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總結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歷史經驗  ——由40年前兩篇重要文獻談起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1956年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是極不平凡的一年。當赫魯曉夫在蘇共20大上作了全盤否定斯大林的秘密報告以后,世界上出現了以反斯大林為特征的反共反社會主義浪潮,導致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內部思想混亂、隊伍渙散,西方勢力乘機興風作浪,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面臨著嚴峻的考驗。
  為了捍衛馬克思主義和十月革命的偉大成果,正確總結歷史經驗,回擊帝國主義的進攻,解除人們的思想困感,在毛澤東同志領導下,經過中央政治局集體討論,我們黨于當年4月和12 月先后發表了《關于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以下簡稱《一論》)和《再論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以下簡稱《再論》)兩篇文章。40年后的今天,東歐發生劇變,蘇聯解體,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遭到了嚴重的挫折。回過頭來重讀這兩篇文獻,會使我們思考許多問題,從歷史的進程中得到許多有益的啟示。
      既要堅信社會主義必然取代資本主義,又要看到這是一個長期的、復雜的過程,發生曲折是難以避免的
  重讀這兩篇文獻,我認為最值得認真思考的是《再論》的結束語。據參加執筆寫作的吳冷西同志回憶,毛澤東同志對最后的結束語特別滿意。它高屋建瓴地論述了資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革命的發展規律,指明了社會主義終將取代資本主義的必然趨勢。歷史上英國、法國的資產階級革命,都是經過了多次復辟與反復辟斗爭,才鞏固了資本主義制度。英國的資產階級革命開始于1640年,戰勝了國王以后,就出現了克倫威爾的獨裁統治。接著又發生了1660年的舊王朝復辟。直到1688年,資產階級政黨以政變的方式從荷蘭迎來了一個帶著荷蘭海陸軍進入英國的國王,這才使英國的資產階級專政穩定下來。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從1789年爆發到1875年第三共和國成立,經過了86年,中間交織著進步和反動、共和與帝制、革命的恐怖和反革命的恐怖、內戰和外戰、征服外國和投降外國,尤其動蕩不安。這說明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也不是一帆風順的。社會主義作為與以往所有的剝削制度根本不同的嶄新的制度,它的產生和發展更不可能是直線的,發生曲折以至嚴重挫折是難以避免的。在世界范圍內,要充分認識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斗爭的長期性、復雜性、曲折性。但是,無論斗爭多么長期而復雜,人類社會終將按照自己的固有規律去發展,社會主義終將取代資本主義,這是不依人們意志為轉移的。要堅信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正如《再論》指出的:“問題是在于未來。我們前面的道路無論還有多少曲折,人類最后總要走到光明的目的地——共產主義,這是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的。”
  在蘇聯東歐國家政局發生劇變、世界政治地圖一大片紅色消失的今天,重讀這一段話,感到很有現實針對性,有兩點應當加以強調。
  第一,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主義必然取代資本主義的結論,不是主觀地想象出來的,而是從分析資本主義社會現實存在的矛盾得出來的,是資本主義所產生的那種社會力量發生作用的結果。
  第二,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是一個長期的復雜的過程。社會發展規律是人們實踐活動的合力所表現出來的一種趨勢,它必須通過人們的實踐才能實現。
  100多年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歷史,雖然有許多迂回曲折, 但整個運動的進展仍在繼續。短時間的、局部范圍的失敗,不但過去有、現在有,將來也會有。任何有遠見的人決不會為此而感到失望和悲觀。失敗是成功之母。目前局部的失敗,正是增加了國際無產階級的政治經驗,從而為將來的偉大成功準備條件。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遭到暫時的挫折、世界社會主義處于低潮的時候,我們應該清楚地看到歷史的必然趨勢,堅定社會主義信念,努力為發展社會主義事業而奮斗。
      必須正確評價社會主義實踐,這是關系黨和社會主義的前途命運的重大原則問題
  如何看待社會主義在發展中出現的問題,是如何對待社會主義實踐,如何對待社會主義制度和共產黨領導的重大原則問題。1956年赫魯曉夫在蘇共二十大作的秘密報告,抓住肅反擴大化的錯誤,無限上綱,甚至無中生有地全盤否定斯大林,實質上起著否定共產黨和社會主義制度的作用。以赫魯曉夫的觀點作為其思想政治淵源的戈爾巴喬夫,更是把現實社會主義制度攻擊為“極權社會主義”,要“根本改造整個社會: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筑”,要“炸毀過去的一切”,最后導致蘇共解散、蘇聯解體。
  赫魯曉夫、戈爾巴喬夫都是以斯大林的錯誤作為突破口來否定和反對社會主義的。這里有兩個問題,一是斯大林的錯誤在他的一生以及在整個蘇聯社會主義實踐中的位置;二是斯大林的錯誤的根源是什么,是社會主義制度本身造成的還是別的什么因素。
  對于前一個問題,《一論》和《再論》詳細論述了斯大林的歷史功績和所犯錯誤,指出:“斯大林盡管在后期犯了一些嚴重的錯誤,他的一生乃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革命家的一生”。從整個來說,斯大林始終是站在歷史潮流前面指導斗爭的。的確,斯大林的錯誤給蘇聯造成了不應有的損失,但是在斯大林領導的時期,社會主義的蘇聯還是大大地向前發展了,這正好說明斯大林畢竟是一個堅定的共產主義者。因此,我們在總結斯大林的全部思想和活動時,必須同時看到他的正面和反面、功績和錯誤。“如果一定要說什么斯大林主義的話,就只能說,首先它是共產主義,是馬克思列寧主義,這是主要的一面;其次它包含一些極為嚴重的、必須徹底糾正的、違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錯誤。”他的錯誤和他的功績相比,是居于第二位的。過了40年,在新形勢下重讀這段話,好象是在直接針對戈爾巴喬夫等人。因為他們正是打著“徹底拋棄斯大林模式”、“徹底粉碎斯大林主義以及新斯大林主義的一切形式”、“告別過去”等口號下制造和支持動亂,配合帝國主義和國內敵對勢力奪取政權的。
  對于后一個問題,《再論》明確回答:斯大林的錯誤不是社會主義制度產生的。蘇聯的經濟制度基本上是適合生產力發展的需要的,政治制度也是基本上適合經濟基礎的需要的。蘇聯70年的社會主義建設,把一個工業總產值只占美國6.9%的極其落后的俄國, 變成為工業總產值約占美國80%的世界第二強國,就是最好的證明。因此,糾正斯大林的錯誤,不能去“糾正”社會主義制度。那么,斯大林錯誤的根源是什么呢?第一,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之間、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之間還存在著一定的矛盾,主要表現在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方面的缺陷,需要及時地通過改革和調整加以解決。斯大林的錯誤有許多是產生于具體體制的缺陷,即不適合生產力發展需要的經濟體制,不適合經濟基礎需要的政治體制。第二,有了正確的制度和體制以后,還需要正確地加以運用,這就要有正確的政策、正確的作風。斯大林的錯誤就在于主觀不符合客觀,在一定范圍內和一定程度上脫離了群眾和集體,破壞了黨和國家的民主集中制。這與他的思想方法嚴重地脫離了辯證唯物主義,陷入了主觀主義是分不開的。
  全盤否定斯大林,把斯大林的錯誤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聯系起來,會產生什么后果呢?這種后果在1956年還只是露出一點端倪,但毛澤東同志當時就敏銳地指出,那樣做是會搞垮社會主義事業的。他說,赫魯曉夫一棍子把斯大林打死,結果他搬起石頭打了自己的腳,帝國主義乘機打他一棍子。毛澤東同志把列寧、斯大林比喻為兩把刀子。他說:現在,斯大林這把刀子,俄國人丟了,東歐一些人就拿起這把刀子殺蘇聯,反所謂斯大林主義。歐洲許多國家的共產黨也批評蘇聯。帝國主義也拿這把刀子殺人,杜勒斯就拿起來耍了一頓。這把刀子不是借出去的,而是丟出去的。列寧這把刀子也被丟了一些,因為赫魯曉夫說各國可以不學十月革命了。這個門一開,列寧主義就基本上丟掉了。列寧、斯大林兩把刀子一丟,后果是不言而喻的。否定了列寧、斯大林,也就否定了社會主義。戈爾巴喬夫從“徹底粉碎斯大林主義及其有關的一切東西”出發,把改革的矛頭指向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最后導致了亡黨亡國的局面。
      必須區分蘇聯革命和建設的基本經驗和具體經驗,努力把十月革命的基本道路與本國具體國情結合起來
  在1956年的反共反社會主義浪潮中,圍繞著如何看待蘇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經驗問題,曾經有過一場大的爭論。事過40年,在蘇東發生劇變的今天,又有人提出,作為十月革命故鄉的蘇聯自己都拋棄了十月革命的道路,這說明十月革命不靈了,蘇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是一種“歷史的迷誤”,或者叫做“大失敗”。事實證明,這種看法是極其錯誤的。
  《再論》指出:“關于蘇聯的革命和建設的經驗,就它們的國際意義說來,有幾種不同的情況。在蘇聯的成功的經驗中,一部分具有基本的性質,在人類歷史的現階段具有普遍意義。這是蘇聯經驗中的首要的和基本的方面。另一部分不具有這種普遍意義。此外,蘇聯還有一些錯誤的失敗的經驗”。把蘇聯的具有普遍意義的基本經驗與不具有普遍意義的具體經驗(包括錯誤的經驗)分開,這就為我們回答十月革命靈不靈的問題提供了一個科學的方法論。
  那么,什么是蘇聯革命和建設的基本經驗呢?《再論》概括為五條,即:(1)無產階級先進分子組織成為共產主義的政黨, 這個政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自己的行動指南,按照民主集中制建立起來,密切聯系群眾,力求成為勞動群眾的核心,并且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教育自己的黨員和人民群眾;(2)無產階級在共產黨領導之下,聯合勞動人民,經過革命斗爭從資產階級手里取得政權;(3)在革命勝利后, 無產階級在共產黨領導之下,以工農聯盟為基礎,聯合廣大的人民群眾,建立無產階級對于地主、資產階級的專政,鎮壓反革命分子的反抗,實現工業的國有化,逐步實現農業的集體化,從而消滅剝削制度和對于生產資料的私有制度,消滅階級;(4)無產階級和共產黨領導的國家, 領導人民群眾發展社會主義經濟和社會主義文化,在這個基礎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并為將來過渡到共產主義社會而奮斗;(5 )無產階級和共產黨領導的國家,堅持反對帝國主義侵略,承認各民族平等,維護世界和平,堅持無產階級國際主義原則。
  應該承認,不管形勢發生多大變化,《再論》對蘇聯基本經驗概括的五條,是一切國家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都必須堅定不移地實行的根本原則。這幾條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十月革命的道路,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十月革命的道路反映了人類社會發展長河中當前這個特定階段內關于革命和建設工作的普遍規律。這不但是蘇聯的,而且也是各國無產階級為了取得勝利都必須走的共同的康莊大道。正因為這樣,我們中國共產黨人始終把自己所干的事業看成是偉大的十月革命的繼續。
  毫無疑問,十月革命道路只是反映了每一個國家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共同的方面。由于各國具體國情以及所處的歷史條件的差異,它們實現共同規律的形式必然會有不同。從這個意義來說,每一個國家的社會主義具有特殊性。所有國家在進行革命和建設時都必須把社會主義的共性和特殊性結合起來,既要堅持十月革命這一共同的道路,又要根據本國具體國情尋找實現這一規律的具體形式。正如《再論》指出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認為,在人類社會的發展中有共同的基本規律。但是在不同的國家和民族中間,又存在著千差萬別的特點。因此,每個民族都經歷著階級斗爭,并且最后都將沿著在一些基本點上相同、而在具體形式上各有不同的道路,走向共產主義。”我國從50年代中期起,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第一代領導集體就開始探索具有中國自己民族特點的社會主義道路,明確提出以蘇聯經驗為鑒戒,走中國自己的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第二代領導集體在改革開放的實踐中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具有體系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提出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黨的基本路線。我國政治穩定、經濟發展、社會安定,社會主義事業蒸蒸日上的繁榮興旺景象,說明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科學性,找到了把十月革命這一共同道路與我國具體國情完美地結合起來的辦法,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作出了重大貢獻。
  40年時間,彈指一揮間。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經歷了風風雨雨。認真總結這些經驗,努力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就一定能使社會主義的旗幟立于不敗之地。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院院長、教授)*
  
  
  
發展論壇濟南58-60D3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周新城19961996 作者:發展論壇濟南58-60D3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周新城19961996

網載 2013-09-10 21:59:33

[新一篇] 計生委要充分發揮計生協的作用

[舊一篇] 認識中國民族關系的一個新視角:各民族共生態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