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革命戰爭的詩史--柯崗創作論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柯崗是我國新文學史上為數不多的全面描寫中國人民革命戰爭的著名軍旅作家之一。他北戰南征二十余載,經歷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進軍西藏、抗美援朝等中國人民民族、民主革命戰爭的重要歷史時期。在戎馬倥傯中,用自己的忠誠和心血,描寫了他所經歷過的許多重大戰役,塑造了從普通一兵到縱隊司令員眾多的藝術典型,展現了人民軍隊的戰斗英姿,歌頌了我黨軍事路線的偉大勝利。他的創作,堪稱中國人民革命戰爭的詩史。
    一
  1937年“八·一三”上海抗戰爆發的前一個月,柯崗結束了大學生活。當時祖國的北方已經在流血。時代的呼喚,熱血青年的責任感,使他告別了黃浦江,毅然回到流血戰斗著的黃河邊,投入抗戰救亡的怒濤之中。在戰斗中寫了不少揭露敵寇慘絕人寰的暴行、喚起民眾奮起反抗的文章。
  時代孕育了詩章,時代也造就了詩人。柯崗的文學生涯,是從寫戰地小詩起步的。三十年代末,抗戰最艱苦時期,他隨部隊轉戰于太行山區,在戰斗的間歇寫下了幾十首小詩。這些小詩,有的寄出去發表了,有的還未來得及寄出就被炮火撕毀了,或被風雪雨水搞得模糊一片,再也無法辨認。1949年祖國大陸基本解放后,作者有機會把這時期已經發表的三十二首詩,編集為第一部詩集《戰地短歌》出版。
  柯崗的這些詩作,忠實地記錄了中國人民在民族苦難中的奮起,他們不屈的意志,他們的犧牲和流血。鮮明的時代感、正義感,是柯崗早期詩作的重要特色。《采椒》、《月夜牧歌》是保存下來的、柯崗最早的兩首小詩。前者描寫太行山區人民用戰斗創建了自己新的天,新的地。“她們笑了”,“笑紅了花椒”。后者描寫“野狼”在吼叫,激怒了太行山區人民,他們為了保衛牛群,保衛這片新天地“燃起青藤火來”,青藤火燒紅了太行山,燒變了太行山啦,野狼嚇得走遠了!”他們自信地說:“誰再敢來傷害咱們的牛,咱們幾百萬只手,一齊舉起太行山的石頭”。兩首小詩,以映襯象征的手法,多么真實,多么生動地記下了抗日根據地人民的堅定信念和為了生存誓死與敵人戰斗到底的不可征服的意志。《不知名的作者》、《不能忘記的班長》等是描寫抗戰前線英雄們的業績的。《不知名的作者》是為悼念一位不知名的女戰士而創作的。在“激烈戰斗的清晨”,一個女戰士被大群的敵寇追擊著。她用“槍里只剩下的三顆子彈”打倒了追求上來的三個敵人。兇狠的敵人點燃了山崗,“我們的女英雄突然飛出來了,”她舉著沒有子彈的槍,她披著一身火焰,像一只暴怒的紅色的山鷹,”跳下山崖。詩篇最后激昂地唱著:“這位不知名的作者,蘸著自己的血,在這蒼青的石巖上,寫成了最后的戰歌。這首歌,將永遠捍衛著祖國的山河。”《不能忘記的班長》描寫一個剛剛從前沿搶救下來的奄奄一息的重傷員,他用生命的最后一點力氣,講述他們英雄的班長,為了保衛陣地,保護戰友,與幾十個圍上來的敵人同歸于盡的故事。這些詩篇字字飽含著血淚,句句燃燒著怒火,表現出了在民族生死存亡的最危難時期,我軍指戰員威武不屈的非凡氣概,不可摧毀的意志和力量。
  詩以情動人。柯崗的詩,都是在詩情猛烈扣擊著心房,難以平復,甚至是心底在流血的時刻寫下來的,傾注著他的全部的愛和恨。據作者回憶,這些小詩都是在戰火紛飛的陣地上,在炮火間歇的瞬間,把小小的紙片放在膝蓋上寫成的。或者是在追擊敵人的途中,在馬背上匆匆記在小日記本上的,甚至有些是在硝煙彌漫的戰場,在炮火下,親手掩埋著最親密的戰友的尸體時,心頭翻騰起來,又永遠刻在心底的浸滿淚水的話語。因而他的詩總是有一股感情的潛流澎湃于詩行中間。這種感情的潛流,正是柯崗詩作感染人、鼓舞人的力量所在。
  《巴斯布隆的姑娘》描寫一個年輕姑娘復仇的故事。詩篇句句牽動著讀者的心,使你不能不被“娘兒們的慘叫”,“逢帳里回漩著”的中國人民的鮮血而激怒。不能不為用短刀殺死敵寇石川少佐,唱著“我們生在邊疆,我們要保衛邊疆的爹娘”那位巴斯布隆的姑娘而振奮而驕傲。人們不會忘記那位“披著一身火焰,像一只暴怒的紅色的山鷹”跳下山崖的不知名的女戰士(《不知名的作者》);人們心中永遠回響著,那在“月下的小路上”,在風雨中夜行,翻過那迷茫的峰巒”,把彈藥運往前沿陣地的“駱駝隊”的鈴聲(《駱駝隊》)。柯崗的這些短詩,寫得質樸、真切,別有意境和情趣,別有一種激勵人的感情力量。
  除了小詩,柯崗早期還寫過幾首長詩。成就較高的是《長著翅膀的牛銀馬》。這是一首近五百行的抒情長詩。前有序詩,后有尾詩,中間正詩分四個部分。序詩運用比、興手法,由“天上星星一萬行,地上山歌萬萬章”,自然唱出“這首山歌在太行,太行英雄遍山崗”,“太行山的人民把英雄唱,唱一個英雄長了翅膀”。接著通過背糧、阻擊敵人、宣誓入黨、堅持反掃蕩等真實而神奇的斗爭事跡的描繪,盡情歌唱這位長了翅膀的英雄。尾聲回應序詩,“天上星星一萬行,一人寫詩萬人唱,寫詩不寫花兒紅,唱我們的英雄長翅膀”。往復詠唱,回音旋繞,蘊意無窮。
  抗戰后期和解放戰爭時期,柯崗也陸續地寫了一些詩篇。這些詩與早期詩相比,寫得更舒展靈活,充滿樂觀幽默的情趣。《追在風雨中》開端就寫出我軍追擊西進的氣勢:
人不回頭馬不停,千軍萬馬走在風風雨雨的萬山中,好像一條出海的蛟龍,駕著云霧要騰空。
  詩中還以幽默的筆調,插入一段俘虜兵的話:
劉伯承的隊伍是神兵,一天一夜跑三百里,不吃不喝不閉眼睛,走到山前山就裂縫,走到河邊河水就結冰,不帶行李,沒有賬蓬,鋪地蓋天躺下來,一眨眼睛滿天星星,一翻身東山日頭紅橙橙。
  寫出我軍萬馬奔騰,追擊潰軍的神速行動和戰勝艱難險阻的無畏精神。筆調明快輕松,語言凝煉蘊藉,韻律和諧自然,標志柯崗詩歌創作的新進展。
    二
  柯崗創作的主要成就是小說創作。保存下來的最早的短篇是1946年在晉冀魯豫中央局任《人民日報》編委,在邯鄲參與創辦《人民日報》期間,陸續發表的十來個短篇。后編入1950年出版的短篇小說集《三百七十萬零三十元》。短篇小說集還有《一同成長》、《邊疆》、《風雪高原紅花開》、《八朗里和五里河》等。
  柯崗是位詩人、作家,但他首先是一個戰士。他不是一般地去深入生活,體驗生活,也不是簡單地去參與生活,而是一開始就把自己融入人民軍隊這個整體之中,成為它的一顆無法分離出去的細胞。他這樣說:“我離開學校就成了人民軍隊的列兵。我并不是作為一個專業的作家去觀察戰斗生活的,而是一個普通的軍人。我的職責首先是在我的崗位上,和戰友們一齊去消滅敵人,取得勝利,而后才是創作。”這種厚實的生活基礎,使得他的創作容量廣闊,內涵豐厚,具有一種特殊的真實感和親切感。
  《他懂得了為什么》中的戰斗英雄鄒忠秀;《鋤上的血》里的殺敵能手趙小法;《戰地重逢楊輕公》中光彩煥發的楊輕公等,原來都是窮苦的農民,他們同滿目瘡痍的土地一樣,我年來承受著深重的苦難,他們終年掙扎在饑寒之中,卻不知道為什么受苦。深重的苦難使他們變得煩躁、怯懦,甚至遲鈍、麻木。是黨的教育,血與火戰斗的鍛煉,同志間的真誠友情,使這些淳樸憨厚的農民迅速成長為沉著、堅毅,充滿理想和信仰的革命戰士。這些短篇真實地寫出了這些農民氣質和心靈的變化,表現出了一種特殊的歷史縱深感。《榮耀》取材淮海戰役結束,二野某部在蒙城休整時,兩個南京中央大學社會學系的學生,拒絕飛往臺灣,投奔我軍,要求在戰地參加工作的真實事件。作者以細膩的筆觸描寫了他們經歷了痛苦、懊悔、動搖,終于被戰火和我軍英雄們的崇高品格凈化了靈魂,令人信服地寫了他們心靈轉變的過程。從一個新的視角,展示我軍所特有的感召力和凝聚力,題材與主題都是一種新的拓展。《八朗里和五里河》、《戰友》都是描寫抗美援朝戰爭的短篇。前一篇由朝鮮戰爭中朝人民共同抗擊美國侵略者,追憶起1941年在中國人民抗戰最艱苦的年代,一位朝鮮義勇軍的戰士崔辛,在一次阻截日寇的戰斗中壯烈犧牲的事跡。由朝鮮戰斗著的八朗里,回憶起中國的五里河,把現實和歷史連結一起,表現中朝人民長期以來用鮮血凝成的深厚情誼。后一篇從我志愿軍戰士熊先用身體掩護朝鮮人民而身受重傷,寫到朝鮮女戰士在炮火中為我志愿軍某部陣地搶送彈藥,獻出了年輕的生命。把志愿軍戰士和朝鮮人民軍的戰士連結一起,表現中朝兄弟生死與共的戰斗深情。兩個短篇都以巧妙的藝術構思,表達了深邃的思想內涵。
  柯崗的小說創作,十分注重以現實主義手法刻畫人民中的英雄,他的小說常常是以普通一兵作為主人公,描寫他們的戰斗風姿,歌頌他們閃光的心靈。1950年二野在昌都戰役中獲得偉大勝利,西藏和平解放。戰役剛結束,戰士們身上的征塵和硝煙還沒有來得及拂去,就拿起新的武器鐵錘和鋼釬,承担直起修筑康藏國防公路的任務。柯崗作為這支英雄部隊的一員,參加了這場特殊的戰斗。并以這支經歷過無數次重大戰役,榮獲過屢屢戰功的英雄部隊,在新的戰場上,戰冰川,過“雪線”,穿峽谷,攀絕壁,神話般地征服一座又一座聳入云端的冰峰,跨過一條又一條湍急的河流,戰勝人們難以想象的艱難險阻,以頑強的毅力和力挽狂瀾的雙臂開辟了一條國防公路的英雄業績為題材,創作了一系列的短篇小說,后集為《風雪高原紅花開》。短篇集塑造了眾多人民英雄的典型,有被木椽、泥土和雨雪壓在底下,卻一再吃力地催促著人們先去搶救戰友們的“忘我的人”李華(《波羅山下》);有在青藏高原的崇山峻嶺、風暴和雪海中,駕駛大卡車不停地運送著物資,多次戰勝難以想象的折多峰山頂狂暴的大風雪,獲得“萬里安全號”榮譽的雪線英雄王廣順(《八十一號車》);有在海拔五千多公尺的雪線上生出豆芽,在金沙江畔牧場上種出菠菜,要把冰峰變成綠茵茵的林園,對生活充滿理想的普通戰士丁福山(《春江牧人》);有為了在卡扎納河的西羅口,架起一座五公尺的三孔便橋,盡快把防寒物資運到大雪覆蓋的龍圖山國防線上去,戰勝了原始冰封的大森林,冰浪飛滾的卡扎納河,硬是用自己的肩膀和雙手,架起一座新橋的某團英雄集體(《卡扎納河上的橋》)。這些短篇沒有什么曲折的情節,也很少陪襯和烘托,作者是以英雄們戰勝天塹的非凡氣概,以遏止不住的感情力量征服讀者的。在這些普通一兵的身上,蘊藏著多么巨大的力量。以這一特殊戰役為題材,1956年柯崗完成了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金橋》。如果說《風雪高原紅花開》中的短篇是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側面反映筑路英雄們的業績,那么長篇《金橋》則從整體上從全局反映這支英雄部隊戰天斗地的宏偉圖景,塑造了從指揮員到團長、排長、普通一兵一系列個性鮮明突出的藝術形象。在我國新文學史上,在反映我軍修建康藏公路戰斗事跡的創作中,《金橋》是較早而且較成功的一部長篇。
    三
  柯崗小說創作的突出的成就是他六十年代后創作的兩部長篇小說《逐鹿中原》和《三戰隴海》。柯崗是我軍一位老戰士,直接經歷了一二九師、晉冀魯豫大軍區、中原野戰軍、第二野戰軍從勝利到勝利的戰斗歷程。親身參加過無數次的重大戰役,結識過許多身經百戰的指揮員和戰斗員,和他們同過生死,共過患難,也一起分享過勝利的驕傲和喜悅,生活的積累是十分豐厚的。但緊張的戰斗生活,使他還不能從容地去醞釀、構思長篇。1957年因病轉業后,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夾雜著對于眾多犧牲了的戰友的懷念,開始了長篇小說的創作。盡管戰斗生活已過去多年,但時間并不能使歷史褪色,當作者拿起筆來寫作的時候,已經過去的那段戰斗生活畫面,又以它波瀾壯闊的氣勢重現在眼前。許多并肩戰斗過的戰友,許多率領部隊南征北戰的統帥和將軍們,許多為人民革命事業把熱血灑在祖國大地上的英雄們,以及那千百萬沸騰了的勞苦群眾,那硝煙滾滾的陣地,那燃燒的村莊、山崗,……全然歷歷在目。1960年8月,只用一年多的時間,作者就完成了近四十萬字的描寫淮海戰役第二階段的長篇小說《逐鹿中原》。1963年開始了長篇《三戰隴海》的創作。歷經厄運,直到“十年浩動”后這部七十多萬字的反映解放戰爭戰略防御階段的長篇才得以問世。
  《逐鹿中原》和《三戰隴海》(上、下卷)都是正面描寫中國人民革命戰爭的優秀長篇。《逐鹿中原》描寫的是,從1948年中原戰場攻克襄陽,全殲蔣介石十五綏靖區所部,活捉康澤,到著名的淮海戰役第二階段雙雄集全殲黃維兵團之戰。較大規模地反映了我人民解放軍和敵軍的中原決戰。《三戰隴海》(上、下卷)描繪的是,1946年初冬到1947年初夏,我人民解放軍在華北戰場上,由戰略防御到戰略反攻的歷史性轉折。這兩部長篇,都不只是描述一城一地的得失,也不只是描寫一排一連的戰績,作者以他粗獷、遒勁的筆墨,對整個戰役作正面的全景的描繪,對整個敵我雙方的作戰部署、兵力配備、攻守勢態等等作多方面的全面的描寫。氣勢恢宏,場面廣闊。在中國新文學史上,像這樣描寫大兵團作戰,正面展示整個戰役全景的作品還是為數不多的,這兩部長篇可以稱得起,是中國人民解放戰爭的宏偉歷史畫卷。
  軍旅文學是英雄文學。這兩部長篇特別值得肯定的是,作者以細致的筆觸,在錯綜復雜的現實關系和嚴酷的戰爭中,成功的塑造了一系列動人的藝術典型。這里有機智勇猛,關鍵時刻總是沖殺在前的老紅軍的后代蕭紅軍;有懷著深仇大恨參軍殺敵,在戰斗中不斷成長的窮苦農民的兒子王小秀;有敏捷、機靈,又幽默詼諧的通訊員酒更三等革命英雄的形象。也有善于思索,膽大心細,指揮鎮定的團長齊沖天,揮舞從日寇手中繳獲的大刀,同戰士們一起出生入死的連長黃堅等指揮員的典型。尤其是描繪了我軍高級指揮員:野戰軍司令員、政委、縱隊軍團首長等真實而豐滿的形象。長篇還以凝煉的筆墨,描寫了幾種類型的知識分子的典型:某部團政委倪林,地方工作隊隊長兼區委書記冷明月,是在長期革命戰爭中熔鑄出來的革命知識分子的典型;連隊教員田松,是一個剛剛走出學校,對部隊生活還很不習慣,但熱情、堅定,決心在艱苦的戰爭環境中磨煉自己的青年知識分子的典型。而自私、卑劣,經受不住戰爭考驗,終于作了可恥叛徒的晁曉東,則是知識分子中極個別的敗類。恩格斯在《致裴·拉薩爾》的信中說:“主要人物是一定的階段和傾向的代表,因而也是他們時代的一定思想的代表,他們的動機不是從瑣碎的個人欲望中,而正是從他們所處的歷史潮流中得來的。”長篇刻畫的這些藝術典型,都浸透著時代、民族、階級的思想情感色彩,他們是“時代的一定思想的代表”。
  茅盾在《關于技巧問題》中說:“人物的塑造,是作品的中心問題。”柯崗的長篇在形象塑造方面頗有特色。他常常是把人物放在戰爭中最激烈的戰場上,擺在戰爭進行中最關鍵的時刻,去考驗,去衡量,去描寫的。《逐鹿中原》中蕭紅軍的英雄性格,就是在幾個關鍵危急事件中完成的。在敵人槍彈密集,而唯一的通路小橋將要被炸毀的最危急時刻,他敏捷地跳出掩體,把正吱吱燃燒著的導線扯斷。在一次攻堅戰中,指揮員黃堅連長踏上了地雷,排長李康把腳放在連長的腳邊,讓連長快離開去指揮戰斗。蕭紅軍跟上來,毫不猶豫地把腳踏到了地雷邊沿,靈巧地用身體一頂,把兩位指揮員頂到了一邊,微笑著承担地雷爆炸的危險。在活捉敵軍司令員康澤的緊急時刻,他第一個跳下地洞,機敏地活擒敵軍官。《三戰隴海》中,我野戰軍高級指揮員,胸有成竹,運籌帷幄,用毛澤東軍事思想和戰略戰術原則,駕馭現代戰爭的高超軍事才能,也都是在三出隴海,攻取襄陽,圍殲黃維兵團等一系列重大戰役中展現的。
  柯崗塑造形象,還擅長對人物各自不同的經歷和命運,對他們思想性格,精神世界在戰爭進程中的演化,作細微地多方面描述,深入挖掘人物思想行為的動力,展示人物性格形成發展的歷史。《三戰隴海》中對某部團政委倪林在商丘師范的一段經歷的交待;《逐鹿中原》里對于蕭紅軍、王小秀家世、童年際遇的描寫;特別是對黃堅連長繳獲日寇軍官那把大刀一段故事的追敘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形象的完整性和豐富性。長篇還以潑灑的筆墨,進行愛情描寫。《逐鹿中原》中蕭紅軍和蕭云的青梅竹馬的感情;《三戰隴海》里倪林和冷明月這對情人的邂逅相遇,楊龍兒和夏櫻的生離死別與異地相逢,都寫得委婉動人。這些愛情描寫,不只是表現戰爭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而且成為展示人物性格和美好心靈的重要之筆,豐富了人物思想性格的內涵,深化了長篇的思想意義。
  柯崗是位有才華,有較深藝術功底的作家。在形象塑造中,注意運用多種藝術表現手法。特別是反襯、對比手法的運用,使得人物形象更為生輝。《三戰隴海》描寫一出隴海,民權、蓼荷之戰后,敵三十萬大軍,氣勢洶洶劈面向我軍瘋狂反撲過來,形勢十分嚴峻。而我軍司令員和政委卻成竹在胸。一個在全神貫注地校閱別人翻譯的一本有關戰場指揮的著作,一個在看文件,有時還悠閑地讀著小說。敵人愈來愈近,在敵人步步逼緊的情勢下,司令員還下命令,把司令部的指揮機關移到和敵人更靠近的村子里,還叫指戰員們打開背包住下來。看到這種緊急情勢,不僅戰士心急火燎,就是各級指揮員也不理解司令員和政委這些反常舉動而滿腹的不痛決。直到時機成熟,我軍全力猛撲過去,聚殲全部頑敵,他們才恍然領悟首長們料事用兵之神。這里,敵人的猖狂得意,我軍指戰員們的担心焦急,都有力地襯托了我野戰軍高級將領們指揮若定,料事如神的高超指揮才能。
  《逐鹿中原》和《三戰隴海》都是正面描寫大規模戰爭的長篇。作品描繪了戰爭的激烈和嚴酷。炮聲隆隆,硝煙彌漫,殺聲陣陣……但長篇又注意在描寫重大戰役的同時,穿插描寫地方工作隊帶領群眾配合正規部隊展開的斗爭,寫了我軍指戰員和人民群眾的骨肉深情,寫了部隊休整時戰士們活躍的情緒等等。這些描寫與幾個大戰役的描繪有機地交織一起,組成一個完整的藝術整體。寫得張弛相間,錯落有致,頗顯功底。
  半個世紀過去了,柯崗已過古稀之年。但由于多年革命戰爭的錘煉,仍思想敏稅,步履穩健,笑聲朗朗。他正在構思新的樂章,繼續為中國人民革命戰爭昂首高歌。
                      (責任編輯:杜田材)
  
  
  
鄭州大學學報:哲社版097-102J3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劉鳳艷19951995 作者:鄭州大學學報:哲社版097-102J3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劉鳳艷19951995

網載 2013-09-10 21:54:45

[新一篇] 人民政協制度與當代中國的政治發展

[舊一篇] 人物春秋 和“圣人”對話——毛澤東晚年文化心態的一個側面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