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第六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紀要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中華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第六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于1994年11月7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會長陳岱孫教授致開幕詞,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約130余人出席了會議,就“市場經濟理論與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的主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現將會議中討論較多的問題作一簡要的概述。
  一、關于我國目前的經濟學研究
  關于如何對待西方經濟學和馬克思的經濟理論問題,是此次會議中討論較多的議題之一,許多學者就此發表了各自的看法。
  (一)對待西方經濟學的態度
  與會者一致同意,對西方經濟學應采取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既不要盲目反對,也不應盲目推崇。
  有些學者認為,現在對待西方經濟學的態度上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問題。粗略地說,有兩種傾向。一種是把當代西方經濟學看作是庸俗經濟學的進一步發展,因而一概予以排斥。一種是全盤接受,盲目推崇。這兩種傾向都是不可取的。
  他們認為,在我們的研究中,對各種意見都應慎重考慮,認真思考,都應進行自由討論。真理越辯越明。在這個問題上,不要采取行政手段;不要圈定哪種觀點對、哪種觀點錯;不要隨便扣帽子、打棍子;要實行“三不主義”。在擁護黨的基本路線的前提下,大家都可以參與討論。當前我國的改革實踐還處于摸索的過程,還不成熟,思想界理論界都還在探索,出現不同意見是正常的,也是不可避免的。對待任何一個問題,都有許多方面的因素可以考慮,不要輕易下結論。比如休克療法,并不是沒有道理,只是要看用在哪個國家,在戰后的西德、日本,以及后來的東德,就行得通,為什么呢?休克療法的成功需要一些條件。就東德而言,就有兩個條件。第一,東德被西德吃掉了,東德無權了;第二,西德有錢,可以把大量資金投到東德。但休克療法對中國會有效嗎?看來不行。我們現在并非無權,也不能靠別人來解決問題。俄羅斯就是前車之鑒。再如私有化問題。私有化是有效的。但也應看到其代價。從總體上講,私有化的確創造了效率,但它犧牲了公平,帶來了不穩定。因此不能將其絕對化。那么公有制呢?不可否認,西方國家的地鐵、郵政等國營部門確實缺乏效率,有些部門在國有與私有之間曾有過多次反復。私有化導致了高效率,公有制企業和部門管理不善會導致低效率。那么國有企業是不是就一定不行?新加坡的128家國有企業個個都很出色。因此,要認真考慮各種不同意見,不要輕易下結論。
  有的學者認為,研究西方經濟學的立足點應該是“用”,而不是“批”。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堅持公有制為主體,但在經濟運行機制上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沒有多少差別。我們國家在經濟上要與世界接軌,那么在反映經濟現實的經濟理論上也應與世界溝通。我們應吸收和利用西方經濟學中有用的東西。但我們的利用不是照搬,應按我們的實際情況加以選擇利用。實際上,有些西方經濟理論,西方國家自己也不用,比如哈耶克的自由主義經濟理論。在利用外國經濟理論時,同時要考慮發展階段。西方國家大都是成熟的市場經濟,而我國目前還不是完全的市場經濟,而是處于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軌過程之中,所以西方經濟學的許多理論在我國都不能生搬硬套。我們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總結出自己的經濟理論,解決自己的經濟問題。
  (二)注意西方經濟學研究的新動向
  有的學者認為,西方經濟學研究有三個層次,一是提出新觀點;二是用相應的工具去論證這種觀點,在西方經濟學中主要是用數學工具來進行論證;三是用實際經濟資料來驗證這種觀點。我們在西方經濟學的研究中往往忽視后兩個層次。
  有的學者認為,我們應注意西方經濟學中新的觀點、新的理論的形成和發展。比如期貨市場理論,我們現在所了解的是西方經濟學一二十年前的東西,而對當今的西方期貨市場理論不甚了解。在西方經濟學中,期貨市場過去被看作商品市場,用套期保值理論來解釋;而現在期貨市場則被看作金融市場,用資產選擇理論來解釋。我們應加強對西方經濟學的研究,密切注意其發展的新動向。
  (三)如何對待馬克思的經濟理論
  有些學者批評了對西方經濟學盲目崇拜的傾向,同時也指出,我國經濟研究中有一種忽視馬克思的經濟理論的現象。這種傾向要么是對馬克思的經濟理論的無知,要么就是“忘祖”。馬克思的經濟理論有著極其豐富的內涵,需要我們認真地研究。比如產權問題,馬克思是最早論述產權問題的經濟學家。馬克思學過法律,又研究政治經濟學,可以說對二者都很精通,因此對產權問題的論述就很精辟、很透徹。又比如兩權分離問題,首先也是馬克思談到的。因此,要對馬克思的經濟理論作深入的研究。既懂馬克思的經濟理論,又懂西方經濟學,那就會對經濟學的理論問題理解得更深刻、更全面。
  二、關于通貨膨脹
  專家學者們從各個方面對通貨膨脹的危害性進行了論述,并對我國現階段通貨膨脹的形勢作出了分析。
  有的學者指出,通貨膨脹并不是一種用來調節經濟的宏觀政策,而是某種宏觀政策的后果,或者寧可說是宏觀政策失敗的后果。他們介紹了拉丁美洲、亞洲和非洲的一些發展中國家的經驗和教訓,并指出,有不少證據已表明,高通貨膨脹國家往往伴隨著較低的經濟增長率。因為通貨膨脹和經濟增長都是經濟政策的后果,所以問題很可能是,能很好運用政策的政府會創造出低通貨膨脹和高經濟增長;而高通貨膨脹的出現則是政府已失去良好管理的能力的征兆。因而可以看出,為保證低通貨膨脹,一個國家必須專心致志于非膨脹性的貨幣政策,也許還要加上非膨脹性的財政政策。除此之外,應調整名義匯率以適應非穩定的實際匯率,靈活匯率政策應與非膨脹性的貨幣政策所承担的義務相結合。
  學者們指出,通貨膨脹的代價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上升的。當通貨膨脹進程開始時,它的代價通常未被考慮到。然而,(a)預期和金融習慣適應于高通貨膨脹時,真實余額的需求就下降,因而通貨膨脹率對于既定的貨幣籌資的財政赤字或貨幣供應的增長就上升。(b)當通貨膨脹加速時,最后就必須采取穩定性措施,而且常常是嚴厲的,而這些措施不可避免地將使經濟和政治都付出沉重的代價。所以,西方學者普遍認為:通貨膨脹勢必伴隨著低經濟增長,通貨膨脹對經濟增長是不利的。世界上一些發展中國家的經驗提供了一個明顯教訓,這就是:“高通貨膨脹,一旦保持若干年,就難以使其降低而又沒有經濟的、政治的和社會的這些方面的沉重代價。”因此,一定要避免在這條路上啟程,須知,通貨膨脹是一種效能低的稅收。盡管它對那些很難削減支出或提高其他稅收的政府產生眼前利益,可是代價隨之就產生了;而且當貨幣需求下降時,成本——收益比率就惡化了。
  與會學者們認為,我們一定要認真吸取其他發展中國家關于通貨膨脹問題的經驗教訓,正確看待和處理通貨膨脹與經濟增長的關系,不要患上“通貨膨脹可以促進經濟增長”的近視眼病,不要誤信“只有惡性通貨膨脹才可怕”的論調,不要被“通貨膨脹是平等負担,人人一律有份”這樣似是而非的言論所迷惑,更不要被“用通貨膨脹治理通貨膨脹”那種主張所誤導。我們一定要堅持實事求是,切實地把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匯率政策周密地配套考慮,使我國沿著既是低通貨膨脹又是高經濟增長的正確發展道路前進。
  有的學者認為,通過通貨膨脹刺激經濟增長,其結果將反而阻礙經濟增長,甚至會破壞宏觀經濟的穩定性和經濟運行的正常秩序,造成經濟和社會混亂。其理由如下:1.一旦人們覺察到通貨膨脹的存在,就會產生通貨膨脹預期,人們就會采取相應的行動以保護自己的利益,這就會抑制想象中的通貨膨脹對經濟增長的刺激作用。2.在通貨膨脹發生時,各種商品和勞務的價格的上漲幅度很少是相同的,所以將造成市場上相對價格體系的扭曲,而錯誤的價格信號將引致錯誤的投資,從而使資源配置失調,降低資源配置的效率。3.真正的投資者害怕通貨膨脹,而投機者則喜歡通貨膨脹。通貨膨脹所造成的不穩定和不規則性導致了未來投資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性,使企業和個人不敢進行長期投資,也不愿進行技術創新,開發新產品,而熱衷于非生產性的短期投機活動。4.匯率的調整通常難以及時反映價格水平的變化,在此情況下,通貨膨脹使本國產品價格上升,而外國產品價格相對下降,從而刺激進口,抑制出口,結果必將使國際貿易赤字擴大,外匯出現短缺。5.通貨膨脹導致收入在工資和利潤之間的再分配。在通貨膨脹情況下,受害的往往是拿固定工資的普遍大眾階層,這就擴大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引起普遍民眾的不滿,甚至會導致社會動亂。
  三、關于市場經濟理論與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
  有的學者認為,市場經濟體制之所以取代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前者的資源配置效率在一般情況下遠高于后者,傳統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一大全局性誤區恰恰就在于把二者的關系弄顛倒了。其立論根據則是市場經濟必然導致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黨的十四大以后,很少有人繼續堅持計劃經濟的“優越性”了,但有些觀點依然是市場經濟的無政府狀態。這表明理論認識上的轉變過程仍未完成。
  學者們認為,市場經濟與社會生產的無序狀態并無必然的關聯。市場是一架收集、處理和反饋無數信息的最有效能的機構,市場具有其他經濟體制所沒有的自組織功能,現代市場經濟受法律的約束和政府的宏觀調控。但是,市場和政府都有可能失靈。市場失靈的存在說明了政府調控的必要性,同時也界定了政府調控的領域和手段。政府調控決不能通過侵犯市場原則和扭曲市場機制來達到改善市場缺陷的目標,而只能是通過政策變量的調整來引導市場機制作用的方向以實現經濟的均衡增長、物價穩定、分配合理和環境的改善。
  有的學者還認為,從計劃經濟體制到市場經濟體制的過渡是一條坎坷之路。目前我國經濟中出現了許多問題,但這些問題的出現不能歸因于市場經濟體制,而應從其他非市場因素那里找原因。
  有的學者指出,在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中,要防止一種超現實的傾向。改革不能太急了。比如統購統銷制度,我國前一段時間取消了,但現在在有些地方又恢復了,這是為什么呢?取消統購統銷有個前提,那就是要有足夠的有效供給,有效供給不足就不應取消。因此,改革要一步一步走,不要企圖一步登天。
  四、關于產權理論與科斯定理
  有的學者認為,科斯定理不適于中國的改革。科斯定理本來是針對外部性問題的,其含義是,在交易成本為零的情況下,不論產權歸誰,都不影響經濟運行的效率。因而,在交易成本為零的前提下,只要產權明確化,市場機制便能自動實現資源配置的最優狀態,因而就無需政府的介入。他們認為,科斯定理在西方學術界都是有爭議的,它有以下缺陷:1.假設條件太苛刻。科斯定理假定,交易成本為零,這實際上是不可能的。2.即使交易成本為零,還有策略性行為的存在和影響,這也使科斯定理所設想的理想狀態難以實現。3.科斯定理忽視了產權分配的效應問題。比如,把產權交給資本家還是工人,其效果是大不相同,弄不好甚至會引起社會動亂。
  與會的一些學者認為,科斯定理不能搬用到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中,原因如下:1.科斯定理在西方都是有爭議的,把在西方都有爭議的東西直接接受和搬用到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中,這樣做很不嚴肅。2.科斯定理的前提是私有制,它必然排斥公有制。3.科斯定理講的是外部性問題,而非企業本身的產權問題,科斯定理講的問題與我國產權改革的問題不一樣。
  還有的學者認為,產權理論和科斯定理非常有啟發性,可以為我們所用。
  五、關于效率與公平
  有的學者指出,在西方經濟學界,由于各人確立的公平的標準不同,對公平內涵的理解也有不同。一種以收入多少為標準,便認為公平在于收入均等化。這種觀點雖不要求人人收入完全均等,但認為若收入差別過大就破壞了公平。另一種觀點以參與市場競爭的機會為標準,便認為公平在于機會均等,即人人都有平等的權利或機會參與市場自由競爭。
  但有的學者認為,機會均等本身就不均等,不公平,或者說以表面的平等掩蓋了事實上的不平等。因為各經濟人在參與市場競爭之前所具有的條件、個人的機遇不等,從而各人參與市場自由競爭的機會實際上就不可能平等。
  有的學者指出,鑒于對公平有以上兩種不同的理解,因而對其與效率的關系的看法也有很大差別。第一,收入均等化的公平論者認為,效率與公平存在互替關系,效率的提高必然要以犧牲公平為代價,最終結果是,愈公平,愈無效率;愈有效率,愈不公平。在市場機制配置資源的情況下,雖然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收入分配上的差別懸殊,但這種差別懸殊卻是不合理、不公平的。因為它違反了社會道德的要求,也會妨礙社會的穩定,因而是人類社會所不能接受的。因此,他們主張通過國家的再分配政策來糾正收入分配不公的現象。第二,機會均等的公平論者認為,效率與公平是統一的。因為人人在參與市場競爭的機會愈是均等,愈能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從而愈能使社會資源獲得有效配置,提高效率,因而,效率與公平是完全統一的,不存在任何矛盾的問題。既然公平的標準在于機會均等,因而收入分配不均或差別懸殊,也就不是什么不公平的事情。
             (作者單位:北京大學經濟學院)
                   (責任編輯:曉達)
  
  
  
經濟學動態6京23~26F11理論經濟學蘇劍19951995 作者:經濟學動態6京23~26F11理論經濟學蘇劍19951995

網載 2013-09-10 21:25:48

[新一篇]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地位  ——三個版本小學語文教材的比較研究

[舊一篇] 中華家庭教育的傳統與經驗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