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政治選擇論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中圖分類號:G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5242(2002)03-0115-06
  政治從根本上說是建立在人類社會基本生產活動及其所創造的社會關系之上的宏觀控制系統。是表現社會關系中的根本性、全局性的矛盾,完成社會整合,并對社會進行宏觀控制與調節的活動。政治是社會輿論宣傳、學術研究的硬核,因此,政治、政治傾向問題必須引起編輯的高度注意和重視。
    一、重政治傾向:編輯選擇的第一要義
  從一般意義上講,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它產生于一定的經濟基礎,反映一定的經濟關系,又反作用于經濟基礎,給予經濟的發展以巨大的影響。在有階級存在的社會里,政治所要處理的關系主要是國家生活中的關系,包括階級之間的關系,階級內部的關系,民族關系,以及國際關系等等。同時,政治還表現為代表一定階級的政黨、社會集團在國家生活和國際關系方面的政策和活動。列寧說:“政治就是參與國家事務,給國家定方向,確定國家活動的形式、任務和內容。”[1](P407)政治維護階級的根本利益,政治是階級的意志表現,政治按照本階級的利益對社會生活的各個部分進行宏觀調節,是社會生活各系統的靈魂和硬核。因此,各階級都十分關注社會政治,特別是在社會輿論和學術研究領域,任何階級都不會放棄自己的政治傾向和對政治的極力控制。
    (一)資產階級的政治控制
  資產階級一貫標榜輿論自由、新聞自由、學術自由,其實資產階級所標榜的這一切是極其有限的,是以不違背資產階級的政治為限度的。當資產階級處于上升時期與腐朽的封建勢力爭奪政治權力的時候,資產階級的輿論自由、新聞自由、學術自由,是為了削弱封建勢力的地盤,為自身的發展創造更廣闊的空間,其體現的是資產階級的意志,資產階級的政治。當資產階級獲得了政權,取得統治地位之后,資產階級所標榜的輿論自由、新聞自由、學術自由,一是為了麻痹、欺騙被壓迫階級,削弱和窒息被壓迫階級的反抗;二是以“自由”為名,向社會主義國家進行滲透。所有這一切都是為了維護資產階級的政治統治,完全體現了資產階級的根本利益和意志。并且,這些所謂的“自由”都要以不危及資產階級的根本利益為限度。資產階級控制輿論的方法很多,主要有:
  1.金錢政治。資產階級的政權就是建立在金錢基礎之上的,金錢滲透到資本主義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在資產階級國家里,愈是重要的機構就愈不能擺脫資本和資本的政治。”[2](P330)因此,資產階級對輿論的控制也離不開金錢。資產階級的電臺、電視臺、報紙、雜志和影片公司都是控制、掌管在有錢階級的手中的。美國的許多電臺、電視臺、報紙和出版公司的董事同時也是銀行、保險公司、大型法律事務所、大學以及各種董事會的合伙人或董事。如資金雄厚對美國社會產生重大影響的福特汽車公司在《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和《洛杉磯時報》的董事會里都有它的董事。有錢階級出資興辦電臺、電視臺、出版公司,從而左右這些電臺、電視臺、出版公司的輿論傾向和編輯方針,使這些輿論工具反映它們自身的利益和意志。當然,“經濟實力并不能自動地變作文化霸權,但它能比較容易地創造這種霸權,那些擁有新聞媒體的人必然會有意識地挑選合適的人來担當經理和編輯,并制定出適當的指導原則和允許范圍——以便以盡量少的赤裸裸的直接干預來實行最大的控制”[3](P45)。
  2.巧妙的新聞檢查。在西方資本主義社會中,一般新聞、輿論工作者如果能在發揮其聰明才智寫出高超文章的同時又能保證不唱任何政治反調,他們便可以獲得一定程度的獨立和自由。他們可以自由地報道他們喜歡報道的東西,但必須是他們的上級老板也喜歡這些東西。在這里“自由”是對上司、老板習性、愛好的認識和把握。在這里,許多限制并不是來自正式的官方的新聞檢查,而是來自新聞工作者自身的檢查——他們在構思稿件時都要預測稿件會不會受到上級的指責。這種由于預感產生的回避,不但使得老板的直接干預變得更加不需要,而且還使得新聞工作者的獨立和自由具有更大的虛假性。老記者本·巴格迪基安這樣講:“‘老板的有些干預是直接和干脆的,但他們的絕大部分審查卻很巧妙’,有的甚至是在不知不覺中進行的。比如部下已經學乖,習慣于撰寫符合老板思想的文章就是如此。”[3](P47)“許多人都發現,一次次將心中的火氣壓下來,最終的結果是永遠失去了戰斗的機會。過不了多久,根據預感進行回避的習慣就變成了他們的第二本性”[3](P48)。3.思想控制。一般新聞輿論工作者都要受到思想控制。這種控制往往是通過非正式的暗示和自然的推理進行的,從表面上看都屬于“業務”指導。他們就是這樣接受了告誡和指導:“在撰寫可能驚擾窮人或權貴的稿件時不要過于‘感情用事’,不要喪失‘客觀性’”,久而久之,在一般老報人身上“都有一種奇妙而精確的探測器,可以找到自己活動范圍的極限在哪里”。[3](P57)
  4.直接干預。如果以上這些暗示或巧妙的檢查失去了效力,直接的干預就在所難免了。其方法通常有,將你“對所談問題最具說服力的錄像帶剪掉”、掉包、扣發,將你從喜愛的要害工作崗位上調走,甚至解雇,等等。[3](P51)《時代》雜志過去的一位雇員回憶說:1994年夏天,該雜志國外新聞編輯惠特克·錢伯斯總是不斷地把《時代》雜志海外記者的電訊壓下來或加以剪裁,“以適合于他對世界大事的右翼觀點”。[3](P58)當出版主將他們的一個個苦藥丸似的命令強行塞進編輯們的喉嚨里時,編輯們只好吞下去。當然,偶爾也有個別人會吐出來,但這要以辭職或被解雇為代價。在美國也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工會或公共利益團體籌集到了足以購買廣播時間或報紙版面的金錢,但他們仍然會被阻擋在傳播媒介之外。具有自由派思想的評論員即使有贊助者拿錢,也往往不允許他們在電臺進行傳播。一個由科學家、政治家和社會名流組成的反對五角大樓反彈道導彈計劃的團體,盡管他們出得起購買半小時廣播時間的25萬美元,但三大電視網還是拒絕他們在電視里出現。在越南戰爭期間,《紐約時報》好幾次都拒絕向市民團體出售版面,因為他們想發布廣告反對戰爭稅和反對購買國防債券。一名《紐約時報》高級主管在拒絕刊登反對債券的廣告時講:他認為這種廣告不符合‘國家的最高利益’”[3](P96)。5.有意識地漏進。西方輿論宣傳的偏見不僅表現在已經報道了的內容里,而且也表現在沒有發表的漏選的消息上。據美國新聞媒介的批評家組織的“調查新聞檢查剔除選題”專門小組的調查統計(這個小組每年都要挑選10條新聞媒介未向公眾發表的報道),1992年的未發表的報道包括:“在聯合國表決贊成簽訂禁止核武器條約時美國投了惟一的反對票;美國的一些骨干公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與納粹德國曾做過大筆生意,并且一直同情法西斯政權;科研人員發現,近年來使用的化學肥料(價值達到每年20億美元)差不多全都沒有實效;在20多年的民權斗爭推動下所做出的旨在保障就業、住房和教育平等權利的改良立法基本上被里根政府肢解,既無征求公眾意見,也不進行認真的新聞報道;美國最大的負責檢驗產品毒性和致癌物質的實驗室卻不務正業,瞞著公眾用專有設備進行除臭肥皂、藥物處理和殺蟲劑的化學試驗。”[3](P80)
  西方媒體這種有意識地漏略不報,完全是資產階級維護其政治統治的需要,是資產階級意志和利益的露骨體現。西方傳媒在其宣傳報道中或明或暗地刪削不利于自己的實質內容,利用一些無關緊要的瑣碎無聊的個人隱私、花邊新聞大肆炒作,用以張揚其虛假的民主與所謂的“自由”。但是,不論西方媒體如何炒作,維護資產階級的政治統治是其永恒的出版宗旨和編輯方針,資產階級是決不會拋棄這一宗旨和方針的。
    (二)無產階級的輿論宣傳和編輯出版,一開始就昭示出自己的政治方針
  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以前所有剝削階級都是以種種欺騙的手段標榜自己的輿論“自由”,只有無產階級公然申明自己的政治意圖和觀點。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宣告:“共產黨人不屑于隱瞞自己的觀點和意圖。他們公開宣布:他們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現存的社會制度才能達到。”公開“宣告現代資產階級所有制必然滅亡”。公開號召“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當馬克思面對《萊茵報》即將被查封的厄運時,他公開宣稱:“喚起人民對現存法定秩序的不滿”乃是報刊應有的使命。馬克思絲毫也不隱諱自己的編輯思想,他反復向世人宣告:“我們必須向人民呼吁,必須用一切辦法來影響人民。我們必須掀起反對政府的風暴,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必須使用一切方法,甚至使用惡魔的方法。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我們必須利用報刊,招貼畫和討論會。”毛澤東同志也指出:“有人說,報紙沒有階級性,報紙不是階級斗爭的工具。這種話就講得不對了。至少在帝國主義消滅以前,報紙,各種意識形態的東西,都是要反映階級關系的。”[4]“不管通訊社或報紙的新聞,都有階級性。資產階級所說的‘新聞自由’是騙人的,完全客觀的報道是沒有的。美國的通訊社和報紙,現在也報道一下新中國經濟建設的情形,它是想做生意,所以做些姿態出來給人看看”。[5](P191)“應該把報紙拿在自己手里,作為組織一切工作的一個武器,反映政治、軍事、經濟又指導政治、軍事、經濟的一個武器,組織群眾和教育群眾的一個武器。要以很大的精力來注意這個工作,使這個東西一年比一年進步。”[5](P113)毛澤東同志非常重視培養無產階級自己的編輯和記者。他說:“各省、市、自治區要有自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要有自己出色的報紙和刊物的編輯和記者。”[5](P201)并一再告誡:黨報必須無條件地宣傳中央的路線和政策。[5](P155)無產階級之所以能夠公開昭示自己的政治觀點,是因為無產階級的根本利益是與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相一致的。無產階級愈是能夠堅持自己的政治原則,堅持真理,就愈加能夠推動事物的發展,實現自己的最大利益。因此,社會主義國家的編輯工作者作為無產階級的輿論的“把關人”,必須堅定不移地堅持無產階級的政治原則,捍衛無產階級的根本利益,為凈化社會主義文化市場和環境,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二、政治中有學術,學術中有政治
    (一)政治中有學術
  在階級社會中,各階級為了維護、實現或爭取本階級的利益和統治,總是需要有符合本階級意志的思想武器,或者學術思想和學問。“階級的政治意志,要通過學術思想的形式向社會進行灌注。……所以,政治離不開學術,政治本身就包含了學術。”[6]學術是指較為專門、有系統的學問,是人們對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類思維認識的思想體系和理論體系。人是社會的人,處于一定的社會關系之中,是社會關系的體現。在階級社會中,由于人的經濟地位不同而分別處于不同的群體,組成不同的階級群體和集團,并在共同的生活環境和文化氛圍中生活,從而形成大致趨于一致的思維方式和思維定勢,并在本階級或代表本階級利益的思想家、政治家的作用下凝結、形成和提出本階級的各種特定的思想要求和政治意志,形成較為系統的思想體系和學術理論體系,并進而向本階級和全社會進行灌輸,以形成有利于本階級的社會輿論。如果某一階級的思想、意志缺乏較為系統嚴密的理論體系,也即缺乏應有的學術性,那么它就缺乏令人信服的內在邏輯力量。這樣它就不僅不能贏得社會輿論的同情和支持,而且也難以在本階級內部造成其對自身要求合理性的認識,從而使其缺乏必勝的信心和決心。因此,學術性是政治、思想、意志的系統化、條理化、理論化,是系統化、理論化了的政治、思想和意志。政治中有學術。
  比如,在馬克思主義創立之前,盡管無產階級面對資產階級的殘酷統治與剝削,在艱難曲折中進行了一系列頑強的反抗與斗爭,形成了這樣或那樣一些反映無產階級情感和意志的社會主義思想和理論(空想社會主義理論),但是,由于社會發展的局限等原因,致使這些思想和理論還很不系統、不科學,即缺乏嚴密的學術性,其中很多環節還處于臆測、猜想階段。它既不能說明無產階級獲得解放的最終力量和光明前途,以及無產階級取得對社會的統治是一種歷史必然,也不能科學地解釋和說明無產階級受壓迫、遭剝削的真正歷史根源,從而使飽受壓迫和屈辱的無產階級難以進行理直氣壯的斗爭和反抗。因而,它對無產階級的同情是軟弱無力的,一旦碰到真正的較量,很快就會被反動的勢力所瓦解,而敗下陣來。
  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創立,使無產階級的思想、意志得到升華,使其具有了極強的科學性、系統性和理論性,即學術性——專門的系統學問。由此實現了無產階級革命斗爭的歷史性轉變,掀開了無產階級革命斗爭的新的一頁。馬克思的剩余價值理論,從資本主義商品生產開始,分析了資本主義生產商品的勞動的二重性,揭示了資本剩余價值的真正來源,并進而分析了資本和剩余價值的生產過程、資本積累、資本流通和資本主義剩余價值分割的全過程,揭示了資本主義生產的真正秘密,從而使無產階級真正認識到,不是像資產階級所一貫宣揚的那樣,資產階級養活了無產階級,而是相反,是無產階級養活了整個資產階級,是無產階級的辛勤勞動創造了整個現代社會,并不斷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從而使無產階級理直氣壯地展開了與資產階級的斗爭。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將紛繁復雜的社會關系歸結于生產關系,又將生產關系的變革歸結于生產力的發展,從而使社會歷史這一人們一向在黑暗中摸索的領域,得到了燦爛陽光的照耀。正如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中所講到的:“正像達爾文發現有機界的發展規律一樣,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即歷來為繁茂蕪雜的意識形態所掩蓋著的一個簡單事實: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后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質的生活資料的生產,因而一個民族或一個時代的一定的經濟發展階段,便構成為基礎,人們的國家制度、法的觀點、藝術以至宗教觀念,就是從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而,也必須由這個基礎來解釋,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做得相反。”[7](P574)不僅如此,馬克思還具體分析了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指出由于資本、剩余價值的不斷積累,資本主義生產規模不斷擴大,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從而導致資本主義生產的社會化程度不斷提高,但是,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的私人占有性卻限制和阻礙了這種發展,從而導致資本主義生產的社會性與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的私人占有性之間的激烈的矛盾和沖突。這種矛盾的極端發展,和無產階級的偉大斗爭最終必將炸毀資本主義這一外殼,從而建立起一種全新的社會制度——社會主義制度,確立起無產階級的政治統治。馬克思的剩余價值理論和歷史唯物史觀是一個科學、完整的理論體系。它將無產階級的政治、思想、要求和意志系統化、理論化,使其在明顯體現無產階級的階級性、政治性的同時,成為了一種科學的、說服力極強的學術理論體系。它不僅喚醒和武裝了無產階級,使無產階級革命由此進入了一種理性的科學社會主義革命的新階段,而且震撼了全人類、全世界,使全世界勞動人民認識到了無產階級革命是不可阻擋的大勢所趨。由此也不難看出,政治中有學術,學術對于政治之偉力。
    (二)學術中有政治
  所謂學術,即指較為專門,較為系統的學問,是人們對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等各個領域里的認識、思想體系和理論體系。在階級社會中,由于人們所處的階級集團不同,因此,階級利益不同、思想觀念不同、政治觀點也不同,從而導致了學術研究的不同的傾向性。不同階級知識分子的學術理論研究都這樣或那樣地代表了本階級的自身利益,表達了本階級的感情和傾向,深深地烙上了本階級的烙印,即政治傾向性。
  首先,從世界觀的角度來看。在現實人們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實踐中,存在著兩種不同的世界觀,即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唯心主義、形而上學的世界觀。世界上一切學術思想都分別歸屬于這兩種不同的世界觀,是分別在這兩種不同世界觀的控制指導下認識和探索的結果。唯物主義世界觀,又稱唯物主義歷史觀,它是關于人類社會發展的最一般規律的科學,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唯物主義世界觀認為,客觀世界是變化的、發展的。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整個人類社會的精神生活、政治生活歸根結底取決于社會存在,其中主要是決定于生產方式。在生產方式中,生產力是最活躍的因素,它決定生產關系的性質及其變化和發展。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正是由于它的存在和發展,不斷推動著人類社會由低級到高級不斷前進。唯心主義世界觀,又稱唯心主義歷史觀(唯心史觀)。這種歷史觀認為,世界是上帝創造的,固定不變的。社會意識是第一性的,社會存在是第二性的,把社會的發展歸結為人的思想或某種超自然的神秘的力量,否認社會歷史發展有它本身所固有的客觀規律,否認階級斗爭是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否認人民群眾在社會歷史發展中的決定作用。
  兩種不同的世界觀成為世界上不同階級用來認識事物,維護本階級利益的思想工具。一般來講,被壓迫階級,由于其自身利益與社會發展的根本上的一致性,因此大都信仰唯物主義歷史觀,并用它來指導自己的實踐活動和學術研究。而剝削階級,由于其階級利益的局限性,大都信仰唯心主義的世界觀,用以阻滯社會的變革,維護其狹隘的階級利益。因此,從世界觀這一任何學術研究都擺脫不了的指導思想來看,學術研究也帶有明顯的階級傾向性,學術中有政治。
  有人說:自然科學學術研究是純粹的學術研究,是全人類的,不帶有任何的階級傾向性。其實不然。正如列寧所言:幾何公理如若違背了資產階級的利益,那也是要遭到厄運的。在現實生活中也正是如此:由于哥白尼的日心說違背了宗教神學的地球中心論和上帝創造地球的無限智慧說,動搖了宗教神學的一統天下,因此不能順利地公諸于世;布魯諾為了捍衛哥白尼日心說這一科學真理,被羅馬教廷活活燒死在羅馬的百花廣場。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理論需求,被壓迫的進步階級由于其自身利益與社會進步的一致性,常常成為科學的維護者和推動者;而腐朽的反動統治階級,由于其反動統治必然隨著科學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而退出歷史舞臺,其自身利益是與科學的進步與社會的發展背道而馳的,因而往往成為科學發展的絆腳石和扼殺科學進步的劊子手。是的,自然科學自身是沒有階級性的,但是,自然科學所揭示的真理卻會促進社會的進步,從而將一些階級推上新的歷史舞臺,而將另外一些階級拋入歷史的垃圾堆。因此,自然科學的發展也會引起不同階級的不同關注,從而導致在這一學術研究領域里不同階級的不同態度。從這個意義上講,任何學術研究都帶有一定的政治傾向性,只不過有時候表現得明顯,而另一些時候卻表現得不那么明顯罷了。
  其次,從不同時期不同階級對待學術研究的不同態度看,學術研究也是具有政治傾向性的,是為一定階級的利益服務的。各個階級為了自身的根本利益,為了使自己的觀點得到傳播,從而擴大本階級的影響,在反對統治階級的斗爭過程中,總是把反映本階級利益和意志的學術研究說成是純粹的,是與政治無關的,并極力營造社會輿論,爭取學術研究的自由。如資產階級在它的上升時期,在同反動腐朽的封建統治進行斗爭的時候,就利用學術、文化這一武器,極力營造有利于自己的社會氛圍。的確,資產階級是用火和劍來為自己開辟道路的,但同時它也用筆來為自己要求的合理性進行辯護,從觀念形態上向封建統治發起進攻。如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是一個資產階級的新思想、新文化的創立時期,是新興資產階級及其代表人物對腐朽的封建制度所作的一次廣泛的批判。它的鋒芒首先對準的是天主教會。因為在中世紀,天主教會是西歐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是一切反動勢力的總代表。為了同千百年來禁錮人們心靈的天主教神學相對抗,為了躲避反動腐朽統治的鎮壓,資產階級的先進代表將目光鄙夷地越過“一片黑暗”的中世紀,專注于湮沒已久的古希臘、羅馬文化,掀起了研究古典學術的熱潮。到處搜求古典文獻的抄本,摹擬古典藝術家的作品,在學術創作與研究的旗號下努力發掘和利用古典文化中與封建意識形態相對立的一切積極因素。他們在學術研究、“復興”古典文化的幌子下,宣揚了一種全新的世界觀,即所謂的“人文主義”。資產階級以學術研究為幌子,以學術自由相號召,爭得了在思想意識領域里對封建統治斗爭的主動權,從而使社會輿論向著有利于自己一方的方向偏轉,并最終取代了封建統治,而登上了統治階級的寶座。
  但是,一旦資產階級登上了統治地位,成為統治階級,它就一反常態,徹底拋棄了早期同封建斗爭時期學術自由的“信仰”,殘酷迫害無產階級的進步思想家,禁錮不利于資產階級統治的一切言行和學術研究活動。由此可見,純粹的學術只不過是被統治階級既要表達自己的政治意圖,又要躲避統治階級的鎮壓與迫害的借口和說辭。學術自由是被統治階級爭取輿論自由,維護自身利益,表達自己階級意志,爭取更大權利的一種輿論號召和進攻的手段。
    三、政治與學術的辯證統一和編輯的選擇
  由以上分析可知,政治與學術并不是截然分離的,而往往是緊密地結合、聯系在一起的。政治與學術二者之間具有一種內在的統一性,嚴格說來既沒有純粹的政治,也沒有純粹的學術。政治假學術以行,學術以政治為因。因此,編輯作為社會主義文化傳播事業的把關人,在具體的編輯過程中必須科學地處理好二者之間的關系。
    1.堅持無產階級政治方向
  編輯主體在對文稿進行把關選擇的過程中,必須十分注意文稿所隱含的思想意圖和政治傾向,以及它可能造成的社會輿論和整體效果,以堅持廣大人民群眾最根本的利益為重。這就要求編輯主體必須有敏銳的政治嗅覺,和無產階級的思想意識,能夠在紛繁復雜的各種理論中分辨出理論主旨,從而作出恰當的判斷和選擇。
    2.注重文獻的學術質量
  學術質量的高低標志著研究者對客觀世界規律性認識的深度。學術質量愈高說明其對客觀事物規律性的認識愈深刻,對社會文化建構機理的駕馭愈準確,愈具有說服力和誘惑性,愈能引起社會的認同而傳之愈遠,形成廣泛的社會輿論。同時,某一階級的知識分子、學術團體的學術水平愈高,說明這個階級愈加成熟,愈能準確地把握階級社會中的各種錯綜復雜的關系,愈能體察本階級的思想情感,從而引導本階級的群眾爭取最大的利益。因此,編輯主體在自己的編輯選擇過程中,在堅持政治標準的同時,必須十分注重學術質量,將那些既具有健康向上的思想意識,又具有較高學術質量,和完美的藝術表達形式的作品遴選出來,進入傳播,從而促進社會文化的健康發展。
    3.注重編輯主體自身素質的提高
  為了提高自身的政治敏感性,維護廣大人民群眾最根本的利益,編輯主體必須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學習黨的各項路線方針和政策,與黨中央保持思想上和政治上的一致,確保自身選擇的準確性和正確性。同時,編輯主體還必須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修養和學術水平。為此,編輯主體必須不斷擴大自己在學術領域里的涉獵面,對一些相關學科進行宏觀的控制與把握,同時選擇一定領域進行微觀的深度開發,取得成果,提高思維,從而使自己成為一個真正的名副其實的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優秀“守門員”。
  收稿日期:2001-11-23
河南大學學報鄭州115~120Z1出版工作王華生20032003政治從根本上說是建立在人類社會基本生產活動及其所創造的社會關系之上的宏觀控制系統,是社會輿論宣傳、學術研究的硬核。政治與學術并不是截然分離的,而往往是緊密地結合、聯系在一起的。政治中有學術,一定的政治意志、思想意圖,要靠系統的理論體系、學術構架來說明、闡釋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學術中有政治,學術研究都是一定階級、一定社會集團的人,在一定世界觀的支配下所進行的研究活動,因此必然打上階級的烙印,體現特定階級的一定政治。作為社會主義理論期刊和學術期刊的編輯,必須堅持無產階級政治,注重文獻的學術質量,使自己成為一個真正的名副其實的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優秀“把關人”和“守門員”。編輯/政治/學術/政治選擇  editing/politics/academy/political choicePolitical Choices of Editing  WANG Hua-sheng  (Editorial Board of Henen University Journal,Kaifeng 475001,Henan,China)Politics is by nature a macro controling system based onhuman activites and human relationships.Politics and academicstudies are inseparable and mutually affecting.Any academicstudy is invariably politics-oriented.Socialist magazines andjournals must uphold proletarian politics and meanwhile payattention to the academic quality of articles.王華生(1957-),男,山東茌平人,河南大學學報編輯部副編審。 河南大學學報編輯部,河南 開封 475001 作者:河南大學學報鄭州115~120Z1出版工作王華生20032003政治從根本上說是建立在人類社會基本生產活動及其所創造的社會關系之上的宏觀控制系統,是社會輿論宣傳、學術研究的硬核。政治與學術并不是截然分離的,而往往是緊密地結合、聯系在一起的。政治中有學術,一定的政治意志、思想意圖,要靠系統的理論體系、學術構架來說明、闡釋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學術中有政治,學術研究都是一定階級、一定社會集團的人,在一定世界觀的支配下所進行的研究活動,因此必然打上階級的烙印,體現特定階級的一定政治。作為社會主義理論期刊和學術期刊的編輯,必須堅持無產階級政治,注重文獻的學術質量,使自己成為一個真正的名副其實的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優秀“把關人”和“守門員”。編輯/政治/學術/政治選擇  editing/politics/academy/political choice

網載 2013-09-10 21:59:21

[新一篇] 編輯審美選擇論

[舊一篇] 編輯文化選擇論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