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應當怎樣對待傳統  ——關于怎樣正確對待傳統道德的一點思考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怎樣對待傳統?特別是在意識形態領域中,怎樣對待傳統道德,這是我們在文化問題的研究中,特別是在倫理學研究中一個值得認真思考的問題。
  “傳統”一詞,從字源意義上來考察,不論在西方或中國,都表示著,后來的人們在生活中所面對的,由前人所創造、形成并長期存在的社會政治制度、經濟制度、價值觀念、道德思想和生活方式。中國古代漢語所說的“傳”,是“傳遞”、“傳授”、“傳播”的意思,也表示由前人傳示后人的意思。《論語·子張》中說“君子之道,孰先傳焉?”,就是說的“君子之道”是由什么人傳示給后人的。中國古代漢語所說的“統”,有著世世代代相繼不斷,和事物之間一脈相承、連續發展的意思。《孟子·梁惠王下》中說:“君子創業垂統,為可繼也”,意思就是說,有德的君子創立功業、傳之子孫,正是為著一代一代地能夠承繼下去。英文的傳統一詞是TRADITION,詞根DIT 是“給”的意思,TRADITION一詞,也有世代相傳的意思。一般來說, 傳統既包含著舊的、過時的、與新的時代精神相違背的糟粕;同時,也包含著優良的、人民的、與新時代精神相一致、能夠在新時代發揮作用的精華。這就是說,傳統既包括著過時的、階級的、偏狹的謬誤,也包含有科學的、共同的、為全社會所需要的合理的因素;傳統既有其特定的、歷史的局限性,又有其能夠在整個人類社會長期發揮作用的積極內容。
  怎樣對待傳統?這是每一個社會、每一個國家以及每一個人,都必然要面臨的一個問題。正確對待傳統,就能夠發揮和發揚人類歷史上積累起來的優秀成果,有利于人類文明的進一步發展,有利于人類的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有利于促進整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否則,如果錯誤地對待傳統,就會形成一種阻力,阻礙社會的發展,引起社會的混亂,甚至會造成社會的倒退。
  在對待傳統文化的問題上,必須反對兩種錯誤傾向。
  一種是虛無主義的思想,對一切文化傳統,都采取否定的態度,把所有歷史上的文化、包括全人類的一切道德遺產,都視為過時的東西,統統予以拋棄。從哲學上看,在西方虛無主義有時候又是同懷疑主義連在一起的,盡管在一些特定的情況下,有的虛無主義者的思想中,也包含著某種革命的、否定某些過時的東西和希望追求真理的積極因素,但從總的方面來考察,虛無主義是一種錯誤的思想。在西方,虛無主義同懷疑主義一起,最終走上了懷疑一切和否定一切的泥坑。俄國十月革命后,在原蘇聯曾經出現過所謂無產階級文化派,他們拒絕人類的一切文化遺產,要在空地上建立一種新的文化。在中國的近代歷史上,在反對封建文化和封建道德時,也曾出現過虛無主義的思想,并在以后的一段時期內,繼續不斷地發生著影響。人們都知道,在中國的所謂“文化大革命”中,也還發生過否定一切的虛無主義的思潮,導致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全盤否定和對歷史文物的大破壞。這個教訓,是值得我們吸取的。
  另一種是復古主義的思想,把古代的一切東西,都說成是好的,都要原封不動地繼承下來,這種思想,同樣也是錯誤的。復古主義作為一種思潮,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作用。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內,這種思潮也可能以反對當時社會的不合理的現狀為目的,有利于新事物的成長。在中國清朝末年,一些人妄圖通過復古來達到他們所期望的改良的目的。但是,總的來說,它是違背時代潮流的,是一種逆歷史潮流而動的錯誤思潮。社會是發展和進步的,全盤的復古,是不可能有任何的進步作用的。在中國的“五四運動”前后,作為對當時的進步思想的反動,復古主義的思想,曾經產生過十分有害的社會后果。
  在思想文化領域,還有一種思潮,就是文化保守主義,它主張在對待文化問題上,要根據思想文化自身的特點,并強調文化的繼承性,在這一點上是有其合理性的;但是,這種所謂的文化保守主義,只看到在傳統文化中應當繼承的內容,而忽視了傳統文化中應當否定和批判的方面,因而是片面的。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在社會主義的社會中,一些所謂的文化保守主義者,他們提出的要反對激進主義的口號,實際上是要反對歷史唯物主義的辯證方法,是要否定對傳統文化應當批判繼承這一正確態度。在文化保守主義者看來,主張批判的繼承,就是“激進”,只有無批判繼承,才合乎他們的主張。
  歷史唯物主義認為,對待傳統,必須采取辯證分析的態度。人在社會中生活,是離不開傳統的,任何人從一生下來起,就在傳統之中,都必須受到傳統的影響。馬克思說:“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并不是在他們自己所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繼承下來的條件下創造。一切已死的先輩們的傳統,象夢魔一樣糾纏著人們的頭腦。”(《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603頁)在現實生活中, 不論人們怎樣擺脫傳統來隨心所欲地創造一切,都是不可能的。因此,最重要的就是要正確地對待傳統,拋棄傳統中的過時的東西,吸收、發展其合理的內容。
  從一定的意義上看,傳統確實是一種保守的力量。恩格斯在1892年為《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一書中所寫的英文版導言中說:“傳統是一種巨大的阻力,是歷史的惰性力,但是由于它只是消極的,所以一定要被摧毀;因此,宗教也不能長期成為資本主義社會的保護物”,這當然是對宗教這樣一種特別具有保守性的傳統來說的。一般來說,在歷史的發展變化的過程中,相對于新事物來說,傳統的東西,總有其維護舊事物的作用,所以人們常常說傳統是陳舊的和保守的。人類社會是不斷發展變化的,由于傳統總是和過去的經濟、政治相聯系的,因而在發展變化了的新情況下,傳統就顯得保守。在西歐,當文藝復興開始時,人們在反對一切舊的傳統的同時,更特別反對宗教。恩格斯說“宗教一旦形成,總要包含某些傳統的材料,因為在一切意識形態領域內傳統都是一種巨大的保守力量。但是這些材料所發生的變化,是由造成這種變化的人們的階級關系即經濟關系所引起的。”從歷史發展的整個過程來看,當一個社會處于沒落或衰敗的時期,傳統的東西,特別是傳統的觀念和傳統的思想道德,往往成為統治階級挽救其危急和保持其統治的一種重要的手段。我們也還看到,就是在一個新的社會形成之后,某些妄圖復辟的勢力,也往往要借助于傳統的力量、包括傳統的觀念和傳統的思想道德,來為自己的復辟的目的服務。可以說,這種情況,在歷史上是屢見不鮮的。
  但是,我們必須看到,傳統還有著有利于新的事物成長的積極的方面。傳統中也凝結著、包含著全人類的因素,有著新事物賴以形成和發展的基礎。在意識形態、特別是在思想道德領域內,在一定意義上,沒有對過去的傳統的繼承,新的意識形態、新的道德就不能更好地發展。誰都知道,一切新的文化和道德,都不是也不可能是憑空產生的。一般來說,歷史上各個階級,對于傳統的意識形態、特別是傳統的道德,在不同的情況下,有著不同的態度。由于道德具有調和人際關系、維護社會秩序、有助于社會穩定的特點,一般來說,在革命變革時期,新的革命階級,總是要反對舊的傳統、打破舊的穩定,以建立起新的秩序。相反,每當社會已經穩定之后,人們又總是要強調吸收過去傳統中的有益的內容,以便更好地調整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們對傳統的這種選擇,完全從屬于自己的經濟利益和政治需要。不論某種傳統多么古老,只要能滿足這種需要,它就必然能在新的歷史時期,發揮它的積極作用。
  傳統文化和傳統道德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它又總是同一定民族的精神文明、思想素質和心理習慣聯系在一起的,它是一個民族在長期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能夠凝聚一個民族的重要的精神力量。任何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要發揚自己的文化,就必須使自己的文化具有本國的和本民族的特色,因此,正確對待傳統文化,也就成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能否發展自己文化的關鍵之一。從人類歷史的發展來看,一個興旺發達的民族,必然是正確地繼承了自己民族的優良文化傳統,并能夠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不斷地發展著自己傳統的民族。一旦一個民族拋棄或失去了自己的民族傳統,或者被別的民族的文化所征服,那么,這個民族的生存也就岌岌可危了。在全世界范圍內,每一個國家和每一個民族,不分大小,都有自己的文化和傳統,都有保持自己的文化、繼承自己的文化和發展自己的文化的權力和自由。在即將到來的二十一世紀,應該提倡對每一個民族文化中的優秀部分的繼承和弘揚,并努力在新的時期內,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加以提高,以便能夠創造出更加光輝絢麗的新文化。
  這里還應當特別強調,我們所說的傳統,一般來說是指的革命以前的舊的傳統。對于一個革命階級來說,對于它在革命中和革命后所形成的新的革命傳統來說,應當是另外一種情況。工人階級的革命傳統,它不但不是一種保守的力量,而應當是一種推進新社會繼續前進的動力。列寧極其明確地指出:“馬克思非常重視革命的傳統,嚴厲斥責對革命傳統的背叛和庸俗態度。”因此,我們在談到傳統時,必須對這兩種傳統加以區別。
  
  
  
道德與文明8津8~10B8倫理學羅國杰19981998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 作者:道德與文明8津8~10B8倫理學羅國杰19981998

網載 2013-09-10 21:35:43

[新一篇] 成本管理觀念的更新與成本控制新思路

[舊一篇] 我們需要什么樣的管理  ——企業人性化管理調查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