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隆的《雪白血紅》為什么成為禁書?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今天關注了張正隆這個人,以下是網絡摘錄:

作者: quentinzhu :

    所謂老而不死是為賊.這句話形容那位“可愛的老人”實在很恰當,前幾天無聊,重新看了下<雪白血紅>,其實作者的觀點還是相當正統的,文章中反復強調了土地改革對解放戰爭勝利做出的貢獻,深入的論證了得民心者得天下,這幾十年來執政黨所強調的觀點
   當然,其中有些東西是我們以前的所謂歷史所看不到的,比如林彪黃永勝,邱會作等人在解放東北中的戰績,長春圍城造成的大量平民死亡,初進東北時的一些挫折,在動員農民參軍時的一些小動作,蘇聯軍隊在東北時的一些不符合老大哥的舉動以及蔣經國在臺灣進行的一些經濟,政治改革等等,此外,文中也流露了對戰爭的厭惡,對和平的渴望.
這些東西二十年后再看,其實已是大家都很了解的史料了,但在當時的環境下,的確有些像‘最可愛的人’之類的正統派看不慣,才有了《雪白血紅》為什么成為禁書的原因。(編輯過)

作者 : tiki817:

  本書描述了在解放戰爭期間從抗戰勝利后搶占東北,到遼沈戰役勝利結束這3年的歷史。作者為了寫這本書,跑遍大江南北,采訪了上百參加戰爭的老兵,花了1年多的時間。與它不止贊揚了林彪高超的軍事才能揭露了戰爭期間長春圍城戰等人們不知道,更不敢想的事實,語言深沉,給人以震《雪白血紅》書影撼人心的力量,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社會反響。編輯出版者稱,“作品突破了傳統的思維定勢,力圖用鮮明的當代意識和深邃的哲理描寫交戰雙方的復雜命運與斗爭的結果”。從1990年第4期開始,《中流》雜志開辟“怎樣看待《雪白血紅》專欄,共用六期展開論爭。《作品與爭鳴》也在1991年第2、4期以“《雪白血紅》是怎樣的書”為題做了“爭鳴綜述”。在論爭中,有讀者來信認為,《雪白血紅》采取的是“毋庸置疑、不許置辯地將共產黨和國民黨視若一丘之貉的大有問題的錯誤輿論導向。”(《中流》1990年第10期)第11期《中流》發表了曾見焉的文章《頗為耐人尋味的所謂“當代意識”——寫在讀完<雪白血紅>之后》,在涉及對戰爭的看法時,文章認為《雪白血紅》“無視階級社會的客觀存在,而成為脫離實際的虛幻夢囈”。在社會發展問題上,《雪白血紅》“忘不了革命戰爭中不可避免的破壞,不承認社會主義必經的初級階段,從而懷疑我們社會發展是否失常”。“其實,拆穿了講,它無非是要證明:大陸不如臺灣,共產黨不如國民黨,社會主義不如資本主義。”“對于中國的革命戰爭,再沒有比這否定得更徹底了;對于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再沒有比這否定得更徹底了。”魏巍(最可愛的人)認為,“這個作品是這些年來自由化泛濫的一個典型表現。” 

什么事自由化:(正統言論)

反對四項基本原則的社會政治思潮。主張經濟上取消以公有制為主體,實行私有化;政治上取消共產黨的領導和人民民主專政,實行多黨制、兩院制;思想上取消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指導地位,鼓吹全盤西化。

自由化的實質是反對和否定四項基本原則,主張全盤西化,走資本主義道路。因此,自由化本身就是資產階級的,不可能有什么無產階級的、社會主義的自由化。自由化是在政治上要求絕對自由。事實上絕對自由是沒有的。任何自由都是有條件的,受約束的。馬克思主義認為,自由是人們對必然的認識,只有當人們掌握了事物的客觀規律的時候,才有自由可言。在政治上人們的自由,一定要受法律、紀律和道德規范的約束。否則,就會妨礙和侵犯別人的自由,一旦同四項基本原則對立起來,那就把自己完全置于資產階級的立場上了。


無語樸的博客 2013-08-20 09:05:30

[新一篇] 巴金《隨想錄》 對美好理想的追求 知識分子的當代精神傳統

[舊一篇] 劉家駒:《雪白血紅》蒙難記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