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經總要

>>>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精彩書評選  >>> 簡體     傳統

《武經總要》是北宋曾公亮和丁度創作的一部軍事著作。北宋前期,為了邊防的需要,大力提倡文武官員研究歷代軍旅之政及討伐之事,并組織編纂出中國第一部新型兵書《武經總要》。該書包括軍事理論與軍事技術兩大部分,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其后又將《孫子》等七部兵書匯編為《武經七書》,作為武學的必修課程。

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原五代時期后周殿前都檢點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做了北宋的開國皇帝,即宋太祖。

趙匡胤靠掌握禁軍起家,又是以兵變方式奪得政權,因此深知掌握軍隊的重要。他當了皇帝以后,一方面想方設法陸續解除了自己一些帶兵老部下的軍權,另一方面加緊了朝廷對國家主力軍禁軍的直接控制,抑制和改變了唐以來地方藩鎮割據的局面。同時加強了國家對武器制造業的集中管理。

北宋王朝在國都汴京(今河南開封)建立了大規模的兵器生產作坊,即南、北作坊,又建立了弓弩院,專門生產各類刀槍甲具和遠射兵器。

南、北兩作坊:設在汴梁的興國坊,主要制造各種鎧甲、刀、槍等兵器以及兵幕、甲袋等裝備;

弓弩院:專門負責遠射兵器的生產,制造各種強弓勁弩和各類箭支。

作:在南、北作坊以下,還有更細密的分工,分為51“作”,每一作專門負責制造一類產品,如“鐵甲作”“馬甲作”等等。

兩作坊的工匠多達七、八千人。

太祖趙匡胤并親自督查武器的生產情況,開寶八年(975年),他每隔十天便查核一次各種兵器的質量。

最高統治者的高度重視,使得北宋初的軍械生產水平便有了很大提高,南、北作坊的武器年產量達3萬多件。正是在軍隊的高度統一領導和軍備生產集中管理的基礎上,北宋前期誕生了一部集當時及古代兵器之大成的百科全書式兵書——《武經總要》。

《武經總要》是宋仁宗趙禎朝編纂的,是中國第一部由官方主持編修的兵書。當時距宋朝立國已有60多年。宋仁宗為防止武備松懈,將帥“鮮古今之學”,不知古今戰史及兵法,所以下令天章閣待制曾公亮、工部侍郎參知政事丁度等,編纂一部內容廣泛的軍事教科書。曾公亮等以5年的時間編成《武經總要》,仁宗皇帝親自核定后,又為此書寫了序言。

《武經總要》分前、后兩集,每集20卷。

前集的20卷詳細反映了宋代軍事制度,包括選將用兵、教育訓練、部隊編成、行軍宿營、古今陣法、通信偵察、城池攻防、火攻水戰、武器裝備等,特別是在營陣、兵器、器械部分,每件都配有詳細的插圖,這些精致的圖像使得當時各種兵器裝備具體形象地層現在我們面前,是研究中國古代兵器史的極寶貴資料。

后集20卷輯錄有歷代用兵故事,保存了不少古代戰例資料,分析品評了歷代戰役戰例和用兵得失。

《武經總要》分前、后兩集,每集20卷。

前集

前半部分介紹古今戰例,將軍事制度、軍事組織、選將用兵、陣法、山川地理等軍事理論和規則。其中前集的二十卷詳細反映了宋代軍事制度,包括選將用兵、教育訓練、部隊編成、行軍宿營、古今陣法、通信偵察、城池攻防、火攻水戰、武器裝備等,特別是在營陣、兵器、器械部分,每件都配有詳細的插圖,這些精致的圖像使得當時各種兵器裝備具體形象地層現在我們面前,是研究中國古代兵器史的極寶貴資料。

后集

后半部分介紹陰陽占卜。后集20卷輯錄有歷代用兵故事,保存了不少古代戰例資料,分析品評了歷代戰役戰例和用兵得失。

《武經總要》反映了宋仁宗時期宋王朝軍事思想上的某些積極變化。本來,北宋初以來為防止地方割據,將帥專權,將將帥的統兵權和作戰計劃的制定權都收歸皇帝直接制轄,但矯枉過正,結果弄得將不知兵,兵不識將,導致仗仗失利,節節敗退。而《武經總要》中則重新重視和強調古代《孫子》等兵書中用兵“貴知變”、“不以冥冥決事”的思想,這在宋代軍事史上是難能可貴的,只是北宋后來的統治者并沒有遵循和實踐這種用兵思想。書中還十分注重人在戰爭中的作用,主張“兵家用人,貴隨其長短用之”,注重軍隊的訓練,認為并沒有膽怯的士兵和疲惰的戰馬,只是因訓練不嚴而使其然。

《武經總要》詳盡記述和介紹了北宋時期軍隊使用的各種冷兵器、火器、戰船等器械,并附有兵器和營陣方面的大量圖像。特別是第10至第13卷,如《攻城法》、《水攻》、《水戰》、《守城》等攻戰篇,不但記錄了與這幾種戰法有關的兵器裝備,還有防御工事和戰艦的情況。第10卷《器圖》,集中了當時軍隊的各種武器裝備,每一件都有清晰的插圖,僅第十至第十三卷的四卷中,就附有各式插圖二百五十幅以上,圖上還以楷書注有詳盡的器物名稱、使用方法等文字說明,是研究中國古代兵器史的極為重要的資料。

這里還有兩個問題需要特別指明:

①宋代的兵器是承繼著漢唐以來的傳統,所以《武經總要》中記錄的許多兵器類型,可以清楚地看出它們從漢代以后,經過唐、五代的發展變化,由這部書作了總結后,又影響到北宋以后的兵器類型,可以說《總要》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②自唐、五代以來,中央王朝的軍隊吸收了不少北部和西北部少數民族的優秀兵器。如《器圖》中的“鐵鏈夾棒”,書中明白地注明是從“西戎”處學來的,是北方少數民族騎兵用來攻擊宋代步兵的兵器,被北宋部隊吸收過來,經過改造,成為更適用的兵器。因此,北宋兵器裝備的種類比以前增多了,銳利程度也有所加強。

中國古代的冷兵器,主要是步兵兵器,在宋代達到了完全成熟的階段。所謂“十八般兵器”,到此時已基本全部出現,且趨于定型,這些兵器在《武經總要》中幾乎都有記錄。

北宋的軍隊仍以步兵為主,所以《武經總要》中記錄的各種冷兵器,也是以步兵兵器為重點。主要包括遠射兵器、格斗兵器、防護裝具3類。


2022-12-08 19:10:37

[新一篇] 歐洲現代史 從文藝復興到現在

[舊一篇] 毛澤東私人醫生回憶錄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