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渤海地區區域經濟開發的現狀與展望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包括遼寧、河北、山東、山西4省,北京、天津2直轄市及渤海海域所形成的環渤海地區,是中國經濟發展與對外開放總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繼南部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對外開放與經濟發展之后,最具發展潛力與最需快速發展的沿海地帶的重要區域。80年代珠江三角洲的對外開放,帶動了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的經濟發展;90年代初以浦東開發開放為標志的長江三角洲及其沿長江干流地區的對外開發開放,帶動了中部沿江地帶的經濟發展。隨著全國經濟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與發展,90年代后期及下世紀初,環渤海地區勢必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新的熱點區,在地域上與長江三角洲地區、珠江三角洲地區共同構成中國沿海開放地帶的三大核心區,成為全國第三個也是規模最大的一個開發開放的重點地區。在這一區域內,以沈陽─大連為中心的遼中南地區、以京津為中心的首都經濟圈地區、以濟南─青島為中心的山東半島地區,三者所構成的經濟區域,位于輻射中國東北、西北和華北地區,面向東北亞、貫通歐洲及太平洋地區的重要結合部,并擁有中國北方最大的工業密集區,全國最大的科技密集區,其經濟技術發展水平比整個環渤海地區明顯高出一個層次,是帶動整個地區經濟發展的“龍頭”,有條件發展成為環渤海地區的經濟核心區。
  一、環渤海地區區域經濟開發的現狀
  1.區域經濟開發及其成效
  (1)對外開放與經濟發展的區位條件優越,交通通信基礎設施建設良好。
  以沈陽—大連、北京—天津、濟南—青島為中心組成的經濟發展軸線所構成的經濟區域,位于中國北部沿海的黃金海岸,地處經濟發達的遼東半島、京津唐地區和膠東半島,通過沿海岸線的大連、天津、青島等各大港口,對外與世界16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經濟貿易聯系;通過縱橫密布的陸上交通網絡,對內以東北、西北、華北和華東部分地區為廣闊腹地,把“三北”(東北、西北和華北)地區與華東部分地區的經濟緊密地聯系起來,成為中國北方內陸“三北”地區的重要結合部。該區域是東北、華北各省和西北部分省區進入太平洋,走向世界最便捷的海上門戶,也是我國參與東北亞經濟技術合作與交流,發展包括日、韓、俄在內的東北亞跨國區域合作與產業分工的最佳地區和投資環境良好的國際協作區,是中國北部開展國際競爭的主要基地,在中國全方位對外開放和區域經濟發展戰略中具有促進全國經濟由東向西擴散、由南向北推移的紐帶作用。
  該區域交通通信基礎設施建設良好,是中國交通運輸與郵電通信業最為發達的地區、中國重要的交通通信樞紐地帶,也是溝通歐洲和亞太地區的交通中心。這里擁有我國南北運輸主干道和關內外運輸主干道,鐵路運輸量占全國的30%,其中晉、陜、內蒙古煤炭基地80%的煤炭出口及外運經過本區轉運;海港運輸量占全國的40%,其中發送量占全國的60%,通過港口出口的外貿總量占全國的78%;公路運輸有北京、天津、沈陽、石家莊、濟南、大連和青島等7個全國最大的運輸樞紐。北京是中國最大的交通樞紐和通訊樞紐,以北京為中心的陸空交通和通信干線連接世界各地,已基本形成綜合運輸網和通信網。天津是國際性港口城市,港口已擁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的第四代集裝箱碼頭,有起步較早的保稅區,有以貨運為主、客貨兼容的國際航空港,有聯結北京的京津塘高速公路,初步形成了聯結海內外的以港口為中心,海、陸、空一體的交通體系。大連作為國際性港口城市,已初步建成以港口為中心,海、陸、空為一體的大交通體系。秦皇島港目前年實際輸煤已達6200萬噸,在本地區經濟的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2)經濟基礎和科技實力雄厚,具有進一步加快發展的基礎和后勁。
  該區域國有大中型企業相對集中,基礎工業實力雄厚,石油、煤炭、煤化工、冶金、石油化工、海洋化工、機械電子、建材和紡織業都很發達,是全國重要的重工業基地之一,也是中國北方最大的產業密集區,已形成相當的經濟規模和具備良好的產業發展基礎。北京不僅是全國政治、文化和國際交往中心,而且經濟技術發達,產業基礎雄厚、門類較多、配套能力強,高新技術產業有一定的發展,且商業服務業發達,集中了全國幾乎各大銀行的總行、中國各大信托投資公司、保險公司和外國銀行辦事機構,是全國最重要的經濟和金融中心之一,經濟發展水平僅次于上海。天津是中國北方重要的、綜合性的港口城市和經濟中心,加工工業門類齊全,高新技術和高附加值產品發展迅速。沈陽和大連是遼中南重工業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良好的港口條件,工業基礎雄厚,已形成了以大型成套裝備、機車車輛、大型船舶、精密加工機械等重型加工工業及塑料制品、紡織、食品等輕型加工工業為特色的產業結構,是我國北方和環渤海地區加工工業集中密度較高的城市。濟南是全國重型汽車、通用機床、鍛壓設備、精細化工、高檔紙和特種紙的重要生產基地,是山東省重要的工業基地和旅游熱點城市。青島是我國五大對外貿易口岸之一,現已形成以輕工、紡織為主體,橡膠、化工、電子、食品、機械、建材等多門類組成的有一定技術基礎的產業體系,是山東最大的經濟中心和工業、旅游、金融、信息、海洋科研、外貿出口基地。
  該區域綜合科技實力全國第一,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潛力極大,京津地區是全國知識最密集的區域,人才優勢明顯,能夠提供經濟發展所需的各類高級人才和各類專門人才;各城市均擁有實力雄厚的高新技術開發區。
  (3)對外開放起步早,已形成不同層次的沿海開放地帶。
  1984年以來,國家批準大連、天津、秦皇島、煙臺、青島為沿海對外開放城市,之后又相繼批準遼東半島(沈山、沈丹線以南)、山東半島為對外開放地區,相應在各沿海開放城市內建立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高新技術產業區,并在大連、天津、青島興辦保稅區,初步形成了以沿海開放城市為主體、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高新產業開發區為區域經濟新的增長點,沿海開放地帶為依托的環渤海地區對外開放格局,區域發展外向型經濟已具有一定的基礎和經驗。
  2. 區域經濟開發中的主要問題
  (1)水資源、能源緊缺是區域經濟發展中的最大制約因素。首要的制約因素是水資源緊缺,目前估計缺水量達100億立方米以上。按現在的規劃要求,2000年缺水可能達到300—4000億立方米。環渤海地區在鋼鐵、電石、鐵合金、有色冶煉等方面的高耗能生產持續大幅度增加,導致能源供應緊張,僅遼冀魯三省就有15─20%的工業生產能力閑置。
  (2)國有大中型企業產業結構轉換艱難,企業活力不足。該區域國有大中型企業集中,長期承担供應全國大宗能源及原材料的任務,主要的原料和市場都在國內,技術層次較低,設備嚴重老化,為適應區域產業結構轉換和企業技術更新換代、增加企業活力帶來了困難。
  (3)城市產業分工不明確,第三產業發展不充分,影響了中心城市功能的發揮。受多種因素的制約,京津城市主導產業均集中于機械、化工、冶金、食品、紡織等,產業結構趨同化明顯,分工不明確,不利于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各城市的第三產業發展遠不能適應城市和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同時也影響了中心城市職能的發揮。
  二、環渤海地區區域經濟開發的展望
  1.區域經濟開發的指導原則和任務
  (1)著眼于中國北方、全國和東北亞地區,建立開放型的經濟結構。歷史上這一區域的各城市之間,各地區之間就有著密切的經濟聯系與經濟協作關系,并同東北亞經濟圈直接相聯,航運便捷,文化背景相近,經濟上的互補性很強,有著極其優越的區域合作的環境與條件。近年來以日本、韓國的技術為資金,朝鮮、俄羅斯的豐富資源和勞動力為基礎的東北亞經濟圈正在形成。面對新的發展契機,各城市必須沖破條塊分割、劃地為牢的舊體制,置身于大區域之中,聯結環渤海地區、聯結北方地區,在競爭中合作,在聯合中求發展,發揮整體優勢,把城市自身的發展與環渤海地區,北方地區乃至全國經濟的整體發展聯系起來,為各城市的經濟發展開辟更加廣闊的空間。
  (2)面向現代化、國際化、21世紀,高起點地調整產業結構,形成新的一批對國內外有強大輻射力的產業群體,構建中國北部的最大經濟中心。該區域是我國最著名的老工業基地之一,基礎工業實力較為雄厚,但產業結構向高層次轉換的難度大,進展緩慢。因此,其產業調整與產業轉換要適應對外開放、提高中心城市綜合功能的需要,積極開拓現代化的新領域,逐步用先進技術、先進裝備改造傳統產業,提高技術含量高、經濟效益高和出口創匯高的產業所占比重,重點加強以機電一體化為代表的基礎性裝備工業的發展,逐步形成高新技術為支柱、重化工業為主導的產業結構,實現地區經濟發展的現代化。在全球經濟外向化的大環境中,要實行全方位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同國際市場之間商品和生產要素雙向交流的規模,通過出口產品結構和層次的轉變,結合進口替代,提高經濟的外向度。這一區域的經濟開發正處于歷史性的轉折時期,在更高的經濟基點上重新構筑邁向21世紀的發展戰略,對于整個環渤海地區的發展,對于全國經濟的發展都將具有重要意義,對于東北亞的經濟發展也將發生重要的影響。
  (3)形成以京津經濟圈為中心,以北翼沈陽—大連為中心的遼中南地區和南翼濟南—青島為中心的山東半島地區為依托,分工合理,協調發展,帶動環渤海地區經濟發展的經濟核心區,促進中國北方地區的對外開放與經濟發展。該區域是中國綜合科技實力最強的地區,中國最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生產基地,也是全國資源開發程度比較高、外向型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在全國改革開放的總體格局中,發揮這一地帶的綜合優勢,聯合起來加快地區經濟發展,使之成為環渤海地區各類市場完善、凝聚力強、輻射力大的重要經濟核心區,中國北部的最大經濟中心和重要的進出口門戶,成為我國重要的技術交流信息中心和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的基地,將有助于發揮和發展中國科技實力,推進全國重化工業現代化,進一步促進“三北”地區和華東地區經濟的騰飛。
  2. 重點開發區域及其前景
  京津兩大中心城市具有極強的凝聚力和覆蓋面遠及華北、西北和東北地區的廣闊經濟腹地,歷史上與“三北”地區就有著密切的商業貿易聯系,是中國北方地區的重要經濟交往商埠和經濟中心。全國經濟、尤其是北方地區經濟的加速發展,客觀上要求京津兩大城市繼續快速提高經濟水平和經濟實力。隨著區域經濟開發開放的深入,沈陽、大連、北京、天津、濟南、青島等城市的經濟地位、經濟規模、經濟效益日益提高,與國際經濟的聯系將日益增強,成為新的區域經濟增長點。區域重點開放地帶的建設,將有助于進一步增強地區經濟實力,形成、發展與完善環渤海地區的經濟核心區。
  (1)京津首都經濟圈
  京津兩個特大城市要依托其優越的經濟科技發展水平,發揮經濟中心的作用。一方面,沿京津塘高速公路的高科技發展軸建設技術密集型產業為主的外向型高新技術產業帶,通過京津塘高速公路高新技術產業帶的建成,把京津兩大直轄市的優勢連接起來,增強京津城市間的相互聯系與職能互補,明確城市的產業分工,優化產業結構,使兩大直轄經濟中心城市形成互補的城市經濟結構,突出北京作為首都的功能,天津更多地發揮經濟中心的功能,形成一個綜合性的高新技術開發地帶。另一方面,加強京津對環渤海地區的凝聚與輻射作用,通過進一步改善環渤海地區間和城市間的交通通訊條件,調整京津城市產業結構,實施產業轉換,擴散技術、資金、信息等經濟發展要素,建立強大的區域產業帶,增強沈陽、大連、濟南、青島等中心城市的經濟實力,縮小城市間經濟技術發展水平上的差距,提高地區城市化水平,促進城市網絡和城市群體層次的進一步完善,在地域上形成整體經濟實力相近的城市群體,組成中國北方沿海地帶經濟實力雄厚、發達的超大城市群體。
  北京在充分發揮首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國際國內交往中心的基礎上,利用區域內重化工產業比較發達,加工工業具有一定基礎的優勢改造優化冶金、化工工業,發展深精加工產品;以國際市場為導向,建立以汽車、電子、建材為支柱、機電、精細化工、輕紡為主體的產業結構;發展以廣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軟件、機電一體化裝備、微電子、生物藥品、液晶顯示、新材料等行業為主體的高新技術產業,使之成為全國科技和高新技術產業化的“龍頭”;建成全國最大的商貿中心之一、全國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和國際一流的信息中心。同時重點開發建設好北京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和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
  天津要充分利用對外貿易口岸和外貿基地的條件,發展外向型第三產業;提高電子、機械、化學和紡織工業水平,發展輕型轎車和面包車,開拓知識技術密集型的新興產業。重點建設好“三區、三帶”,即經濟技術開發區、保稅區、新技術產業園區和濱海地帶、海河下游帶、高速公路沿線地帶。
  (2)以沈陽—大連為中心的遼中南地區
  遼中南地區要通過技術改造和配套建設,建成以冶金、機械、石油化工、建材為主導產業、高技術含量大的全國最大的工業基地。同時,充分利用沿海港口的有利條件發展外向型經濟。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引導外商投資企業向沈大高速公路沿線地區發展。加快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區和保稅區的建設進程,逐步形成既有大連、營口等沿海開放先導區,又有沈陽及其他開放地區密切配合的、具有不同開放程度的不同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
  沈陽和大連要充分發揮港口與技術優勢,大力開發高科技產品,發展深加工和精細加工產品,其中要以大型成套裝備為主,迅速發展微電子技術、精細化工、機電儀一體化、節能型精密機械及市場緊缺的高檔耐用消費品。大連還要努力發展對外貿易、旅游業和海洋資源開發產業,以及信息服務、金融等第三產業,建成中國北方的國際貿易口岸,以機械、電子、輕紡為主體的工業、港口、旅游城市。重點建設好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大連保稅區、大連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和大連金石灘國家旅游度假區。
  (3)以濟南—青島為中心的山東半島地區
  山東半島要充分發揮自然資源豐富,社會經濟條件較好的優勢,以開發石油和海洋資源為重點,用現代高技術裝備產業結構,積極發展石油化工、機械電子、輕工紡織、食品水產等產業,同時積極發展創匯農業、旅游等相關產業,建成全國重要的石油和海洋開發基地、石油化工基地以及外向型產業為特色的經濟區域。要以半島經濟開放區為依托,沿青島、煙臺、威海環海公路和膠濟鐵路、津浦鐵路和濟青公路兩側拓展布局,北依東營、濱州,南依日照,興辦外商投資工業開發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
  濟南要發揮省會城市的綜合功能作用,以開發促開放,大力發展機電、輕紡、化工、食品四個支柱產業,積極發展科技、信息、咨詢、金融、商貿等第三產業,增強經濟實力,同時建設好濟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外向型工業加工區。青島要逐步建成機械電子、紡織服裝、飲料食品、橡膠化工基地,以青島開發區為中心發展海洋工程、新興材料等高科技產業;同時重點開發建設青島高科技工業園、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青島保稅區和青島國家旅游度假區。
  作者單位:國家計委國土規劃研究所。
  字庫未存字注釋:
  @①原字目加僚右
  
  
  
環渤海經濟liào@①望津11~15K91中國地理徐國弟/楊潔19951995 作者:環渤海經濟liào@①望津11~15K91中國地理徐國弟/楊潔19951995

網載 2013-09-10 21:30:44

[新一篇] 環境史與經濟史研究筆談

[舊一篇] 環渤海地區經濟一體化問題的戰略思考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