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的復制,從8000名留美學生被開除談起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撰文|墨黑紙白

來源|天涯博客


復旦最近又火了,不過這個火卻不是因為身負亞洲一流學府的名望,在學術上或是科技上取得了突破性的發現,而是因為抄襲了同樣為亞洲一流學府的東京大學的宣傳片,被網友吐槽后,一發不可收拾。我不由得想起了去年因學術造假被美國開除的8000名中國留學生,我們的精英大學和我們的留學精英們怎么了?這是一個令人不得不關注的話題。不妨探討一番文字吧!


我對復旦的印象,最為深刻的是老校歌和新校歌之爭,老校歌為劉大白作詞,豐子愷作曲,老校歌曰:“旦復旦旦復旦,巍巍學府文章煥,學術獨立思想自由,政羅教網無羈絆,無羈絆前程遠,向前,向前,向前進展。”88年一名不知名的鼠輩胡謅了一曲毫無象征意義的歌詞,竟然被集體頭條為新校歌了?新校歌曰:“你是復旦人,我是復旦人。”彼時的復旦和此時的復旦,早已不可同日而語了。


復旦的風骨只是因為喪失了老校歌里所說的“學術獨立思想自由,政羅教網無羈絆”的教育理念了嗎?并非如此,一個喪失了學術獨立思想自由的學校,決然不可能在其他方面也要求有這樣的本真。我們的大學,不僅是復旦,基本上整個中國大學,從the Cultural Revolution之后,經歷了一段封校歲月后,再次開啟,基本上都淪為了“有技術無文化,有知識無思想”的學校。有人說,這不叫高校,這叫學院。當然無論怎么說,我們不得不否認,我們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敢于在長達十年時間內不辦學校的國度,這種對國家和民族的傷害是難以想象的。


當然我們也必須明白的是,恢復了的高校也僅僅以技術和知識為教學目的,在大學市場化的理念中,以金錢為唯一最高標準,無論是對學生,還是對外形象。有人經常 批中國現在是紙醉金迷,金錢第一的價值觀,而這種價值觀的輸出,是依靠教育就從一開始釘入每個人的腦海。到現在你去質疑,人家就會說你:“自己活的咋樣? 有錢沒有?沒錢嘮叨個什么?”可是要明確的是,關注這些問題的人,向來不在乎錢的多少,在乎錢多少的人,或者儼然有錢的人決然不會去關注這些,因為他們的 頭上早已懸起了達摩克利斯之劍。


所以有些追民國的人就會質問:“為什么民國可以出那么多的大師,我們不行?”實質上,我們是工程師的搖籃,并非社科人文的搖籃,沒有了沉淀,多了浮夸,這樣 的學術環境,不用說什么大師了,能實實在在的教育出真正對社會有用的新一代少年都少之又少,也許是我們的奢望太高了吧。復旦的這次抄襲,看起來是很低劣的 錯誤,但卻是每一個大學都時常在犯的錯,所以有評論說:“復旦大學即便是抄襲,也比清華北大毫無影響的宣傳片要強多了吧?”我們也許只有淪落到自家學校相 互比拼誰更差的份了,為何不比比東京大學為世界培養出了8個諾貝爾獎得主呢?當然有人也要說了:“那是外國人的獎,咱們不屑。”是的,咱們一如既往是孤獨的,就像在中國用良知去思考的時評人是孤獨的一般,不僅僅是孤獨的,還是要被閹割的。而我們的大學早已被閹割的不成樣子了。


于是在今年3月份,北大校長林建華在2015年2月 份担任北大校長一職后,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的身份,在鼓掌會上說:“高校現在行政化傾向還是很嚴重。”并且呼吁高校應該去行政化,校長不能官員化。對 于北大的校長,向來是如雷貫耳的,諸如嚴復、蔡元培,胡適等,再往后的校長,均難以讓北大有新的的突破,反而是諸如周其鳳之類讓人啼笑皆非。林建華雖然在 學術上有爭議,但至少敢于在剛上任就發出呼吁高校去行政化,校長去官員化的聲音,這對于前幾任北大校長來說是絕對有進步的,而高校也只有在高度的學術獨 立,思想自由的前提下,才有可能為我們的國家和民族充分提供一個學校應該有的貢獻,甚至是為世界提供中國人應該有的貢獻。


但我想這種可能性是極為低的,因為我們不僅僅是一個體育、教育可以搞全民體制,哪怕是諾貝爾文學獎也可以搞全民體制,甚至不惜砸金8000億, 聲稱將中國的頂尖人才聚集到一起,然后研發科技,沖刺諾貝爾獎。當我聽到這樣的聲音后,我不禁思索,假如這樣就可以取得世界性科技或是人文的突破,那么對 于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他們為什么不這么做?我們總不能學金同學,一個箭步就要飛到外太空去吧?這不符合自然發展的規律,卻容易給外人留下笑柄。古人云: 徒增笑料耳!


我個人認為,想要改變中國教育的現狀,不再有復旦即復制這樣的笑話,難度可以說比登天要難多了。畢竟咱們是登了天的,但對于民眾毫無意義,民眾想要有更好的教育環境,不以市場為準則,以學術和思想為準則的教育環境,也許只有出國了。那么出國就萬事大吉了嗎?并非如此。


前兩日新聞爆出,美國開除8000名因學術造假的中國留學生,在我們的意識里,能去外國上學的中國孩子,一定是足夠聰明的,即便是聰明程度不夠,家里經濟條件夠,那么也不至于有8000人 都學術造假吧?但實際上,在我們的教育大環境下,已經被玷污的不成樣子,即便是去了國外,也難以去除這戾氣。是什么造成了這樣的戾氣?在中國上大學,有這 樣的一句流傳,有錢就能上大學。象征著,咱們的大學起點之高。而在外國,大學大多執行寬進嚴出的理念,你擇校可以很隨意,但你想畢業就往往很難。


家長們將孩子送出去,自然希望能去一個足夠有名的學校,進入這些名校很簡單,但如何畢業?到了這一天靠抄襲或造假,往往不似國內這么簡單,而在國外的大學除 了學業還有個人素質的考核,我們突然會發現,國外的大學原來比我們的大學還要嚴酷,但實際上在人家學校畢業的學生,往往在動手能力和理論相互結合之中,會 更好的適應社會的發展。當然,不知道留學在外的學子回到國內是否能適應我們的社會,這還是個未知數了。


如何去除教育的浮夸?我沒有答案,因為所有的答案都毫無用處,社會如斯,教育豈能不如斯?



天涯觀察 2015-08-23 08:53:37

[新一篇]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不!堅持才是

[舊一篇] 6年后,我將收獲一個怎樣的孩子?(你的孩子也會走上這一步,強烈推薦!)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