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經濟過程的復雜多樣性和主體性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世界是過程的集合體,過程具有復雜和多樣的基本屬性,這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社會經濟過程是過程的集合體即世界的內在組成部分之一,也具有復雜性和多樣性的基本屬性。運用馬克思主義關于過程的基本觀點,科學地分析社會經濟結構,正確對待和處理經濟過程中客觀存在的多種經濟形式并存及其相互關系,對于正確地指導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與建設的實踐具有重大的意義。
      一、過程的復雜性、多樣性和主體性
  過程的復雜性和多樣性是過程的本質屬性,這是由事物的運動發展所決定的。過程是事物運動的存在形式,沒有過程就沒有事物發生、發展和滅亡,就沒有事物本身,新事物無從產生,舊事物無從滅亡。事物的運動發展呈現出量變和質變兩種狀態。馬克思說:“一切發展,不管其內容如何,都可以看做一系列不同的發展階段,它們以一個否定另一個的方式彼此聯系著。……任何領域的發展不可能不否定自己從前的存在形式”。(《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169頁)根據馬克思的這段話,我們在理解:“世界是過程的集合體”這句話時,絕不能把過程的集合體看成是一個個孤立過程的相加。實際上過程的否定中包含肯定的因素,否定是“揚棄”,事物的運動發展或者過程必然呈現舊質的衰變,新質的生長,量變引起質變,質變又引起新的量變。這樣循環往復,新舊交替,又斗爭又統一,構成事物運動發展的復雜多樣和曲折的過程。
  過程的復雜性和多樣性,是過程內部諸矛盾或矛盾的諸方面,既對立又統一,互相作用的結果。過程是事物運動存在的形式,而運動本身就是矛盾。沒有矛盾就沒有事物,就沒有過程,就沒有“集合體”本身。同一事物的運動發展,表現為不同的發展階段,這是由同一過程中不同發展階段矛盾的特殊性決定的,過程表現為不同的發展階段本身就是其復雜性和多樣性的表現。同一事物在其發展過程中包含許多矛盾,這些矛盾及其矛盾著的側面,各有特點,又統一又斗爭,也使過程具有復雜性和多樣性的特點。
  事物的發展,事物的矛盾性構成過程,構成過程的復雜性和多樣性。一句話,過程的復雜性和多樣性是由事物矛盾的復雜性和多樣性決定的。同一過程既有多種矛盾的并存,又有矛盾的諸方面;它們既是相互聯系的不同方面,又表現為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的兩個基本方面。過程中的多種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兩個方面,其發展是不平衡的,地位和作用也是不相同的。過程中的多種矛盾區分為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兩個方面;同一矛盾的諸方面也可區分為主要矛盾方面和非主要矛盾方面。過程中矛盾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并不意味著可以把過程中的所有矛盾等量齊觀,可以把矛盾的各個方面平均看待。過程中復雜的矛盾體系或結構中都有起主導和決定作用的主要矛盾,任何矛盾也都有起主導和決定作用的主要方面。過程的本質是由過程中處于支配地位,起決定作用的主要矛盾或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一定的過程所以是該過程而不是其它過程,也是由貫穿于該過程始終的主要矛盾或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決定的。一定的過程中主要矛盾沒有解決,過程就不會結束;主要矛盾解決了,此一過程就被它一過程所代替。因此,我們在承認過程的復雜性和多樣性的同時,決不能忽視過程的主體性,決不能忽視一定過程之所以存在是由該過程的主要矛盾或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決定這一特性,決不能把過程的諸矛盾或矛盾的諸方面等量齊觀,而是要在承認過程的復雜性和多樣性的前提下,抓住過程的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這樣,才能正確判斷過程的本質,事物運動發展的客觀規律,并按客觀規律辦事,促進事物的發展。
      二、經濟過程中的主體經濟與從屬經濟
  世界包括自然界和社會界,而社會界又劃分為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方面面,它們既相互聯系又自成體系,形成自己獨特的運動方式,有自己的發展過程。社會經濟過程同其它自然的、社會的過程一樣,也具有多樣性、復雜性和主體性的特征。馬克思和恩格斯在考察分析人類社會經濟形態的演變過程時,認為任何一種社會經濟形態都不可能是純粹的,不只存在單一的經濟形式,而是多種經濟形式并存;社會經濟關系區分為主體關系和同它相適應的從屬關系;社會經濟關系結構中不只存在單層次的經濟關系,而是多層次的經濟關系,一定社會中多種經濟關系并存,不是相互完全獨立,彼此毫不相干的,而是呈現出復雜的聯系,其中有一種居于支配地位起決定作用的主體經濟關系,它支配和影響從屬經濟關系,并決定該社會經濟形態的性質。馬克思恩格斯關于社會經濟過程多樣性、復雜性,以及把社會經濟關系區分為主體經濟關系與從屬經濟關系的思想,既是把辯證唯物主義關于過程的基本觀點運用于觀察分析社會經濟結構的光輝體現,又是對過程論的豐富和發展。
  社會經濟過程中存在復雜的、多樣的經濟形式和結構,是馬克思觀察、分析和研究社會經濟問題的一個基本前提。馬克思在《資本論》第1卷,第1版的序言中明確指出:“物理學家是在自然過程表現得最確定、最少受干擾的地方考察自然過程,或者,如有可能,是在保證過程以其純粹形態進行的條件下從事實驗的。”“分析經濟形式,既不能用顯微鏡,也不能用化學試劑。”這兩段話明確告訴我們:自然過程和社會經濟過程都不是表現為純粹形態;研究自然過程可以人為地使其保持純粹形態,研究社會經濟過程卻做不到這一點。馬克思在這篇序言中又說:“我要在本書研究的,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以及和它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交換關系。”這里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是指處于主體地位的資本和雇傭勞動的關系。“和它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交換關系”是指由資本主義這個主體關系所決定的一切從屬關系,如商業資本、生息資本、土地所有權、家庭勞動等等。也是在這篇序言中,馬克思還進一步指出:“在其他一切方面,我們也同西歐大陸所有其他國家一樣,不僅苦于資本主義生產的發展,而且苦于資本主義生產的不發展。除了現代的災難而外,壓迫著我們的還有許多遺留下來的災難,這些災難的產生,是由于古老的陳舊的生產方式以及伴隨著它們的過時的社會關系和政治關系還在茍延殘喘。”雖然當時英國資本主義發展比較普遍和典型,但也絕不能理解為完全純粹的資本主義。這就是說,資本主義社會的主體經濟關系和從屬經濟關系構成資本主義的社會經濟關系總體,它們同時存在于資本主義的社會經濟關系運動發展的統一整體之中。可見,馬克思在《資本論》這部政治經濟學巨著中,是把資本主義社會經濟當作一個多樣的,復雜的過程進行分析和研究的。
  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人類社會在共產主義社會實現前經歷了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這些社會經濟形態都不是純粹的,都是復雜多樣的經濟結構,并區分為主體經濟和從屬經濟。在奴隸社會,奴隸主的莊園經濟是居于主體地位的,同時存在著居于從屬地位的原始公社制的經濟殘片。封建社會里居于支配地位的則是以土地私有制為基礎的地主經濟,也存在原始公社制和奴隸制的經濟殘片。在資本主義社會里,馬克思明確指出,以資本和雇傭勞動的關系為基礎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是資本主義社會里占支配地位的經濟形式。土地私有權和地租,雖然在資本主義社會以前很早就存在,并且曾是封建社會里占支配地位的主體經濟形式,但它們在資本主義社會中,都從屬于資本主義經濟形式,其地位和作用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存在過的古老的生息資本,在資本主義社會也要依附于資本主義的生產條件。小生產的家庭勞動,在資本主義社會逐步被改造而轉化為資本與雇傭勞動的資本主義社會里的這些非主體經濟形式,都要適應于資本主義的生產條件而發生轉化,這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經常趨勢和發展規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1000頁)它們都依附于資本與雇傭勞動的關系,受資本主義社會主義經濟的影響和制約,因而不同程度地帶有資本主義的性質和因素。同樣的道理,雇傭勞動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里,也是處于從屬地位的。
  社會經濟過程的多樣性、復雜性和主體性,即社會經濟過程多種經濟形式并存,并區分為主體經濟形式和從屬經濟形式,是由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規律決定的。在一定社會形態中,當某種科學技術、勞動工具和勞動方式居于普遍的形式,這種與生產力水平相適應的經濟形式就成為主體經濟形式。但是,在任何情況下,生產力的發展和變革都不是齊頭并進的,而是呈不平衡狀態。雖然新的生產方法已發展成為普遍狀態,但舊的生產方法還會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存在,因而與這種生產力相適應的舊的經濟形式也就會同時保存下來,盡管它們會變樣。而隨著新的更先進的生產力的出現,與此相適應的新的經濟形式也就產生和發展起來。
      三、 經濟過程中主體經濟關系和從屬經濟關系的地位和作用
  社會經濟過程存在多種經濟形式,構成復雜的經濟結構。但是,一定的社會經濟過程中客觀存在的多種經濟形式,在經濟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不是等量齊觀的,絕不能把它們平均看待。
  首先,主體經濟決定社會經濟過程的性質。馬克思在分析社會經濟過程主體經濟與從屬經濟的關系時指出:“在一切社會形式中都有一種一定的生產支配著其他一切生產的地位和影響,因而它的關系也支配著其他一切關系的地位和影響。這是一種普照的光,其他一切色彩都隱沒其中,它使它們的特點變了樣”。[《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44頁]這種“普照的光”就是占支配地位的主體經濟。為了進一步說明主體經濟與處于被支配地位的從屬經濟的關系,馬克思舉出中世紀的例子。他說:“在從事定居耕作(這種定居已是一大進步),而且這種耕作象古代社會和封建社會處于支配地位的民族那里,連工業、工業的組織以及與工業相應的所有制形式都多少帶著土地所有制的性質。……在中世紀,甚至資本——不是指純粹的貨幣資本——作為傳統的手工工具等等,也具有這種土地所有制的性質”。[《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45頁]在資本主義社會,情況則相反,資本成了占支配地位的主體經濟形式,“那些早期形式的各種關系,在它里面常常只以十分萎縮的或者完全歪曲的形式出現”。[《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43頁]可見,無論是封建社會,還是資本主義社會,各種從屬經濟形式都受主體經濟這個普照的光的影響,主體經濟決定該社會經濟的性質。
  其次,主體經濟影響和改變從屬經濟,使從屬經濟具有某些主體經濟的性質或因素。主體經濟和從屬經濟并存于一定的社會經濟過程,主體經濟是社會經濟運動發展的主要矛盾,從屬經濟則居于次要矛盾地位。一定社會經濟中的從屬經濟往往是另一社會經濟中的主體經濟,當它們以萎縮的形式在一定的社會經濟中居于從屬地位時,并不是完全地、毫無改變地保留著原有的一切特性,它們要受主體經濟的影響,并打上某些主體經濟的烙印。馬克思在1857—1858年的經濟學手稿中,一方面詳細地研究了資本這個主體經濟形式,揭示了資本的生產和流通的規律。另一方面,馬克思又考察了資本這個主體經濟怎樣影響、改變各種從屬的經濟形式。在“資本作為資產階級社會占統治地位的關系”一節中,馬克思十分明確地指出了資本如何把以前的土地所有權的歷史形式改變成適合資本的一種形式。“資本一旦產生出來并發展下去,就將使所有生產服從自己”,“在以后的敘述中,可以看到,資本是怎樣消滅手工業勞動、勞動的小土地所有制等等,甚至也消滅了那種處于不與勞動相對立的形式上的資本本身,即小資本和介于舊生產方式(或在資本的基礎上更新的舊生產方式)同典型的名副其實的資本生產方式之間的、中間類型和混合類型”。這里,馬克思說資本消滅了舊的生產方式的各種關系,但并不是說它們在資本主義社會不存在。“資產階級社會借這些社會形式的殘片和因素建立起來,其中一部分是還未克服的遺物,繼續在這里存留著,一部分原來只是征兆的東西,發展到具有充分意義等等”。[《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43頁]
  第三,從屬經濟具有既適應和補充主體經濟,又排斥主體經濟的二重性。一定的社會經濟中存在的多種經濟形式,并區分為主體經濟和從屬經濟,這是由各種不同的經濟形式的根本屬性或本質特征所決定的。社會經濟過程主體經濟與從屬經濟的并存,它們的對立統一,它們的矛盾斗爭,成為推動社會經濟過程發展變化的重要因素。馬克思在《資本論》第1卷中, 論述機器大工業的發展使資本這個主體經濟關系取得了社會生產的支配地位的同時,也專門考察了資本對家庭勞動的改造。《資本論》第3卷詳細分析了商業資本、生息資本、 土地所有權對資本的從屬關系。馬克思在《資本論》中之所以要分析這些從屬經濟形式,一方面是因為這些從屬經濟形式被資本這個主體經濟形式所改造,直接構成資本主義復雜的生產關系的某個層次;另一方面家庭勞動、商業資本、生息資本、土地所有權等又會以它的史前形式,存在于資本主義社會的空隙中。馬克思說:“至于各種中間形式,在這里只要提一下就夠了。……這種剝削形式在一個社會內占統治地位,就排斥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不過另一方面,這種剝削形式又可以成為通向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過渡。例如中世紀末的情況就是這樣。最后,正如現代家庭勞動的例子所表明的,某些中間形式還會在大工業的基礎上在某些地方再現出來,雖然它的樣子完全改變了”。(《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 557頁)主體經濟和從屬經濟既相聯系又相互排斥和斗爭,共同構成統一的社會經濟過程。主體經濟決定并影響從屬經濟,而從屬經濟一方面被主體經濟改造適應和補充主體經濟,另一方面由于其本質特性決定它具有排斥主體經濟的一面。
理論與改革9成都49~51F11理論經濟學涂文濤19981998作者系西南財經大學教授 作者:理論與改革9成都49~51F11理論經濟學涂文濤19981998

網載 2013-09-10 21:31:49

[新一篇] 論經濟學的出發點

[舊一篇] 論聯合國發展觀念的更新與豐富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