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蠻荒記(12):未來

>>>  創業先鋒 眾人拾柴火焰高  >>> 簡體     傳統

有讀者問我:“你說了很多內容都是跟創業相關。可是若我未來沒有打算創業,有沒有什么合適我一個上班族的策略?”

無論你打算創業、或是打算待在大公司中,都需要自我強化。唯一的問題,只是大公司中任一職位的保障度可能越來越低,所以必須增加自我競爭力,讓自己被別人需要。 而這概念并不需要自己創業。

我又問他:“你是做什么工作的?”

他回答我說他在一個中型的游戲公司担任財務,做一些簡單的會計工作。因為公司分工很細,他只有機會接觸自己手上的一塊。

我就跟他講了一遍“工匠”的概念,畢竟財務也是有機會成為獨當一面的工匠的。或者多接觸一些其他部門,最終發展成為CFO也不一定。然后我問他有沒有部門內輪調的可能?他說公司沒有這樣的機制,要接觸更廣的業務似乎是很困難。

于是我再問:“那你現在做的事情,是處理公司某個完整流程,比方說跑國稅局、準備財報、報稅等等去了別的公司也適用的事情?還是只是處理公司中某種特定傳票、蓋印章、準備某個表單,公司大流程的某一細碎工作?萬一哪天公司變動不需要你了,或是公司倒掉了,別的公司也做一樣的事情嗎?它們會需要你的技能嗎?”

他說是后者,只是處理公司特定流程中的一個步驟,而且這工作非常小,又是針對公司業務所設計,去別的行業應該不是這樣做事情。

我就問他,難道沒有考慮跳到其他公司?

他露出猶豫的表情……

我話鋒一轉又問他:“那我再問你,想想你目前的主管,十年后若你升遷到他那位置,他現在做的事情是你想做的嗎?”

他馬上回答:“我們公司很扁平。我的上面就是部門經理,然后就是大老板了。公司上層流動很慢,都是老人了,幾年內我是絕對不太可能升上去的。”

我說:“那二十年吧! 二十年、或是三十年后,假設你愿意待的久,或許有一天你會升上去。只是,你會想變成他那樣嗎?你會羨慕他現在的工作嗎?你若得到他的位置,你會覺得滿足與快樂嗎?”

他想了想,對我說:“不會……”

我繼續追問:“你好像還很年輕,最起碼還有機會要工作四十年。你覺得你們公司能維持現況四十年不變嗎?”

他說,對此沒把握。

我說:“那你該小心了!用投資來比喻,你現在陷在一個風險無限,但是獲利有限的投資項目里。你想想看,你持續安分守己的待在這里,把時間投資在這職位上,將來最好的報酬已經看得到,就是得到你現在主管的位置。可是那工作內容你既不喜歡,薪水似乎也沒高到讓你滿意。所以最好的結果完全不吸引人。可是相反的,如果未來有任何時間經濟大勢不好、公司經營不善、老板打算把公司賣掉、老板打算搬去別的地方、業務萎縮等等等的理由,都將會讓你失去一切。而且一旦這樣的事情發生,這對你而言可說是毀滅性的!因為你只是公司特殊規格的螺絲釘,出去別的地方還根本用不上,積累的經驗對別的公司而言跟毫無經驗的新人完全沒有不同。所以很顯然你不該繼續下去。 要么換去一個能接觸更多事務的部門,不然就該想想是否要換個地方。總而言之,我鼓勵你該現在好好思索一下,要做什么變動趁早做。不然安逸越久你會越不想動,也越不敢動,就只能每天禱告公司不會倒、公司不會拋下我。”

其實一直以來,很多人在不同場合問過我:“你覺得我去做某某事好不好”?

我畢竟沒辦法未卜先知,他們個人的細微狀況也不清楚,所以很難直接給好或不好的解答。只能建議對方“理性”的重新分析一下。為何強調“理性”呢?實在是太多人“過度放大收益”,甚至對這收益放入太多的“想像”與“期待”,然而對于將來可能要承担的風險又想的太少。

大部分人在工作不滿意情況下仍遲疑不動的原因,在于常會自我安慰:“事情應該會慢慢不同的吧。反正現在工作還沒什么問題,我就再看看好了。萬一狀況真的不好,我再來想辦法應該還來得及”。

但這就跟散戶買股票一樣,明明股票一路走低,公司財報也不見起色,很多人卻還是期待“既然都跌這么久了,或許哪天會突然出個好消息而反轉”,于是不斷把錢投入逢低攤平,甚至越跌越買還借錢來買,就一心期待有奇跡發生。

有人會說:“我只是繼續待在目前的環境并沒有加碼啊,跟散戶投資股票還是不同!” 但人生的每一選擇中我們其實都投資了時間,持續不變動就表示你持續在那選項上加碼投入時間。 在一個未來已經很難看到有收益的選項中投注時間,怎么樣都很難稱的上是理性。 這樣確實就是在賭博了。當然,我也不是說人不該賭博。 就像買彩票付出的代價不高,而且很明確。 風險有限、報酬無限,那小賭怡情倒是無妨。

可是很多人生選擇,若現在已經發現未來賭贏的收益將微不足道,但過程要承担的代價并不小,那這賭博不就不成比例了? 此外,代價還不單單只是考慮直接投入的金錢與時間,連機會成本也得想清楚。 對這位年輕人而言,待在一個收益有限的地方不單單只是付出時間,甚至還有別處機會成本的損失,這些也都得考慮進去,細算算其實會發現成本往往非常高。

當然,沒人說你不能去賭不確定性,搞不好公司哪天被大公司收購他會變成大公司的財務經理。只是這機率到底有多高? 自己是否能做些什么促成這事情發生? 還是只是一個毫無理由的期待? 如果自己無法做些什么來促成那可能性,目前又看不出那種極端狀況發生的征兆,那最后失望的機率通常是極大的……

所以在選擇任何選項前,自己要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收益及其機率”,“風險及其機率”,四個要素都考慮過,這才是正確且理性的決策方式。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一個人在30歲前,不用在意和同輩比高薪,反倒應該盡量讓自己進更好的公司,把自己的能力圈和眼界擴大,甚至超過自己的能力都好。如果把職場也看做一個競賽,就規則來看,它其實比較類似拳擊或跆拳道這類搏擊運動,而不是比分數的射箭游戲。能在拳擊場上拿到冠軍,代表這名選手在所屬的“量級”中是最強的,不同量級的人基本上不會相互競爭。所以多數選手在比賽前都會節食,讓自己的體重盡量減輕,以分配到比較低的量級,增加自己的優勢。想要在這類游戲中拔得頭籌,應該要取得區域內的“相對優勢”,而不是努力“跨越門檻”。這也正是職場的游戲規則。

其中便涉及到深度與廣度的概念。深度能讓你在一個職位上扎根、往上爬、并擁有安穩感,但缺點在于,長期而言你往其他領域(甚至同公司其他職位)的切換彈性會減小。當你開始當一個小主管后,可能就得開始廣度的訓練(尤其是管理知識)。如果你能在30歲前培養這些經驗、能選到一個上升趨勢的產業、又能處在一個核心職位上,你就有可能比幾乎一半的同齡人更有競爭力了。

職位轉換雖然想像起來難度似乎很高,但機會上有著實質上的差異。比方說,有十年經驗的資深工程師要轉業務,雖然實際上是很難的;但一般人會覺得應該有可能,公司也通常會愿意給你這機會。但十年經驗的業務要轉去技術部門,一般人會覺得這是不可能的,就算你有那能力,公司也未必敢給。 所以選擇一個彈性大的進入點,始終是非常關鍵也重要的一件事。

需要提醒的是,別太早提升廣度。 如果一只腳沒站穩,卻有太多不同工作的經驗時,往往會造成后面工作的妨害。

所謂30歲只是我的比喻,每個人心中都該有自己的計劃表。至于是不是每個人都要當將軍、升總裁,人生才叫做成功?當然不是,“工作”只不過是人生的一部分,家庭幸福和自我成長絕對是更重要的事。但既然我們多數人無法擺脫職場,甚至一生都得投入很大比重的時間精力在工作上,我們就該試著弄清楚這套游戲規則,讓自己取得更有利的位置,獲得更多人生的自由。




GameRes游資網 2015-08-23 08:39:48

[新一篇] 騰訊游戲高級設計師!為移動小屏設計的5個絕招

[舊一篇] 手游為何爽一把就死:打造品牌缺根基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