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中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目前,在我國的中學英語教學中,“說”仍是一個非常薄弱的環節。不少中學生雖然學了多年的英語,見到外國人卻不敢說話,更甭說自如地交流了。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說”英語的興趣
  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的學習活動,以達到學習目的的動力。動機分為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內部動機是指學生對學習本身的興趣所引起的動機。例如,有的學生喜歡英語,上課便會認真聽講,課后刻苦鉆研。外部動機則是由外部的誘因所引起的動機。具有外部動機的學生不一定是對學習本身感興趣,而往往是對學習帶來的結果感興趣。例如,有的學生通過努力學習,在考試或競賽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贏得了老師和家長的稱贊以及同學們的喝彩和羨慕的目光,他會因此而更加努力。
  那么,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又是什么關系呢?是不是只要具備了其中任何一種就可以獲得持續的學習動力了呢?回答是否定的。通過觀察我發現,沒有外部動機,內部動機就很難持久,很容易隨著興趣的轉移而消失;而離開了內部動機,外部動機同樣不能很好地發揮作用,有時甚至會損害學生的創造力。只有將二者有機結合起來,才可以增強創造力,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1.培養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部動機
  培養學生對英語口語的興趣。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愛因斯坦也說過:“熱愛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用新穎、獨特的教學方法,努力創造學習情景,通過情景表演、游戲、采訪、競賽等豐富多彩的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
  幫助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教學活動要分層次進行,也就是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不同的任務。任務的難易程度以稍稍高于學生的知識水平為佳,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充分體驗“稍作努力就可摘到一個桃子”的成就感,而不是“坐下不動就可以摘到桃子”的乏味感,更不能是“怎么努力也摘不到桃子”的失落感。
  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下學習,學生既會保持適度的“焦慮感”,又處于學習的最佳精神狀態,往往能夠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所謂“焦慮感”,簡單地說就是指學生對自己的期望能否實現表示担憂而引起的緊張狀態。“焦慮感”過高或者過低,都不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發揮。一旦學生感到過度的緊張或對教師產生畏懼等不良的印象,就會產生“焦慮感”,從而影響學習效果。所以,教師要努力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從老師的尊重、信任、期望中獲得學習的力量,從而產生“親其師而信其道”的心理效應。
  2.樹立遠大的理想,激發學生學習的外部動機
  對學生進行理想教育。理想的追求是學習動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生命的支柱。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樹立遠大理想,使學生能夠運用科學的方法去分析、處理學習和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不被一時的困難所嚇倒,同時也會清醒地認識到學習對個人的現實意義和長遠意義。
  對學生進行形勢教育。隨著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我國與世界各國經濟、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交往日益頻繁,合作進一步擴大。英語作為媒介手段和信息轉換工具,其重要性越來越顯著,經濟社會對英語的需求日益增大,英語的使用場合日益增多。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教師要不斷對學生進行形勢教育,教育學生作為一個有志青年就應該響應時代的召喚,學好英語,講好英語,以便將來走上工作崗位能夠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華,實現自我價值,奉獻社會,服務他人。
  總之,一旦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有了想說英語、愛說英語而且立志說好英語的愿望,在教師的幫助下,他們學習起來就如同在推一輛剛剛加了潤滑油的小車一樣輕松自如了,而且前進的速度也將是不容置疑的。
  二、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解決“會說而不敢說”的問題
  1.正確對待學生口語中的錯誤
  尊重學生語言發展的客觀規律。在教學中,老師要充分認識到學生在學習運用語言的過程中犯錯誤的必然性。學習性錯誤是語言學習的一部分。在學生進行口語訓練時,教師不應對學生提出過高的要求,不能期望學生總能說出非常準確、完美無缺的語言,要允許學生犯學習性錯誤。善待學生的學習性錯誤,學生就不會因為自己經常犯錯誤而不好意思,也不會因怕別人嘲笑自己而羞于開口或者嘲笑其他同學。
  教師要有較大的“容忍度”。對學生的學習性錯誤,老師要采取寬容、耐心的態度,絕對不能因為苛刻地對待他們的錯誤而使其失去學習信心。老師要善于發現、及時肯定學生口頭語言的優點,如正確的發音、優美的語調及組織較好的語句等,使學生時常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糾錯要有所選擇。為了保護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流和交際的積極性,教師要區別對待學生口語中不同類型的錯誤,切不可有錯必糾。對于影響意思傳達、甚至妨礙進一步交流的全局性的錯誤應予以高度重視,而對于那些不會造成交流過程中斷或引起誤解的錯誤則應該忽視。在口語表達過程中,學生有時難免會發生“口誤”,諸如把“He is my brother”說成“She is my brother”等,這些純屬偶然性的錯誤,并不完全反映學生的真實語言水平,教師可不必在意,講話者事后往往會及時發覺并自行更正。
  注意糾錯的方式方法。在學生回答教師所提出的問題或進行口語訓練時,教師應認真地觀察和傾聽,不要急于糾正學生的錯誤,打斷他們的表達,而應該在學生的表述全部結束之后,再給學生以糾錯指導。教師不停地打斷學生的話語,不僅會打破融洽的課堂氣氛,喪失口語教學的機會和目的,使語言支離破碎,也會增加學生繼續講下去的壓力,挫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指導學生糾錯時,教師要注意采取熱情鼓勵的態度,不要嚴厲批評或橫加指責,嚴禁使用諷刺性的語言,如“講了多少遍了,還沒記住!”“你說的是哪國語言,我一句也聽不懂!”等等。
  2.正確認識“聽”“說”“讀”“寫”四項基本技能的關系
  在英語學習中,“聽”“說”“讀”“寫”四項基本技能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缺一不可的,某一項技能的發展對其他幾項技能的發展都有巨大的促進作用,而某一項技能的缺陷同樣會阻礙另外幾項技能的發展。比如“聽”和“說”的關系,會聽可以促進“說”,會說則能夠幫助“聽”。運用語言進行交流和交際是一項雙向互動或多向互動的活動,只有交流雙方或多方互相準確地獲得并且理解了對方輸出的信息,才能夠做出恰如其分的應答,保證交流或交際活動的順利進行。“聽”、“說”“讀”“寫”四項基本技能必須全面發展。
  3.掌握一定的語言文化知識
  要想真正學好英語,用好英語,就要對英語文化的背景知識有所了解。有了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識作鋪墊,與外國人打起交道來才會更加自如、得體,不會見面就問“你去哪兒”或“你結婚了嗎”之類在西方人看來顯然有失禮貌的問題。對于英語文化背景知識的掌握,除了由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介紹外,學生在課外也應注意收集有關的資料,豐富知識,開闊眼界。博學乃自信之基石。有了豐富的語言和文化知識,具備了自信的心理,相信我們的學生一定能夠在未來的國際舞臺上用漂亮的英語展現其迷人的風采。
教育探索哈爾濱57~58G381中學外語教與學孟秋紅20072007
孟秋紅 三門峽中等專業學校,河南 472000
作者:教育探索哈爾濱57~58G381中學外語教與學孟秋紅20072007

網載 2013-09-10 21:49:06

[新一篇] 試論中國音樂文化分區的背景依據

[舊一篇] 試論九十年代小說創作的人間關懷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