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德育工作科學化的幾點思考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已經和正在對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產生著重要影響。新形勢下,大學德育工作如何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的要求,遵循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持黨的基本路線,更新教育內容,改變存在的形式,變革教育方式……這一切為高校德育工作的改進和加強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望,同時,也使高校的德育工作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
  眾言所歸,改革開放的新形勢,要求德育工作的新思路,雖然說,新形勢下德育工作的根本任務和根本內容不會改變,但隨著德育環境、對象、任務、內容和渠道的變化,德育工作也不能因循守舊,而應該有新的面孔,要有新的套路,要在改進中加強。改進和加強高校德育工作,既不能使德育游離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之外,搞自我中心、自我封閉、自我循環,也不能違背德育工作本身的特點和規律,去消極地順從市場經濟的各種影響。應該明確堅持與創新的關系,把握堅持與創新的適度原則。
  從高校的地位、面臨的任務、工作的對象來看,德育工作的加強和改進應該明確以下幾個特性,以利于高校德育工作在改進中加強,在改進中健康發展。
  一、堅定的原則性。實施德育必須要有正確的政治方向,要堅持黨性原則,這是德育的前提,是靈魂。鄧小平同志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曾經指出:“毫無疑問,學校應該永遠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高校的根本任務是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要完成這一歷史使命,德育必須放在首位,這是立足之點。
  在新的歷史時期,黨的工作重點已經轉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但是思想政治領域的斗爭仍然存在。尤其是高等學校,既是社會各種不同意識形態、學術觀點交匯、融合、碰撞的陣地,也是對外文化開放的窗口,國外的各種思潮、各種政治思想傾向的代表人物,都希望利用大學這個窗口和陣地施加他們的影響,西方敵對勢力更是把青年學生作為“西化”、“分化”的主要爭奪對象。特別是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不僅有西方資本主義腐朽思想文化的趁機滲透,也有我國歷史遺留的剝削階級思想文化的沉渣泛起,還有市場經濟拜金逐利的負面影響等等。這一切,都要求高等學校黨委必須堅持社會主義的辦學方向,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堅定性,在復雜的國內外環境中,使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牢固地扎根在高等學校這塊陣地。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對德育工作的要求不僅不能降低,相反,應該加強。不管社會經濟結構模式怎樣變化,也無論教育體制如何改革,社會主義的政治制度始終要求大學應把對學生的基本思想政治素質放在第一位。也就是說,學校在對學生傳授專業知識、培養技術素質的同時,還要進行政治素質、思想素質、道德品質、行為規范、敬業精神等方面的教育。就此而言,大學思想教育的主體內容是永恒的。盡管人才的文化知識結構和某些素質可以依靠高等教育與市場經濟的接軌來完成,但是,過分強調市場的專業需求,來替代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將會削弱大學德育的地位。如果認為只要建立起相應的市場經濟對人才需求的市場機制,學生的素質會自然形成,這顯然不了解市場經濟的本質屬性,也不符合人才成長的規律。
  為此,高校必須重視“兩課”教育,要充分發揮“兩課”在德育工作中的主陣地、主渠道作用。那種認為現在國家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了,政治理論課毋需加強,可以大殺大砍;還有的認為,政治理論課改革的方向應該使其變為一門知識課等等,這些觀點在理論上是非常錯誤的,在實踐上是極其有害的。“兩課”教育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的重要內容和本質要求。作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隨著社會主義的實踐不斷改進和完善,既不能削弱,更不能取消。當然,“兩課”教育也應該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諸方面進行改革,教學內容要緊緊貼近社會現實,要不斷地更新、調整、充實教學內容,要重點講授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要敢于和善于接觸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中遇到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進行“傳道、授業、解感”。使本來應該生氣勃勃的馬克思主義重新煥發出應有的生機和活力。
  二、靈活的層次性。德育實施的層次性是增強德育效果的根本要求和基本方法。高等學校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又是人才層次多樣的群體,由于其工作性質、文化水平、知識結構等方面的原因,大學德育呈顯出不同層次的要求,主體利益的多元化,要求德育實施要多層次。為了適應這一特點,在德育實施過程中應該對領導干部、一般干部、普通教師、工人、學生等提出適合他們特點的不同的要求。對領導干部應該是高標準,嚴要求,要先學一步,學深,深透,這是提高全員德育意識的關鍵,是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根本前提。對一般干部和廣大教師則應區分其工作任務、甚至于年令結構,實施有所區別的教育內容。對于廣大職工的教育,則應該根據其職業特點和需求層次靈活進行。
  德育需求的層次性要求實施德育方式的多樣性。我們既要堅持德育的主渠道、主陣地作用,強調主動灌輸的必要性,同時也應該注意到教育方式的多樣性。要根據不同崗位的不同特點提出不同要求,安排不同內容,采取不同方式,分層次、有重點地實施教育,使德育實施達到理論和實踐相統一,主觀與客觀相吻合,目的與效果相一致。
  三、深厚的群眾性。黨的優良傳統和光輝燦爛的民族文化植根于群眾之中。實施德育,重在參與。提高全員德育意識,既是實施德育的目的,又是根本途徑。高校工作千頭萬緒,其根本任務是培養“四有”新人,要實現這一任務,沒有學校里的全體干部、教職員工的參與,沒有全員德育意識的提高,單靠德育教師和政工干部的力量是難以奏效的。
  從我黨思想政治工作的歷史經驗來看,實施德育的有效載體是群眾活動。通過舉辦有意義的社會活動,確立活動的主題,調動群眾的參與意識,使廣大群眾在群體活動中展現價值、實現自我;在群體中震憾心靈、陶冶情操、喚起斗志、提高覺悟。去年為紀念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50周年全國上下舉辦了豐富多彩的群眾活動,其教育效果是幾場報告、幾堂思想教育課所無法替代的。
  四、客觀效益性。德育實施要講求效益。鄧小平同志多次強調,思想教育要講究效果,不尚空談,要少說多做,要管用,要少而精,不要搞“空頭政治”,不要搞形式主義等等。這些原則對于我們實施德育是十分重要的。經濟工作要講經濟效益,德育工作要講思想效益、社會效益,要講投入產出。否則,德育工作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礎和內在的動力。
  增強德育實施的效益性,應該著重認識以下三個問題:
  首先,要力戒教育上的形式主義。思想教育要有載體,要采取一定的組織形式,但要克服做表面文章,要講究質量。
  其次,要調查研究。一是要調查。不調查無法準確掌握干部、教師和學生的思想脈搏,教育就缺乏針對性。二是要研究。不研究難以認識教職工和學生的思想變化規律。教育就缺乏科學性。
  再次,建立和健全德育評估制度。制定評估指標,把抽象內容具體化、數量化,為改進和加強德育工作提供保障機制和激勵依據。
  以上,是我們對德育實施原則的幾點認識,為了保證這些原則的實施,還必須有相應的約束機制。從實踐來看,德育實施要重視制度化、系列化、科學化建設。
  一、制度化。德育實施不是一種隨心所欲的行為,而是有其內在的穩定性和一貫性。在實施德育的過程中,對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一些約定俗成的辦法和一些成功的經驗要及時加以總結、規范,形成制度。制度就是管理,管理也是教育。
  二、系列化。德育實施是一項系統工程,它既要求相互配合,齊抓共管,又要求前后連貫,形成整體效應。近幾年來,高校黨委為配合黨的中心工作,在青年學生中開展了一系列活動,收到了明顯的效果。
  開展系列教育活動,可以充分發揮分工協作帶來的好處,取長補短、優勢互補,容易形成一股強大的輿論氛圍,增強德育實施的整體效果。
  三、科學化。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門科學,它具有內在的特點和規律。為了適應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我們要努力培養和造就一批德育工作的專家。德育工作科學化涉及的問題很多,我認為,最關鍵的問題是一個思想認識問題,即是不是以科學的態度來對待、實施德育的問題。有的人認為,德育不是一門科學,倒象是一件工具,可以隨手拈來,任意放棄,不需要專家、專職德育工作者,這是急功近利、短期行為,對實施德育是非常有害的,它所帶來的后果,可能一時間覺察不出來,但長期下去,對德育工作本身,對人才的培養所帶來的失誤是難以估量的。歷史上有教訓,現實中也不乏例證。*
  
  
  
青島大學師范學院學報81-83G2思想政治教育朱桐偉19961996 作者:青島大學師范學院學報81-83G2思想政治教育朱桐偉19961996

網載 2013-09-10 21:55:25

[新一篇] 關于當前道德“滑坡”、“爬坡”問題的辨析

[舊一篇] 關于意識形態問題的歷史反思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