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藝術—第三章 想象力——開動成功機制的第一把鑰匙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第三章 想象力——開動成功機制的第一把鑰匙

 

想象力在我們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遠遠比我們所了解的更重要。

在我們的實踐中,我多次看到這方面的證據。特別使人難忘的例子,是一個完全為其家庭所迫來找我看病的患者。他大約四十歲左右,未婚。每天照例上班工作,下班后自己關在房間里,從來也不出門,也沒有其它活動。他換過很多次職業,每一次都干不了多長時間。他的難處在于鼻子稍稍高了一點兒,耳朵也比正常人稍稍大了一點兒。他覺得自己“丑陋”、“長相滑稽”,他仿佛覺得出白天接觸的那些人都嘲笑他,背地議論他太“個別”。這種想象越來越強烈,終于使他怕在正經場合露面,也怕在人群中走動,甚至在自己的家里也感覺不安全。這個可憐的人還想象他的家庭為他感到“丟人”,因為他“長得太怪”,別“別人”不一樣。

實際上,他的面部缺陷并不嚴重。他的鼻子可稱得上是“古典羅馬”型,他的耳朵雖然有點兒大,卻和成千上萬的人的耳朵一樣,不會引起過多的注意。他的家屬在沮喪中帶他來找我,希望我能幫助他。我看出來他并不需要整形——只要讓他了解這樣一個事實:是他的想象摧殘了他的自我意象,使他認不清真相。他其實并不丑陋。人們也并沒有因為他的外表取笑他或者覺得他奇怪。他的苦惱只是他的幻想造成的。這種幻想在他的內心形成一套自動的、否定的、失敗的機制,它全速開動著,將他的不幸推到極點。可喜的是,我跟他談過幾次以后,在他的家庭的幫助下,他能夠逐漸認識到他的想象力要對自己的處境負責。后來,他終于運用創造性想象而不是毀滅性幻想,建立起一個真正的自我意象,獲得了必要的自信心。

一個人的反應、感覺和行動永遠依照他對自己和環境的真實想象來進行的。

這是心靈的一個根本的原則,是我們存在的方式。

當我們看到心靈的這一原則生動而神奇地在一個被催眠的人身上體驗出來時,我們禁不住會以為有某種玄秘的、超自然的力量在起作用。實際上,我們所看到的只不過是人腦與神經系統正常的工作過程。

比如,你告訴一個反應良好的被催眠都說他正站在北極點上,那么他不僅會打哆嗦,而且還會感到寒冷,他的身體會做出的反應——全身起一層雞皮疙瘩。如果要求一個完全清醒的大學生想象他的一個手指浸在冰水里,我們也會看到同樣的現象,那只手的溫度會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告訴一個被催眠的人說,你的手指是一根又紅又燙的火棍。那么在你用手指觸及他時,他不僅會疼得皺眉,而且心臟、血管和淋巴系統也會產生反應,就仿佛你的手指真是一根發燙的火棍,在他的皮膚上造成灼傷甚至水泡一樣。如果讓完全清醒的大學生想象他的前額有一處皮膚發熱,溫度計便會顯示出實際皮膚溫度的升高。

事實決定行動與行為

人的大腦和神經系統對環境中的困難和挑戰自動地、適當地作出反應。舉例來說,如果一個人在小路上遇到一只熊,他用不著停下來考慮:自我生存需要我逃跑。他用不著決定是否害怕,因為恐懼反應是自動的、適當的。首先,這種反應要求他逃跑,然后,這種反應引發體內機制,使肌肉“開足馬力”、讓他跑得比平時更快。他的心臟跳動加速,腎上腺素——一種強有力的股肉刺激物——加入血循環。一切與奔跑無關的功能暫時停止,胃部停止活動,可以利用的血液全都供給肌肉,呼吸更加急促,給肌肉的氧氣供應也成倍增加。

當然,這一切并不是新發現。我們絕大部分人在中學就學過。然而,我們不能很快就了解的是,對環境自動作出反應的大腦和神經系統也正是告訴我們什么是環境的那個大腦和神經系統。一般人都認為,人遇到熊時的反應要歸因于“情緒”而不是觀念,然而,激發起所謂“情緒反應”的仍然是一個觀念——從外界收集然后由前腦鑒別的信息。這樣,真正的激發因素基本上是觀念或信念而不是情緒,情緒只是一個結果。簡而言之,小路上的那個人是根據他認為、相信或想象的環境真相作出反應。環境中傳給我們的信息由各種感覺器官的神經沖動組成,這些神經沖動在大腦中經過分析、解釋和評價后以觀念或心理意象的形式通知我們,在最后的分析中,這些心理意象是我們反應的對象。

你的行動與感覺并不依照事物的本來面目,而是依照你對這些事物所持的意象。對于你自己、你的世界和你的周圍的人,你都會產生特定的意象。你的表現也以你所認為的真相和現實為依據,而不是以事物本身代表的現實為依據。

因此,如果我們對自己的觀念和意象是扭曲的和不現實的,那么,我們對周圍環境的反應也會隨之變得不恰當。

為什么不想象你能成功

既然認識到我們的行為、感覺和舉止是我們的意象與信心的結果,我們就有理由說:心理學永遠是改變個性的一種學問。

它為獲得技巧、成功和幸福開拓了一條心理上的新途徑。

心理的圖象給我們提供一個機會,把新的優點和方法“付諸實踐”,而這是其它任何方法都辦不到的。這種可能性還是原來那個道理——你的神經系統無法區分實際的經驗和生動地想象出來的經驗。

如果我們想象自己以某種方式行事,幾乎也就是實際上在這么干。心理實踐可以幫助我們的行為臻于完美。

通過一個人為控制的實驗,心理學家R..A.凡戴爾證明,讓一個人每天坐在靶子前面想象著他對靶子投鏢,經過一段時間后,這種心理練習幾乎和實際投鏢練習一樣能提高準確性。

《研究季刊》報導過一項實驗,證明心理練習對改進投籃技巧確有效果。一組學生在二十天內每天練習實際投藍,把第一天和最后一天的成績記錄下來。

第二組學生也記錄下第一天和最后一天的成績,但在此期間不做任何練習。

第三組學生記錄下第一天的成績,然后每天花二十分鐘做想象中的投籃。如果投籃不中時,他們便在想象中做相應的糾正。

第一組每天實際練習二十分鐘,進球增加了24%。

第二組因為沒有練習,也就毫無進步。

第三組經過想象的練習,進球增加了23%!

想象的練習贏得國際象棋冠軍

1955年4月出版的《讀者文摘》轉載了約瑟夫.菲利浦在《扶輪椅》雜志上發表的一篇文章題目是《被稱為游戲的國際象棋》。

在這篇文章中,菲利浦談到著名的棋王卡帕布蘭卡,行家們都認為他棋藝超群,會永遠立于不敗之地;然而,他卻在一位默默無聞的棋手阿列克辛手下失去了冠軍寶座,后者從來不曾對偉大的卡帕布蘭卡構成過威脅。這一結果轟動整個棋壇,就象今天的“金手套”決賽中世界重量級拳擊冠軍被擊敗一樣。

菲利浦告訴我們,阿列克辛練習下棋的方式很象拳擊手賽前對自己的約束。他隱居鄉間,戒煙忌酒,經常做健美操。“三個月來,他只是在心里下棋,養精蓄銳以迎接決戰的時刻。”

心理圖象幫助你撤銷商品

查理.B.羅思在《每年如何撤銷兩萬五》一書中講到底特律的一伙推銷員利用一種新方法使推銷額增加了百分之一百。紐約的另一伙推銷員增加了百分之一百五十,個別推銷員使用同樣的方法使他的推銷額增加了百分之四百。

“使推銷員們取得如此成就的魔法究竟是什么?”

“是所謂的扮演角色。…….不過就是想象你處于各種不同的銷售情況,然后再找出方法,直至在實際情況下出現各種銷售情況時你知道該說什么、該做什么為止。

“推銷員之所以能取得好成就,原因在于他不過是善于處理不同的情況。

“每次你同顧客談話時,他說的話、提的問題或反對意見,都是一種特定的情況。如果你總是能估計到他要說什么,能回答他的問題、處理他的反對意見,你就能把貨物推銷出去….

“一個扮演角色的推銷員晚間一人獨處時,也會制造這種情況。他會想象出對他最刁難的情況,然后想出相應的對策……..

“不管是什么情況,你都可以先有所準備,你想象自己和顧客面對面地站著,他提出反對意見,給你出各種難題,而你卻能圓滿地加以解決。”

利用心理圖象謀求更好的職業

已故的威廉.莫爾頓.馬斯頓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他把所謂的“排練實踐”推薦給找他來幫忙求職的男男女女。如果你要進行一次重要的談話,例如去申請一項工作,他會這樣勸你:事先對談話做好準備。把可能問到的各種問題在你心里細細考慮一遍,想好你要做出的答案。然后在心里“排練”一下這次談話。即使你排練的問題一個也沒有用上,這種事先排練也能創造奇跡。它使你產生自信。雖然現實生活不象舞臺上演戲一樣有臺詞可背,排練仍然可以幫助你自由地對答,并使你處于不同的情況下仍然能夠做出自然的反應,因為你已經練習過自然的反應。

用“腦子”練琴的鋼琴家

阿圖爾.施那貝爾是世界上著名的鋼琴演奏家,他學鋼琴只有七年。他厭惡練習,很少在實際的琴鍵上做長時間的練習。他的練琴時間同其他鋼琴演奏家相比少得可憐,有人問起這個現象時,他回答說:“我用腦子練琴。”

荷蘭的C.G.柯甫是一位著名的權威性鋼琴教師。他介紹說,所有的鋼琴家都“用腦子練琴”。他說:一支曲子必須在心里瀏覽一遍,記憶下來,在心里練一練,然后才能動手摸琴。

想象練習可以減少高爾夫球的桿數

《時代》雜志報導說:本.霍根參加比賽時,在每次擊球之前,都要在心里先練習一下。他在想象中準確做出擊球動作——“感覺”桿頭象實際一樣擊中球,“感覺”自己做出正確的后續擊球姿勢——然后才真正朝球走過去,靠著他稱之為“肌肉記憶”擊出他剛才想象的那一桿。

阿列克斯.莫里森,也許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高爾夫球教練。他總結出一套系統的心理訓練方法。只要坐在安樂椅上,在心里練習他所謂的“莫里森七要訣,”你就能減少高爾夫球的桿數。他認為,高爾夫球比賽中心理因素占百分之九十,身體因素占百分之八,技巧因素占百分之二。在《不經練習而打好高爾夫球》一書中,他告訴我們:他訓練列奧.雷爾沒有經過任何練習,第一次就打出了低于九十桿的成績。

莫里森要雷爾放松地坐在客廳的一張安樂椅上,給他示范正確的揮桿方法,簡單地講解“莫里森要訣”,雷爾所進行的不是現場的實際練習,而是每天花五分鐘在安樂椅上放松,想象自己正確地領會和掌握這些“要訣”。莫里森訓練法的中心是:“要把一件事情做成功,你首先對這件事情要有一幅清晰正確的心理圖象。”莫里森用這個方法訓練保爾.懷特曼和其他一些高爾夫球員,使他們擊球的桿數至少減少了十至十二桿。

著名的職業高爾夫球運動員強尼.布拉幾年前在一篇文章里寫道,在心里有一幅清晰的圖象、想象出你要高爾夫球落到什么地方以及怎樣滾動,比高爾夫球的“形式”技巧更為重要。布拉說,絕大部分職業球手在他們的形式技巧中都有一個或幾個嚴重的缺陷,然而他們都能打好高爾夫球。根據布拉的理論,如果你想象出結果——“看到”球依照你的意愿滾動,并且自信你“知道”它會服從你的意愿,你的下意識會承担任務,正確地指揮你的肌肉。如果你握桿的方法有毛病,腳也沒有站成最好的姿勢,你的下意識仍然能盡到責任、指導你的肌肉進行必要的補償,從而克服形式上的錯誤。

心理圖象的奧秘

自古以來,成功的男子和女人都是運用“心理圖象”和“排練實踐”來獲得成功的。比如說,拿破侖在參加實際的戰爭之前,曾經在內心想象中“演習”了多年的軍事。韋伯和摩爾根在《充分利用人生》一書中告訴我們,“拿破倉在上學的時候所做的閱讀筆記在付印時竟達滿滿四百頁之多。他把自己想象成一個司令,畫出科西嘉的地圖,經過精確的數學計算后,標出他可能布防的各種情況。”

康拉德.希爾頓在擁有一家旅館之前,很早就開始想象自己在經營旅館。當他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就常常“扮演”旅館經理的角色。

享利.凱瑟爾說過,他在事業上的每一個成就實現之前,都在他的想象中先實現過。

難怪人們過去總是把“心理意象”的藝術與“魔術”聯系起來。

不過,新的科學控制論使我們了解心理意象產生這種驚人后果的原因,并且證明,這些后果并不是什么“魔術”,而是我們心靈和大腦自然而正常的功能。控制論把人的大腦、神經系統和肌肉組織看作一套高度復雜的“伺服機制”(一部自動尋求目標的機器,運用自動反饋和信息儲存為手段)指導自己通向目標,并在必要時自動糾正方向。

正如前面所指出的那樣,這一新概念并不意味著“你”就是一部機器,而是指你的大腦和身體象是一個由你操縱的機器那樣發揮作用。

你身上這套自動化的“創造性機制”只有一種運行方法,它必須有一個既定的目標。就象阿列克斯.莫里森所說的那樣,你必須首先在內心認識一個事物,然后才能動手完成它。當你在內心里“看到”一個事物時,你的內在“創造性機制”就會把任務承担過來,它完成這項工作要遠遠勝過你有意識的努力或者“意志力”。

做一件事時,不要過分地用有意識的努力或鋼鐵般的意志力。也不要過分担心、心里老覺得你所作的一切都可能是錯誤的。你應當放松神經,不要用緊張的力量來“干這件事”,而是在心里想著你真正要達到的目標,然后“你”的創造性成功機制來承担任務。這樣的話,心里想著你要得到的結果,最終將迫使你運用“積極思維”。但是你并不能因此就不作努力或不干工作,你的努力要用來驅使你向目標前進,而不是糾纏在無謂的心理沖突之中。這種心里沖突的結果是在你“想要”或者“嘗試著”作某一件事時、內心里想象的卻是其他事情。

尋找最佳的自我

同樣是這個內在創造性機制,它能夠幫助你達到最佳“自我”——如果你在想象中對你所希望的自我形成一個圖象,并且“看到自己”扮演這個角色的話。除了治療的方法之外,這也是改變個性的一個必要條件。無論如何,在一個人有所改變之前,他一定要“看到”他將要變成的那個新角色。

愛德華.麥克戈爾德里克運用定一技巧,幫助酗酒的人跨越舊的自我與新的自我之間的“橋梁”。他每天要求他的“學生”閉上雙眼,盡量放松身體,創造出一幅“活動的心理圖象”,畫面上就是他們自己所希望成為的人。在這幅活動的心理圖象上,他們看到自己是頭腦清醒、敢于負責的人,看到自己實際上用不著喝酒也能享受生活。這種技巧不僅僅是麥克戈爾德里克運用過,它是“拯救機構”中使用的一種基本方法,這種機構治愈酗酒者的紀錄比全國其他任何一個組織都高。

我本人也曾目睹過個人改變自我意象后個性發生變化的種種奇跡。然而,我們對潛在的創造力僅僅有粗淺的認識,這種創造力起源于人的想象,特別是與自己有關的意象。下面是幾年以前美聯社的一則重要新聞的摘錄,請大家考慮一下它的含義:

只須想象你自己是正常人

舊金山電。位于洛杉磯的退役軍人管理局有兩位心理學家宣稱,有些精神病人,只要想象他們自己是正常人,就可能改變他們的處境,也許能縮短他們的住院期限。

哈利.格萊森博士和列奧那多.B.奧林格博士對美國心理協會說,他們在四十五位住院治療的精神病患者身上試過這種看法。

首先對病人進行一般的性格檢測,然后語氣平淡地請他們再做一次同樣的檢測,要求他們把自己看作是“醫院外面一個典型的正常人”那樣來回答問題。

據這兩位心理學家說,四分之三的病人在后一次檢測中都有了轉變,而在向好的方向轉變的情況中,有些變化是戲劇性的。

為了讓這些病人覺得自己象是“一個典型的正常人”那樣對問題作出回答,他們必須想象出一個典型的正常人會有什么表現。他們必須想象自己担任正常人的角色。這本身就足以使他們開始在動作上和感情上象一個正常人。

我們現在可以看出,為什么已故的了阿爾伯特.愛德華.維加姆博士把人心理上的自我肖象稱作“人內心最強大的力量”。

認清自己的本相

自我意象心理學的目的并不是要創造一個虛構的自我,一個無所不能、自高自大、以自我為中心、目空一切的自我。這種自我與渺小的自我一樣不切實際。我們的目的是發現“真正的自我”,使我們的心理意象更接近“它們所表現的客體”。不過,心理學家普遍認為,我們絕大部分人都低估了自己,很少改變自己,也就貶低了我們自己。實際上并沒有什么“自我優越情緒”存在。自以為有“自我優越情結”的人,實際上受著自卑感的煎熬——他們的“優越的自我”是一種虛構,一種掩飾,把他們內心深處的自卑感和不安對別人和對自己隱瞞起來。

如何才能了解自己的本相?如何才能做出正確的評價?在我看來,心理學在這個問題上必須求助于宗教。《圣經》告訴我們,上帝把人類造得“比天使略低一等”,并且“給他一定的主權”;上帝按照自己的意象創造了人。如果我們真正相信全知、全能、博愛的造物主,就能對他所創造的人類得出合乎邏輯的結論。首先,這位全知、全能的造物主不會創造低劣的產品,就象一個繪畫大師不會創造出劣等繪畫一樣。這樣一位造物主不會有意造成他的產品失敗,正如一個制造廠商不會故意讓小汽車出毛病一樣。原教旨主義者告訴我們,人活著的主要目的和理由是為了“給上帝增光”,而人道主義者告訴我們,人的最基本目的是“充分地表現他自己”。

如果我們承認上帝是一個博愛的造物主,而且象塵世上的父親愛孩子那樣對他的造物關心備至的話,那么,在我看來,原教旨主義者和人道主義者說的是同一個意思。能給一個父親帶來光彩、使他驕傲和滿足的事情莫過于看到他的后代順利和成功,充分地表現出他們的能力和才華。你可曾在足球比賽時坐在一位球星的父親身邊?耶穌也曾表示過類似的想法,告訴我們不要將光芒遮蔽起來,而應當充分讓它發揮出來,“以便給你的父親增光”。如果上帝的孩子因為憂愁而不敢抬起頭來成為“真正的人”,反而帶著卑賤的表現存在于這個世界,我不相信他能為“我主增光”。

正象L.D.威瑟爾海德博士所說的,“如果我們在心里把自己想象成被恐懼包圍,沒有斗志的末等角色,我們必須立即拋棄這幅圖象,堅定地抬起頭來。這是一幅錯誤的圖象,錯誤必須加以根除。上帝把我們看成能夠完成偉大業績的兒女,相信我們沉著、自信和開朗。上帝不把我們看作生活中可憐的犧牲品,而是生活的藝術大師。我們不需要憐憫,相反,我們能給別人以幫助。所以,我們越來越少地考慮自己,充滿內心的不是關注自我,而是愛和歡樂,是為別人做貢獻的欲望…….讓我們正視真正的自我,它在我們相信它存在的那一刻就真正存在了。我們必須認識改變的可能性,相信處在改變過程中的自我。舊的失敗感必須清除,它是錯誤的,而我們不應該相信錯誤。”

練習

在你心靈的眼睛前面長期而穩定地放置一幅自我肖像,你就會越來越與它相近。”哈利.愛默生.佛斯迪克博士說:“生動地把自己想象成失敗者,這就是以使你不能取勝;生動地把自己想象成勝利者,將帶來無法估量的成功。偉大的人生以你想象中的圖畫——你希望成就什么事業,作一個什么樣的人——作為開端。”

你目前的自我意象是根據你想象中的那個過去的自我而形成的。過去的自我肖像又是你對經驗所作的解釋和評價。過去你曾用某種方法繪制出一幅不準確的自我肖像,現在你可以用同樣的方法繪制出一幅非常準確的。

每天騰出三十分鐘時間,獨自一人,排除干擾,盡量放松自己,使自己感到舒適,然后閉上眼睛,鍛煉你的想象。很多人發現,如果他們想象自己坐在一幅寬銀幕前面,正在觀賞自己演出的電影,就會得到很好的效果。重要的是使這些畫面盡量生動和詳細。你希望你的心理畫面盡可能接近實際的經驗。要達到這一點就要注意小的細節,注意你想象的環境中的景象、聲音和物體。我有一位患者曾經用這種鍛煉來克服她撥牙的恐懼,一開始她沒有成功,后來她開始注意想象中的細節——診所里的消毒水氣味兒,觸及到椅子扶手上皮革的感覺,醫生的手伸到她嘴邊時露出的那副修剪得很整齊的指甲,等等。在這項練習中,想象的環境中的各個細節是至關重要的,因為要考慮實際目的,你必須創造一個實際的經驗。如果想象得足夠生動和詳細,那么,就你的神經系統而言,你的想象訓練就相當于一次實地的體驗。

需要記住的另一個要點是,在這三十分鐘內,你要看到自己的行動和反應是適當的、成功的、理想的。你昨天的行為如何,這無關緊要,你也不必想著明天會有理想的行動。你的神經系統到時候自然會負起責任——如果你堅持練習下去的話。想象你在按照你希望的那樣行動、感受,“存在”。如果你一向羞怯和畏縮,想象自己在大庭廣眾下輕松而鎮定地活動——并且因此而感到舒服。如果你在某種情況下恐懼和焦慮,想象你輕松自如地行動,有信心有勇氣——并且因此而感到開朗和自信。

這種練習在你的中腦和神經中樞系統建立起新的“記憶”或者存儲數據。它建立一個新的自我意象。在練習不定期一段時間后,你會驚訝地發現,你的行為“完全不同”了,多多少少有一些自動和自發性——“毫不費力”,這是必然的。你不必“進行思考”或“努力”達到無效的感覺和不適當的行為。你目前不適當的感情和行為是自動的和自發的,因為你在自動機制里建立的真正的和想象的記憶本身就是不適當的。你會發現,自動機制不管接受肯定的還是否定的思想與經驗,都會自動地進行工作。


獨眼易龍編輯整理 2013-08-28 12:58:23

[新一篇] 人性藝術—第二章 發掘你內在的成功機制

[舊一篇] 人性藝術—第四章 從錯誤信念的催眠中清醒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