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學特區臺港澳經濟研究所博士、講師 鐘堅)
在全國全方位、多層次改革開放的新格局下,經歷第一次創業之后的深圳特區又面臨著第二次創業的宏偉大業。我這里所說的第二次創業的實質并不在于本來意義上的“創業”,而是指高層次和高質量的“發展”。
深圳特區如何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在“二次創業”中再創優勢和再造輝煌?深圳特區沒有老路可走,惟有在實現“兩個轉變”上尋求新的突破口和新的發展點。加快“兩個轉變”,是實現特區“二次創業”的根本途徑。可以說,如何率先在加快“兩個轉變”上取得突破,成為全國實現“兩個轉變”的先行區和示范區,是深圳特區“二次創業”的主旋律。
首先,要形成適應“兩個轉變”的“深圳觀念”。深圳特區發展史上每一次經濟起飛都是以一次大的思想觀念更新為先導的。我所說的“深圳觀念”就是指從依靠優惠政策的情結中徹底解脫出來,立足自己,在實現“兩個轉變”中增創新優勢。特區的優勢是特區由自身的獨特優勢和歷史地位綜合統一而形成的特殊態勢。不能簡單的把特區優勢等同于政策優勢,從而一旦某些優惠政策被調整,就懷疑特區能否存在下去。特區發展雖然還離不開政策支持,但我們應該看到特區在區位、人才、經濟實力、體制等方面優勢不但沒有減弱,反有增強的趨勢。因此特區目前雖然仍要盡力爭取政策支持,但不必過分注重優惠政策的調整與變化,而是應該把主要精力放在通過實現“兩個轉變”上,以實現自我創造和自我發展,提高自己的整體素質和增創自己的新優勢。可見要創造與“深圳速度”相適應的“深圳效益”,必須首先具有“深圳觀念”。
其次,要繼續“敢闖”“敢試”。鄧小平同志提出的“三個有利于”的根本標準,應作為敢闖敢試的原始出發點和最終指南。如果要問,深圳特區第一次創業的“奇跡”是怎樣得來的?那首先應該是:敢闖。正是他們在改革中敢于闖不合時宜的政策法規的“禁區”,敢于闖前人未曾涉足的“盲區”,敢于闖矛盾錯綜復雜令人望而卻步的“難區”;在對外開放中敢于引進國外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敢于吸收和借鑒資本主義的積極成果,才闖出特區發展的新路子和新局面,成為全國改革開放的重要示范區。
再次,要以“第一個轉變”促“第二個轉變”。在社會主義條件下,不走計劃經濟的老路而開市場經濟改革的先河,是深圳特區成功的又一訣竅。與政策優勢相比較,特區的體制優勢遠遠還沒有創造出來。從目前來看,特區體制不到位和復歸的現象還相當嚴重,許多市場經濟的基本制度建設和基礎性改革并未得到根本解決。新一輪特區體制改革要突破過去從一國范圍的“參照系”去思考的局限性,從國際經濟體系這個大背景下去設計和構思,以求在更深和更高層次上有新的突破。
最后,要把“再開放”作為一項大戰略。對外開放是特區的第一標志,具有較高開放度和自由度的外向型經濟,既是特區經濟發展的最大特色,又是特區“二次創業”實現“兩個轉變”的支撐點。特區體制改革和轉變,說到底是按國際市場經濟慣例而進行改革和轉變的。因此,沒有按照國際慣例而進行的對外開放,也就無所謂特區的體制改革和轉變。集約型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特征就是以技術進步和科學管理作為經濟增長的支點。沒有以吸收和借鑒國外先進技術和科學管理經驗為主要內容的對外開放,也就沒有特區的技術的進步和管理的提高,也就無所謂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和外向型經濟整體素質的提高。特區的輻射和帶動作用說到底是對外開放的“窗口”作用。*
深圳特區報4⒂F14特區與開發區經濟鐘堅19961996 作者:深圳特區報4⒂F14特區與開發區經濟鐘堅19961996
網載 2013-09-10 21:5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