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民主·憲政》摘要 19、儒教自由主義的趨向--東亞模式與中國大陸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東亞的儒教社會,是指那些受儒教與中國傳統文化影響較多的國家和地區,主要包括中國大陸、北朝鮮、南韓、日本、臺灣、香港、新加坡和越南。
  所謂的東亞模式,就是指那些在社會形態上以儒教資本主義為特征的東亞社會,而這種資本主義是以自由主義為其意識形態依據的資本主義,所以,可以說東亞模式的最基本的特征應該是儒教與自由主義。我們也不妨稱它為儒教自由主義社會。在東亞,可納入這一社會形態的社會計有日本、南韓、臺灣、新加坡和香港。
  東亞模式的概念在日常使用中有廣狹兩種含義的區別。狹義指的是東亞發展模式,或者說東亞工業化的模式;廣義指的是東亞現代化模式,包括經濟(市場化)的模式和政治(民主化)的模式。本文取廣義上的“東亞模式”,即東亞現代化模式的含義。
  對于東亞儒教社會來說,其現代化歷程也就是克服和逾越各種有礙于其自身現代化的障礙的過程。現代化的兩個最重要的目標分別是經濟發展與政治民主。而這兩個目標又分別面臨著不同的障礙。克服一個目標的障礙不完全等于克服另一個目標的障礙,因此,這兩者應當分開加以討論。
  在經濟發展方面,主要有文化障礙和制度障礙。儒教傳統曾被公認為是東亞現代化的重大文化障礙。事實上,有一點似乎已經得到公認,即通過市場經濟這只看不見的手,曾被視作為現代化障礙的儒教文化傳統在很大程度上已經變成了東亞現代化的動力。
  制度障礙,包括經濟體制障礙和政治制度障礙。在東亞,農業社會的制度遺產曾經是阻礙東亞現代化的根本障礙,但是,在二次世界大戰以后,由于美國的占領、各地的土地改革和制憲實踐,舊的制度障礙在很大程度上被逾越了。相應建立起來的是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制度架構,如現代司法制度、產權制度和雛形的代議制度等,以及與西方發達國家乃至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接軌的經濟管理、財政、稅收和金融保險制度等。
  在民主政治方面,東亞的民主化碰到的障礙及其難度似乎比經濟發展所碰到的障礙及其難度要大一些,其中主要是文化的障礙。經驗記錄表明:在所有的儒教社會中,民主國家遠遠少于非民主國家;而在新教社會中,民主國家絕對多于非民主國家。可以認為,即使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儒教仍然對民主政治起著一定的阻礙作用,因為這種文化傳統強調服從、強調義務、強調權威,而不強調權利、不強調自由、不強調自主。盡管它可能不能阻礙對舊制度的克服,但是卻有礙于新制度的形成。所以,在東亞,我們看到了一種政治與經濟脫節的現象,即經濟發展先于政治民主。只有兩個地方是例外,一個是日本,一個是香港。其共同的特征是,這種例外都是由外部造成的,而非本土自發形成的。不過,它們的不同特征也很有意思,日本的民主是由美國強加的,而香港的民主則是英國直到前不久為止都一直拒絕的。
  我們看到,東亞模式所體現的現代化道路,是一個不斷引入西方的自由主義意識形態和政治制度的過程,是用這種制度和意識形態取代傳統的政治化和制度化的儒教的過程。在制度化的儒教被取代的同時,移植進來的自由主義的制度和意識形態,乃至整個東亞的現代化又打上了儒教的烙印。換句話說,儒教傳統與自由主義在東亞呈現出一種相互融合的局面。這種局面分別在經濟和政治兩個方面體現出來。
  在經濟方面,東亞模式的特征是一種“有計劃的自由市場經濟”。其特征是政府既積極放任又積極干預。在政府與企業之間上也是一種積極的合作關系,而非西方的那種消極的聽之任之的關系。這樣,這種模式既引進了起源于斯密的那種古典自由主義經濟理論和制度,又由儒家的觀念加以改造。
  在政治方面,東亞模式的特征是民本加民主,即在引進代議民主制的基礎上,用精英模仿民間的利益要求(民本),利益代表和精英模仿并重,而不象西方的民主政治單純地建立在利益代表的基礎之上。政治上的另一個特征是一黨獨大。除香港這個例外之外,日本、新加坡都是一黨長期執政。
  在意識形態方面,是長期占統治地位的保守自由主義。保守的自由主義可以說是東亞模式的政治意識形態特征。這種意識形態的自由主義特征非常鮮明。日本和韓國執政黨的名稱就非常鮮明地體現了這種特征。其保守性格則似乎是東西方的混合,即部分來自孔子思想中的重秩序、尊傳統、持中庸、反冒進、吁均富的保守成分,部分來自西方保守主義(包括古典自由主義)中的類似思想傾向。
  東亞的成功,關鍵在于把東方文明與西方文明結合起來,它引入的不是以現代工業文明為代表的文明成果,而是引進了創造這種新文明的機制,并由此創造出了一種富于活力的新的經濟形態、政治形態和文明形態,即儒教自由主義
  東亞經驗表明,儒家傳統是可以通過某種中介與民主實行對接的。在我看來,這個中介物即是以自由主義經濟學說為基礎建立或繼承下來的市場經濟(故又稱自由經濟)。在日本,儒教(還有當地的文化傳統)與市場經濟加民主政治三者已完全對接起來,而且運作得比較成功(尤其在經濟方面)。在新加坡、臺灣和韓國,儒教傳統與市場秩序已經銜接起來,現在正處于銜接市場經濟與民主政治的進程之中。由此不難看出,這條路線的走向是三點一線,即儒家傳統(作為固有傳統的出發點)--市場經濟(中介與基本目標)--民主政治(現代化的另一目標),而不是繞開市場經濟,直接拿儒教去嫁接或對抗民主政治。
  東亞模式的三點一線的戰略可能并不是一種絕對理想或絕對完善的戰略,但卻可能是代價最小的戰略,最為穩妥的戰略。


劉軍寧 2013-08-19 10:31:48

[新一篇] 《共和·民主·憲政》摘要 18、中國商人的憲政情懷

[舊一篇] 《共和·民主·憲政》摘要 20、自由主義與儒教社會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