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冬夜,到臺北逛書店

>>>  春秋茶館 - 古典韻味,時事評論,每天清新的思考  >>> 簡體     傳統

33.jpg

臺灣的誠品書店是家連鎖店,遍布臺島各地,其中最大一家在臺北敦化南路,所以又叫“敦南店”,也是“誠品”的總店。店面不是很大,比北京的“三聯韜奮”小一半兒;跟西單的圖書大廈比,更是小巫見大巫。但是逛一圈下來,會覺得大小正合適,恨不能要感嘆多一平方米逛起來累,少一平方米又會不盡興。不知這樣的大小,是否有設計專家精心測算過。


店里的書很多,分門別類分區域擺放。分類方法與“三聯韜奮”差不多。但是,每種圖書一般只有兩三冊,不會出現一長排書架,只有兩種圖書比肩而立的情況。一方面可能因為寸土寸金,沒那么多閑余之地供揮霍;另一方面,也是吸引讀者和書再親近些——書籍種類密度加大,就不可能遠遠地一目了然,必得湊上前去仔細觀瞧。既然湊上來了,很自然地,就會伸手去摩娑,而那一刻,散發著墨香的書籍也仿佛有了生命,會與熱愛它的讀者朋友傾心交談。


經商一道有商場如戰場之說,戰到最后都是拼細節,看誰能想人所未想,最終四兩撥千斤,于細節處取勝。還說書籍的擺放,光分門別類還不夠,比如現代文學吧,那么多大家那么多作品,不知要占去多少個書架,如有確定目標找本書,不說大海撈針,也是浪里淘沙。可在誠品搜尋起來卻非常容易,因為每一門類中,又按作者姓名的字母順序排列。這就是細節了。順便說一下,我逛一圈下來,意外地有個小發現,臺灣作家中,姓林和姓陳的特別多。


“誠品”還處處顯示著它的兼容并包、喜新不厭舊的特性。全世界各大語種的書都有,十幾二十年前的舊書也編隊其中。而在北京,書店太缺乏戀舊情懷了,稍有一段時間不去光顧,再去了,哪怕想買也就是去年出版的書,十之八九會空跑一趟。



現在北京的書店也逐漸注重讀者的坐臥停留問題,大興開茶館或者咖啡館之風,書店一角辟出一塊地方,放幾套桌椅,賣些茶水。“誠品”也有專門的咖啡區。但你并不一定要到那里,才得小憩,全店的地面,一律鋪的實木地板,又有義工躡手躡腳于你不經意間隨時清潔,所以真是走累了,看累了,大可席地而坐。只是你要注意,別因此擋了書架,影響其他讀者看書。“誠品”里每個書架的下層隔板上,都嵌著一條告示,只要在書架前坐下就會看到,提醒你不要只顧自己的一時痛快。


說了這么多“誠品”的優秀之處,還沒有說我最喜歡它的原因:它是二十四小時晝夜營業的。



書迷們大致都有點惡習難改,總是夜貓子居多。我在北京,就常常半夜想找個書店逛逛,可是純屬癡心妄想,整個社會都是朝九晚五,半夜想鬧個性?去酒吧啊。可是哪家酒吧會有書呢?


“誠品”滿足了像我這樣毛病太多的書迷的需要,當臺北籠罩在夜色之中,當辛勤勞作了一天的人們沉入黑甜鄉,我揉揉因為注視電腦太久而略嫌滯澀的雙眼,披上外套,鎖上房門,坐電梯下樓,走上大街,坐夜班公車,奔赴敦化南路誠品書店,去找我的親密朋友,那些平整可人的書籍,還有那些與我一樣的書籍愛好者。


至于說冬夜,沒錯,是冬夜,但是臺北的冬天,T恤外邊加件薄外套足矣,那就如同北京的春天了。何況還有對書的向往,在你心中時刻溫暖著周身上下,冬夜又怎樣呢? “冬季到臺北來看雨”,真是這樣,冬季的臺北老下雨,大多是毛毛細雨,掃在身上柔柔的,輕輕的,恰似臨睡前讀幾頁好書帶給人的那種舒心,那種快樂,那種難舍難分。



本文轉載自作家,出版人楊葵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yangkui1968



楊葵 2015-05-16 15:36:28

[新一篇] 為何中國經濟下行、股市暴漲?

[舊一篇] 為什么我們掙的錢總是不夠花?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