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背叛忠孝 貪戀女色 歷史故事

>>>  古風悠悠—傳統政治與精神文明  >>> 簡體     傳統

作者:華翰                

吳三桂/網路圖片

                                                           

據《明史》記載,1644年正月初一,李自成在西安正式建國,國號大順,改元永昌。七天后,李自成就率領百萬大軍出西安、渡黃河,分兵兩路長驅北京。此時關外滿清數十年的襲掠,已經讓明王朝北部邊防搖搖欲墜。而1641年,明朝又遭遇“三百年來未有之饑荒,父子相食”的境況。1644年一年之內,紫禁城的龍椅上,坐過三個皇帝。直接促成這一歷史的人物,正是吳三桂。

吳三桂能夠成為影響歷史的人物,不得不追溯他的發跡史。其父吳襄,是明朝將領。史書中記載有吳三桂“少年救父”的“忠孝”事跡,說:吳三桂在數萬清軍的圍困中,率數十個家騎(自家的騎兵)出城,成功救父,雖然吳三桂有受了點傷。當時吳三桂父親吳襄率騎兵偵察時,被清軍圍困,吳三桂此舉(成功救父、并受傷)可以說無愧于“忠、孝”二字。

崇禎十二年,吳三桂在27歲時,被任命為寧遠團練總兵,從此效力朝廷,更倍于前。在次年五月,與清兵在杏山的遭遇戰中,吳三桂一得到警報,立即出動三千人馬“長驅直過杏山”,“與賊血戰”。最后,他的軍隊“大獲全勝”。

此后的松山、杏山戰斗中,吳三桂部“膽勇倍奮,士氣益鼓”,“凡三戰,松山、杏山皆捷”。在錦州被圍之際,吳三桂在眾運糧官“驚心奴儆”的情況下,親自“督運米車”,成功躲過清軍的監視,在過年期間,將糧食運入錦州。《明檔》記載:他自當總兵后,“忠可炙日,孝感人心,(因以前之忠孝義行,天人同欽,故此能行好運)每逢大敵,他都身先士卒,絞殺虜級獨多”。

但是,在決定明清戰爭命運的松山決戰中,吳三桂前后的表現,卻判若兩人。在初戰中,洪承疇在小勝后,上報朝廷的奏章中稱贊:“吳三桂英略獨擅,兩年來,以廉勇振飭遼兵,戰氣倍嘗,此番斬獲功多。”

然而,在此后決戰中,他卻未能和主帥兼老師的洪承疇同命運,反而擅自撤逃。盡管他布置有方,成為戰爭中損失最小的一部,以至清太宗也贊嘆他:“吳三桂果是漢子!得此人歸降,天下垂手可得矣。”

然而無論如何,一向被明朝視為“敢戰”的他,在決戰中卻逃之夭夭,李自成東渡黃河,向北京進軍后幾天,崇禎就曾在德政殿,召集大臣商討:調吳三桂入關事宜。其時崇禎征召全國兵馬“勤王”,幾乎無人響應,吳三桂的關寧鐵騎,是朝廷惟一能夠調動的機動力量。然而吳三桂接到勤王的圣旨,從駐守的寧遠(今遼寧興城)到山海關一百二十公里距離,竟然走了八天。此前,金軍入侵北京周邊時,鎮守寧遠的袁崇煥,為解金兵之圍,曾以精銳一晝夜兼程即趕赴北京。而此次吳三桂卻“遷延不急行,簡閱步騎”,然后才親率精兵殿后,這其中就有政治上的權衡。

事實是,當吳三桂遲遲抵達河北豐潤,崇禎皇帝已于前日自縊于煤山。此時,吳三桂感到,再去勤王,已沒有實際意義(皇帝已自縊),便馬上撥轉馬頭,會師山海關。

明人看重“求忠臣于孝子之門”,在與清軍抗戰的最前線寧遠,城內至今保存著祖氏兄弟在明帝批準下修建的雄偉石坊。上面“忠貞膽智”、“登壇駿烈”所贊頌的,正是在抗清前線與清軍死戰數十年,被俘降清,之后反清投明,最后再次在絕境中無可奈何就縛于清軍的祖氏兄弟。

與祖氏兄弟相比,吳三桂顯然差太多。他曾冒死殺入清陣,拯救父親,卻也“沖冠一怒為紅顏”,而與父親的生命決裂;他曾在與剽悍的八旗兵作戰中,贏得明清雙方贊頌,卻也在決定兩國命運的決戰時刻,拋棄恩師統帥全身而退;他曾在錦州城下用對清兵的戰斗,來回應恩主加親戚的祖大壽來信招降,表現出在明王朝危難時,對朝廷的忠誠。于是李自成試圖以政治方式招降吳三桂,曾“令諸將各發書招三桂”;在三月底,攜帶四萬兩白銀,前往山海關,賞賜已經14個月沒有軍餉的吳部;并再次派人“攜帶萬兩白銀和黃金千兩,給吳三桂,并發書信,表示給他封侯”;同時令吳三桂父親吳襄,寫信招降吳三桂。恰在這時,又出現了劉忠敏搶劫陳圓圓的變數!

陳圓圓對于吳三桂決策的改變,不容被歷史忽視。在將山海關交付李自成手下后,前往北京途中,吳三桂得知父親吳襄被捕,反應起初是并不在意:“此脅我降爾,何患!”然而當得知愛妾陳圓圓被劉宗敏掠走后,終于咬牙切齒:“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見人耶!”當下立刻反軍攻克山海關,并覆信吳襄,聲稱“父既不能為忠臣,兒亦安能為孝子乎?”于是,吳三桂因為一個女人,而投降了清朝!

吳三桂降清以后,在山海關之戰擊敗了李自成。多爾袞以順治皇帝名義,封吳三桂為平西王,并令吳三桂以下各將領和吳軍全部剃發,這標志著吳三桂已經徹底投降清朝。身為明將多年不接受清朝招降的吳三桂,于是迅速完成了從降李到反李,從借兵到降清的復雜過程。吳三桂被人唾棄、被稱謂“反覆無常,見利忘義”之人。

由于吳三桂徹底背棄忠孝之道,激起天人共憤,從此以后,他便迅速江河日下,進入日暮窮途。

不久,順治皇帝對吳三桂極力要求入緬甸消滅永歷皇帝的目的,評價說:吳三桂堅決要求消滅永歷皇帝,無論是招降緬甸、攻擊李定國還是招降白文選,都是出自他的策劃。但是他的策劃,哪里是為我們國家考慮!“彼之為宣力,皆所以自為也!”

后來,康熙也懷疑吳三桂有異心。“吳三桂這個人,因為反覆無常,見利忘義而備受人們譴責。”并堅持認為:“吳三桂蓄謀已久,今若不早除之,使其養癰成患,何以善后?況其勢已成,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先發制之,可也。”

1681年,吳三桂叛軍被全部肅清后,吳三桂憂忿而死。吳三桂的子孫后代,最終被徹底殺光!

附錄:【歷史人物辭典:吳三桂】

吳三桂(1612~1678年)清藩王。字長伯。江蘇高郵人。明以武舉襲武官,擢總兵守遼寧。李自成破京師,他乞清援破北京,敗李自成。旋降清,受封平西王。入陜川云貴,殘酷鎮壓起義軍和抗清軍,滅南明,殺永歷帝。受命守云南,與尚可喜、耿仲明為清初三藩,形成割據勢力。康熙間三藩叛亂,吳三桂在衡州稱帝,國號大周,年號昭武。因屢敗于清,憂忿而死。(事據《清史稿》)@*

責任編輯:梁馨



華翰 2015-08-23 08:56:17

[新一篇] 古代的離奇故事 你能分清現實與夢境嗎 夢境探源

[舊一篇] 夏季常按這個穴位 有清心瀉火功效 經絡按摩 勞宮穴 心包經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