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構建彌漫著書香的社會

>>>  春秋茶館 - 古典韻味,時事評論,每天清新的思考  >>> 簡體     傳統

09_09_0046.jpg

人文情懷的落腳點恰恰是——閱讀。“一個人的精神發展史就是他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于這個民族的閱讀水平。”

在朱永新的履歷中,除了任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會副主席、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秘書長之外,他還是“新教育實驗”的發起人。在他的名片上,印著自己的E-mail,記者識讀之后,發現它的前半部分是“朱永新教育”漢語拼音第一個字母的縮寫,兩個“新”字合二為一,即“ZYXJY”。

可見,他對“新教育”用心之良苦。

“新教育”的“新”,非“朱永新”的“新”——訪談中,他風趣地解釋道:“這里的‘新’是希望變革、深化改革,最新的理念就是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真實的“新教育”,永遠在田野中,在千千萬萬默默無聞的普通老師的教室里。朱永新潛心鉆研,從閱讀的層面為新教育開掘出一條新路徑。

  

閱讀是最美好的事

到山東來,朱永新頗感親切。

“山東是新教育實驗的重鎮,日照市、萊蕪市、濱州市、淄博的臨淄區是新教育實驗的實驗區。一大批老師和孩子,在新教育實驗中成長起來。去年萊蕪把這些年推進新教育的歷程編寫了一本書,我寫的序言題目是‘俺萊蕪有’新教育。”朱永新說道。

“俺萊蕪有”緣于朱永新第一次到萊蕪時聽到的段子,那是在2011年4月10日。

“據說一位外國人到萊蕪,清晨散步時,遇到一位抱著貓的老人。老外問候:Goodmorning!老人以為老外在問她做什么,便回答道:鼓搗貓呢!發音與Goodmorning基本相同。老外送老人一盒食品,老人客氣地推辭說:俺萊蕪有!老外又聽成了外語:Iloveyou!老外大為感慨,說沒想到中國老百姓外語如此棒。”朱永新笑道,萊蕪人從段子中受到了啟發,從“Iloveyou”的意蘊中找到方向——把萊蕪打造成為大愛之城,新教育也自此和“俺萊蕪有”牽手。

“愛情”之火一經點燃,就轟轟烈烈。

“新教育實驗的宗旨是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怎么才能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閱讀是最重要的基礎。”朱永新十分強調“閱讀”在新教育實驗中的重要地位。

同樣是在山東,2012年7月,朱永新在臨淄召開的新教育實驗第十二屆研討會上,聽到一位父親講述與孩子一起閱讀的故事。

“這個父親是當地的企業家。參加新教育以前,他常常忙于應酬,是個‘影子父親’,往往喝醉酒回家時,孩子已在夢鄉。孩子每天上幼兒園時,他還在床上睡覺。”

“等他女兒上一年級時,所在學校加盟了新教育實驗。我們有晨誦、午讀、默寫,有整本書共讀、有兒童階梯閱讀協會,孩子、父母、教師一起來閱讀。老師要求父親要帶著女兒一起讀。他沒辦法,只好帶著女兒每周讀兩次書。”朱永新繼續講述著。

“他說,沒想到讀了兩個星期后,喜歡上了。原來世界上還有這么好的書啊。五年的時間,從一年級到五年級,他和女兒一起共讀了184本書。他說,我這一輩子沒讀過那么多書,幸虧新教育實驗,幸虧老師讓我和女兒一起去讀書,讓我走進了另外一個世界。”

朱永新欣慰地重復這位父親的話。

朱永新說,人本來有兩個世界:物質和精神生活世界,但很多人因為物質生活,從來沒有進入到另外一個世界。

“這位父親感嘆說,閱讀真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沒有這樣的閱讀生活,我可能永遠進不到這樣的世界里來,感受到閱讀的美好,跟女兒有非常親密的、高貴的交流。”

親子閱讀的益處立竿不能見影,在長時間的陪伴下,才慢慢地顯現出效果。

“這位父親很得意,他現在跟女兒講話,他的很多同事都聽不懂。他說這是我跟女兒共同的密碼,只有我們能懂。通過共同閱讀,他跟女兒有了共同的語言,有了共同的密碼,有了共同的生活。”朱永新解釋道。

腿不能到達的地方,眼可以到達;眼不能到達的地方,心可以到達。“我經常講,李白看月亮跟我們看月亮不一樣,因為他有精神世界作為他的基礎,所以有了他的《靜夜思》;余秋雨看山水跟我們不一樣,他看山水有了他的《文化苦旅》。”

朱永新說,精神世界更美麗、更奇妙、更精彩、更豐富。

人文情懷源自閱讀

“我在臨淄聽到的,實際上是所有人進入閱讀世界的故事。共讀共寫共同生活,才能擁有共同語言、共同價值、共同愿景。”朱永新說道。

只是進入閱讀世界的人,數量還不可觀。據朱永新介紹,猶太人是全世界閱讀量最大的民族。“猶太人是一個讀書的民族,人均每人每年讀65本書;我們是人均5.6本書。二十年來我們的經濟指標翻了不知道多少番,但是閱讀量只增加了0.4本書。”他憂心忡忡地說道,“我們中國人跟猶太人一樣聰明,一樣勤奮,為什么我們貢獻不了那么多偉大的人物,貢獻不了那么偉大的思想?”

究其原因,在朱永新看來,讓他耿耿于懷的是科學和人文精神的分離,也就是從中學就開始文理分科。“我認為,人文和科學精神絕對不能分開。為什么全社會造假、抄襲、中國式模仿層出不窮?這不是科學本身的問題,而是科學成為造假的工具,是缺乏人文情懷的表現。”

人文情懷的落腳點恰恰是——閱讀。“我一直在講,一個人的精神發展史就是他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于這個民族的閱讀水平。”朱永新重申道。

“對個人的精神發展來說,閱讀兼具了精神成長的養料和運動的雙重功能。而一個民族能否把人類幾千年的智慧和文明繼承下來,取決于它能不能高效率地閱讀。我們現在的閱讀,尤其是中學和大學的閱讀非常不夠。現在教育模式最大的問題是‘滿堂灌’,這導致了學生上課記筆記,考試背筆記,考后全忘記。所有的教學都圍繞考試和分數,很多學生沒有享受到閱讀的快樂,這對學生的發展非常不利。”朱永新解釋道。

、朱永新強調,研究型學習應該在高中階段就開始。“最基本的一條,每天的文本少不了的,學生每天必須閱讀。上課是建立在文本討論的基礎上,建立在師生雙方和學生之間對文本共同的理解上。課堂是對話,而不是單向的傳輸。缺乏閱讀,會使得師生的思想沒有交鋒的機會,沒有各種創意在課堂里面集中的呈現。”

、“這么多年來,教育改革一輪接一輪,但最缺的就是對課堂本身的關注。教育理論家很多,但真正沉下心來,關注教室里面革命的很少。”朱永新指出教改的弊端。

、“學校教育就相當于在嬰兒時候的母乳。教科書、教輔書在最短的時間內,把幾千年的精神財富知識體系教給孩子,但這些東西都是經過咀嚼加工的,它不能支撐一個人的精神世界的長期需要。孩子的精神成長,依賴于不斷閱讀適合他們年齡發展的優秀作品。學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幫助學生養成閱讀的習慣、興趣和能力。教育如果把這個問題解決了,教育的主要問題就解決了。”朱永新指出學校教育的“牛鼻子”在閱讀,要牢牢抓住。

640.jpg

童年閱讀,刻骨銘心

“閱讀應該成為一種需要,成為一種習慣和生活方式。”朱永新強調道。

“真正養成閱讀的習慣,讓人一輩子受用的,要靠兒童時代的閱讀。中國古代講誦讀,講四書五經記憶背誦,是很重要的。我記得蘇州大學曾經有一位錢仲聯老先生。中國古代的文獻,哪一本書哪一段,他都能夠脫口而出。這就是靠人生最關鍵時候的兒童閱讀。”朱永新解釋道。

“我們這些年一直在努力推動兒童閱讀,推出‘兒童階梯閱讀’的概念。很多父母親經常讓我們推薦幾本書,實際上這是很難的。因為要看孩子在哪個階段,我們要為每一個兒童尋找此時此刻最適合他的書,這才是最重要的。”朱永新談到如何為兒童定制閱讀。

“兒童的秘密遠遠沒有被發現,童書的價值遠遠沒有被認識。”朱永新對此有些著急。

在朱永新的心目中,兒童還是秘密。雖然人類的自然科學已經有巨大進步,但我們對孩子的認知和學習過程尚不清楚。

“所以我一直跟很多老師說,我們一定要抱著一種敬畏的心態來做教育,應該敬畏孩子,他們的學習能力,認識這個世界的方式,你真的不知道。”朱永新對兒童這個“秘密”保持著探索之心。

“我們提出要把最美好的東西給最美麗的童年。家庭恰恰是把孩子帶到閱讀世界的最根本園地,所以家庭閱讀至關重要。美國詩人惠特曼在講閱讀時,講到一句話:一個孩子向前走去,他看見那個東西,他就變成了那個東西,那個東西就變成了他的一部分。我很贊同這個觀點,兒童時代的閱讀,是完全的、刻骨銘心的、一體化的。”朱永新說道。

對當下很多家長担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給孩子安排補習班的現象,朱永新認為:可以安排一些孩子感興趣的課程,但別把他的課余時間填滿了。

“一定要讓他有自己的時間和空間,培養他自己喜歡的事情,去讀自己喜歡的書,這是很重要的。”

在朱永新看來,閱讀也是有個性的,每個孩子在他閱讀的過程中漸漸會形成興趣。比如有些孩子特別喜歡看軍事,有些孩子特別喜歡看植物,都沒有關系,慢慢從欣賞閱讀,變成延伸閱讀,很可能以后會選擇專業,甚至成為職業。“我覺得對孩子的閱讀有引導、指導,但是不要強制,這是很關鍵的。”朱永新說道。

當下,互聯網讓我們的閱讀更快捷、更平等、更互動。對此,朱永新不主張大量線上閱讀。盡管目前網絡閱讀人數已超過紙質閱讀人數,但他認為,人類最偉大的思想還處在離線狀態。網絡上更容易吸引眼球的是信息、廣告和娛樂的內容。“人類的理解,特別是人類理性的洞察力,通過網絡很難獲得,智慧的內容在網絡上更是鳳毛麟角。”

對于不少青年學生溺愛閱讀網絡小說,朱永新認為,網絡小說一般是連載的,閱讀上癮后會占用大量的時間,影響正常學業。從質量上看,網絡小說的含金量總體不如大浪淘沙選擇出來的書,為此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不值得。

“家長可以給孩子挑選一些國內外著名的青春小說,讓孩子逐漸過渡到紙質經典上來。”朱永新建議,“同時,家長要給孩子分析,什么樣的閱讀對成長是有利的,人不能完全隨著自己的性子走,讓孩子真正能管理好自己。”

重啟精神發育的征程

童年的閱讀如點亮的心燈,一直在生命中燃燒。朱永新認為,如果仔細追溯,每個人精神成長的歷程,其實是人類精神發育歷程的縮影。每個個體在精神發育的過程中,都要重走父輩、祖輩的老路。“它沒有辦法被復制、沒有辦法遺傳。不像我們身體的很多信息,體質、長相、容貌等,可以通過遺傳來獲得的。”他感慨地說。

正是閱讀,重新啟動了每代人精神發育的征程。“我經常說這是人類偉大之處,因為人類有文字,可以把他的智慧、思想、精神財富保存在那些最偉大的著作里面,讓后代人能夠和他對話,能夠傳承,能夠弘揚,能夠發展,能夠創造。”朱永新說。

同樣,人類有文字,憂患方開始。朱永新解釋道:“人類比其他的動物更辛苦。因為其他動物只要根據遺傳的指令,不斷地重復它自我繁衍的歷程,不需要新的學習,但人類需要。人類如果沒有這樣的閱讀過程,人類的智力就會退化,智慧就會衰弱。”

人類發展到今天,知識以爆炸般的速度在增加,而傳播知識的方式也發生顛覆性變更。但不管怎么樣,閱讀是人類傳播知識最重要的途徑。

“作為信息獲取的直接的、最有效的方式,實際上依然是我們的閱讀。閱讀依然是我們整個信息社會的基石。閱讀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到我們接收和處理信息能力的高低。”朱永新說道。

15年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對世界上100多個國家進行調查,發現真正決定一個人收入高低的并不是學歷,而是他的閱讀能力。當學歷相當的時候,閱讀能力強的人,担任高技能白領的概率明顯高得多,而且閱讀能力比學歷高低更能準確預測一個人在職業生涯中的發展。

對此,朱永新解釋道:“閱讀能力實際上是整個學習能力的基礎,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個人整個能力最重要的關鍵。閱讀不一定能實現所有的人生夢想,但是它可以幫助我們接近我們的人生夢想;閱讀對個體精神成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新教育實驗試點的800多所學校里,學生學習主動積極,成績喜人。究其原因,在朱永新看來,是因為他們讀的更多,思考的更多,學的更多。

“我們所有的學科都應該有深度的閱讀,只有通過深度的閱讀,才能真正地把孩子們帶向學科的廣博與深邃,從知識的小溪匯聚為海洋。”朱永新說:“閱讀絕對不僅僅是語文老師的事情,應該是所有學校的事情,所有學科的事情,是教育最基礎的事情。”

朱永新舉例說明:一個數學老師,他不是簡單地教學生一加一等于二,他要成為一個真正的數學老師,得有本體性知識,他要教會孩子真正像數學家發現數學那樣去學習,學生才會覺得有興趣。同樣他要有人文情懷,他不是簡單教數學,他要懂得孩子,關心孩子,把孩子當做人,關注人類的命運。

W020150309343477144106.jpg


文章轉載自大眾日


燕南園愛思想 朱永新 2015-10-22 18:51:47

[新一篇] 【好文】江浙多名士,緣何愛“內斗”

[舊一篇] 16個歐洲絕美處女地 據說只有1%的人去過(組圖)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