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記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后記

在寫作的時候我時常覺得自己是走在古代的青山下,比如會稽山、終南山,甚至是更久遠傳說中的那些山脈,比如不周山、須彌山。我就在這樣的路上向前走著,想抵達古代的大河流域。這些河流也并不是一個具體的地理位置上的尋覓和探險,而我是向著古代的精神和古人的生活氣息出發的。

這本書的寫作,自始至終貫穿的主題就是關于古代的“現象”與“本質”,以及從史料中了解古人生活、古代社會,怎樣去表現它的問題。客觀與主觀事物在這里是歷史存在、個人想象與文化沉淀的問題。與古代的蒼穹下,如果遇到雨季,人們乘著馬車往來于九州的大地上,這個圖景常會在我深夜閱讀的時候浮現。

古代的歷史之久,并非沒有悲劇、荒誕、虛構的存在,但是我在這里要抵達的是從現代角度回望古代所產生的發自內心和心靈深處的渴望,它接近原始,又是經過文化洗禮的。我是

想以一個東方文明單純的孩子的身份,站在這個時代的地平線上遙望大海與黃土,覺察到心里涌動的海浪般的力量。我所寫的古代的黃土、雨季、山河、竹簡、地圖、寺院、官衙,它們并不是作為普通的名詞和自然建筑物存在,而是在白話文散文只有百余年歷史的今天,穿透這些存在,尋求我們內心所經歷的個人的,以及歷史的綿延不斷的生命力量。我關注的就是這種思索古代的意識本身,尤其是意向性,指向茫茫蒼老古代的意向性。或者說,最為具體的便是在我們知識結構和心理活動之中存在的“鄉愁”,面向古代的鄉愁。

所以,在這個角度我寫的并不單純是一種文化散文,而是源自我們內心,在現實與日常生活中形成的這樣一種心靈的力量。

你在古代并不能尋找到它,只能在時代與時代的交匯,關于中國文化的熱愛之中才能定位它,歸納它。很久以來,我是把自己的寫作與文化散文區別開來的。它來自于生活,而非單純的虛構與想象。我想知道,古人是怎樣思考,怎樣的喜悅和悲痛,怎樣的灑脫與自然,怎樣的孤單與淡然。

有時候我會覺得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古代人,內心有無法言喻的皈依感。這種感覺潛在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觀念。古代是彼岸,現代則是此岸,我們在這個時空之中把握著自己的思考和心靈前行的方向。而我的寫作就是在這個基礎上展開。我關注的是我們如何理解古代的“聲音與現象”以及記憶的問題,雖然記憶”的問題在這本書里尚沒有展開。我在意的是如何“面對事實本身”,如在《大風起兮》、《孔雀東南飛》中,我想擯棄一貫的文化中的賦予這些意象的附加成分,將這個意象重新釋放出來。這個不是一種心理體驗,而是視線從現代文化的意義中跳躍出來,回歸遙遠的心靈家園。在這個時候,你是一個行動者,就像很久前那些向著古都出發求學的人們一樣,身體力行。

時光是一條河流,我們沿著河道行走。世界上所有的喜悅與悲傷都是相關的,它們與我們是一體相融的。我們一起互相陪伴,回到古代看山高水長,這大約便是今生今世最有意義的事情了。

劉衛東2009年4月

《漢語春秋》

書寫漢語散文最美麗的意象品味風物河山 感悟悲歡人生解讀春秋歲月里的人文具象追尋往古的傳奇情懷

回歸天地間的精神牧場

探求心靈哲學與青春思考的完滿合一


2022-12-08 18:57:07

[新一篇] 一身竹葉青

[舊一篇] 《西方的智慧——從蘇格拉底到維特根斯坦》 英 伯特蘭 羅素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