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的命脈——內文明引領文化和教育的復興 (下)

>>>  古風悠悠—傳統政治與精神文明  >>> 簡體     傳統

http://www.daode.biz/html/lecture/zaixianshouting/wenhuajiaoyu/

 

 

      中國的漢字,的確是一個法寶,幸虧我們沒有把它改革掉。我們應用漢字,主動地去實現自己智慧的共運,通過經典誦讀可以達到。對于左腦右腦的特點來說,是非常明顯,左腦是分合性的、獨立的、孤立的、散在的;而右腦,它是一個全息的、景觀式的,立體的。就像現在有些科學對西方人和中國人進行測試一樣,中國人拿到一副圖畫,馬上接收的是這副圖畫的全貌,而西方人往往是注意一個點,由一個點到全體,中國人是由全體到局部,模式不一樣,是因為文化背景不一樣,一直受的是漢字文化、圖像、圖片,早就從小得以形成了一個圖像思維了。

     我們體內的水,中國甲骨文的“水”字也是內文明觀察下的文化承載,就是說,把內文明見到的這個“水”字,然后用“文”,演化成為字的一個記錄,看看,是不是跟甲骨文的水一模一樣[圖示]?任何冰和雪在融化那一剎那的時候,用高倍攝影機拍攝的圖像,就是一個“水”字。那么,我們的經典誦讀實踐,我們的內文明,要掌握一種物質能量,這種物質能量在我們人體內本有,就像慧識一樣,都是本慧,先天本慧。而這個本慧的開啟,需要能量去激活,其中就有光的激活、音態的激活、氣態的激活,音、光、氣一起運用,才是最高明的“修其身,德乃真”,是最完整的修身方法。所以,很多人容易迷戀在過去十幾年前那種模式,單純在“氣”上做文章,而拒絕用“音”來振蕩自己的內氣和體內70%的水,那真是一種我執、法執、妄想。

[轉載]中國文化的命脈——內文明引領文化和教育的復興 <wbr>(下)
 

      我們要真正實現內文明,那還非得要像伏羲的這種思想、黃老的這種內文明實踐的方法,都一起運用起來,產生自己的光態,產生自己的音態,使體內的生命能量流——光、音、氣一體呈現,這樣才能夠快速地產生內文明。也就是說,圖像思維也好,內在的“見龍在田”也好,才能夠比較容易出現。

     那么我們可以稍微調節一下,根據這一張圖,先體會一下這個“明”,在我們體內是否能夠實現。怎么樣去做呢?就是將雙眼的目光,用自己的意念考慮,看看雙眼的目光有多遠,實際上只要稍微注意,就可以發現自己的目光能夠用心觀察到,或者用第三只眼觀察到,大概一米五左右,這個光才開始慢慢地散開。這個光一定要收回來,把雙眼的目光收回,通過自己的眼球,再通過自己的后半眼球,反視到自己的上丹田之內,這是一種把自己的生命之光往內照的一種辦法。因為古人已經命名了,人的左眼是太陽,右眼是月亮,而日月之間眉心的上方,有一個“星星點”,日月星三光都在人體上具備著。只是要把這個光內照,而不能像常道的人們,一生下來,一生再也沒有觀注過自己的體內,還在那里大講“清明”。連自己體內的眾生都沒有關懷過,什么叫清明?連看都不看到他們,這不叫“清明”,所以用自己的眼光、心光、日月星三光,收到自己體內試一試,慢慢收回,眼睛慢慢垂簾,內視看一看自己的大腦,是否能夠看到一些景象,這是用光。如果一旦真的產生光,會在前額前面出現形狀、物狀,甚至突然出現一輪圓月,懸掛在自己的目前,那就是光態比較穩定的時候出現,這是第一個光。

      第二個是用音,那么什么是用音呢?我們古代沒有語言交流,比如結繩,結繩而記事。很多人認為是一種最早期的記載,實際上,通過在垂掛的繩上某一個部位結一個繩,是一種心靈的交流。所以,中國有一個詞叫“心結”,所謂“心結”,就是告訴我們,用心來解讀這個繩子上面這個結的意義,而不是單純用眼睛去解。那個時候是沒有語言的,不用語言,就是心與心的直接交流就行了。聲是用來干什么的?是用來產生音的,通過聲帶發聲,通過舌頭,產生出一種顯態的但是也有能量流的聲,飄向四面八方和天空,但這是“有之以為利”。還有一個“無之以為用”的東西,那就是聲帶前面在發聲過程中產生的一種音頻振蕩,再給予對面的人群。就像我這里跟大家交流發聲一樣,我在這里即使講十個小時也不會疲勞,為什么?我在用聲來跟大家交流,用音來去引起振蕩。這個過程是一個能量互相流動的過程,比如大家把眼睛都睜得那么大,看著我、盯著我,實際上這是在把能量賜予我了,謝謝大家了。這也就是能量的互流,我把肺經之音送給大家,而大家把肝目之氣回饋于我。你看,多平等,是一種平等交流,所以眾生都是平等的。而且,這個音當我們發聲時產生的音,在我們的中脈上會產生一個能量流,通過我們的天門百會,到頭頂能夠形成一個蘑菇云一樣的音波,這個音波能夠給周圍帶來什么效果呢?帶來“樂”的效果,這就是聲、音、樂,最古老的一種本意,而不是我們現在說的音樂、音樂,二胡、吹笛子、吹口琴,那就是音樂。不,最早的音樂,是指的聲能產生音,音而產生樂的作用,這個樂的作用是干什么呢?可以治療,可以調節五臓的平衡,可以將體內的生命質量升華,提升起來,這是音樂的本意。

[轉載]中國文化的命脈——內文明引領文化和教育的復興 <wbr>(下)
 

     當人類不能產生真正的音,講上一兩個小時,覺得自己已經有氣無力了,聲音也啞了,提不起神兒來的時候,那個時候只有聲沒有音了,那么那種音是沒有“樂”的作用的,所以我們現在人說話之間、互相之間,是有一定的作用和影響,但都不大,不能達到振聾發聵的效果,達不到調節對方體內的效果,所以要眾多的方式去輔助。特別西方人,他們的音頻還更難以調動,常常用皺眉頭、擠鼻子、抬胳膊、手筆劃,來強調他們說話的意思,來表達自己心里面想要表達的一個輪廓,使人們理解他們。而中國祖先們早就告訴我們,把握不了自己的音,就充分樂,能夠產生作用,只要眼睛盯著對方,雙眼讓自己的“音”能夠進去。一席話談下來,對方服服帖帖,思想工作挺好做的,買賣也很好做成的,因為你有足夠的音,能夠影響和調解對方,使對方也感到愉悅,感到認同了,這個時候就產生了效果。

     當然,古代主要是用它進行治療,是因為后來人們不能產生樂(樂)了。這個樂(樂)的功效沒有辦法誕生,這個時候才加了一個“艸”,到山上去挖吧,挖什么呢?挖草藥就變成了藥(藥),人類的健康就不再依靠自己內在的文明而維系,需要外求于山間的吸收、太陽、宇宙能量、天德能量和地炁能量緩慢生長積累的那個能量,達到樂的作用,所以就叫“中藥”。這個就是音、樂的一個轉換。掌握了這個轉換的話,我們應不應該回到文化的源頭上去,呼喚自己體內的音和樂呢?我覺得非常有必要,所以這個內觀誦讀,誦讀我們祖先大慧大智的經典,對我們來說太重要了。不去主動親近它,呼喚它,與圣人居,與圣人謀,那么我們的音就不能產生樂。這個音和樂,一旦自我掌握了,那就能迅速地完成體內的所有振蕩。

[轉載]中國文化的命脈——內文明引領文化和教育的復興 <wbr>(下)

[轉載]中國文化的命脈——內文明引領文化和教育的復興 <wbr>(下)
 

      我們前面講了七個關鍵點,都能用音振蕩起來產生“樂”,是什么效果?體內已經消耗得差不多的一點微微的元炁不就升值了嗎?自己小湖小河里面水一流動起來,不就新鮮了嗎?所以我們用好這個音非常重要,至于說“炁”,已經討論多年了,就不再多跟大家講了,多廢口舌去講。但是總而言之,我們掌握了光和音,特別是這個音,不要錢,自己就有,自己開口生聲,生聲背后就有音,掌握了這個音,就能產生“自樂”,或者樂己、樂他、樂自己的家人,甚至有樂與整個社會。完成這個過程,我們就能夠實現一個自我的升華。

     下面我們就看一看,跟著這個動畫去實踐一下我所說的道家內觀誦讀。因為我們道家文化有一個特點,什么特點?就是需要師傳。很多人覺得師傳很神秘,為什么一定要老師跟自己講一下,耳提面命以后,才能學會呢?實際上打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我站在臺子上高一點,你們站在下面矮一點,這個架子上有一個物品,你們直接拿,拿不著,還非得要這個站得高的人——當老師的人,從這個架子上取下來,遞給你。你們與架子之間的連接,有一個中間的媒介完成,這個“師”,老師和學生的能量傳遞流連接到母體上,這樣才能學會,這就是耳提面命的一個很簡單的原理,所以我們在這里,帶著大家實踐,你們再去實踐的話,可能效果就更好。或者說,你們掌握了、熟了,真正產生了效果,再用這個方法去幫助別人,效果也挺好。記著一定是自己實踐有成以后,才能到外面去吹牛。

     因為給了你以后,沒有在體內生根發芽,過早地就去吹牛,等于把種子賣了,施舍了,因為這個能量母體就像個種子一樣,給了你,你要讓它在體內生長、發芽、扎根,變成自己的,然后再結出果實,這個果實你可以布施給任何人,這就是道家文化傳承的一個特點。而為什么切忌不要過早地去哇哇啦啦好為人師呢?因為你自己體內還沒有長成果實,那么自己沒有長成果實之前,就外泄,連根都拔起來送給人家了,那是不行的。所以你看五千言里面有句名言:“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別小看這個語言的音的能量,它就通過你說出來,這個音就送出去了。所以,講究一定要自己體內先進行內文明的實踐,再誕生出文化果實的時候再去普眾,這才是正確的方法。

     好,對這個先看一看視頻,“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故恒無欲也,以觀其眇,恒有欲也,以觀其所噭,兩者同出,異名同謂,玄之有玄,眾眇之門。”我們練習了一遍,先開始我們就掌握好部位,然后就想著這玻璃人就是自己,自己就是這個玻璃人,再來一起實踐一遍,就基本上進去了,就感格連通了。

     我們在經典誦讀的時候,可以主動地觀想:天德的能量,像個光柱子一樣照下來,自己馬上變成跟這個人一樣透明的,內外光明,明明德。內文明,外部也文明了,處在這種透明的狀態,那么再來觀這個經典的“文”,這是小篆文的字,大家可以回去以后找一找小篆文。當然,中心也有這方面現成的,你們可以去看,大家把這個“文”都記下來,如果現在目前在座的你們還沒有掌握“文”,而只知道字的,也可以只觀“字”,字和文只是一個智能向慧性圖文記錄的一個邁進而已。所以同樣可以進行,可以先想三秒鐘、五秒鐘,自己天德能量下降,自己處在天德能量場之中,光柱當中,自己變得透明。地炁升升,自己整個身體透明。這個時候,再進入到同步的誦讀過程當中。我在這里帶誦一下,同樣地用音傳遞給大家,希望每一位參與者都能夠接受到這種其中音的種子,種在自己的體內,自己再回去以后,能夠再繼續連續不斷的四十九天的實踐當中,生根發芽,抽枝長葉,開花結果。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故恒無欲也,以觀其眇,恒有欲也,以觀其所噭,兩者同出,異名同謂,玄之有玄,眾眇之門。”好,再來一次閉眼的垂簾,因為老子在他的道篇第一章里面告訴我們,要“眇”,這個“眇”是什么呢?就是說眼皮這個門簾要拉下來,別睜得太大,要反觀內視,在自己體內,去完成這樣一個“文”或者“字”的呈現過程。看一看是否能夠在這里馬上就產生內文明的效果,這樣才能回去更好進入到文化的過程當中。這個過程,就希望大家都認認真真反觀內視,再一起進行一遍,不用外界的光了,而是用自己雙眼的光反觀內照,生明的光加上這個音波的推動作用,自己的音波和我的音波產生樂的這個能量特性,看看是否能夠實現內在的文明的出現。

       好,準備好,雙眼垂簾,目光內視,觀察自己的肉體整個透明化。整個頭部透明了,胸腔透明了,雙上肢透明了,腹部透明了,下肢也透明了,這個時候再接受“文”的進入,用自己的音推動“文”的內觀。“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故恒無欲也,以觀其眇,恒有欲也,以觀其所噭,兩者同出,異名同謂,玄之有玄,眾眇之門。”我們內觀誦讀進行了一次,記住這個時候的感覺,去體會一下自己的“音”引起了自己體內所有細胞內液的振蕩、血液的振蕩、淋巴液的振蕩,人體70%的水都在音的震撼下進行振蕩,保持這個感覺,讓這種感覺一直振蕩到自己的末梢,什么末梢?汗毛的末端,每一根頭發的末端,去體會,用自己的心去觀察它的震顫。這個時候,音產生的“樂”它就完整地出現在我們體內。我們體內,這個過程就這么簡單。

      我們成人首先掌握了,我們才能在家里面,很好地帶著自己的孩子,一起進行這種內觀誦讀。放心,你教你的孩子,你不會把種子撒出去的,因為你的孩子和你是血脈相通的,所以對家庭教育上,作為父母是第一任老師,特別是內文明的教育,那是至關重要的。孩子們完全是模仿大人的精氣神以及行,而成長自己的智能意識,我們運用好這個方法,搶在三歲、七歲之前,使他們的內文明牢牢建立起來,并且引導他們順利地過渡到十四歲、十六歲以后,那么我們的教育就算是成功的了。因為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個過程,我們把它掌握好,那么整個過程就變得輕松容易。

      然而在整個教育的過程,不是在于方法,關鍵還是在于我們做父母的,是否能夠把德和道的信念、道德的信念傳承給我們的子女,要規規矩矩地按照德性來做人,只有具有道德的品格,才能擁有道德的能量,只有道德的能量能夠進入體內,那么德慧智才能同步生成,我們每個人的內文明和我們的圖像思維,所以說五德的及時補充是非常必要的,因為每一個人出生的年月日時,決定著我們所先天系帶的,往生所譜寫的這一個人生劇本的德的多少,需要通過經典誦讀攝取能量,打開天地能量的寶庫,進行自我修改、校正、補充。人生只有修改的,沒有錢買的,只有去修善、修證、修德,才能改變自己,靠萬貫家財買不來,所以這一點我們作為成人,要牢牢作為一個信念堅信不移,一定要存善正德的方向,做好孩子們的表率和楷模。這樣,我們的德慧智教育才是一個完整的模塊,能夠每個家庭、每個孩子、每一個成人都能去使用;否則,我們不注重將自己的體內五德能量補齊,奪天地造化之權,來改變自己先天稟賦的不足,那么人生,你想獲得一個很好的機遇、健康、事業都非常困難。那么只有經典誦讀能夠改變我們,通過修持經典誦讀達到改變我們內環境,使五德齊備,善正德完整地具有品格和能量。品格和能量同時成就,那么我們就是一個智慧的人。

     中國的教育教學,實際都要落實到根文化當中去,而不在于單純地向西方的文化學習,這一點請大家要牢牢記住,請看這個“教”字[圖示],中國的“教”字是怎么樣,是一個成年人對孩子教導如何掌握《易經》的原理,看到沒有“爻”,孩子頭上頂的是一個“爻”,陰爻和陽爻是義,這個“教”字頂在孩子頭上,是讓孩子盡早地實現通過《易》的學習,背誦老子五千言的產生音和樂,改變自己的稟性,同時達到天人合一,小孩子頭上頂著“爻”,那不是天人合一嗎?這個“教”,實際上反映的是兩千五百年以前中國的教育文化當中,道學思想占了多大地位,而在漢代漢武帝才開始將這個“教”字改變的,改變了什么?改變為“孝”,他為了使百姓都能夠孝敬父母、忠于當皇帝的,而提出了孝道治世治國的理論,結果就把祖先們教導眾生百姓都去尊道貴德的原則也改了。不讓百姓們去與天連通、與地連通、與自然大道的真理相連通,而是局限在后天智能的小家庭的孝道。雖然嘴里面也說小孝大孝、小忠大忠,但卻已經把這個教育矮化了。

[轉載]中國文化的命脈——內文明引領文化和教育的復興 <wbr>(下)
 

     再看這個“學”字也是這樣,兩個人在一起互相討論的是什么呢?然而孩子也好,成人也好,一起討論的是《易》理,《易經》的理論,因為《易經》里面包含的是天地的規律,最簡易通達的方法。再后來,才加上一個孩子在下面,這是后來的事了,無論這個“爻”在兩個人的下面,還是在兩個人之間,都說明了伏羲的易道文化、黃帝的法道文化、老子的德道文化才是中華民族的命脈,是中華民族重新崛起復興的原始動力。

     我們要把握這個根本去教育和學習,才能實現二十一世紀中華民族的復興。離開了我們的根文化,在根文化的源頭活水中當中吸取最充沛的精神營養。單純片面地去追隨在西方文化后面,進行智能的學習,那么永遠都只能成為西方文化的學生,而難以超越。只有把祖先的東西接續起來,我們才可能超越他們,這一點是毫無異議的。所以無論是“教”和“學”,家庭教育也好、社會教育也好、相互的學習切磋也好,一定要以根文化、《易經》、《黃帝四經》、《黃帝內經》和《道德經》也好,《德道經》也好,作為基本的課本和教材進行學習,這才可能是中華民族二十一世紀真正的復興,并且超越西方所有民族,重新屹立于民族之林前列的保證和基礎。

      我們只要看一看歷史就會明白,儒學長期都沒有丟掉《易經》的誦讀,唯獨到了明朝的時候把它放棄了。所以在明朝以后,整個國運勢危,為什么呢?體現在文化的勢危,文化絕對是物質文明產生的強大動力,文化實力是經濟的后盾,這一點世界各國都承認的,而在明代“大全出而經說亡”,結果人類的創造力全部都在中國被湮滅了、閹割了。所以,從明代晚期開始到清朝到民國這一段時間,中國始終處在被動挨打的地步,經過毛澤東主席的努力,一代代的革命家,既將中國根文化調動起來,接續起來進行運用,同時又將西方的文化聯合起來,產生了一種新的動力。這樣一來,構成了我們新時期再一次超越西方的一種可能性,只是我們要主動走進我們的根文化而已,再不能犯歷史的錯誤,也不能像五四以來孩子和臟水一起潑出去,而是要尋回我們的文化之根,真正地去實現每一次文明的復興、文化的復興,都要進入到自己民族的文明母體當中去吸取營養,來接續這個發展。

      我們的文化絕對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文化,我這里還抽點時間舉個例子,2010年2月26日,德國有一個SWR2廣播電臺知識欄目里面,播出了一個特別節目,可能國內沒有轉播,但是我在德國注意到了這個信息,這個節目是《被改變信仰的傳教士衛禮賢和他的中國之魂》。衛禮賢本來是高高興興、躊躇滿志地要把西方《圣經》的思想傳到中國來,廣收門徒。他在青島登陸了,登陸以后他的機遇還不錯,一上岸以后,他就接觸了中國的根文化,接觸到伏羲的《易經》文化和老子的五千言,這一看一讀,因為他是有慧根的人,他有宗教的基礎,他知道什么東西是好的,他并不是一個純粹的智能主義者,而是一個神學指導下的智能者。所以他很快地就認知了中國的文化,文明當中誕生的這個文化,才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文化。他最后的總結,就大量地翻譯中國的文化,傳送到、輸送到歐洲,同時他也給自己下了一個結論,什么樣的結論呢?一個超出想象的文化宇宙,中國文化就是一個大宇宙。的確中國根文化包含的是有相宇宙和無相宇宙的聯動體,無所不包,無所不在,其小無內,其大無外的文明和文化。他還說:“令我感到欣慰的是,作為一個傳教士,在中國我沒有發展一個教徒”。這是發自他內心深處的令人震撼的認同。

      但是,我們看看中國的現狀,在北方的農村教堂林立,為什么產生這個現象,連不識字的老頭、老太太都成了教徒了,而不能承認我們的根文化,是因為我們的教育出了問題。老子的一部五千言沒有任何宗教的色彩,它就是人類最優秀的文化,而且我們可以預見到,在二十一世紀,中國的道德根文化一定會第三次重新崛起,為我們的民族復興帶來輝煌燦爛的成果。

    由于時間的關系,我這堂課就講這么多,如果有什么問題,如果有多的時間可以互動一下,互動常常就有一點樂趣,就不像我一個人干巴巴講這么長時間。好,先謝謝大家的聆聽。

 

     ⒈提問:現在我們左右腦已經失衡了,但是我們不愿意我們孩子走我們的路,至少我們是在向精神世界追求。我想問一下,經典誦讀主要是給我的孩子,七歲以下的孩子,是怎樣的書給他讀?

解答:

     感謝這位女士的提問。對我們的孩子,如何去用傳統的內文明教育方法引導他們,將心中的德,腦中的慧和智聯動起來,這個需要我們掌握一點修真生理學,或者叫修身的生理學。

      這個修身的生理學,實際上是包容了西方的解剖學和生理學,而隱顯共性一體探討。就像討論五臓一樣,西醫說中醫的五臓是胡說八道,那是因為西醫不知道中醫的五臓學說是第三只眼建立起來的,是指有相的心肝脾腎肺,同步伴生的還有一個無相的心肝脾腎肺的能量場,抓住了能量場,肉眼可見的心肝脾腎肺就在自己的手中,健康和醫療就可以直指本源,這個原理是一樣的。

    小孩子能掌握他們的特點,三歲以前是純粹的先天狀態,他們是立體型的圖像思維,不要以為他們什么都不知道,他在你肚子里面的時候,就已經什么都知道了,而且比你聰明,只是他沒有用語言表述,他用他的心在跟你交流,再加上伸胳膊蹬腿來表達他的心愿。出生以后同樣的,他們在一歲之前沒有語言,在三歲之前是純粹的先天狀態,可以說,在七歲他的乳牙沒有換之前,都是一個先天,所以先天中糾正先天是最重要的。

    這個時候,你用上善能量的經典,比如《易經》、老子五千言,特別是現在離道失德的人類五德的不行,主要矛盾,能量還是退到次位。這個時候,要搶先給孩子們建立一個五德的品格素質,把他們先天的不足補起來,使他們稟賦當中的缺如升華起來。比如說,懷胎期間自己母親誦讀,父親誦讀,準媽媽、準父母都要誦讀起來給胎兒聽。出生以后,當父母的更要定時、定量地誦讀給他聽,當他沒有自己開口能力之前,以聽覺為主。

     中國的文字太奇妙了,就是講的早期教育,那個人的字,大家知道圣人的“圣”字怎么寫嗎,它不是一個“又”、一個“土”,它是一個耳朵的“耳”、加一個“口”,掌握了這個耳朵能聆聽圣賢之音,并且自己也能夠用口表述這個正覺。這個音,可以說在古代它的地位非常高,因為它產生樂,所以培賢育圣,運用好孩子們的聽覺功能,可以說在胎兒六個月就能聽了,你放一放誦讀《易經》的光盤,放一放誦讀老子五千言的光盤,都是一個很好的培賢育圣教育的過程。那么在他能夠有誦讀能力的時候,牙牙學語的時候,你也主動帶他。

    世界上最優秀的一個民族是猶太人,猶太人有一個特點,他們家庭教育全部都是經典教育,全部都是圖畫思維教育,讓孩子的身邊都是掛滿圖畫,美麗的圖畫、悅耳的音樂,再加上本民族的經典。像五萬字的經典,他們孩子在五歲之前全部會背,所以他們無論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里,他們都成為人類的佼佼者,諾貝爾獎金獲得最多的,他們的比例是其它民族的百分之百。在美國的高等學府當中,他們也是濟濟一堂,占據了他們教授的坐席。無論是在政治界,還是文化界、科學界、藝術界,他們都是佼佼者。為什么呢?他們有良好的胎教、良好的幼教,全部都是運用自己本民族的經典進行教育,他們還沒有像中國這樣非常系統的一些教育,益智開慧的教育還不存在,只是簡單的誦讀就能產生那么好的效果。

    為什么我們就不能呢?我們一旦用這個經典誦讀貫穿在孩子們十六歲之前的始終當中,那么這些孩子是很容易雕塑的,很容易在經典能量的激活下,完成一個成長,成為健康、活潑、智慧的孩子。這個德慧智,在他們的心靈當中就會牢固確立起來,一旦引領他們完成了先天向后天的轉換生命期以后,這些孩子教育就算成功了。所以我曾經有一個愿景,就是干脆自己獨立成立一個教育的學校,讓那些有志于使自己孩子能夠成為未來真正人才而不被應試教育戕滅他們的智和慧的這一部分父母,把孩子送到這個地方,從胎教開始,就用經典去熏陶。在十六歲之前,只給予他們善正德的教育,一方面保護他們的靈性不被我們大人錯誤的教育所戕滅,另一方面正確地扶植他們后天智能的健康成長,按照善正德的方向培養他們的后天智慧,而將數理化放到后面去掌握,不要提出一個盲目的口號:“學會了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我沒有這個感受,我數理化都學過了,我后來走天下的時候,一分錢不值,一點都沒用處,正應了愛因斯坦那句話:“什么叫文化?什么叫教育?那就是你把學校所學到知識全部忘干凈,剩下的那一點點就是教育,就是文化。”說得多痛快。的確,應試教育對我們孩子沒有什么作用,實際每個人的創造能力不在學校的教育范圍,不在于讀過名牌大學,而這個大學就在孩子們的心中,就在父母的體內,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用好經典,那就是人間至尊的大學。

     ⒉提問:您是提倡《德道經》,我們常說的是《道德經》,我們常說“道生之,德蓄之”。道父德母,請問:您說的這個《德道經》,跟我們提的《道德經》的主要差別在哪里呢?請您給我們介紹一下。

解答:

      因為在漢代發生了一次文化的大變異、大動蕩,實際國內一些史學家和考古學家已經發現了這個問題。

      在老子的本意當中,都是先證德、后證道。要以德進道,才是正確的修身求真方向。而發生顛倒的原因,是因為要把它教材的職能、課本的功能完全邊緣化,所以才產生了編修,也就是兩千五百年來就形成了我們現在認知的《道德經》。

     這一改,改得非常巧妙,因為我們的智能往往是盯住目標,而不注意過程的。人們見到任何事,都想直接求取結果,而不愿意中間的付出。所以兩千五百年以來,坐而論道者多,但成道者卻鳳毛麟角。為什么?違背了事物的規律。顛倒篇序以后,就不知道老子在五千言的第一篇中就揭示了人類離道失德的過程,只要認真誦讀一下老子德篇第一章:“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夫禮者,忠信之泊也,而亂之首也。”這句話,把整個歷史長河人類逐漸道德下滑,到了現在道德底線的現象,可以說揭示得一清二楚。

      我們要復興我們的民族,就是復興文化,然而道德文化又是我們的本源,怎么樣去進入道呢?拋棄德嗎?連德都沒有,怎么能夠進入道呢?正是因為老子觀察到這一點,才把德篇立在前面,一定要先修德,才有資格進道。這也正像戰國時期有一位前輩就曾經說過:只有圣人之品,才能修持圣人之法。你是一個庶人、是一個賢人,都別想真正去實踐圣人之道。

     我們為什么要否定這一點呢?韓非子在他的《解老》中,也同樣是德篇在前、道篇在后。可見,在戰國時期韓非子那個時代,還是民間的版本,流傳到了民間的版本,仍然還是德篇在前、道篇在后,這是一種教育的模式。就像必須要上小學,經過家教到小學教育,到中學教育,才到大學,不可能直接上大學,就這么簡單的原理。

     但是,我們學術界和社會上就爭論不休,這也可能是不知道老子所說的“反也者道之動”的原理,而只求結果,不講過程。任何事物,只把握它的結果,而不實踐過程,就難以成功。所以,我們祖先在修之身的方法論當中,留下了一句名言:“只管耕耘,莫問收獲”,才能夠成功。

 

      ⒊提問:為什么先進的文化經常敗給落后的文化,宋朝開始,敗給金遼,我們近代提的狼文化,所以我一直很困惑這個事,我們偉大的文化應該怎么復興,怎么避免這種再一次被狼文化的侵略?

解答:

      你提的問題就比較大,要從宏觀上去解答它。

     我們的太陽系,在銀河系當中也有它的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和白晝與夜晚,我這是類比法,因為我們人類在太陽系當中生存,只能感受到地球繞著太陽運轉產生的四季變化和一個晝夜的變化。那么整個太陽系在銀河系里面的世界是什么變化,每一天的變化又是如何呢?可以用一個類比法來表明。一個晝夜,太陽系在銀河系的一個晝夜,是一萬兩千三百年左右,大約是這個數字,一個晝夜。你看,地球上的人類,我們這個人紀,恰巧就是一萬年左右;前一個人紀,毀滅也毀滅在一萬年之前。

     這一個黑夜來臨的時候,前五千一百二十五年,可以說是一個慧智文明主宰整個人類的時間,人類連聲音都不用,用心直接交流,可以非常輕松地拈花一笑,千里萬里相隔,用心音進行溝通就行了。而兩千五百年那個時代,五千多年的時候,逐步進入了子夜時期,就是夜半時分,可以說,五千多年之前進入了半夜十一點鐘到十二點鐘;然后,進入了我們現在的半夜十二點鐘到黎明時分。所以這樣的一個情況,就構成了人類的失慧期。在黑夜當中的時候,宇宙能量不能夠直接地傳輸到我們的人體,人類只有被迫啟動左腦的功能,主持自己的生命活動,因為右腦的功能逐漸被屏蔽了。這就是銀河大氣運的格局形成的現象。

      然而,現在整個銀河系即將脫離這個黑夜,進入黎明。我們正在黎明的前夜,大家可能研究過瑪雅文化,就知道2012年正是曙光重現的時候。這個時候,就是人類慧智共運、能量重新能夠灌輸到整個太陽系的時期,就叫更新期,我們可以堅信:在通過這個更新期完成整個銀河系的抬升,把太陽系抬升起來,恢復到一個白天的狀態,那么將重新進入一個新的明天之中,也可以把它形容為道德的春天境界之內,那個時候優秀的文化才能重新登上主宰的地位。因為正如老子所說的:“前識者,道之華也,而愚之首也”。當人類屏蔽了深層的后面智能意識,而只用前六根的意識判斷事物、處理事物的時候,肯定是愚蠢的,而愚蠢得常常是要動武的,既無內圣,也無外王的柔順,強行將掌握真理者加以毀滅,他們才能存在,這也正是歷史上掌握真理的人始終是弱者的原因。

     然而,這個世界就是這么蹊蹺。所有的真理往往是掌握在少數人的手中,而不是在絕大多數人手中,這里就存在一個教育的問題。這個產生的原因,就牽扯到佛學里面和道學里面的因果關系,因為大量的殺孽,人類生物鏈、動物生物鏈、植物生物鏈,充當了、扮演了上帝的角色。殺伐過重,造的因過多,造成了更多人的屏蔽、障礙。“因”產生的就是障礙,使人類難以覺悟,難以內文明,這樣反而造成惡性的一種循環。這個惡性的循環,必須要有一個進化的過程和能量全面提升的狀態,才能解決這一矛盾。這個問題,簡單回答到這里。

      今天,我就講到這么多,時間到了,謝謝大家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02f93901019f79.html

 


龍的傳人 2014-07-06 23:31:36

[新一篇] 中國文化的命脈——內文明引領文化和教育的復興 (上)

[舊一篇] 經典誦讀開發創造力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