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百年(五):南京國民政府的黃金十年(21)——偽滿洲國簡述

>>>  緬懷先烈—追憶民國歷史  >>> 簡體     傳統

1月16日

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后,為了加強對東北的控制和穩定東北各地的治安,日本關東軍曾采取過很多強硬手段,武力鎮壓反對的聲音,但東北人民的抗日活動和反日情緒卻并沒有因此而減少和降低,這種讓東北“后方不穩”的狀況顯然不是關東軍所愿意看到的。為能使日本在中國東北建立更加穩固的統治,徹底解決南北滿洲的問題,關東軍特務機關長土肥原賢二從一開始就在考慮建立一個東北傀儡政權,有效的實現日本對中國東北的殖民統治。當時,在日本國內和關東軍內部主要有兩種意見:板垣征四郎主張武力侵占東北,作為日本的領地直接統治,而石原莞爾則認為,不宜采取此種極端做法,應充分考慮到中國的民心以及國內外形勢等,雙方意見相持。

1931年9月22日,在關東軍參謀長三宅光治召開的一次會議上,土肥原賢二提出了一個折中方案:成立一個由日本控制、脫離中國本土的“滿蒙五族共和國”。這一方案得到了板垣征四郎和石原莞爾雙方的贊賞和肯定。隨后,關東軍司令部根據土肥原賢二的建議制定了《滿蒙問題解決方案》,并由板垣征四郎帶回東京,向陸軍省、海軍省、外務省分別作了匯報,三省同意了這一方案,并給出了具體的實施建議。為實施這一所謂“滿洲獨立運動”,土肥原賢二一開始打算拉拢吳佩孚、段祺瑞作為傀儡,但吳佩孚以愛國軍人自居,拒絕合作,段祺瑞雖有心投靠,但此事卻搶先被天津《大公報》揭露。最后,土肥原賢二的目光投向了前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

民國百年

過去我們講過,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期間,馮玉祥發動了北京政變,并將當時尚在紫禁城內居住的小皇帝溥儀趕出了皇宮。那以后,溥儀因遭到英國大使館的拒絕而在日本公使館躲了起來,1925年2月14日被土肥原賢二偷偷護送出京,前往天津,住進了天津日租界內的張園。1928年7月,國軍孫殿英部以軍事演習為遮掩,盜取了位于河北省遵化縣的清東陵,清朝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的陵墓被洗劫一空,只剩下了一些拿不走、挖不動的石刻。事情發生后,寓居天津的溥儀極為憤怒,發誓與國民政府不共戴天,一定要報仇雪恨。然而,就在這年底,東北張學良拒絕了日本人對東北獨立的支持,宣布易幟,溥儀老祖宗的龍興之地也被國民政府統一了,這促使勢單力孤的溥儀開始考慮借助某些外力來實現自己的復仇計劃。

1929年7月,溥儀由張園遷至曾任駐日本公使陸宗輿的私宅“乾園”,并將“乾園”改為“靜園”。1931年10月27日,土肥原賢二來到天津,11月3日在靜園見到了溥儀,表達了日本愿幫助溥儀回到其祖先發祥的地方建立并領導國家的意愿。溥儀對日本的建議雖然動心,但卻更關心這個新國家的體制問題,是共和制還使帝制,在得到“新國家當然是帝國”的答復后,溥儀心中暗喜。不久,溥儀要依靠日本人的力量恢復大清江山的消息被天津新聞界披露,輿論嘩然,溥儀的行動受到限制。11月8日,土肥原賢二策劃發動了天津暴亂,中國軍隊因此出動,日軍也隨之行動,并宣布戒嚴。11月10日晚,溥儀被藏在一輛汽車的后備箱里,趁夜離開靜園來到碼頭,乘日軍運輸船北上來到東北。

與此同時,日本關東軍在迅速占領了遼吉黑三省后,在各省陸續成立了地方性親日政權。9月26日,原吉林軍參謀長熙洽組織吉林省長官公署,自任長官,28日宣布脫離南京中央和張學良,搶先獨立;12月16日,親日的奉天省政府成立,臧式毅任省長;次年1月1日,張景惠發表“獨立宣言”,宣布就任黑龍江省省長。這些漢奸們于1932年1月16日在沈陽舉行了“滿洲善后會議”,籌建滿洲國。2月16日,關東軍司令本莊繁在沈陽大和旅館主持召開“東北政務會議”,決定以溥儀為滿洲國執政,改長春為新京,作為滿洲國首都,并分配了各人在政權中的職務,此即所謂“建國會議”。

1932年3月1日,滿洲國宣告成立。3月8日,溥儀抵達長春。3月9日,溥儀舉行就職典禮,正式就任滿洲國執政,年號“大同”。3月10日,滿洲國政府組成,鄭孝胥出任國務總理。9月15日,日本正式承認滿洲國,并與滿洲國政府訂立《日滿議定書》,確立了日本在東北的特殊權利和利益。滿洲國成立后不久,日本政府就制訂了一個龐大的移民計劃,計劃在20年內,向中國東北移民100萬戶,解決日本軍事和政治上的需要,將東北徹底轉變為日本的海外領土。1933年初,隨著日軍在華北一帶侵略的擴大,熱河也被納入滿洲國版圖;《塘沽協定》后,隨著冀東、察北和綏東非軍事區的劃定,滿洲國與南京政府控制區逐漸被隔離,其地位得到了鞏固和承認。

1934年3月1日,滿洲國改稱滿洲帝國,溥儀升級為皇帝,其政體也從執政制改為君主立憲制,鄭孝胥出任國務總理大臣。然而,東北的實權卻仍然掌握在日本人手里,溥儀不過是關東軍的一個政治木偶罷了,關東軍司令部高級參謀吉岡安直以皇帝秘書的身份在溥儀身邊控制著國家。1935年4月,溥儀以滿洲國皇帝的身份出訪日本,日本天皇裕仁親率王公貴族和全體內閣大臣到火車站迎接,溥儀在訪問中表達了“日滿永久親善”的愿望。

民國百年

1937年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爆發后,日軍鐵蹄很快就踏遍了大半個中國,但溥儀恢復大清王朝的夢想卻沒有因此得到實現,日本人沒有幫助他恢復帝國,而是與汪精衛暗中勾搭,建立了一個親日的南京政府(這些內容在以后介紹)。然而,為求自保的溥儀也只能忍氣吞聲,表示愿與日本同心同德,并在此后為日軍的侵略戰爭出糧、出人、出物資,東北的煤、鐵等資源進一步遭到掠奪。對此,日本軍人覺得是理所應當,因為滿洲國的建立和鞏固全都是他們支持的結果,所以關東軍對溥儀這個皇帝一直都十分不敬,惹得溥儀很不舒服。1938年8月,關東軍直接向溥儀提出了“把天照大神作為滿洲國國民的精神偶像加以奉祀”的要求。 1940年5月,在關東軍的安排下溥儀第二次訪問日本,參加日本神武天皇紀元2600年的紀念大典,并按照吉岡安直寫好的臺詞宣布,愿意迎接日本天照大神到滿洲國奉祀。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引發太平洋戰爭,其在亞太地區的所謂“圣戰”隨之擴大,戰線越拉越長,軍需物資因此捉襟見肘。于是,吉岡安直再次要求滿洲國提供前往作戰急需的鋼、鐵、鋁、銅等金屬材料及其它軍需物資,溥儀也只好變賣皇宮中的飾物以及自己的財產、首飾,以“支援圣戰”。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接近尾聲,德意日軸心國的戰敗已成定局,隨著盟軍在易北河會師,蘇聯紅軍攻陷柏林,溥儀意識到日本的覆亡也只是時間問題了,滿洲國的航船也在迅速的下沉。8月,隨著兩顆原子彈的爆炸,中國境內的國軍及中共軍隊發起了大規模的最后的反攻,更糟糕的是蘇聯也在這時對日宣戰,紅軍殺入中國東北,關東軍主力接連戰敗,退守南滿。滿洲國的國都也隨之遷往通化。當時,關東軍已經在通化的大山里構筑了堅固的地下工事,如果美軍在日本本土登陸,則日本天皇將遷到這里來。就這樣,溥儀匆匆忙忙的離開了長春皇宮,于8月12日抵達通化。誰知,就在通化火車站的站臺上,溥儀被通知,由于戰局變化,自己將立刻繼續轉移到臨江縣的大栗子溝。

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裕仁接受了中、美、英三國提出的《波茨坦公告》,并于15日正午下詔宣布無條件投降。8月17日凌晨,溥儀在大栗子鐵礦的一間倉庫里宣讀了關東軍起草的“退位詔書”,滿洲國宣告結束,滿洲國的大臣們也如鳥獸散。8月17日下午,吉岡安直向溥儀傳達了關東軍高層的指示,要送他去日本,并說他們將在通化乘飛機去沈陽,然后再換乘大型飛機前往日本,溥儀立刻帶著裝滿了珍寶的皮包和幾個心腹,急匆匆的跟著吉岡走了。 

飛機飛到沈陽上空后盤旋了很久都不降落,溥儀是一頭霧水。最后,飛機總算平穩降落了,溥儀在隨行人員簇擁下走進候機樓。不久,一隊手持沖鋒槍的蘇聯士兵出現在了溥儀面前,一位軍官對溥儀說:“皇帝陛下,您被俘了。” 。多年以后,跟溥儀同時被俘虜的人幾乎一致認為溥儀在沈陽機場被蘇聯軍隊俘獲,是日本關東軍與蘇聯紅軍作的一筆政治交易,溥儀的弟弟溥杰認為,這次被俘,完全是關東軍為了履行投降條件,把他們一行作為禮品送給了蘇聯人。此后,溥儀被押往蘇聯,中共建立政權后,又被送回國內關押。 


三鑒齋 2010-07-20 15:00:58

[新一篇] 民國百年(五):南京國民政府的黃金十年(20)——“華北事變”前后的中國局勢(下)

[舊一篇] 民國百年(五):南京國民政府的黃金十年(22)——碧血黃沙·西路軍魂(上)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