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理想國的覆滅 第一章 思想的入口:原罪與贖罪 二、一顆“教士”心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二、一顆“教士”心   

  什么樣的“教士”心?

  有兩本《懺悔錄》,在歷史上都發生過劃時代影響。前一本作者是5世紀的奧古斯汀,后一本作者是18世紀的盧梭。兩本都是自傳體,內心咀嚼史。兩本相距一千三百年,中間恰好嵌落一部基督教精神由盛傳衰的千年史。前一本是入口,由世俗轉宗教,作者的道德情懷融入神正論的無邊祈禱。后一本是出口,出宗教入世俗,拖拽著沉重的宗教情懷進入世俗的道德履踐。

   盧梭的同時代人塔列朗(Tallyrand)總結盧梭《懺悔錄》 讀者的普遍感受:“當人們閱讀盧梭的時候,都確信自己也沉 入了懺悔狀態”。⑥

   把人們牽入一種準宗教化的現世贖罪的心理狀態,這恰恰是盧梭少年時候的夢想。盧梭回憶說:

   大家商量著叫我做鐘表匠、律師或牧師。我很喜歡做 牧師,我覺得傳道說教很有意思。有一天我的舅父貝納爾 召集家人朗讀他自己寫的一篇動人的講道稿。于是,我們 丟了喜劇,也寫起講道稿來了。⑦

   這時他10歲。⑧

   10年后他寄居華倫夫人,并為其管家時,盧梭自認是他 一生中最為幸福的時期,說他“這一輩子只是在那個幸福的年 代最接近于明智”。⑨

   可是,即使在這一時期,他也飽受原罪、贖罪問題的糾纏:

   我經常問自己:“我現在的情況怎么樣呢?如果我死 去的話,會不會被貶下地獄呢?”

   為了擺脫這種煩惱,我竟采用了最可笑的方法。那就 是用一顆石子投擊他對面的某一棵樹,如果擊中,說明他 可以升天堂,如果擊不中,則要下地獄。結果投中。從此 以后,我對自己靈魂能夠得救再也不懷疑了。 D E

   這一時期,盧梭得華倫夫人資助,去意大利都靈公教要理 受講所,改奉天主教。返回后,入一神學院學習一年,差一點成 為專職牧師。

  20年后,盧梭在巴黎苦斗成名,帶著他的第二篇論著《論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重返日內瓦:

   一到日內瓦……我決心公開地重奉我祖先的宗教。 我和百科全書派人們的往來,遠沒有動搖我的信仰,反而 使我的信心由于我對論爭與派系的天然憎惡而更加堅定 了。我對人與宇宙的研究,處處都給我指出那主宰著人與 宇宙的終極原因與智慧。幾年以來,我致力于研讀《圣 經》,特別是福音書,早就使我鄙視最不配了解耶穌基督 的人們給予耶穌基督的那些卑劣而愚昧的解釋。  D F

   又過了十年,盧梭已入老年。他總結與狄德羅等人的決 裂,就在于他有宗教意識,而對方都是“一些居心險惡的無神 論者”:

   宗教的狂信盡管是容易導致血腥和殘酷的行為,但不失為一種強烈的熱情,它能鼓舞人心,使人把死亡不看在眼里,賦予人以巨大的動力,只要好好地加以引導,就能產生種種崇高的德行。反之,不相信宗教,以及一般的好辯的哲學風氣,卻在斫喪人的生命,使人的心靈變得十分脆弱,把所有的熱情都傾注于低級的利益和卑賤的自身,一點一點地敗壞整個社會的真正基礎;因為個人利益一致的地方是這樣的稀少,所以不能同它們互相沖突的利益保持平衡。

   無神論之所以不造成流血的行為,并不是由于愛好 和平,而是由于對善漠不關心。……哲學家的漠不關心的 態度,同專制制度統治下的國家的寧靜是相象的,那是死 亡的寧靜,它甚至比戰爭的破壞性還大。

   ……

   從理論上說,哲學給人類造成的好處,沒有一樣是宗教不能夠更好地造成的;反之,在宗教給人類造成的好處中,有許多好處卻是哲學所不能造成的。

   ……

   基督教已經使各國政府沒有那么好殺了。……這種 改變,不是文化的結果,因為在文化燦爛的地方,人道并 沒有受到更大的尊重,這一點,根據雅典人、埃及人、羅馬 皇帝以及中國人的殘酷行為,就可以得到證明。

   ……

   哲學家,你那些道德的法則的確是很漂亮的,不過, 請你告訴我,它得到了誰的承認。你別那樣轉彎拐角地, 請直截了當地告訴我,你用什么東西代替報塞橋?D G

   縱貫盧梭一生,他從日內瓦帶出的那顆“教士心”伴隨他 終身,至死未渝。盡管他改信過舊教,又皈依新教,但他的宗教 意識始終沒有磨滅。美國學者肯尼迪·羅舍在盧梭思想核心 觀點與《圣經·使徒書》之間尋找出淵源關系,曾列有下表:D H

   圣 經

   1、《使徒書》第八十八

   2、《使徒書》第三十九、四十一、四十二、四十三、九十

   3、《使徒書》第八十九、九十

   4、《使徒書》第七、八、十四、四十一

   5、《使徒書》第九十四

   6、《使徒書》第八十八

   盧 梭

   1、 文明引起道德敗落D I

   2、 人類遠古曾有黃金時代

   3、 財產權問題

   4、 市民世俗社會及其影響

   5、 人的天性善良

   6、 理性不可靠,唯感性、信念可靠

   這樣一顆浸透宗教意識的心靈,與其說是哲士,不如說是 教士。啟蒙時代是理性取代宗教的時代,啟蒙運動是哲士取代 教士的運動,盧梭見逐于啟蒙陣營,“教士”難為“哲士”所容, 是理所當然,題中應有之義。奇怪的是,這顆“教士心”在宗教 界也得不到承認。1762年6月,巴黎大主教博蒙干涉《愛彌 兒》一書的發行。同年9月,巴黎高等法院隨之發出逮捕作者 令。盧梭倉惶出逃,欲入日內瓦,日內瓦境內新教徒也點起了 焚燒《愛彌兒》的圣火。于是盧梭再逃,一逃伯爾尼,二逃納沙 泰爾,在普、法、瑞三國之間如喪家之犬,不斷流亡。盡管他在 這個時候還是不忘攜帶《圣經》,每晚在燭光下讀完一段使徒 書以平息胸中洶涌悲情,但是無濟于事,他被哲學家陣營排斥 又被教會當局驅逐的雙重流亡命運,再也不能扭轉了。

   這是一顆什么樣的“教士心”,反不被教會所容?

   盧梭的同時代人指出,這顆“教士心”別有一種來源。 1766年,當時一個著名的教士杜姆·卡約出版《日內瓦 的讓·雅克·盧梭有關教育學的剽竊行為》,宣稱盧梭“是一 個不知廉恥而又不老練的塞涅卡和其他古代作家的剽竊 者”。D J

   狄德羅作為對盧梭相知甚深的朋友,也指出了這一相同 點:“讓·雅克使我們成百次地想起塞涅卡,卻不能有哪怕那 么一行文字歸屬于西塞羅”。D K

   20世紀的讀者也會發現,在盧梭的成名作《論科學與藝 術》中曾頻頻出現塞涅卡式的道德箴言,有一處甚至是直接引 用塞涅卡《道德書信集》第25節:“……自從學者在我們中間 開始出現以后,好人就不見了。從前,羅馬人要安心實踐德行 的,但當他們開始研究德行之后,一切就都完了。” D L

   《日內瓦·雅克·盧梭學會年鑒1953~1955年卷》載文 證實:盧梭讀過的塞涅卡主要著作有:

  1、《論神意》

  2、《論人生短暫》

  3、《論幸福的生活》

  4、《道德論文集》

  5、《道德書信集》

   該文作者M·喬治檢索盧梭首篇論文基本觀點與塞涅 卡的聯系,認為盧梭將塞涅卡的方法推行于社會實踐要求,這 一點是毫無疑問的。 D M

   與塞涅卡有關的第二個古代作者是普魯塔克。后者在《懺 悔錄》中出現的頻率,一如塞涅卡在《論科學與藝術》中出現的 頻率。塞涅卡是斯多噶學派的晚期代表,而斯多噶學派的思想 是由于普魯塔克的大量引述方得以傳世。在18世紀,普魯塔 克是讀者得以進入古代斯多噶學派的入口,有人稱普魯塔克 是一個修正的斯多噶,或干脆稱為普魯塔克斯多噶主義— Ploutarchi-anstoicism。

  盧梭返回自然的主張又使人認為他可能有第三個來源:

   15世紀的法國蒙田哲學。但是蒙田的思想還是可以追溯于斯 多噶學派。只不過盧梭舍棄了蒙田哲學的消極無為色彩,注入 了一種只屬于他本人的激進成分,以致法蓋稱盧梭是一個“失 去平衡的蒙田”。D N

   盧梭著作中頻繁出現的第四個名字是柏拉圖。而柏拉圖 作為早期希臘先驗理念論一派代表,與晚期希臘思想的斯多 噶學派更是一脈相傳。斯多噶教義可以說是柏拉圖哲學的普 及版、粗俗版。柏拉圖的思想正是通過斯多噶學派的稀釋,方 進入基督教早期教義。卡爾·波普注意到盧梭與柏拉圖的類 似,才把這兩個人并列為“浪漫主義集體道德的理想主義 者”,O E而盧梭與柏拉圖之間的思想史橋梁,還是斯多噶。讀塞 涅卡,通向斯多噶;讀普魯塔克,通向斯多噶;讀柏拉圖,還是 通向斯多噶。斯多噶對基督教究竟意味著什么?這里潛伏著 盧梭哲學對宗教工程的一次大規模改建,也潛伏著18世紀教 會勢力之所以不能寬容盧梭的根本原因。

  從柏拉圖到斯多噶的古代希臘思想路線,是一條向著基督教方向滑行的下行線,是世俗面目的先驗論唯靈論哲學經受宗教面貌改造的下行線。在這條下行線上發生的觀念變化可以簡化為下列表式:

   柏拉圖—斯多噶世俗哲學→基督教神正論教義

  柏拉圖

  1、觀念與表象的對立

  2、黃金時代與人類歷史的墮落

  3、自然法高于人為法

  4、善與惡的兩極對立

  基督教神正論教義

  1、靈與肉的對立

  2、原罪起源,逐出伊甸園

  3、神權高于世俗法權

  4、上帝之城與世俗之城的對立

   對于基督教世界的教徒來說,這條下行線的方向只能順延,不 可逆取,只能順向發展,不可反向溯源。如若逆反,勢必意味著 神正論教父哲學的世俗還原,意味著全部基督教精神軸心的 反向運轉。而盧梭,這顆10歲發萌,20歲進入神學院的“教士 心”,恰恰走的是一條上行線、逆取線、溯源線。

   在盧梭的著作中,人們確實讀得到神,讀得到罪與罚,讀 得到說教與懺悔,但是讀不到神與人的對立,讀不到此岸世界 的永久沉淪,讀不到彼岸世界的永久隔絕。他的精神指向直逼 教父哲學的禁區:把上帝之城與世俗之城的空間對立轉化為 人間道德沉淪向著道德拯救的·時·間·發·展。O F盧梭救世心切。他只想做一個“犯規”動作:把彼岸拉到此岸,把天國拉到人間。 然而,也僅僅是這一個動作,他就整個顛倒了基督教對兩岸秩 序的解釋圖式,把基督教對柏拉圖——斯多噶一線的神秘改 造徹底還原,還原為世俗哲學的救世面貌了:

   基督教神正論教義

  1、靈與肉的對立

  2、原罪起源,起源于個人受惑

  3、逐出伊甸園

  4、神權高于世俗法權

  5、上帝之城與世俗之城的對立

  6、天國

  7、地獄

  8、復活

  9、布道

  10、選民

  11、棄民

  12、救贖

  —→盧梭哲學還原

  1、美德與邪惡的對立

  2、原罪起源,起源于社會狀態開始

  3、自然狀態結束,社會歷史發軔,人類異化開始

  4、道德律令高于政治法規

  5、道德共和國與社會腐敗狀態的對立

   6、此岸歷史的零度狀態——自然狀態

  7、此岸歷史的線性發展

  8、道德再生

  9、觀念先行,觀念型態的重建先于物質型態的重建

  10、道德高尚者

  11、道德墮落者

  12、道德返歸

   這是一顆教士心,他有濃烈的救贖論傾向,故而為啟蒙哲 士所排斥;這又不是一顆教士心,他有世俗的斯多噶學派色 彩,故而又為教會教士所不容。這樣被兩個對立陣營同時開除 的處境,在18世紀的思想生活中恐怕僅此一例。這種雙向開 除的處境是他在兩個方向上同時離經叛道造成的。盧梭自己 完全明白這一點,他追求的就是這一點。在他的《信仰自白》 中,他曾坦陳這一追求:“最重要的是要跟別人的看法不同,在 信仰宗教的人當中,他是無神論者,而在無神論者中,他又是 信仰宗教的人”。O G教士們說他是古代作家的剽竊者,無意中 點破了這顆教士心中潛藏的“思凡”之心,“還俗”之心。他何止 “剽竊”?他是在兩個方面同時“篡改”:他把個人本位的斯多噶 改造為社會化的整體單位,又把彼岸本位的宗教改造為世俗 化的此岸本位。一個社會化的斯多噶,再加一個世俗化的耶 穌,才等于這顆教士心的全部份量。

   這個整體本位的社會化斯多噶將如何出現,以及這一事 件對于啟蒙運動和法國革命實踐的后果,本文后面將有更多 篇幅討論。這里,我們先體味一個世俗化的耶穌之出現,對于 基督教神正論教父哲學的意義——

   斯多噶學派在歷史上是神正論教父哲學的世俗前身。然 而,當這兩種思想同時出現于盧梭青年時代,而且前者為里, 后者為表時,實際上意味著基督教發生形態的一次歷史還原。 因此,盧梭以此為起點的理論活動,不啻是一次宗教遺產的世 俗化改造工程;

  神正論救贖遺產還原為它的世俗前身后,它的精神資源沒有流失,而是變形為世俗的理想資源。由于盧梭強烈的政治關懷,這一理想資源很快進入政治領域,將千年一脈的神學政治論變為政治神學論,并在此岸世界繼續發展;

   政治神學論將彼岸理想資源引渡到此岸,綿延千年郁積 沉厚的救贖熱情,在盧梭這里第一次掙破了宗教的緊身衣,得 到了世俗形式的大渲泄、大釋放。他從彼岸竊得的圣火,將點 燃此岸人的建設人間天國的理想火焰……


朱學勤 2013-08-20 15:24:11

[新一篇] 道德理想國的覆滅 第一章 思想的入口:原罪與贖罪 一、日內瓦的道德王國

[舊一篇] 道德理想國的覆滅 第一章 思想的入口:原罪與贖罪 三、笛卡兒之路——“另外一個導師”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