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管理科學化的幾點思考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和管理科學,是現代企業制度的基本特征。其中,產權關系明晰是現代企業制度的核心,管理科學化是現代企業制度的一項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而且是一件經常性的工作。一個企業經營得好壞,有無生機和活力,其根本在于“內功”練得如何,即管理是否科學。據有關部門調查分析的結果表明,80%以上的損失是由企業自身管理不夠科學所致,只有不足20%損失才是政策性和宏觀管理不善所形成的。這就再一次告訴我們,管理科學對企業是何等的重要。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就企業自身而言,必須眼睛向內,重要的在于扎扎實實地練好“內功”,實現管理科學化。
  怎樣才能實現企業管理科學化呢?這確實需要從多方面作文章。但是其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我認為,其中最為重要的還是要更新觀念,要使企業領導人的思想觀念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實現和繼續實現由傳統管理向現代管理的轉變。
      一、以物為中心的管理向以人為中心的管理轉變
  傳統的企業管理都是以物為中心的,甚至是只見物、不見人的,忽視對人的心理和行為規律性的研究,也不太注重研究如何通過更好地滿足人的不同需求來充分調動人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而現代企業管理理論認為,只有首先把管物的人管理好,才可能把物真正管理好。而所有正常人,都有其心理和行為規律的,而且不同人的心理和行為又是存在很大差別的。要想更好地激發人們的工作熱情,使他們對企業和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就必須研究和重視人們的個性特征和興趣,并以此為依據合理安排他們的工作,并在工作過程中盡量滿足他們的合理需求。
      二、由單一生產型管理向以市場為導向、面向市場的生產經營型管理轉變
  傳統的企業管理工作只管生產產品或提供特定的勞務,而不問這些產品和勞務的市場需求情況,也不問如何從市場上取得所必須的原材料,從而常常導致產供銷脫節,造成積壓和浪費,甚至造成企業虧損。現代企業管理理論認為,企業管理是個全過程的管理,即對產供銷、人財物都要實現全過程的管理,特別要以市場為導向、面向市場,以用戶為“上帝”。只要是為滿足需要而生產,產品就有銷路,因而也就會有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三、由數量速度型管理向質量效益型管理轉變
  傳統企業管理在處理數量與質量、速度與效益的關系上,常常片面追求產品數量和發展速度,而對質量和效益卻重視不夠,甚至是忽視。這正是導致許多企業經濟效益不好,甚至造成企業虧損的根本原因之一。而現代企業管理卻與之相反,它始終堅持質量第一、效益第一的原則,以質量和效益求生存求發展。為了從根本上扭轉企業虧損的被動局面,在管理思想上就必須清除那些在處理質量與數量、速度與效益關系上的傳統管理思想。
      四、由封閉型管理向開放型管理轉變
  中國企業國際化既是世界經濟國際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中國企業發展的必然選擇。中國企業國際化不僅包括吸引外商投資,還包括中國企業通過對外投資而走向國際市場。總之,是從國內外兩個資源和兩個市場來考慮,而不是只以國內這一個資源和市場為限。要適應這樣國際化的客觀要求,我們的管理思想只能是全方位的開放。否則將一事無成。傳統的企業管理是一種完全自我封閉的小生產式的管理,它既不與同行其他企業發生分工協作關系,更不與其他行業的企業發生分工協作關系;既不與外地企業發生分工協作關系,更不與國外企業發生分工協作關系。而現代企業管理卻始終把自己的企業放在全行業、全地區、全國乃至全世界的企業經濟總體系中來考慮的,從作為總體系中一員的角度來從事企業經營管理的。
      五、由單一的經營方向和固定的組織結構向一業為主、多種經營方向和權變組織結構轉變
  我國傳統的企業管理在經營方向上多是幾十年一貫制的單打一,在組織結構上也是固定不變的,因而缺乏應變能力。而適應市場經濟客觀要求的現代企業管理,要面對千變萬化的市場,在經營方向上,堅持一業為主的多角經營(即多種經營),這樣可使企業立于不敗之地;在組織結構上是否堅持權變制,即根據管理者、被管理者、環境和技術的變化,靈活機動地變化組織結構。正因如此,現代企業管理擁有極大的應變能力。
  縱觀國內外成功企業的經驗,現代企業所擁有的應變能力,舉其要者主要有:擴大或收縮企業滿足社會需求的能力;轉移部分生產要素的能力;在產品數量與規格上的替換能力;使本企業某種產品或勞務在國內外市場上占優勢的能力;利用國內外市場上出現的廉價的而資源又是有限的原材料和半成品,經過多次加工后再以成品出售的能力;抵御外部市場有損于內部利益的傾銷政策的能力;等等。對于每個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來說,以上所列應變能力不可能同時具備。但是可以肯定,企業具有這種能力越多越全,其生機和活力也必然越強越大,其經濟效益也必然越好越高。
      六、由以日常管理為主向戰略管理為主轉變
  傳統企業管理總是以日常具體活動管理為主,而對企業的長遠發展方向和經營管理大計缺乏應有的研究。這種沒有遠慮的管理,常有近憂。而現代企業管理,重點放在企業發展方向、技術改造與技術進步、人才培訓與選拔等根本大計方面,狠抓市場調查分析和預測,在正確的企業根本大計指導下進行企業的日常管理。
      七、由基層管理為主向以高層管理為主的轉變
  傳統企業管理多是以加強班組和車間或分廠等基層管理為主,廠級或公司級高層管理薄弱,從而常常導致局部觀點和局部利益沖突轉移,缺乏全廠或全公司一盤棋運行機制,而現代企業管理是以基層管理為基礎,以廠級或公司級高層管理為主,在全廠或全公司一盤棋思想指導下,協調各基層的管理活動。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工經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光明日報京③C3管理科學李悅19961996 作者:光明日報京③C3管理科學李悅19961996

網載 2013-09-10 21:35:12

[新一篇] 對科學的人文價值的忽視  ——邏輯實證主義科學觀及其缺陷

[舊一篇] 對締約責任幾個基本理論問題的探討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