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律第三十三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聲律第三十三

夫音律所始,本於人聲者也。聲含宮商,肇自血氣,先王因之以制藥歌,故知器寫人聲,聲非學器者也。

故言語者,文章神明,樞機吐納,律呂脣吻而已。古之教歌,先揆以法,使疾呼中宮,徐呼中徵。

夫商徵響高,宮羽聲下,抗喉矯舌之差,攢脣激齒之異,廉肉相準,皎然可分。

今操琴不調,必知改張,摘文乖張,而不識所調。響在彼絃,乃得克諧,聲萌我心,更失和律,其故何哉?

良由內聽難爲聰也。故外聽之易,絃以手定;內聽之難,聲與心紛:可以數求,難以辭逐。

凡聲有飛沈,響有雙疊,雙聲隔字而每舛,疊韻雜句而必睽;沈則響發而斷,飛則聲颺不還:

並轆轤交往,逆鱗相比,迂其際會,則往蹇來連,其爲疾病,亦文家之吃也。

夫吃文爲患,生於好詭,逐新趣異,故喉脣糺紛;將欲解結,務在剛斷。左礙而尋右,未滯而討前,則聲轉於吻,玲玲如振玉;辭靡於耳,纍纍如貫珠矣。

是以聲畫妍蚩,寄在吟詠,吟詠滋味,流於字句,氣力窮於和韻。異音相從謂之和,同聲相應謂之韻。韻氣一定,故餘聲易遣;和體抑揚,故遺響難契。

屬筆易巧,選和至難,綴文難精,而作韻甚易,雖纖意曲變,非可縷言,然振其大綱,不出茲論。

若夫宮商大和,譬諸吹籥;翻迴取均,頗似調瑟。瑟資移柱,故有時而乖貳;籥含定管,故無往而不壹。

陳思潘岳,吹籥之調也;陸機左思,瑟柱之和也。概舉而推,可以類見。又詩人綜韻,率多清切;楚辭辭楚,故訛韻實繁。

及張華論韻,謂士衡多楚,文賦亦稱知楚不易,可謂銜靈均之聲餘,失黃鐘之正響也。凡切韻之動,勢若轉圜;訛音之作,甚於枘方;

免乎枘方,則無大過矣。練才洞鑒,剖字鑽響,識疎闊略,隨音所遇,若長風之過籟,南郭之吹竽耳。

古之佩玉,左宮右徵,以節其步,聲不失序,音以律文,其可忘哉!

贊曰:標情務遠,比音則近。吹律胸臆,調鐘脣吻。聲得鹽梅,響滑榆槿。割棄支離,宮商難隱。

廉肉[禮樂記]先王制雅頌之聲以導之,使其曲直繁瘠廉肉節奏,足以感動人之善心而已矣。

改張[董仲舒策]竊譬之琴瑟不調,甚者,必解而更張之,乃可鼓也。

纍纍[禮樂記]倨中矩,句中鉤,纍纍乎端如貫珠。

吹籥[公羊傳去籥注]籥:所吹以節舞也。吹籥而舞,文樂之長。

調瑟[揚子法言]以往聖人之法治將來,譬猶膠柱而調瑟。

吹竽[韓子]南郭處士爲齊宣王吹竽。宣王悅之,廩食以數百人。

湣王立,好一一而聽之,處士逃。

左宮右徵[禮玉藻]古之君子必佩玉,右徵角,左宮羽,趨以采齊,行以肆夏。

調鐘[揚雄傳]師曠之調鐘,竢知音者之在後也。[注]晉平公鐘,工者以爲調矣。

師曠曰:臣竊聽之,知其不調也。至於師涓,而果知鐘之不調。是師曠欲善調之鐘,爲後世之有知音。

淮南子氾論篇:譬猶師曠之施瑟柱也,所推移上下者,無尺寸之度,而靡不中音。

離騷: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脩以爲常,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

又:勉升降以上下兮,求矩矱之所同;湯禹嚴而求合兮,摯咎繇而能調。

論語述而:子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

流水之浮花,鄭人之買櫝。

文子自然篇:若風之過簫,忽然而感之,各以清濁應。

聲得鹽梅。按書偽說命下:若作和羹,爾惟鹽梅。枚傳:鹽,鹹;梅,醋。羹須鹹醋以和之。


2022-12-08 18:54:50

[新一篇] 鎔裁第三十二

[舊一篇] 章句第三十四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