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阿密會議后美洲經濟一體化的進展、問題與前景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早在1994年9月,美國前總統布什就向美洲國家倡議, 計劃在下個世紀初組建美洲自由貿易區。1994年12月上旬,在美國南部城市邁阿密舉行的美洲34個國家領導人首次會議上,布什總統正式向與會國家首腦提議,在加快美洲經濟一體化步伐的基礎上,準備在2005年正式建立美洲自由貿易區。在邁阿密會議上,與會34國領導人經過反復磋商,最后一致同意把提前組建美洲自由貿易區寫進大會決議。
  緊接著,1994年底墨西哥爆發了金融危機,美國忙于為墨西哥籌集資金,以渡過危機難關,其他美洲國家也無暇旁顧,提前組建美洲自由貿易區的計劃也只好一度擱置起來。危機過后,鑒于美國國內的一些大公司和工會組織對建立美洲自由貿易區極力反對,使美國政府難于決策,加之許多拉美國家特別是南方共同市場國家主張首先把注意力放到本地區的經濟一體化上來,以便最后用一個聲音同美國討價還價,這樣一來,原準備加快組建美洲自由貿易區的計劃自然就拖延了下來。
  在這種情況下,不少人都對美洲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表示担憂,近年來擬議中的美洲自由貿易區到底有沒有進展?遇到哪些阻力和問題?前景又是怎樣的?這些都是人們迫切需要了解和急于弄清的問題。
      一、美洲經濟一體化取得了重要進展
  如果從美國自身去觀察問題,也許美洲經濟一體化沒有取得任何進展,但是,若換一個角度仔細考察,1995年以后美洲經濟一體化的具體實踐,那末,美洲經濟一體化乃至擬議中的美洲自由貿易區還是獲得了比較大的進展,主要表現在:
    (一)北美自由貿易區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作為美洲自由貿易區重要組成部分的北美自由貿易區在其成立以來的5年期間,盡管說法不一,實際上還是獲取了相當重要的成就。
  人們還曾記得,當1994年1月1日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 )誕生時,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國的貿易額只有1500億美元,時隔4年, 即到1998年12月,北美三國的貿易額已迅速增至5200億美元,比1994年凈增2.46倍,據預計,到2003年,北美三國的貿易額將達到一萬億美元,即比現在增長近一倍。三國之間在私人投資方面,近年來也增長較快,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也促進了三個成員國私人直接投資的增加,以墨西哥為例,1994年美國和加拿大對墨西哥私人直接投資為80億美元,到1997年已上升到120億美元,短短3年間,美國和加拿大對墨西哥私人直接投資便增長了0.5倍。(注:墨西哥《至上報》,1999年1月21日。)
  與此同時,NAFTA還促進了墨西哥的生產率的提高, 由于引進了美國和加拿大的先進高技術,結果使得墨西哥1997年的工業勞動生產率比加入NAFTA前的1993年增長了一倍以上。還有, 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美國和加拿大失業率進一步下降。以美國為例,正如由前美國駐墨西哥大使詹姆斯·瓊斯和墨西哥企業家國際事務委員會主任亨利·戴維斯共同撰寫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5 周年》報告中所指出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在就業方面的影響是積極的,協定沒有造成美國的大量職位落入墨西哥之手,美國的失業率從1994年起持續下降,達到28年來的最低水平。”(注:美《拉美貿易》雙月刊,1999年1 月至2月第1期。)
  總起來看,北美自由貿易區誕生5年來,盡管存在種種不足, 然而其取得的成績還是應予積極肯定的。
    (二)智利分別與加墨兩國簽署貿易協議并加入南方共同市場。
  按照原來的設想,在1994年初北美自由貿易協議達成后,智利將成為NAFTA在拉美的第一個候補成員,該國定于1995年5月加入北美自由貿易區。這是因為,智利在拉美是第一個對外開放的國家,與美國的經貿關系十分密切,而且,該國還是拉美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讓智利加入NAFTA,可以在拉美起到較好的帶動作用。但是, 由于美國國內大公司和農場主的拼命阻攔以及美國政府態度曖昧,以至于延誤了智利加入NAFTA的大好時機。雖然如此, 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另外兩個成員加拿大和墨西哥卻在1995年8月前分別同智利達成了自由貿易協定, 但由于美國尚未與智利簽署自由貿易協議,結果智利沒有成為NAFTA正式成員。
  智利加入NAFTA的設想落空后, 該國不得不轉向同南方共同市場加強經貿合作。早先,智利曾是安第斯共同體的成員,后來智利退出了該共同體,主動與墨西哥進行接觸, 試圖通過墨西哥成為NAFTA的成員,在美國事實上拒絕了智利的申請后,南方共同市場成員國向智利伸出了歡迎之手,希望智利加入南方共同市場,經過多次磋商,于1996年6 月底,智利成了南方共同市場的一名成員。
  簡言之,加拿大與墨西哥先后同智利締結自由貿易協議及智利成為南方共同市場成員,是美洲經濟一體化取得進展的一個重要側面。
    (三)南方共同市場的不斷壯大及南美經濟一體化的蓬勃發展。
  1991年3月亞松森條約的簽署,意味著南椎體市場, 即后來的南方共同市場之正式組成,南方共同市場名為共同市場,其實開始只以自由貿易區的形式出現,按照原來的商定,到1994年底,取消該組織內四個成員國的關稅和非關稅,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自由貿易區。1995年以來,尤其是吸收智利加入了該組織之后,結果促使南方共同市場的實力進一步上升,在此基礎上,南方共同市場在內部基本消除了關稅與非關稅壁壘,對外統一建立起共同關稅,因此,該組織目前實際上進入了關稅同盟階段,正朝著經濟一體化的第三個階段——共同市場方向邁進。
  南方共同市場在自身不斷壯大的同時,該組織還通過各種途徑,在1996~1997年首先與墨西哥和玻利維亞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接著,又同安第斯共同體簽署了自由貿易框架協議;又同中美洲共同市場達成了貿易協定。這樣一來,就逐步形成了中南美洲自由貿易區域大合作的局面,進而為2000年左右建立整個拉美自由貿易區打下堅實基礎。
  總的來看,南方共同市場自身的壯大以及拉美自由貿易聯盟的初步形成,成為美洲經濟一體化取得顯著進展的重要環節。
    (四)經過努力,一體化談判納入正式時間表。
  1995年以后,美洲國家曾舉行了一系列貿易部長會議,就建立美洲自由貿易區事宜進行具體磋商,例如,在1996年3月21 日哥倫比亞卡塔納赫美洲第二屆貿易部長會議上取得了一些積極成果,主要體現在:
  第一,與會者重申,美洲國家將在2005年之前完成有關建立美洲自由貿易區而舉行的談判,并表示,將努力使談判在2005年前取得具體成果。
  第二,為了進一步深化籌建美洲自由貿易區工作,會議決定就知識產權、服務業、競爭政策和購買公共產業四項專題成立4 個新的工作小組。
  第三,在與會拉美和加勒比國家代表的堅持下,會議在通過的聯合聲明中強調,考慮到美洲國家的經濟發展存在的差距,會議認為,有必要向經濟弱國提供援助,以使這些國家全面參與籌建自由貿易區的過程。
  自此之后,又舉行了多次會議,其中以1998年4 月在智利首都圣地亞哥召開的第二次美洲國家首腦會議最為突出,經過與會國家的共同努力,最后一致達成了以下協議:
  (1)根據預先進行的會議,首腦們一致商定,在2005 年以前結束各專門小組談判和其他談判議程,到2005年,美洲自由貿易區將正式啟動。
  (2)各專門小組談判和其他有關談判準時于1998年6月底開始,談判終止時間為2004年12月底,2005年1月1日美洲國家達成自由貿易協議,組成西半球自由貿易區。
  (3)由34國專家組成12個委員會,每個委員會設主席一名, 并就下述12個問題進行專門討論,它們是:第一,市場準入問題;第二,海關方式和原產地原則;第三,關于投資問題;第四,貿易方面的條例和技術障礙;第五,衛生和植物檢疫措施;第六,補貼、反傾銷和賠償權利;第七,小國經濟問題;第八,公共企業的購買;第九,知識產權問題;第十,關于服務業問題;第十一,競爭政策問題;第十二,調解爭議問題。
  (4)除設立12個談判工作小組外, 鑒于今后美洲各國經濟貿易往來的增多以及可能會遇到自由貿易談判難以解決的爭端等問題,因此會議還決定,立即著手建立美洲自由貿易區常設秘書處,這是此次大會取得的另一項重要成果。設立大會常務秘書處的目的,是負責收集有關12個談判工作小組進行談判的具體情況,并解決可能遇到的其他貿易爭端等事宜。(注:美《紐約時報》,1998年4月16日。)
      二、遇到的難題與障礙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發展從來就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會遇到各種障礙和種種問題,擬議中的美洲自由貿易區的籌建也是這樣。事實上,在美洲經濟一體化的前進過程中,來自各個國家之間的分歧不可能一下子都能解決,而且,各種各樣的難題和問題紛紛擺在了美洲國家面前。綜觀美洲經濟一體化的發展進程,大體有以下問題和難題。
    (一)“快速處理權”問題
  美國法律規定,總統和其他國家和地區談判自由貿易協議,必須由美國國會授予“快速處理權”,這樣一來,總統就可以憑借國會授予的這項法律權利,同其他國家進行自由貿易談判并達成雙邊自由貿易協議,總統把自由貿易協議提交美國國會,國會只有贊成和否決的權利,卻不可隨便取消,在大多數情況下,國會對總統提交的自由貿易協定都予以批準,很少進行否決。1989年初美國和加拿大雙邊自由貿易協議的達成,都是預先由美國國會授予總統“快速處理權”,美國總統以此與加拿大總理進行具體談判,最終于1989年1月1日正式組建了美國和加拿大自由貿易區。
  美國要想同美洲其他國家進行自由貿易談判,也必須事先爭得美國國會同意并由國會授予“快速處理權”,總統拿到這個上方寶劍后,方可與美洲國家進行自由貿易談判,但是,與歷次自由貿易談判所不同的是,由于美國國會中共和黨人的從中作梗,加之美國國內反對同拉美國家進行自由貿易談判的呼聲日益強烈,在這種情況下,這次國會一反常態,決定不授予此項權利,1997年11月,美國國會經過激烈辯論,最后決定先不授予“快速處理權”。這一決定極大地削弱了克林頓總統推動自由貿易的力量,并使得拉美國家在以后同美國進行貿易談判時顧慮重重。美國報刊在評論克林頓總統此次參加圣地亞哥美洲國家第二次首腦會議時認為,“鑒于總統沒有獲得‘快速處理權’而兩手空空參加了會議,結果使得這次會議被迫籠罩著一片懷疑氣氛。”(注:美《華盛頓郵報》,1998年4月13日。)
  如上所述,“快速處理權”是美國總統與其他國家進行貿易談判的關鍵所在,是美國國會授予總統的一項法律權限,有這項權利與沒有此項權利大不一樣,若國會及時給予美國總統快速處理權,那末,美國就在這次貿易談判中占據了主動權;若沒有這項法律權限,美國在自由貿易談判中自然就缺少一件制勝的法寶。這樣一來,就給美國帶來眾多不便,實際上給以巴西為主的南方市場國家增加了一塊討價還價的籌碼。所以,“快速處理權”問題不僅困擾著美國,也使美洲貿易談判處于陰影籠罩之中。
    (二)美國內反對建立美洲自由貿易區的呼聲甚高
  除“快速處理權”問題,美洲經濟一體化遇到的另一個問題,是美國國內幾乎很少支持目前正在進行的美洲自由貿易談判,不僅大公司和大農場主對建立美洲自由貿易區不感興趣,甚至美國經濟政治界也對克林頓的自由貿易計劃持異議,除大公司和大農場主外,現就美國經濟政治理論界的一些看法進行歸納,主要是:
  其一,建立美洲自由貿易區對美國來說沒有什么價值。這是因為,在他們看來,自從二次大戰后,關稅與貿易總協定,也就是GATT,不僅是美國親手建立起來的,事實上,美國從GATT中得到的經濟實惠遠遠大于美國從其他貿易協議中獲得的好處,因此,美國應把GATT置于優先位置,并繼續致力于這個體系,而同拉美國家建立貿易伙伴關系,則是對GATT的威脅,不符合美國的利益。
  其二,如果說墨西哥是美國的天然貿易伙伴倒有情可原。因為墨西哥畢竟與美國邊界相連,兩國關系從歷史上就十分密切,同墨西哥相比,美國同拉美國家,尤其是與南美洲國家的商品出口有限,況且,中美洲有很多窮國,經濟非常落后,同這些國家建立貿易關系,對美國根本沒有任何好處。
  其三,拉美國家中除了墨西哥外,美國并不居于主導地位,它是歐洲的勢力范圍,所以如此,主要在于,一方面,美國與拉美國家的貿易投資近年來增長得比較緩慢;另一方面,從歷史上看,歐洲一些國家如西班牙,歷來把南美洲看做它的領地,因而與這些國家的經濟貿易關系特別密切。還有,近年來,歐盟為了擴大出口,主動同拉美國家特別是南美洲國家搞好經貿關系,并試圖把這個地區納入歐盟主導的勢力范圍。
  有鑒于此,美國經濟政治理論界認為,克林頓政府組建美洲自由貿易區的計劃“弊大于利,是不合時宜的”。(注:美《外交》雜志,1998年5~6月第1期。)
    (三)拉美國家與美國矛盾的加劇
  在1994年12月上旬邁阿密會議前,拉美國家十分迫切要求加入北美自由貿易區,當時,除了智利之外,阿根廷也是首選的NAFTA 候補成員。此外,中美洲共同體,安第斯集團甚至南方共同市場國家,都與美國簽署了自由貿易框架協議,或者以國家的名義,或者以集團的名義加入北美自由貿易區。縱然在邁阿密會議上,當美國提出加快美洲經濟一體化步伐,提早建立美洲自由貿易區計劃時,也博得了全體與會國家的一致贊同,然而,1994年底墨西哥爆發金融危機,加之美國當時沒有把握住這一有利時機,才最終促使后來美國同拉美國家在組建美洲自由貿易區問題上分歧逐步加深。所以,造成今天美拉矛盾加劇的根源在于美國,在籌建美洲自由貿易區問題上,拉美國家與美國之間的分歧主要體現在下述一些方面:
  1.在美洲自由貿易區組建的時間表方面,美國堅持認為,美洲自由貿易區的組建應該采取速戰速決的方針,即立即進行談判,統一削減關稅與非關稅,爭取在2005年前正式組建美洲自由貿易區;拉美國家則主張,由于拉美國家普遍存在一些薄弱產業,需要一段時間把本國產業發展上去,同時也因為,北方發達國家與南方發展中國家經濟差距較大,需要縮小差距,因此理應根據實際情況采取逐步推進的戰略,以便扎扎實實地促進美洲自由貿易區的發展進程。
  2.美國主張以北美自由貿易協議成員國為核心建立美洲自由貿易區,按照一定標準,促使拉美國家逐個同NAFTA 成員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在此基礎上,最終建立美洲自由貿易區。拉美國家尤其是南方共同市場國家則強調,已經存在的次區域集團和小區域組織應該保持各自的獨立性,采用集團對集團的方式,最后組建美洲自由貿易區。
  3.美國和加拿大主張,應當盡快降低各國工業和技術產品關稅,經濟實力薄弱的一些拉美國家,尤其是南方共同市場國家認為,應該先削減農產品關稅,然后再談判削減工業和技術產品關稅問題。
  4.美國認為,拉美國家應該開放本國的農產品市場,以便讓美國長期占領拉美國家農產品市場。拉美國家則主張,美國光讓人家開放本國市場,而自己的農產品市場卻不向別人開放,對于美國的霸道行徑,拉美國家有理由加以反對。
  總之,鑒于美國和拉美國家在一系列問題上存在著分歧,若這些分歧得不到解決,那末不僅會影響美拉經貿關系,還將阻礙美洲自由貿易區的談判進程。
    (四)南方共同市場內部各種分歧短期內難以消除。
  去年8月巴西發生貨幣貶值進而爆發金融危機之后, 不僅給巴西經濟帶來嚴重沖擊,還促使南方共同市場內部分歧逐步加深。首先是該集團內部經濟實力相差懸殊,巴西經濟實力最為強大,而巴拉圭和烏拉圭的經濟實力與巴西比較相差甚遠,這種經濟實力的巨大差距,使得其他兩個小伙伴在這次巴西金融危機中蒙受了重大經濟損失;其次,巴西為擴大對共同市場內部其他成員出口,采取貨幣貶值的辦法,引起其他成員尤其是阿根廷的嚴重不滿;再次,盡管該共同市場初步實現了關稅同盟,但是巴西為了向其他關稅同盟伙伴進行出口,對其出口產品提供了龐大的財政補貼,這種出口補貼雖然對巴西有利,卻激怒了其他關稅同盟伙伴,使得集團內部的分歧日趨加劇;最后,由于發生金融危機和巴西貨幣接連貶值,南方共同市場內部的貨幣聯盟計劃又不得不往后拖延,這無疑使得巴西與其他成員的矛盾進一步加深。(注:阿根廷《民族報》,1999年2月7日。)
  總的說來,巴西金融動蕩出現后,原先隱藏在共同市場內部的各種分歧一下子全暴露了出來,看來這些分歧在短期內是難以消除的。
    (五)歐盟的插手是籌建美洲自由貿易區的外部障礙。
  為了贏得拉美國家的好感并與美國爭奪該地區市場,最近以來歐盟同美國在該地區展開了劇烈的競爭。當前,歐盟改善同拉美國家在貿易關系方面的努力已經取得明顯實效,雙方正在設法簽署自由貿易協議,前景相對看好。
  歐盟與南方共同市場的關系一向密切,早在1995年6月, 歐盟便同南方共同市場簽署了自由貿易框架協定。按照協定,雙方計劃在2008年組建歐盟南方共同市場自由貿易區,拉美其他國家也把歐盟當做忠誠的貿易伙伴,希望借助于歐盟來平衡同美國的貿易聯系。
  鑒于拉美地區是個良好的投資場所,因此近年來該地區對歐盟公司的吸引力越來越大,在歐盟國家中,德國、英國和西班牙的大公司紛紛制定了在該地區的投資計劃。其中以西班牙尤為突出,據統計,在1995~1998年間,西班牙已成為繼美國之后在拉美的第二大投資國,從1997年起,西班牙海外直接投資的45%以上集中于拉美地區。(注:美《新先驅報》,1998年10月2日。)綜上所述,可以看出, 歐盟插手拉美地區是對擬議中的美洲自由貿易區的巨大挑戰;首先,歐盟試圖通過與拉美特別是南方共同市場簽署自由貿易協議來阻止美洲經濟一體化進程;其次,近年來歐盟加強對拉美的直接投資,也是以此來分化拉美國家,并制約美洲自由貿易區的發展。所有這些,都是為了一個目的,拖延美洲經濟圈的發展步伐。
      三、前景依然看好
  既然美洲經濟一體化在其發展的過程中多災多難,那末,美洲自由貿易區前景就會變得日益暗淡,有人甚至斷言,美洲自由貿易區不過是個幻想,它不可能如期實現。對此,筆者持不同看法,并認為,經過各方面共同努力,美洲自由貿易區前景樂觀。
  1.雖然美洲國家對組建美洲自由貿易區看法不一,有時甚至出現嚴重分歧,但是,西半球自由貿易區的建立畢竟是大勢所趨,不論對美國,還是拉美國家,帶來的好處均大于其弊端。
  對美國來說,它之所以主張組建美洲自由貿易區,一方面,這是美國全球經濟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在冷戰后世界經濟政治格局發生巨大變革的情況下,出于維護自身利益的實際需要。另一方面,拉美市場對美國有著巨大的吸引力,據統計,僅在1990~1994年間,美國向拉美國家的商品出口就增加了近80%,同期,美國對日本和歐盟出口分別增加了10%和5%,遠遠落后于美國對拉美的出口; 通過對拉美國家特別是對巴西等國的出口,還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美國的貿易逆差有所減少。與此同時,美國對拉美的直接投資,也在較大程度上推動了這些國家的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這也是人所共知的事實。
  就拉美國家而言,建立美洲自由貿易區至少從中可以得到以下好處:第一,同本地區經濟發達國家美國和加拿大實行經濟互補,有助于引進美加兩國的高新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經驗,進一步推動它們的經濟發展;第二,通過消除貿易自由化障礙,促使拉美國家產品順利打入美加市場,并從中享受到貿易投資自由化的種種優惠待遇;第三,1994年底墨西哥的金融危機實踐表明,組成美洲經濟集團后,拉美國家可以借助美國的強大經濟金融實力來抵御來自世界任何地區的金融風險。
  正因為美國和拉美國家從美洲經濟一體化中各自都得到了經濟政治實惠,因此盡管雙方依然存在著分歧,但都在為組建西半球自由貿易區作出不懈的努力,這是美洲自由貿易區得以最終組建的主要成因。
  2.化消極為積極,努力推動美洲經濟一體化發展,應該看到,上述分歧和障礙正在逐步得到消除,朝著有利于美洲自由貿易區的方向發展。
  其一,美國在沒有“快速處理權”的情況下進行貿易談判并非第一次。想當初,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簽署和烏拉圭回合談判都是在事后批準“快速處理權”的條件下獲得成功的,美國國會眼前未授予“快速處理權”,并不等于以后不批準“快速處理權”,待時機成熟,國會還是會授予總統這個法律權限的。
  其二,至于美國國內反對建立美洲自由貿易區的呼聲甚高,也不足為奇。人們還曾記得,北美三國談判自由貿易協議時,當時美國國內反對的呼聲也很高,到頭來,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還是如期簽署了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因為能否達成自由貿易協議,取決于政府,而不是國內社團組織。
  其三,應當注意到,美國和拉美國家之間的不同意見是經常存在的,因為誰都想在未來的自由貿易區中多得到一點好處。當年北美三國在商談建立NAFTA時還不是矛盾重重, 然而最終還是達成了北美自由貿易協議。自邁阿密會議后,美國與拉美國家在建立西半球自由貿易區問題上一個分歧跟著一個分歧,這是事實,但只要求大同存小異,最終將在建立本半球自由貿易區上取得基本一致。
  其四,南方共同市場的內部分歧無關大局,顯而易見,該經濟集團內部的分歧是在巴西發生金融動蕩的條件下出現的,一旦巴西金融危機過去,形勢就會發生逆轉,況且,南方共同市場誕生以來,內部不同意見一直存在,該共同市場還不是照樣發展。
  其五,任何一個經濟集團的建立都會遇到外部阻力,然而,只要內部意見基本一致,美洲自由貿易區終將會建立起來,這是歐盟所無法抵擋的。近年來歐盟盡管同拉美國家的經濟貿易有所增長,但是與美國在拉美的影響相比,歐盟只能甘拜下風,例如,1997年墨西哥與歐盟的貿易額只有120億美元,同年墨西哥同美國的雙邊貿易額則高達1760 億美元。
  3.由于組成美洲自由貿易區是大勢所趨,加之上述分歧與障礙正在得以消除,因此,可以預言,經過美國和拉美國家的一致奮斗,2005年1月1日初步組建西半球自由貿易區或者說美洲自由貿易區應當說是水到渠成。但是,有一點應該指出來,按照美國原來的構想,美洲自由貿易區的建立應當以美國為核心,經過討價還價,美國做了讓步,承認未來的西半球自由貿易區應以NAFTA和現有的拉美一體化組織為基礎, 也就是說,美洲自由貿易區的最終建立,不再以美國和NAFTA為中心, 而是在NAFTA和南方共同市場等經濟一體化組織合作的基礎上最終形成的,這可以說是求大同存小異的具體體現。
  不管怎么說,2005年初步組建的美洲自由貿易區,將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區,該經濟圈的總人口將達到8億以上, 其國民生產總值總和將超過9.3萬億美元,對外貿易總值為2.4萬多億美元,美洲自由貿易區的最終組成必將對全球經濟集團化乃至世界經濟政治產生難以估量的影響。
世界經濟與政治京58~63F8世界經濟佟福全19991999在1994年12月上旬邁阿密會議上,美洲34國領導人一致商定提前籌建美洲自由貿易區。然而,1995年以來,由于種種原因,提前籌建美洲自由貿易區的構想一直沒有實現,雖然如此,美洲經濟一體化還是取得了重要進展。盡管存在不少難題,經過美洲國家的共同努力,美洲經濟一體化的前景依然是光明的,一旦談判終結,2005年初步組建美洲自由貿易區是完全有可能的。經濟一體化/自由貿易協議/美洲經濟圈佟福全,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北京 郵編:100732) 作者:世界經濟與政治京58~63F8世界經濟佟福全19991999在1994年12月上旬邁阿密會議上,美洲34國領導人一致商定提前籌建美洲自由貿易區。然而,1995年以來,由于種種原因,提前籌建美洲自由貿易區的構想一直沒有實現,雖然如此,美洲經濟一體化還是取得了重要進展。盡管存在不少難題,經過美洲國家的共同努力,美洲經濟一體化的前景依然是光明的,一旦談判終結,2005年初步組建美洲自由貿易區是完全有可能的。經濟一體化/自由貿易協議/美洲經濟圈

網載 2013-09-10 21:32:06

[新一篇] 邁向新的“全球生命倫理學”

[舊一篇] 近十年來傳統經濟倫理研究綜述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