氏傳》)
5、“章臺”本是戰國時所建宮殿,以宮內有章臺而得名,在今長安縣故城西南隅。秦王曾在此宮接見藺相如獻和氏璧。臺下有街名章臺街。這里借指長安。“章臺柳”即暗喻長安柳氏。但因柳氏本娼女,故后人遂將章臺街喻指娼家聚居之所。兩個疊句用于尋覓加強呼喚之急切。“往日依依”,喻柳氏昔日之青春妙齡,豐容艷麗。“今在否"謂是否安全健在,以疑問聲口,則其憂慮担心之情可見。“長條似舊垂”,喻柳氏裊裊婷婷的身段和體態仍不減當年。"攀折他人手”,暗指柳氏值此兵荒馬亂之秋,恐己為他人所劫奪占有。兩句以"縱使”,也應開合進退,將其希望與失望,僥幸與不幸,揣測與担憂等復雜的矛盾心情寫得傳神活現。“長條舊垂”承上“往日依依”;“攀折他人手”應前“今在否”。錯綜對比,寫盡了一腔撫今追昔,柔腸百折之相思癡情和疑慮焦灼。
柳氏答詞自比為“楊柳枝”,嵌一“柳”字,既雙關姓氏而與韓詞稱“章臺柳”之暗語相應,靈犀相通;著一“枝”字,又遙啟第三句訴折柳贈別,離怨相思之情。“芳菲節”既回應韓詞之“往日依依”,頗見追惜韶華坐逝,顧影自憐之意;而又對第四句寫今日凋零之衰柳,起到了欲抑先揚的對比反襯作用,可謂匠心獨運。當昔春日旖旎芳菲之際,伉儷蜜月之時,卻年年離多合少,寧無長恨 而今失身蕃將,姿容憔悴,縱郎君不棄,欲續前好,而我固深感自卑自愧,豈堪郎君再來“折”乎 末句回應韓詞之結句,將其不幸身世,靈肉創傷,悲酸難言之隱,自慚形穢之情,寫得極其深沉凝重而又含蓄不盡。
6、 唐宋詞中夫婦、戀人相互唱和的詞作并不多見,其中最知名的當屬上面兩首與南宋陸游、唐琬的《釵頭鳳》。
這兩首詞包含著一段哀怨的愛情故事——柳氏本長安倡女,為韓翃朋友李生的愛姬,艷絕一時,喜談謔,善謳詠,慕韓翃之才。李生知其意,乃請翃飲酒,席間將柳氏贈之。后來韓翃登第,歸家省親,柳氏留在長安。天寶末年遇安祿山叛亂,陷長安。柳氏因姿容絕世,懼為亂兵所辱,乃剪發毀形寄居尼庵。長安收復后,韓翃遣人尋訪柳氏,攜去一囊金并題寫了這首《章臺柳》。柳氏捧金嗚咽,回報以《楊柳枝》詞。
二首詞的共同點是以柳枝喻柳氏,借柳訴情。韓翃詞開頭用兩個疊句:“章臺柳,章臺柳!”以呼喚的口氣表達他日夜思念之情。接著以“今”、“昔”對比:“昔日青青”象征柳氏的年輕貌美;“今在否”暗指社會動亂,柳氏單身獨處,令他担憂。“縱使長條似舊垂”與“昔日青青”呼應,“也應攀折他人手”是“今在否”的進一步推測。
柳氏答詞亦托詠柳自述景況。“楊柳枝,芳菲節”,指春天柳枝繁茂,象征自己年華正好。然而“所恨年年贈離別”,不能與丈夫廝守,年年在離別的景況中度過。下句“一葉隨風忽報秋”承上“芳菲節”之“春”,喻安祿山叛軍入長安后自己剪發毀容。因春忽報秋,自己的處境亦與秋柳相同。“縱使君來豈堪折!”極寫此時心中的哀傷。
二首詞語言樸實無華,不事雕琢,敘述了一段哀怨的愛情故事。兩詞各以起句為題。柳氏的《楊柳枝》與韓翃的《章臺柳》同屬一調(唯首句不入韻),而與七言四句的古調《楊柳枝》并非一體。
7、 唐朝天寶年間,詩人韓翃羈滯長安,與李生相友善.李之愛姬柳氏,"艷絕一時,喜談謔,善謳詠",慕翃之才,甚屬意焉.李生遂慷慨將柳氏贈翃,并解囊資助三十萬玉成二人婚事.翌年,翃得登第,遂歸昌黎省親,暫將柳留長安.適逢安史之亂,兩京淪陷.為避兵禍,柳剪發毀形,寄居法靈寺.時翃已被淄州節度使侯希逸辟為書記.及肅宗收復長安,翃便遣使密訪柳,攜去一囊碎金并寫了這首《章臺柳》贈之.柳捧金嗚咽,答贈了這首《楊柳枝》.但不久柳又遭番將沙吒利劫以歸第,寵之專房.及翃隨希逸入覲京師乃知其事,肅宗乃下詔斷柳歸翃 ,夫妻終得破鏡重圓。
愛情悲歡離合,最終卻還圓滿。
戰火硝煙、才子有遇佳人……本是談盡的故事,可硬是在詞里道的美輪美煥……
章臺,一個迷人的地方,雖為游冶之處,卻生出那么多的美麗故事……
濁處未必濁,清處也未必清。紅塵之所未必臟,清廉之士也許只是一個標簽。
8、 咫尺天涯,擦肩而過。
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東風吹綠了楊柳,吹紅了百花,也吹動了我的心。不為風花雪月,不為詩詞曲賦,只為春風吹拂飄逸惹斷憐人相思婷婷裊裊婀娜多姿的背影。我不愿他鄉他地他日他時苦苦撫摸著萬條垂下的綠絲絳空無語,縱使長條似舊垂,亦應攀折他人手。我終于試探著伸出顫抖的手,試探著去撫摸婆娑朦朧的背影,近在咫尺,卻遙不可及;近在眼前,卻遠在天邊。是為了那外在的重重負累,還是心里層層的桎梏。終于,顫抖的手顫抖在半途。剎那間想到天涯,斷天涯!
9、花落花開,漸解相思瘦。花落花開,年年歲歲罷了。漸漸為了相思憔悴。相思是什么,不過是人世一風流而已,然這風流,一朝不慎便傷人甚深,刺碎風流骨。漸漸省起相思漸瘦。和那風起天闌中那句“漸漸地回憶起從前,與恨有別”甚有幾分異曲同工。這中間亦是一種相思呢。不解相思,漸解相思,這過程應是漫長的,只心中多的是執念,便不在乎那時日。
破鏡重圓人在否,其實若說破鏡重圓,若人不在怎生去圓?但這中間正是有著缺憾。
人不在了便再圓不了,更遑論其實世上所有感情,既破鏡便再難重圓。雖其中缺憾是飽經滄桑后的沉淀,卻終究仍是傷痕,我們可將其當為歷苦,卻無法忽視這些缺憾。也不過是一群人在傳說中或故事中自欺欺人罷了。
章臺折盡青青柳。想起韓翃和柳氏的愛情。一直以來,便極喜歡韓翃與柳氏的愛情,極喜歡他二人的兩闕小詞唱和,即便罅隙橫在當中,卻在三言兩語的小詞中彰顯了真真的愛。十分艷羨柳氏。雖則我喜歡清照,卻并不艷羨她,終究是少了幾分暖意。只柳氏是我極艷羨的人。
章臺柳,章臺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亦應攀折他人手。
楊柳枝,芳菲節,可恨年年贈離別。一葉隨風忽報秋,縱使君來豈堪折。”“
終究柳氏和韓翃是幸福的,亂世之中,當真極為難得。
我還是昨日的我,懷揣著一樣的小心愿,未曾變了分毫。是說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眉尖蹙得緊了,便難以舒展,說什么傷春皺,當真卻是為了你,結了太多愛恨,眉間便糾葛不清。我只愛人長久,現今花開花落年年月月的相守,弦月闃寂瘦了相思。章臺的青柳已盡被攀折他人手,破鏡重圓時可否人還未變,現下且不去想,只求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10、孔子四十而不惑,我們恰好相反。先前可能有的一點書生氣,此時已蕩然無存,神色曖昧的處世哲學,面目含渾的社交經驗,趨利遠害的市儈作風,都在聯袂調教,集體慫恿。
于是,40歲的中年人開始困惑———為什么真、善、美往往干不過假、惡、丑?道義和神圣為什么總輸給卑鄙與陰謀?他們開始區分忌妒與追捧、贊揚與逢迎、鬼話與神話,并因區分而陷入更大的人生迷惘。
最終,他們從一個人堆,跳入了另一個人堆。策略,隨之大行其道,茁壯成長;墮落,因之蘇醒,一路順風,策馬揚鞭。“章臺柳,章臺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亦應攀折他人手。”嘆息的他人不是別人,正是自己。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3:25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